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doc_第1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doc_第2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doc_第3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doc_第4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开放与引导最近一直学习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2011版音乐新课标。学习材料感受与欣赏教学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文唤起了我自课改以来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思考。感受与欣赏教学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认为欣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3)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4)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其中第三点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尺度上需要用心把握的。由于音乐语言的表达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加上音乐感受者的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以及当时心境等不同,所以,同一音乐作品会在不同的音乐感受者心中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音乐感悟空间,让学生的表达主观音乐感受与想象的自由度得到比较充分的拓展。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放纵学生的主观音乐体验,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成了放羊式的活动,从而失去了音乐欣赏教学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开放的基础上还要有相应的引导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意义。那么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对待开放与引导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重视音乐表达的多解性,也要重视音乐的指向性。音乐的表达是一种非语义性表达。音乐语言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等,虽然这些元素能激起听众一定的情感,但是它不能细致、精确地描绘一个具体的形象。因此,而音乐的非语义性使音乐的表达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点。这种不确定、模糊的表达加上音乐感受者们不同的音乐素养、生活经验、当时的心境等因素就会使音乐产生多解性。例如:在动物狂欢节中优雅、抒情的天鹅这个作品中,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出忧伤;有的人可能会感受出惬意;有的人也可能会感受出温暖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时不能死板的设定精确答案。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完成音乐的感性体验,教师对学生音乐感受的差异应该持一种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但是音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某些共性。例如:平缓、舒展的音乐总给人以淡淡的情绪感受,跌宕激烈的音乐总给人以激动的情绪感受;大调式音乐往往给人以明亮开张的感觉,小调式往往给人以暗淡内敛的感觉;前八后十六节奏总给人感觉有推动感,而前十六后八节奏总给人感觉有停顿感等等。正是由于音乐有这些共性,所以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会选用特定的音乐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且加上作品标题,甚至有时还要加上音乐创作解说。这样一来音乐作品就具备了一定的指向性。我们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应该说都是有一定指向性的,这种指向性不一定很细致,但是最起码它有一个大的方向。例如天鹅,它的音乐基调是优雅、抒缓的,如果脱离了这个基调,显然就不对了。另外,作品已标明这段音乐就是描写天鹅的,如果因为感受者从中感受出了另一种事物的形象就简单的认为它就是描写的另外一种事物,那也显然是偏离了音乐的指向。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在音乐指向范围内出现的感受差异,我们应该持认可、赞许的态度;如果学生的感受和音乐的指向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时,教师除了理解、包容,还得有适当的引导。如果一味放纵学生没有方向性的胡乱体验和想象,那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二、充分利用学生直接经验,还要适时补充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音乐欣赏中让感受者和音乐的表达产生情感共鸣最基础的东西。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首音乐时,如果感受者去过西藏或者体验过西藏的人文、风光的话,那么他的头脑中就会马上把高亢、舒展的音乐和天高地广、民风古朴的景象联系起来。音乐活动是一种以情感体验和情感倾注为前提的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无法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就失去了音乐活动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欣赏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然而,一个人的实践总是有限的,一切事情都靠自己直接经验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一个人所接受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音乐产生于生活,由于世界各地或不同时代的人文差异使得很多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对这个地区或这个时代人文的了解,那么他就没法和这个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有时还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在沃尔塔瓦河欣赏教学中,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学生下课后反映,音乐“乡村婚礼”一段感觉怪怪的。婚礼嘛,要么锣鼓喧天,要么庄严肃穆,而这段波尔卡音乐却显得那么轻浮。尔后的这个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都会多花上两分多钟时间简要介绍欧洲乡村舞文化,并播放几十秒的欧洲乡村舞视频,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中传递出的那份朴实、喜悦与祥和。此后再没有学生提出过类似置疑。因此在欣赏教学中,当学生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导致音乐出现感受障碍或偏差时,我们应该适时地为其补充间接经验,引导他们更准确的感受音乐,而不是任由他们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三、尊重学生音乐主观体验,更要不断提高审美品位。音乐欣赏是一种以主观体验为基础的活动,欣赏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音乐主观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音乐主观体验,那么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欣赏音乐。由于人们文化素养、生活经历、当时心境等不同,即使对音乐以外的同一事物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情感体验。音乐的非语意性使得音乐的表达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加上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有时还刻意留给了感受者一定的想像空间,因而欣赏同一音乐作品时,不同的感受个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生拉硬拽,非让学生精确地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学生不能从音乐欣赏中产生真切的感情体验,一味揣测老师想要什么答案,那么学生的音乐欣赏就仅仅成了一种应付老师的虚假活动。另外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上看,欣赏音乐时产生了情感体验,就说明他已经很用心地去感受了音乐。即使这种情感体验和音乐作品的指向有一定的偏离;即使这种情感体验比较庸俗,也比没有情感体验,随意附和老师的好。这种态度值得肯定,这种体验也值得尊重。虽然欣赏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音乐主观体验,但不能过分放纵和盲从学生的音乐主观体验。欣赏教学属于教育范畴,但凡教育就有导向、提高等功能。音乐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还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音乐知识水平还是音乐欣赏能力都是有限的。仅依赖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知识能力来感受音乐,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偏离音乐本来的指向,甚至会比较庸俗。这时,老师的合理引导就很必要了。多年以前,一篇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文章中,学生把“空山鸟语”想象成“撵鸡”的案例就曾引起过很多老师的争论。有的认为:该学生的音乐想象很真切、很丰富,应该充分肯定和鼓励。有的则认为:学生过于主观的想象偏离了音乐的原创意图,甚至使原本高雅的音乐变得低俗,应该予以否定。其实这个案例中,学生听的空山鸟语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共鸣,并且有了真切而丰富的想象,这说明他已经初步感受出了音乐进行时的一些变化。这一方面应该给予尊重和肯定。但是,学生的感受无论多真切、多丰富,它确实偏离了音乐的指向。那么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还要加以引导,选择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借助自己的联觉更好的体会和理解音乐。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仅仅依赖学生的生活经验简单的、低层次的感受音乐,那就让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提高功能。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要让学生的音乐品位不断地得到提升。音乐是作用于人的情感最直接的一门学科,也是作用于人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比较开放音乐主观感受空间。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决不能漠视甚至摒弃教育的导向和提高功能,在开放的基础上还要适时进行合理地引导。如果我们把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开放比作开闸,那么开闸过后还需要合理引流。如果欣赏教学中教师只顾开闸不管引流,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像出闸的洪水一样无序漫延。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问题及反思中明确提到:老师对任何事情认识之后,要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不可以把一个事情的两个侧面对立起来。只有教师辩证地认识到了开放与引导在音乐欣赏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