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对“历史本事”创作思路的打破-转自于红楼梦论坛这篇文论,是另一个主题下和知阳子、狐狸、小龙女等朋友讨论的结果。在此对大家的彼此启发表示感谢!也希望讨论能够继续激发大家的思考与文论。讨论:红楼梦历史本事被还原的几率有多大?红楼梦对“历史本事”创作思路的打破读了龙姑娘、狐狸和阳子兄的回帖,我认为我们说的其实是两件事情:我说的是一个“战略估计”,你们是在强调“战术运用”。我已经说过了,我对“可口可乐”的比喻,可能未必精当,但是,我用“化学反应”来比喻“艺术创作”,却是相去不远的。你们都口口声声说,红楼梦具有它的特殊性,而这特殊性便是在于红楼梦隐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实录。这个,其实是你们认为可以通过猜谜或某种方式从“文本”逆推“历史”的战略基础。我们讨论的关键应该是在辨析这个观点。现在,我来辨析一下这个观点。(一)中国古典小说“隐入历史”的普遍性其实,在小说中隐入历史,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普遍套路。如果你们看看水浒西游,更不要说三国了,哪个不是明明白白地隐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因此,强调红楼梦隐入历史,所以研究它就要区别于研究其它古典小说,是说不通的。当然,由于红楼梦存在版本混乱、原稿散佚的实际情况,这倒是需要进行特殊对待的地方。总之,我认为,红楼梦的特殊性不在于它隐入了一段历史,而是在于它的版本文字的流传需要辨析。(二)红楼梦位于“隐入历史”说部的末节说到“隐入历史”,我们不妨看一看中国古典小说“隐入历史”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对红楼梦隐入历史的程度和方法有一个战略上的估计。如果我们看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罗贯中是在写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基于此文本故事和历史的明确断定,我想请问,可以从三国演义逆推到三国志吗?进而,可以逆推到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吗?我想,答案并不是简单的“可以”二字。如果三国演义都不能简单地逆推历史,那么,当我们看水浒西游的时候,问自己同样的问题,那么,答案恐怕就更加不乐观了。然后,我想请问各位,金瓶梅呢?金瓶梅隐入了哪段的历史实录?如何逆推?你们恐怕要笑了,金瓶梅明说是从水浒中截出武松一段,加以编衍而出,连水浒中已死的西门庆、潘金莲都又说活了,再编故事。难道历史上有死而复活的事情吗?如果没有,那么在西门庆、潘金莲的生死问题上,水浒和金瓶梅一定有一个是“不反映历史实录”的!请原谅我举了这样一个水浒和金瓶梅之间的很低级的逻辑悖论。我这样做,原因无它,按照历史实录的观点去考论中国古典小说,貌似执着,实际上失去了对小说的艺术创作本质的把握。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金瓶梅,已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窠臼。金瓶梅之写作手法所以区别于三国水浒西游,就在于它已经完全地荡涤了“历史实录”的本性,而完全地进入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红楼梦是金瓶梅艺术创作思路和手法的延续,这从它的很多人物情节甚至亭台名称,从脂批的屡屡揭示,都不难看出。什么叫“深得金瓶壸奥”?说的就是红楼梦的“艺术创作手法”,而不是“隐入历史的手段”。因为从来没有人称道金瓶梅是如何高明地隐入了一段历史实录的。(三)红楼梦的“隐入历史”和“理想前瞻”下面我来谈对“战术运用”的把握,也就是对猜谜模型的建立。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红楼梦和金瓶梅,考察一下红楼梦超出金瓶梅的地方,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是艺术手法的超出,是大观园理想世界的建立与升腾,而绝非一段历史的隐入的高明。因此,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其艺术旨趣已经远远脱离“历史实录的隐入”,其人生理想的升腾,其魏晋风度的显露,做为文人说部,已经将“历史”远远抛在了混沌的尘埃之间。这才是红楼梦的傲然于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艺术之林的原因。自然,我不是猜谜高手,所以我恐怕无法猜出知阳子兄所设的简单的谜语。但是,我可以运用一个小时候猜滥了的简单谜语来再次比喻我们的讨论: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其实,这就是你们头脑中的模型。你们是把红楼梦当作这样一个“简单的谜书”来读的。你们认为,红楼梦的文本世界,就相当于那些“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而历史的本事是那个“花生”。所以,红楼梦文本是谜面,历史实录是谜底。你们认为,光研究理解什么是“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有什么意思?如何解出“花生”来才是红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你们的模型并不反应“艺术创作的真谛”,因为你们假设曹雪芹所设的是一个如此简单直接的谜语,如同“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这样简单,仅仅是一个“本事还原”而已。我的对作者艺术创作进程的模型是:花生(本事)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艺术文本)人生与哲思(理想)。不错,本事和艺术文本之间确实存在着起源的映带关系。但是,人生、哲思所体现的作者的理想的升腾,才是作者通过红楼梦而要留给世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对红楼梦之历史本事的研究,由于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传统实录思路的打破,已经成为渺茫,其研究结果的意义,无非是道出一段国仇家很、个人恩怨,这和红楼梦作者和批者屡屡昭示的理想追求不符。简单总结一下:(1)“花生(本事)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艺术文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猜谜”的手法进行研究,本事还原。但是,由于艺术创作的非简单物理变化的特色,如我主帖所说,如同化学反应般的艺术创作,是很难被还原成历史本事的。在这个帖子里,我进一步论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大的小说创作背景也已经不是“历史实录”,而是“艺术创作的理想升腾”。这就给还原历史的思路雪上加霜。(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艺术文本)人生与哲思(理想)”这个过程,才是作者要表达的创作思想和目的。作者和批者屡屡阐明自己的这个理想含义。“好了”“色空”“悬崖撒手”“悟道”“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观园理想的建立与幻灭,等等,都是明证。对于这个红楼梦主体意义的研究,绝不是靠猜谜所能完成的,只能靠对中华文化与艺术旨趣的理解与感悟,加上对艺术美学、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的理解来完成。这个过程已经和历史本事无关。鲁迅先生在的“关”一文中说的话,正是这个道理: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霑,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霑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如果说,楼主承认红楼梦隐入了历史,那也就是说,楼主也就承认红楼梦采用了隐笔。既然楼主承认红楼梦采用了隐笔,那么,楼主也不得不承认,在“红楼”表象故事的背后,还有故事。既然楼主必得承认“红楼”表象故事的背后还有故事,那么,楼主就必须牢记一句话:“风月宝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要紧,要紧!”如果说,红楼梦的隐笔叙事,与通常小说的隐笔叙事一样,是表象叙事与隐笔叙事的有机融合,是两者揉合在一起的化学反应,那么,作者有必要对读者作出这种泾渭分明的警示之语吗?通常小说的隐笔叙事,就好象我们用电脑在文本的页面上设置水印背景图片一样,那若隐若现的水印背景图片,就是文本的隐笔。它们是互相融合到了一起的。但是,这种隐笔,你只在电脑前面可以看到。你跑到电脑后面去,是看不到这种隐笔的。可红楼梦的表象与隐笔不一样,它是一把镜子的两面。你要看到它隐笔的背面,你得把镜子翻转来看,或跑到镜子的后面去看。所以,作者才会有这种对读者泾渭要分明的警示之语。试问这样的隐笔,它为什么就不可以还原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怎么可能会分不开?这哪里是什么化学反应嘛?这不明摆着沙是沙来豆是豆么?从沙子里面为什么就会拣不出豆子来呢?因此,红楼梦的隐笔,相对于通常小说隐笔来说,它确实具有龙姑娘所言的那种“特殊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它的这种“特殊性”,就比通常小说隐笔的那种“普遍性”高明些。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红楼”作者,它确实采用了这样一种不算高明的隐笔方式。这或者是她一种创新表现的尝试,也或者是她真的在乎她的本事呈现。我们就没必要为说新词强说愁,故意从这方面去抬高这部书的艺术价值。是吧?当然,这也并不是我在贬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只是它的艺术价值,不在这一方面体现罢了。由此观之,既然“风月宝鉴”是不可以看正面的,那么,大家从它的正面所研究出来的“内涵”,就真的是作者的本意吗?我要说你们研究出来的那些所谓“内涵”,其实不过是“红楼”作者在其作出隐笔内涵表达的同时歪打正着弄出来的,我可能会要挨砖头。但是,谁又能说服我不是这样呢?又者,红楼梦这种其实可以还原、亦可以分割的隐笔叙事方法,我们是否就可以确定它没有了哲思价值呢?恰恰相反。“红楼”作者的隐笔叙事,正是她对哲思体现的需要。她隐叙的目的,正是要用曹家亲继两脉一场围绕江宁织造权的纷争,来揭示人欲的本质、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难道说,她的这种哲思,就一定达不到那些有关社会形态、文化背景、礼仪制度、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等等哲思的高度么?那可不见得罢?事实上,在“红楼”隐笔所叙的事件中,它其实同样是有历史大背景作为依托的。一是雍正帝驱逐西方传教士所导致的东西方思想斗争;一是夺谪之争所导致的满汉之争(请参见拙著红楼梦隐笔追踪)。所以呢,楼主的立论要站得住脚,那还得好好想想。通过和你的辩论,我也落得些许水涨船高的微薄之利么?呵呵!但是,尽管我有获利,可我还是想拍你砖头的。你一篇文章,改头换面弄来弄去干吗呢?在你写完的时候,我就开始写了。可是等到我写完这篇发送的时候,却找不到链接。原来是你将文章改头换面了,害我的文章丢失,只得又重写一遍。偏偏我又是个记性很差的。刚刚写了什么,再要想起,却又想我老半天,弄得我一夜未能成眠,真真气死我了!想弄个砖头拍你两下,又不会弄,只好作罢!你们都口口声声说,红楼梦具有它的特殊性,而这特殊性便是隐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实录。这个,其实是你们认为可以通过猜谜或某种方式从“文本”逆推“历史”的战略基础。我们讨论的关键应该是在辨析这个观点。楼主认为这个是讨论的关键,不妨就先从这个“关键”讨论讨论。“探究本事”可以有多种方法,当然从“文本”直接逆推“历史”,也是方法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比较方便,门槛比较低的方法。如果只从“文本”就能推论出全部或大部份“历史”,又何乐而不为呢?即使推论的“历史”一时有误,其他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用更高明的手段或更多样的工具加以改进,只不过那些原本想做“先驱”的人,就委屈他们“光荣”地成为了“先烈”罢了。这样的话也还真的要看看楼主的“战略估计”有没有根据,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所以要认真地体会楼主的好心,虚心地学习楼主的“辨析”。(一)中国古典小说“隐入历史”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对事实的判断题,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发现的问题当然也不同,答案更是不同,争不出个眉目,所以不争论。顺便指出本条下的“水浒、西游、三国”之例亦属不当,在下一条中还有细论。只是先说明“历史”对于上述这些书,都只能算是“壳”,背景而已;奇书石头记的“历史”,却是书的“核”,非“剥丝抽茧”不能得。 (二)红楼梦位于“隐入历史”说部的末节。这个是本题的主要内容了。从三国演义当然不能逆推到三国志,尽管这种逆推看起来还比红楼容易些,可见过谁真的下功夫去干这事了吗?可见“逆推派”的人都不傻,知道哪一个是可能的,哪一个是有用的。水浒、西游的例子类似,所以也没人干那些傻事。倒是金瓶梅有些不同。从宣和逸事生发而来的水浒,早就不是“历史”的本来面部,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成了传统中的“侠义”类话本,作者们不为“传史”,但求“抒情”矣。好像现在还没有谁能证明曹雪芹只为“抒情”,不为“传史”吧?再说金瓶梅,虽然是从水浒中扯了一个线头出来,可作者书中的描写,是否远比水浒更接近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呢?现代学者一般都承认金瓶梅的“社会状态”是接近于真实的,和清明上河图共同完善了北宋期间的民间历史画卷。也就是说尽管西门庆、潘金莲的名字是假的,可是它告诉了我们诸多的“东门庆”、“潘银莲”的生活细节,权且可作“野史”。金瓶梅这一点最突出的好处,就被红楼梦的作者吸收和借鉴了。即使最坚决的红楼梦虚构派,也不得不承认,书中的细节基本真实吧,生活状况确实是康雍乾时代的“王宝钗”、“李黛玉”们的生活。既然楼主的例子不好,我帮你举个“索隐”成功的例子来,清末有一部也是虚实互参的小说,虽然不如红楼梦作得好,但也和红楼梦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以赛金花为背景的孽海花,熟知书中人物身世和真实姓名的冒广生,接受了脂砚斋等人的教训,为后人编了一个“人物索隐表”,主要人物如“戴胜佛”影射“谭嗣同”,“方代胜”影射“袁世凯”,“王恭宪”影射“黄遵宪”,“邓士昶”影射“邓世昌”等等,这样对阅读理解孽海花是不是很有帮助?假如“脂砚斋”一伙,也有一个“人物索隐表”,我们今天还至于作这份难么?也许“脂砚斋”真的就有这个“人物表”,很可能夹在哪本书里丢了,哪一天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皆大欢喜,楼主也不用跟人再争论这个问题了!此篇本来是从另一主题下的跟贴开始。但是,其实这篇文章和那个主题是有所不同的。那个主题只是讲从文本逆推历史的几率很低,而这篇则是站在更广的角度讨论红楼梦在中国古典小说“隐入历史”的写作方法中的历史地位及其突破。这其实是受到前一个主题讨论的启发而成的。所以,写完之后,我感觉不宜于放在那个主题下扰乱那个主题的讨论,于是就另外开主题了。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来回挪动主题,造成了你跟贴的不便,特此抱歉!最后,借着楼主上面的这一段话,发表点感想:几次跟方金哥哥的论战,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执着”。对于自己观点的“执着”,对于已知事物或知识的“执着”,所以很容易挨砖,有时也很让人心疼。不过,宝姐姐和湘云妹妹最喜欢了,只有妙玉这样的不高兴吧。【阳子】如果说,楼主承认红楼梦隐入了历史,那也就是说,楼主也就承认红楼梦采用了隐笔。既然楼主承认红楼梦采用了隐笔,那么,楼主也不得不承认,在“红楼”表象故事的背后,还有故事。既然楼主必得承认“红楼”表象故事的背后还有故事,那么,楼主就必须牢记一句话:“风月宝鉴”,“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要紧,要紧!”【方金】红楼梦的作者运用了“隐入历史”的手法,这是我所描述的第一个过程,即,将“花生”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表达出来。而且,我们当然要准确地理解“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的关系。这点至关重要。但是,我要说的是,“花生”和“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并不是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不是等价的关系,更不是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请君细思。【阳子】如果说,红楼梦的隐笔叙事,与通常小说的隐笔叙事一样,是表象叙事与隐笔叙事的有机融合,是两者揉合在一起的化学反应,那么,作者有必要对读者作出这种泾渭分明的警示之语吗?通常小说的隐笔叙事,就好象我们用电脑在文本的页面上设置水印背景图片一样,那若隐若现的水印背景图片,就是文本的隐笔。它们是互相融合到了一起的。但是,这种隐笔,你只在电脑前面可以看到。你跑到电脑后面去,是看不到这种隐笔的。可红楼梦的表象与隐笔不一样,它是一把镜子的两面。你要看到它隐笔的背面,你得把镜子翻转来看,或跑到镜子的后面去看。所以,作者才会有这种对读者泾渭要分明的警示之语。试问这样的隐笔,它为什么就不可以还原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怎么可能会分不开?这哪里是什么化学反应嘛?这不明摆着沙是沙来豆是豆么?从沙子里面为什么就会拣不出豆子来呢?因此,红楼梦的隐笔,相对于通常小说隐笔来说,它确实具有龙姑娘所言的那种“特殊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它的这种“特殊性”,就比通常小说隐笔的那种“普遍性”高明些。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红楼”作者,它确实采用了这样一种不算高明的隐笔方式。这或者是她一种创新表现的尝试,也或者是她真的在乎她的本事呈现。我们就没必要为说新词强说愁,故意从这方面去抬高这部书的艺术价值。是吧?当然,这也并不是我在贬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只是它的艺术价值,不在这一方面体现罢了。【方金】你还是强调你的假设,即,红楼梦的“历史本事”到“文本故事”,是一个物理过程而非化学过程。换句话说,你不承认“文本故事”本身的意义。你认为,文本故事只不过是历史本事的翻版表述而已。而且,你为了证明自己可以猜出这谜,不惜将作者设谜的手法尽量降低到令你自己可以猜出的程度。因为,如果你“猜不出”,你就无从证明那是个“谜”,对吧?请君细思自己的为我所用的“模型”。你这个模型是为自己设置的宽心丸。【阳子】由此观之,既然“风月宝鉴”是不可以看正面的,那么,大家从它的正面所研究出来的“内涵”,就真的是作者的本意吗?我要说你们研究出来的那些所谓“内涵”,其实不过是“红楼”作者在其作出隐笔内涵表达的同时歪打正着弄出来的,我可能会要挨砖头。但是,谁又能说服我不是这样呢?【方金】其实,我的模型包括了“历史到文本”和“文本到理想”这两方面的过程。我不否认“记录历史”的价值,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文本世界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及其反映的理想,才是红楼梦“风月宝鉴”的另一面。“色”与“空”,“好”与“了”,“真”与“假”,等等,才是风月宝鉴的两面。而这两面的对立统一,才是作者所表达的哲思和理想。于是也才有了“悬崖撒手”“色空”“情榜”这样的东西放在结尾。因此,我不能同意你对红楼内涵的估计。【阳子】又者,红楼梦这种其实可以还原、亦可以分割的隐笔叙事方法,我们是否就可以确定它没有了哲思价值呢?恰恰相反。“红楼”作者的隐笔叙事,正是她对哲思体现的需要。她隐叙的目的,正是要用曹家亲继两脉一场围绕江宁织造权的纷争,来揭示人欲的本质、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难道说,她的这种哲思,就一定达不到那些有关社会形态、文化背景、礼仪制度、男权主义女权主义等等哲思的高度么?那可不见得罢?事实上,在“红楼”隐笔所叙的事件中,它其实同样是有历史大背景作为依托的。一是雍正帝驱逐西方传教士所导致的东西方思想斗争;一是夺谪之争所导致的满汉之争(请参见拙著红楼梦隐笔追踪)。【方金】历史就是历史,历史的实录价值就是历史的实录价值,不必又要否定文本价值的主导意义,又要为历史实录贴上种种“哲思”的光环。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分析文本世界,而单纯分析一段曹家的和明清的历史,你如何通过红楼梦来揭示什么哲思?作者又如何通过一段“被隐去的历史”明示什么哲思?你的这个模型其实是说不通的,更没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方金】你们都口口声声说,红楼梦具有它的特殊性,而这特殊性便是隐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实录。这个,其实是你们认为可以通过猜谜或某种方式从“文本”逆推“历史”的战略基础。我们讨论的关键应该是在辨析这个观点。【龙女】楼主认为这个是讨论的关键,不妨就先从这个“关键”讨论讨论。“探究本事”可以有多种方法,当然从“文本”直接逆推“历史”,也是方法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比较方便,门槛比较低的方法。如果只从“文本”就能推论出全部或大部份“历史”,又何乐而不为呢?即使推论的“历史”一时有误,其他人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用更高明的手段或更多样的工具加以改进,只不过那些原本想做“先驱”的人,就委屈他们“光荣”地成为了“先烈”罢了。【方金】我以为你对二百年间,包括现在的“探究本事”的工作的描述是恰当的。我也看到一批又一批探究红楼梦本事的人们在前赴后继地执着着。【龙女】(一)中国古典小说“隐入历史”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对事实的判断题,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发现的问题当然也不同,答案更是不同,争不出个眉目,所以不争论。顺便指出本条下的“水浒、西游、三国”之例亦属不当,在下一条中还有细论。只是先说明“历史”对于上述这些书,都只能算是“壳”,背景而已;奇书石头记的“历史”,却是书的“核”,非“剥丝抽茧”不能得。 既然楼主的例子不好,我帮你举个“索隐”成功的例子来,清末有一部也是虚实互参的小说,虽然不如红楼梦作得好,但也和红楼梦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以赛金花为背景的孽海花,熟知书中人物身世和真实姓名的冒广生,接受了脂砚斋等人的教训,为后人编了一个“人物索隐表”,主要人物如“戴胜佛”影射“谭嗣同”,“方代胜”影射“袁世凯”,“王恭宪”影射“黄遵宪”,“邓士昶”影射“邓世昌”等等,这样对阅读理解孽海花是不是很有帮助?假如“脂砚斋”一伙,也有一个“人物索隐表”,我们今天还至于作这份难么?也许“脂砚斋”真的就有这个“人物表”,很可能夹在哪本书里丢了,哪一天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皆大欢喜,楼主也不用跟人再争论这个问题了!【方金】你举了孽海花,我举了三国水浒西游的例子。它们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隐入历史”的写作范例。其实还有其它隐写的范例,比如儒林外史,等等。只不过,隐的直接些的,就猜的方便些,比如孽海花,比如儒林外史;隐的“艺术”些的,就不那么容易“好对应”了,比如三国,比如水浒,比如西游;而隐的“艺术”到都看不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成了“前赴后继”了,比如金瓶梅,比如红楼梦。所以,挖掘红楼梦本事的希望,就只能寄希望于脂砚斋的字纸篓了。【龙女】(二)红楼梦位于“隐入历史”说部的末节。这个是本题的主要内容了。从三国演义当然不能逆推到三国志,尽管这种逆推看起来还比红楼容易些,可见过谁真的下功夫去干这事了吗?可见“逆推派”的人都不傻,知道哪一个是可能的,哪一个是有用的。 水浒、西游的例子类似,所以也没人干那些傻事。倒是金瓶梅有些不同。从宣和逸事生发而来的水浒,早就不是“历史”的本来面部,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成了传统中的“侠义”类话本,作者们不为“传史”,但求“抒情”矣。好像现在还没有谁能证明曹雪芹只为“抒情”,不为“传史”吧? 再说金瓶梅,虽然是从水浒中扯了一个线头出来,可作者书中的描写,是否远比水浒更接近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呢?现代学者一般都承认金瓶梅的“社会状态”是接近于真实的,和清明上河图共同完善了北宋期间的民间历史画卷。也就是说尽管西门庆、潘金莲的名字是假的,可是它告诉了我们诸多的“东门庆”、“潘银莲”的生活细节,权且可作“野史”。金瓶梅这一点最突出的好处,就被红楼梦的作者吸收和借鉴了。即使最坚决的红楼梦虚构派,也不得不承认,书中的细节基本真实吧,生活状况确实是康雍乾时代的“王宝钗”、“李黛玉”们的生活。【方金】哈哈,我觉得龙姑娘还是很善解人意的。我刚一说,你就明白了“传史”和“抒情”的区别。不错,我的模型,第一个过程就是“隐入历史”,第二个过程就是“抒情”或曰“文本世界的理想前瞻”。而且我认为,第二个过程才是红楼梦的思想艺术鉴赏的关键,是红楼梦价值的主体。当然,第一个过程,传史,对作者个人可能还有点意义,可是对红楼梦本身及其读者,却几乎毫无意义。如果不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魅力,谁会关心二百年前一个包衣人家的历史?至于你所说的潘金莲身上所体现的“文学创作的典型化”过程,即,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我认为不能算做“传史”的过程。比如我现在写一部小说,里面提到北京的农贸市场,算作“传史”吗?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这话不是指“传史”而言的,希望你不要混淆概念。此不多论。【阳子】如果说,“红楼”作者她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完成一个故事的隐叙,那么,这个隐叙的故事,它为什么就不能体现出哲思呢?【方金】什么叫做一个“被隐去的故事”?就是说,在红楼梦这部书的文本世界里没有被写出来的故事,对吧?那个看不到的东东,如何体现哲思?就算有这样一个看不见的东东,若想体现它的意义,也还是要通过文本故事体现出来,这个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对吧?【阳子】而一个故事的隐叙,它应该也是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完成的。比如谜语的方式、比如拙见所析的那若干的脑筋急转弯思路,或者还有。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红楼梦的创作,才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我们也应该相信,沙子和豆子,是可以拌到一起去的。【方金】我认为你还是混淆了两个过程各自的含义。红楼梦作者所做的从“历史本事”到“文本世界”的隐写过程,是第一部分,我没有异议,我只是说逆推的几率很小而已。但是,我还要说,我认为,红楼梦的主体价值不在这第一个过程,而在第二个过程,即,文本世界所表现的作者理想的哲思,具体地说,就是风月宝鉴的两面的对立统一,是“好了”是“色空”是“悬崖撒手”是“大观园的理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很明显地不包括在曹家的历史当中。比如,曹家没有这样一个大观园的理想世界,对吧?你如何从曹家索出大观园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来?既然索不出,你又谈何大观园所代表的哲思含义?【阳子】你说的文学的化学反应,那只是你从文学的“普遍性”形成了一种既定的定势思维,而排斥红楼梦“特殊性”存在的可能性。【方金】请注意,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文学创作,然后才谈到它所隐入的历史。你进行历史索隐,首先面对的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文本世界,对吧?好,既然是文学创作,它首先就要具有文学创作的普遍性,比如它的写作手法,它的间架结构,赋、比、兴,等等。这便是众多的化学反应,而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或猜谜游戏红楼梦的特殊性是什么?是隐入历史吗?它隐入历史的手法高明吗?有特殊性吗?我在这篇文章中已经阐明了我的看法。首先,隐入历史,不是红楼梦的特殊性,而是中国古典小说写作的普遍性。第二,在隐入历史这个普遍的中国古典小说写作的手法运用长河中,红楼梦其实处于末节,在金瓶梅之后,可以说,它的历史隐入已经不占其主体价值,换句话说,不占写作的主导地位。也正因此,红楼梦这个“谜”,才如此难“猜”,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试想,一位看透“真假”“好了”“色空”的人,还会执着于一段历史的隐入吗?这个,其实是我们对曹雪芹个人境界的估计的根本差别。大观园的寓意,它随着作者隐笔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贾政等进园之初,到宝玉题下“曲径通幽”这一段,作者隐笔提示了阅读红楼梦的方法。故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大观园看作红楼梦这部书。至描述沁芳泉开始,作者其实已经不再是提示阅读红楼梦的方法了,而是借沁芳泉,在隐述红楼梦主题思想与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的关系;借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却是在隐笔印证黛玉的原型身份。在这里,大观园其实什么都不是了。而至怡红院,作者却是在借怡红院的迷宫性质,在指引读者走出红楼梦这座迷宫的方法。故在这里,怡红院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的象征。故脂批才有“于怡红总一园之看”的话。此其一。其二,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因匾额对联相对景致的主题、梗要性质,是在隐笔曹雪芹的风月宝鉴,为红楼梦奠定了一个故事概要、故事基础。后文元春对宝玉所题匾额对联的修改,则隐笔红楼作者对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的改造。大观园象征红楼梦这部书的这种象征含意,主要就从宝玉初题,元春改题的象征含意得来。其三,红楼梦主旨隐笔的,是权力斗争故事。而红楼故事,它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内,故从这个角度,大观园又是权力场的象征。其四。红楼故事,体现了红楼作者的思想境界;而红楼故事,实际上又是大观园内的故事。故从这个角度看,大观园,它又代表了红楼作者或红楼梦的思想境界。所以,综上所述,大观园的寓意,主要是以上所析之“其二”、“其三”、“其四”所决定的。其中的“其一”,则是作者随机下笔的缘故。就象第七回的送宫花一样。送宫花的主要目的,作者是通过黛玉对收受宫花的不领情,去演绎刘姥姥打抽丰的结果究竟是怎么样。是不是刘姥姥打抽丰得了凤姐儿二十两银子,就表示刘姥姥打抽丰如愿以偿了呢?刘姥姥收到二十两银子后,“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这果真就体现了刘姥姥打抽丰的如愿以偿么?作者于是就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毕业设计展示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房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医技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铸造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放射技术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广播电视天线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图书资料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保险行业数字化理赔服务与保险理赔服务体验优化报告
- 2025年沉浸式戏剧行业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房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 关节松动技术-上肢关节松动术(运动治疗技术)
- 2024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 供应商改善计划表
-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2022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中专宿舍管理制度和方法
- 心态决定-切模板课件
- 精神科常见病小讲课
- 屁屁辅助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