dpqybwc苏轼水调歌头宋艳丽.doc_第1页
dpqybwc苏轼水调歌头宋艳丽.doc_第2页
dpqybwc苏轼水调歌头宋艳丽.doc_第3页
dpqybwc苏轼水调歌头宋艳丽.doc_第4页
dpqybwc苏轼水调歌头宋艳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我们打败了敌人。 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 1、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发现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 二教学课题:水调歌头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材分析水调歌头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它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水调歌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音乐搜索王菲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引入本课的教学。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的“三苏”图片,让学生对本课的人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的水调歌头的朗读录音,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听,对学生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用百度贴吧下载的苏轼对月饮酒的图片,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感知这首词的意境。用百度视频下载王菲明月几时有的演唱视频,让学生跟着演唱,加强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记住这首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本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很清楚的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四教学方法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读、思、品、说、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并且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本课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唤起体验1、导语设计: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百度音乐盒】/m?word=mp3,%CD%F5%B7%C6+%B5%AB%D4%B8%C8%CB%B3%A4%BE%C3&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5%AB%D4%B8%C8%CB%B3%A4%BE%C3+&si=%B5%AB%D4%B8%C8%CB%B3%A4%BE%C3;%CD%F5%B7%C6;20799;20799&lm=-1&mtid=2&d=9&size=5138022&attr=0,0&titlekey=1141725304,496905674&mtype=0听了这首唯美的歌曲,同学们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他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今天我们的歌手还在唱他的词,可见这首词是多么经典,作者苏轼有多么伟大,其实不仅他本人是文学奇才,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也是文坛奇葩,他们并称“三苏”。(学生观看三苏的图片)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苏轼,今天我们学的水调歌头就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写中秋的词。三苏的图片:【百度图片】苏洵 /苏辙 /苏轼 /2、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出示相关课件):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2)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二、整体感知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读。(出示相关课件)【百度音乐盒】 /2、学生给生字注音,解释重点词语。(出示相关课件)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注意朗读节奏,学生自由试读。(出示相关课件)3、学生个别读、齐读,师生给予朗读评价。4、学生结合注释,感知词意,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出示相关课件)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明确课文大意,教师逐句讲解点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 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这就过渡到了下面的怀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分析: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析:作者的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人事无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为此悲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三、品赏探究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出示相关课件)(苏轼对月饮酒的图片)【百度贴吧】/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E9%F8&in=24752&cl=2&lm=-1&pn=248&rn=1&di=26569357608&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2、品味词句,体会诗情。(出示相关课件)1)词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不能去掉,因为词前小序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由。2)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上阙写景,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下阙抒情,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5)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课堂小结。1)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出示相关课件)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师生共同总结欣赏古词的方法(出示相关课件)第一步:初读全词,感知内容。第二步:联想想象,感悟情境。第三步:品味探究,体会诗情。五、音乐欣赏 (听音乐放声跟唱,加强背诵。)(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百度视频】/v?ct=301989888&word=%B5%AB%D4%B8%C8%CB%B3%A4%BE%C3+%CD%F5%B7%C6六、拓展迁移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2)你妈妈十分想念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2、交流课外积累的咏月诗句。(出示相关课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李 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 继枫桥夜泊七、布置作业 :(出示相关课件)古人苏轼以月抒怀,表达心中的郁闷和对亲人的思念,今天面对明月你会想到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你的感受。附:板书设计(出示相关课件)25 水 调 歌 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苏轼上阙:望月(写景)下阙:怀人(抒情)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八、教学反思在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课文的内容,按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1、诗歌的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这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2、教师还应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要用巧妙的方法,灵活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优效果。3、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对诗词内容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点。对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只要学生阐述有理,就允许提出、探讨、评价。4、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本溪市 学校:本溪县第四中学 姓名:宋艳丽 职称:中学二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