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doc_第1页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doc_第2页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doc_第3页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doc_第4页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房四宝中的墨文化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墨的起源与发展的陈述和对墨的特点的描绘,以及对墨的制作过程、方式的具体介绍,使人们初步了解了墨的发展历史、特征形态、墨的制作方式和制墨的材料,最后通过对墨的鉴别赏识来说明历代喜爱书画的人对墨的热爱之情,以及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关 键 词】墨 文房四宝 艺术 文化 书画 制作 鉴赏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皆有赖于墨这一重要的物质,有了墨信息文字得于交流传播,有了墨绘画艺术得于增光添彩,它使中国的书写文化独树一帜,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别具一格。因为有了它才使得我国古代的典籍以及拓片流传于世,使今天的人们得于享受古老珍贵的文化遗产。此外墨锭本身的造型则汇集了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于一身,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我本人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对中国画的材料特别是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资料的查阅,图片的搜集,以及现实中对墨的运用体验,丰富了对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认识,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内涵认识更加深刻。一、墨的起源与发展墨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属于文房四宝之一的墨远在毛笔出现之前,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用来作为着色的颜料。中国古代使用墨品最早的历史是凭借着有限的出土文物以及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整理而推演出来的,据此我们可以对墨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有一些认识。墨可以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时代,在1980年时山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有石研、研石、水孟和黑红色氧化铁组成的绘画工具,其中黑红色氧化铁矿石就是天然墨。关于古墨,尚书中记载:“墨,墨刑也。臣下不能匡正其君,则以墨刑加之。”说明古代有过“墨刑”这种刑罚。礼仪中也有记载:“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建筑中多以墨线截木,这是墨的又一用途。人工墨普遍认为是出现在西周时期。最初的墨是墨粉,使用的时候调制,同调制绘画时使用的颜料一样。随后由于书画的需求,促使墨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粉末状进化到了固态。考古通讯1957对河南一座东汉墓的发掘简报上写:“墨做成圆馒头形,已稍残,外边还保留真人手捏制作的痕迹。”从墨粉到墨丸的改变是制墨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进步,纸的发明以及笔的改进带来了这种进步。纸笔的进化极大促进了书画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墨也随之增加,墨粉的使用就较为不便了,于是产生了成锭的墨。利用天然材料粘合制作墨是古代人类在日常、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中不停探索的结果。墨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文化对其发展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从春秋时期开始,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竹帛上写字,随着人工制墨的不断推广,优良的品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些为制墨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唐代的制墨业异常的兴盛。宋代,由于统治者轻文事,制墨业没有特别显著的发展。元代制墨以朱万初为代表,他所取的墨材为摧朽之松,三百年不坏,所制作的烟墨非常好。明代,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文化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制墨业也变得发达起来,特别以徽墨为盛,徽州制墨业因此分为了“歙派”和“休派”。到了清代,徽墨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多彩,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天柱形成了各领风骚的四大家。至新中国解放以前,徽墨业已经处在了微衰阶段,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在安徽各县成立墨厂、生产合作社,久负盛名的徽墨得到了继续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墨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发展,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历代文人的使用和赏味,已经成为一种在悠远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深刻印记的富有博大文化内涵的文化用品,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广泛使用。二、墨的特点墨由于各方面特征不同,从用途上分实用墨和观赏墨;从材质上分为松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从色彩上分有素色墨与彩色墨等;从形制上大体分为两类,实用性墨多为长方形或椭圆长条形,便于研磨,另一类观赏性墨,制作精致,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实用墨和观赏墨具有不同的用途,实用墨注重实用性,主要用于绘画和书写,而观赏则墨侧重形状、色彩和装潢,主要用于赏玩。另外墨的用途还可细分为:御墨、贡墨、礼品墨、自制墨、玩赏墨等。御墨和贡墨多为皇家和达官贵人所用之物,属于优质高档墨,御墨通常多在墨上著有“御制”二字,民间所见御墨多为制墨名家汪近圣“鉴古斋”所出的御墨。礼品墨装饰性强、造型美观,大部分属于观赏性、纪念性,实用性不好,中品多上品少。礼品墨根据送赠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寿礼墨,如“福绿寿”、“八仙”,“寿屏”等;二是婚礼墨,如“凤九雏”、“龙九子”、“百子榴”等;三是赠送学生的学习用墨。自制墨也有自用和观赏两种,其制作精致,包装讲究,价格上等。玩赏墨形态奇趣,小巧玲珑,人见人爱,是收藏家热切所求之物。此外还有药墨、茶墨等。根据材质、烟料品类的不同,有了不同特点的松烟墨与油烟墨,油烟性柔,松烟性刚;油烟性润,松烟性燥;油烟色黑而泛紫,松烟色黑而光泛蓝;相同墨体的油烟墨稍重,而松烟墨稍轻。另外,松烟更适宜写字,不适宜作画。墨以黑色、深褐色为多,但也有彩色墨,颜色多是红、黄、蓝、白、石绿和紫色,墨质好,价格昂贵。三、墨的制作 制墨是东方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墨从粗糙的原料变成可以让人使用、赏析、收藏的珍贵艺术品,期间要经历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备料,煤、胶、香料是制墨所需要的原料。制作墨使用的煤是指燃烧各种油脂后所产生的黑色烟尘,如松脂、桐油等,在其燃烧的火焰上方采集,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单质。从菜籽油、胡麻油、椿油、大豆油的燃烧中采集的煤较好,用松树脂燃烧之后采集的煤就是有名的松烟,用松烟制成的墨属于上品,享有很高的声誉。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有关采集松烟有这样的描述:松柴不能随意砍伐,应先用锋利的斧头轻砍松树,查看渗出树脂的反应,树脂分泌丰富时方可砍伐,砍下后以3到5根松柴烧。距离火焰愈远愈能采到好煤,在距离火焰最远的顶部收集的煤叫做顶烟。有的墨标明了由顶烟所制,以示为品质优良的好墨。采集松烟的设备是四周围起来约18米的方形空间,排着大小不同的灶,小的灶采集的煤品质比大的灶采集的好。除了选烟之外,胶是决定墨质的首要因素,好的胶能造出好的墨,胶质通常用兽皮、兽骨、鱼皮、鱼骨、鱼鳞等制得。另外在制墨过程中加入香料是为了消除墨中胶的气味,动物性的麝香和植物性的龙脑(冰片)都是受到重视的珍贵材料。由于科技进步,人造香料已经取代天然香料被广泛使用。人造香料主要是用蔷薇花和茉莉花,进行加工,制造出比天然香料更为复杂的香味。其次是炼墨。煤和胶正式融合的时候是开始炼墨时。煤的颗粒很小,连人呼吸的震动也会使粒子飞散,很容易和灰尘混在一起,墨的品质会因此受到影响,为了除去煤中的夹杂物,必须先过滤。然后在火上架好一米宽的木板,通常放煤600700克,胶120140克,煤和胶就在这块木板上调和均匀,不同的墨所放的份量不一样。技巧、火候的掌握决定产品的好坏,另外如何搅拌、软硬的程度、色泽等,都不能忽视。除了揉搓之外,墨匠们还是用木臼、石臼、铁臼来捣。然后是墨的成型。将揉拉、搓好的墨团放入模具中使其成型。模具大部分用梨木、樱花木来做,模具设计好后将墨团放入加压,即产生形态丰富、具有匠意的墨碇。将墨团放入模具时大小要合适,密度不能过密或者过松,其温度最好接近人的体温,温度过高墨团会太软,过低的温度又会太硬。从模具中取出的墨碇要经过干燥处理,第一步是放入草灰中干燥,必须每天更换草灰,先在箱中铺上2-3厘米的草灰,再将纸铺在上面,然后将墨放在纸上,翌日换灰。用同样的方法反复来做,直到墨色固定,光泽不变,而且不致断裂、弯曲为止。结束了草灰干燥之后便可自然干燥,将墨条用稻草根绑紧吊起来,不能直接受大风吹,放在通风处即可,所需时间约23个月,根据天气情况,干燥的时间也不一样。在一块墨的从诞生到完全干燥这个过程中被认为不合格的墨就会被淘汰。这一切完成之后就需进行最后的装饰。干燥后的墨变得坚硬且结实,但外表附着灰尘,要用水洗,洗后再以同性质的烟料涂在上面,等到干燥之后进行抛光,可以用野猪牙、贝壳、棕叶、兽皮等来磨,贝壳磨出的墨较为光亮,而棕叶或兽皮磨出来的墨,色泽较沉静。现在就可以在其上进行文字、图样、花纹的雕绘了,为了使其更加夺目,画工还会使用金粉、银粉、朱砂等珍贵颜料。一块墨就这样制作完成了,但是磨墨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不能太用力,轻轻磨就可以。如果磨时有若即若离的感觉,便是软墨;如果磨的时候像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便是硬墨。磨墨的时候最好是倾斜一个角度来磨,其磨口惠呈现V字形,此方法水不易溅起,磨角不会产生残渣。人们常说磨墨最好叫小孩子来做,用力适中,不致造成不良后果。此过程还需考虑砚台的品质,因为以同样的墨在不同的砚台上来磨,其成色不尽相同。墨被研磨后写在纸上、绢上,显出特有的光彩,墨的生命就算真正诞生了。四、墨的赏鉴墨不仅具有书写绘画的功能,还是许多书画家和收藏者赏玩的宝物。古墨的收藏与鉴定要通过“一看、二比、三记忆”,墨的气味、大小、轻重都与墨的品质有关。如果墨掂起来轻,摸起来硬,微微清香,几十年不会损坏,就是好墨。 中国的制墨技术在晋代已发展得很纯熟,不但墨香萦绕,而且手感细腻,纹理出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对朋友说:“一日不闻墨香,三天不知食味”,而他对书法的专注和对墨的迷恋更使得他直接将墨食下。他食墨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正在书房里书写,妻子端了糯米饼和一碟米糖,叮嘱他趁热快吃,吃完再写。他左手顺手抓起了个饼,妻子见状微笑离开了书房,待她再次来到书房,看到王羲之居然还是左手抓着饼,右手奋笔疾书,只好再次提醒他赶快吃,王羲之虽然点头却依旧没停下手中的笔。等到妻子第三次走进书房时,发现桌上的饼已吃完,一旁的米糖碟子依然满当,一转脸看到王羲之嘴角全是浓浓一片墨迹就全明白了,就问王羲之:“你把糯米饼都吃了?”,“是啊。”王羲之头也不抬,“好吃吗?”,“好吃。”“蘸的糖甜吗?”“甜!”妻子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王羲之抬头看见妻子指着他的嘴唇,便用手往嘴上一抹,看到满手墨迹,再低头看看糖碟和砚台,也哈哈大笑起来:“墨糖、墨糖,人间美味啊!”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不可征信,但以此可见当时的墨制作精良,具有独特的香味,致使书圣墨入口却不被察觉。墨也常常被古代诗人赋予诗句给予赞美: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只应真典浩,消得苦磨研。正色浮断言,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荃。(1) 齐己(唐代)谢人墨参考文献:墨作者:文周 出版社:华侨出版社On the Four Treasures of Mexico【Abstract】Mexico through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ments and descrip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k, so that people develop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k patterns. Also through the ink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specific mode of introduction, so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ink ink product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The final adoption of the Mexican identification of appreciation to strength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k, showing the love painting peoples ardent love Mexico, and Mexico is the value of real life to give recognition.【Keywords】Mexico Four Treasures Production Arts Culture Paintings Appreciation由于墨锭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墨质要求越来越精良,并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使得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就专门有墨的形制这一门类,墨锭也就随之成为了人们的珍藏品。据说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宋代的司马光都爱好收藏墨锭,这种藏墨鉴赏之风到了明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于是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而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这种文人藏墨的风气一直影响到后世,近代的梁启超也是藏墨大家。现如今,在众多的拍卖会上,文房小品墨锭也越来越多地吸引藏家们的视线。像图一、图二、图三中的这几款墨锭图案纹饰构思独到,繁缛精致,布局合理、纤细周密,再加上年代久远,墨锭通体开片,古色古香,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制墨艺术的精美绝伦。 图一、套墨墨是中国传统书画必不可少的材料,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书法的韵味,使绘画更加富有意境。中国书画的美正是借助运用这独特的材料,才能实现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墨已不仅仅停留在它的书画用途之上,它从制造到被鉴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