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后来发展为多义,称为多义词。同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如:绝、引。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但由于汉语的产生历史久远,原始汉语中某词最早的意义是什么,在悠久的岁月中又是怎样演变的,历史上没有记录,今人已经很难考察确定。于是,传统汉语语言学上就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词的本义是其它义项引申的起点和核心。如:绝、引(见P89)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模拟造成引申。如:斗:“斗,十升也。象形,有柄。”“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关”的 本义是“门闩”。关卡也有控制人出入的作用,功能同门闩相似,所以“关”可引申指“关卡”。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例如:虚“虚”的本义是“大丘”。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引申为“空虚”。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节“节”的本义是“竹约”。竹节约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长短粗细,所以可引申出 “节制”“约束”的意义。这是由事物的名称引申出相关动作,由名词意义引申出动词意义。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闲“闲”的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引申指“一会儿”,表示时间的间隔。5.礼俗关系由于礼俗的原因造成词义的引申。昏“昏”的 本义是黄昏。由于古代男女结婚是在黄昏时举行仪式,所以“昏”引申出结婚的意义。朝“朝”的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下拜见君王、儿子问候父母,都在早晨进行,于是引申出“上朝”的意义。(三)词义引申的方式1.连锁式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叫做连锁式引申。如:防,“防”的本义是“堤坝”,因其作用而引申为动词“堵水”。“防川”即堵塞河流。由“防止”引申为“约束”。由“约束”引申为“规范”“标准”。“防”由本义到引申义的引申脉络是:堤坝堵水禁阻、防备、防止约束规范、标准2.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数个引申义,叫做辐射式引申。如:问:“问”的本义为询问。由询问直接派生出下列各义:慰问、过问、审问、责问。词义引申脉络大多是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交叉复合的。例:引“引”的常见义项有:开弓、延长、牵挽、导引(率领)、序言、延请、招致等。(四)引申义列根据词的本义特点所构成的引申义序列称为引申义列。如:绝、节、间(文选 均选自左传)楚人献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注释】1.鼋(yun):状似鳖而大,俗称癞头鼋。古人以为美味。2.郑灵公:名夷。郑穆公太子,公元前605年即位。3.公子宋:字子公,郑国大夫。子家:即公子归生,郑国大夫。见(xin):指被诏上朝见君。4.他:别的。5.食(s):动词使动用法,使吃。6.染指:用手指在汤中蘸了一下。7.谋:商议。先:先动手。8.惮:害怕,这里指不忍心。9.而况乎:习惯句式,何况是呢?10.谮(zn):诬陷,这里指诬陷子家想弑君。11.权:权利,一说“权谋”。12.仁:仁爱之心,指子家起初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武:勇武果敢。13.达:实现,这里指实现仁爱。重点提示词义:见、他、与、先、惮、谮使动双宾语:食大夫鼋楚归晋知罃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注释】1.知(zh)罃:字子羽,又称知伯、知武子,荀首之子,晋国大夫。知,后作“智”。2.公子谷臣:楚庄王之子,在邲之战中被晋军俘虏。连尹:楚国官名。襄老:楚国大夫,在邲之战中被晋军射死。5.怨:怨恨。6.治戎:整顿军队,这里指交战。7.俘馘:作战时被对方活捉的人称“俘”,割取对方战死者的左耳称“馘”这里指战俘。8.事:君王手下的办事人员,代称君王,表示尊重。9.即:“即,就也。”此处用本义,义为走近。即戳:受死。10.谁敢怨: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做宾语,置于动词“怨”和助动词“敢”前。可译为“敢怨恨谁”。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注释】11.德:感激。12.图其社稷:为国家谋划。13.纾:缓和。14.惩:戒。忿:怒气,怨恨。宥:原谅。15.两:双方。累囚:指战俘。16.谁敢德: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做宾语,置于动词“德”和助动词“敢”前,可译为“敢感激谁”。17.任:承担。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注释】1.外臣:臣子对别的国家的君主称呼本国的大臣为“外臣”。首:即知罃父亲荀首。2.宗:宗庙。3.嗣(s):继承。宗职:宗子世袭的职务。4.次:按照顺序。事:指军事。5.偏师:副帅所率领的部队。这是谦敬的说法。修:指守卫。封疆:疆界。6.遇:此处用本义,义为不期而遇、遭遇。7.其:时间副词,将。违:躲避。“弗敢违”是交战的委婉说法。8.重为之礼而归之:很隆重地给他举行了礼仪,把他送回去了。为之礼,双宾语。提示:词义:馘、即、纾、宥虚词:其(怨我乎)“以”字后省宾语:不以衅鼓,以赐君是动用法:晋人归楚公子归骨于晋,归之“为”字双宾语:为之礼而归之词类活用:德我乎祁奚荐贤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注释】10.老:指告老还乡。祁奚从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起担任中军尉,至此已四年。11.晋侯:指晋悼公,名周,公元前573年即位。嗣:继承人。12.称:推举。解(xi)狐:晋臣。13.雠:仇敌。14.午:祁奚之子祁午。15.是:指示代词,作介词“于”的宾语,此,这时。羊舌职:复姓羊舌,此时担任中军尉佐(副中军尉)。16.赤:羊舌赤,羊舌职的儿子。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 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注释】17.谄(chn):又作讇,从言,阎省声,此处用本义,义为谄媚。18.比(b):近,偏私。1.偏:副,羊舌职为中军佐,祁奚的下属。这里指其下属的儿子。2.党:偏袒。3.商书:指尚书?洪范,相传此篇为商代箕子所作,故又称商书。4.王道:统治者提倡的一种理想政治,后指与霸道相对的政治。荡荡(shng shng):公平无私。5.其:语气词,表示揣度、委婉语气,可译为“大概”。祁奚之谓矣:“祁奚”作“谓”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大意是“说的是祁奚吧”。6.建:立,任命。7.诗:见诗经?小雅?裳裳者华。8.惟:副词,只有。之:美德。9.是以:因此。似之:意思是像他自己一样的人。10.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其中“是”指代诗经中称赞的美德。提示:词义:嗣、称、于是、比、党、荡晏婴论和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注释】12.齐侯:指齐景公,名杵臼,公元前548年即位。田:田猎。13.遄(chun)台: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附近。14.子遒:梁丘据。造:说文?辵部:“造,就也。从辵,告声。”此处用本义,义为来到。15.羹:用肉和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16.醯(x):醋。17.醢(hi):肉酱。18.梅:指用梅做成的酱,味酸。19.燀(chn):炊。1.齐:调和使适中,后作“剂”。2.济:助,增加。3.泄(xi):减少。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注释】4.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和。5.可:正确的,可行的。否:错误的,不可行的。6.献:指出。成:成就。7.干:违犯。8.诗:指诗经?商颂?烈祖。9.戒:完备。平,平和。10.鬷(zng):献,这里指“献羹”。嘏(g):至,这里指神来到。11.靡:没有。12.五味:指辛、酸、咸、苦、甘。13.五声:指宫、商、角、征、羽。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注释】22.清:清音。浊:浊音。23.疾:快。24.周:密。疏:稀。26.瑕:缺陷。1.专壹:指只出一种声音。2.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是:像这样。重点提示:词义:田、造、燀、济、干、靡宋人献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