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听动:还给音乐欣赏课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内容摘要】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接触音乐美,感悟音乐美,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笔者提出导之有方、听之有度、动之有法等三大策略,使小学音乐欣赏课不再是沉寂的“一言堂”,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引导 欣赏 活动面临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新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可以说,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接触音乐美,感悟音乐美,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然而,在许多实际的音乐欣赏课中,却能够惊奇地发现,许多学生并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学生普遍的感受是:上音乐欣赏课很枯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通过深入的了解,初步找出两大症结所在:其一、音乐欣赏课一味的重老师讲解,轻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欣赏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些音乐知识技能,教师往往花大量的篇幅去讲解,而原本作为教学重点的“欣赏”则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要知道“欣赏的教学应强调的不是内容、意义或知识,而完全是审美的感受力,那些知识性和智力的分析可能很快就使学生失去了欣赏的兴趣。”其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静,而忽视必要的动。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缺乏必要的指导与启发,往往会使欣赏停留在表面,学生很难听出个所以然来。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感受和体验音乐艺术,必然的结果当然是学生对所谓的音乐欣赏渐生厌烦情绪。那么,怎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才能改变如上所说的“一言堂”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欣赏教学的审美目标,使欣赏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导之有方: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技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欣赏之前,采用适当的导言教学,能把学生放入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情景熏陶,形成一定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根据音乐形象的特点,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导入方法。画面导入法 这是一种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对音乐形象有直观、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倾听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欣赏快乐的罗嗦时,学生们普遍对彝族风情不太了解,这就很难让学生对彝族的音乐、彝族的舞蹈产生兴趣,于是我在导入时,收集了有关彝族美丽风景、服饰、以及重大节日火把节的有特色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采用画面导入法,向学生播放、介绍。学生们从中对彝族风情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并对彝族的歌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后面快乐的罗嗦的成功欣赏作好铺垫。律动导入法 面对一些节奏性强或很具舞蹈性的音乐作品时,适当的律动练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如:欣赏在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具有鲜明藏族音乐风格的歌曲前。可采用这样的导入:学生进教室时,多媒体播放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MTV,教师随音乐跳着献哈达的舞蹈动作,在前面带着学生随教室跳一圈,然后回到座位上坐好,并开始本节课的欣赏教学。这无疑会让学生对本节音乐欣赏课产生兴趣。表演导入法 在面对一些要求掌握曲式结构的乐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卡通娃娃表演来导入,让学生对音乐能有直观的感受。如:在上单簧管波尔卡这课时,由于这首乐曲的结构为ABABA的回旋曲式,在导入时,我播放单簧管波尔卡的音乐,并随音乐用卡通娃娃表演,表演完后,问学生:“看完了表演,今天的主角是谁呀?她一共出现了几次?”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回旋曲式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对乐曲的欣赏就变的容易多了。同理,在欣赏变奏曲式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如:用同一个娃娃表演,在每一个变奏部分给她换上不同的颜色的衣服。这样的导入直接明了,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很能激发兴趣,何乐而不为呢?游戏导入法 这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的导入方法。游戏活动永远都是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何况小学生呢?如果能将游戏恰当地引入到音乐欣赏的导入中,那将对整节课的音乐欣赏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笔者看到在击鼓传乐的欣赏教例里,施教者是这样导入的:以“击鼓传花”的游戏导入,依次出示三件最基本的打击乐器:鼓、锣、镲,在游戏过程中让三位同学敲敲打打,模仿演奏,由此走进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大家庭,并聆听其音色等,再顺其自然的引入欣赏鸭子拌嘴此外,欣赏的导入还有乐曲主旋律导入、故事导入、设问导入等等,教师可酌情而定。导入欣赏在语言上务求简洁、有趣味性、有鼓动性,并要充满感情。在这一环节中切忌言之无物、罗嗦冗赘、缺乏感情,导入所花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听之有度:教师的讲解服务并服从于学生自主的“听”听是音乐欣赏的主体部分,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教师要发挥好辅导作用,帮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殿堂中。对于教师的辅导作用,我们就会想到有关知识、技能的讲解,诚然,如果没有知识技能为基础,整个欣赏是肤浅的。但如何才能把握好讲解的度呢?例如在快乐的罗嗦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每次给学生欣赏乐曲前都提出问题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去感受、想象、分析,教师再做适当讲解,确保学生是艺术欣赏活动的主体。第一步完整欣赏,教师的启发和问题是:“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和气氛?听完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在这里让学生完整的听音乐,使学生对乐曲能有整体的把握,体现音乐的完整性。)第二步完整欣赏,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那你们认为这首乐曲又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很欢快的,乐曲中间的情绪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变化?”(通过这一次的完整欣赏,能使学生对乐曲的情绪有进一步的感受,并对音乐作品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第三步进行分段欣赏,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欣赏前都提出要求,如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时,教师提出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的第一部分,听后谈谈我们的主题音乐一共反复出现了几次?”复听时,又提出:“那这三次音乐主题在音高上又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在此处设置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主题,并明白音乐主题在不同的音高上反复多次的出现,进一步的表现了主人公的快乐、愉悦的心情。)第四步欣赏是总结性的、完整的欣赏。“同学们,当你听到第一部分音乐时用一指表示,听到第二部分音乐时用二指表示,当你听到第三部分音乐时用三指表示。”(这部分的欣赏让学生带着要求去听,使学生不茫然,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让学生了解本乐曲的曲式结构。)很显然,在这堂音乐欣赏课里,讲解并不算多,而且讲解的内容都是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而展开的,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与引导学生更好地对乐曲进行感受与体验,整堂课的中心是学生。正如罗斯托波维企针对教师的讲解时所说的:“请不要让孩子们的负担超过必要,请好好鼓励他们,使他们有信心,若你只顾到技术的进步,则学生难免牺牲对于音乐的爱。”动之有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不可否认,音乐欣赏需要静,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倾听、感受音乐。但单纯静听的欣赏教学,会使学生不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欣赏渴望,以及热情主动的欣赏行为。相对静而言,笔者所提倡的动是一种表现活动。如口头反应、书面反应、创造反应等。口头反应 就是要听听学生对音乐作品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情况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如:在欣赏空山鸟语这首乐曲时,学生完整的欣赏乐曲后,还没有等教师提问,学生便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说我感觉到在大森林里有好多好多的鸟在唱歌;有的说我好象感觉到有人在森林里享受清新的空气、并倾听各种鸟鸣的声音;有的说我感觉到森林里面没有人,因为我没有听到人的声音,只有鸟鸣的声音;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了在大森林里,有清清的草地、有美丽的花、还有一条小溪流,各种各样的的鸟在树上飞来飞去,发出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甚至还有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惊奇的问:“老师,这真是二胡拉出来的吗?他怎么拉得这么好,简直是太绝了”。书面反应 就是看看他们对听到的音乐作品写些什么或者是画些什么。如:在欣赏潜海姑娘时,教师让学生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海底世界,顿时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鱼儿们围着潜海姑娘跳圆圈舞的景象。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不仅感受了音乐的优美,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反应 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手甚至身体,把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如:在欣赏了草原赞歌的音乐和看了大草原的美景后,教师问:草原美不美?(美)那我们能不能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草原的美呢?有的同学说:草原上有马,马蹄声可以用双响筒表示;有的说可以用手铃表示,手铃好象是马的铃铛;有的还说弹舌也可以表现马蹄声。于是由同学们自由组成的伴奏乐队组成了,当同学们演奏完后,老师说:草原的人民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舞蹈来赞美草原。于是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舞蹈来进一步表现对大草原的赞美,并且自己也深深的沉醉其中。心灵的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如欣赏乐曲羊肠小道时,伴随着乐曲惊心动魄的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欣赏完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起手,一位学生抢先说:“我看见了阴深深的森林”;一位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了荒野,没有人烟,很害怕”;一位学生说:“我仿佛看见的是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甚至还有一位学生说:“听着音乐,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队阿拉伯商人,他们遇到了强盗,强盗要抢他们的钱财,音乐很紧张、惊险。他们与强盗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后,阿拉伯商人赶跑了强盗,他们又继续上路了,这时候音乐又恢复了平静。同样,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内在的魂,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应很好地利用音乐的魂去触动学生内心的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升华。如在上小白菜这课时,结合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师用煽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都是非常非常地爱自己的孩子,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现在,妈妈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慢慢地长大了,而妈妈却慢慢变老了。小时侯,妈妈不知道给我们唱了多少摇篮曲,不知给我们盖了多少回被子,今天,我们要唱一首给妈妈的摇篮曲,亲爱的妈妈。您好好睡一觉吧!”。有了前面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作铺垫,后面在欣赏小白菜时,教师又用了极富情感的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所以,我们都很幸福,可是在旧社会,却有一个苦命的女孩,她没有了妈妈,过着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受人虐待的生活”。通过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小白菜,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同时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就懂得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母亲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的一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石康德说:“轻盈的鸽子借着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受到空气的阻力,他可能会想象,在真空中飞起来还要更容易吧。”学生就如同轻盈的鸽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欣赏着色彩斑斓的世界,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演。在欣赏教学中,当学生静听完音乐作品后,教师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表现活动,这样静与动的结合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领略到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达到审美的教育目的。笔者以为,音乐教师的自身欣赏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的欣赏效果,所以我们音乐教育工作应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素质。广泛涉猎不同类型音乐作品 音乐教师必须广泛的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地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是外国的古典音乐,都要听,他们是提高自身音乐欣赏能力的精神食粮。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 只有掌握了调式、和声、节奏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在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把握上才会有很大的帮助。积累相关学科的知识 知识面越宽,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不会一知半解,就能更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全貌。结语只要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导、听、动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绿化植物采购合同范本
- 临床本科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项目技术创新与社区融合可行性报告
- 2025年度工程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数字版权保护项目可行性分析
- 2025年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行业技术创新与投资可行性分析
- 2025年数字营销跨境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展望
- 2025关于合同违约金的规定
- 工业X射线室内探伤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
- 镜片基础知识培训心得
-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 (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务》研学旅行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兼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备案表
- 化肥欠款协议模板
- 小红书口碑对旅游者目的地决策的影响研究
- 查缉酒驾实战培训课件
- “对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课件
- PLC电气控制设计污水处理系统样本
- 计算机组成原理-鲲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