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结算为何在国内贸易中遭受冷遇.doc_第1页
信用证结算为何在国内贸易中遭受冷遇.doc_第2页
信用证结算为何在国内贸易中遭受冷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用证结算为何在国内贸易中遭受冷遇2006年10月21日 星期六 10:40转载 传统国内结算方式的弊端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民、商事交易活动。平等的民、商事主体,在实施各种具体的民、商事行为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范所确立的行为规则。从本质上讲,这些规则的具体要求就是诚实信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以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为主线的市场经济法律规范,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但是,只有交易主体、交易活动与交易规则,并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传统的国内结算方式,都是利用买卖双方企业的商业信用,缺乏有效的信用平台,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双方,其实是处于不平等状态,存在着较大的交易风险。也就是说,先付款或先发货的一方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保证能按合同规定收到货物或货款;而先收款或先收货的一方则处于主动地位,其按合同规定发货或付款的随意性很大,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首先,影响经济活动开展。许多大额交易为防范到交易风险,不得不放弃或被迫增加交易频率,将一宗大的交易拆分成许多细小的交易,增加了额外的交易费用。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的测算与分析,我国每年产生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其次,贸易手段及贸易方法退化。为促成有风险交易的达成,交易双方往往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款交易,甚至是现金交易的原始交易方法。现款交易会提前占用买方资金,对买方非常不利;而现金交易不但逃避了银行的金融监管,也容易导致偷漏税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不平等交易的存在,导致大量三角债及商业欺诈活动的产生,从而在国内出现较为严重的、范围波及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严重干扰正常的贸易秩序。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每年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上述事实表明,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推出国内信用证结算制度,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信用平台,能让大多数的交易主体,在遵守交易规则的条件下,利用这些信用平台,公平、顺利地完成并不断扩大交易活动。这就好比在当代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网上交易的法律规范相继完善时,针对不同需求所推出的电子商务平台(如B2B、B2C等),使买卖双方能非常方便地寻找到合适的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信用证是19世纪发生的一次支付方式上的革命,信用证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这种方式是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使不在交易现场的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在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的凭证。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议付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如商业、运输、保险、政府和其他用途的单据。信用证结算方式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由银行充当中介,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消除了双方的信用隔阂。买方的钱不直接给卖方而暂存中介方,卖方的货也不直接给买方而暂存中介方(国际贸易中海运提单代表货物的所有权),中介方将两者手中的钱货互换,从而完成交易过程。使用信用证结算,买卖双方一般无需考虑对方的信用问题,使交易能顺利完成,因为银行既有足够的能力,抑制不守信用方,也有现实的动机,获取用自己的信用换来的利益。二是双方还能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随着信用证业务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派生金融业务,如出口商可以凭信用证申请出口押汇、打包放款,资信较好的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可只交部分保证金,甚至无须交纳保证金,买方又无须在卖方履行合同规定的交货义务、提交合格单据前支付货款,这对买卖双方都是比较有利的。三是对银行来说,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中间业务,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传统业务虽然在银行的业务量中占大头,但是在利润中的比例却逐步下滑,因此大部分银行都非常乐意开展信用证业务。基于上述原因,信用证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早在19601970年代,全球进出口贸易额的85%以上,都是通过信用证结算来进行的。信用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目前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为规范信用证的使用,国际社会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国际规则约束,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即UCP500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及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从表面上看,信用证是一种新的结算方式,但从其本质上看,是给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以银行为中介的信用平台。信用证规则也对以银行为中介的信用平台的推广与完善,以及全球经济繁荣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类似,在卖方众多而分散的市场上,知名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如中华商埠网或阿里巴巴网,由于信用权威高于卖方,发挥了很好的中介作用,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内信用证的应用前景快速发展的国内贸易,与成熟的国际贸易相比,其现实风险并不低,因此信用证规则很快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内贸易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信用证和国际贸易中所使用的国际信用证一样,都是指开证银行依照企业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必须满足“单证相符”的条件,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保障贸易中卖方的利益。它以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不足,规避了传统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诸多风险。信用证也没有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所设立的金额限制,使交易量更具弹性,手续更为简便。国内信用证具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刚开始在国内贸易中发生业务往来的两家企业,由于互相不熟悉,如果采取国内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双方可以通过单证进行约束,由银行进行单证的审核,并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将得到保障;第二,买方可以利用在开证银行的授信额度,来开立延期付款信用证,提取货物,用销售收入来支付国内信用证款项,不占用买方的自有资金,优化了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卖方按规定发货后,应收帐款可转换为银行信用保障,可以杜绝拖欠、坏帐。卖方如果在合同期限内有紧急资金需求,可以向通知行提出议付申请,通知行将按照当期人民币贴现利率办理融资,即扣除未到合同期限的资金利息,将货款提前支付给卖方,而该贴现利率低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从而卖方可以少支付资金成本。我国早在1997年8月1日,就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但实施至今,此结算办法很少被企事业单位所采用。这样的结果在令我们惊异的同时,更提醒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针对国内贸易的特点及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国内信用证的结算办法,使我国的国内信用证规则,真正成为建设诚信社会的一个信用平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蓬勃、有序地发展。基于此,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分工的成果,弥补国内信用证单据上的缺憾。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信用证,一般都为跟单信用证,这是一类凭附有货运单据、发票、检验证书等的信用证。在国内贸易中,货物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方式,在以往运输的中,往往是一方通过自己附属的货运部门,或自己熟悉的运输公司直接安排。另一方由于对承运人的资信缺乏了解,无法判断其签署的运输单据所显示内容的真实性,对另一方来说则显失公平。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以往检验单据中,检验报告往往是一方委托自己的质检部门、其他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所出具,另一方由于自身没有这样的检测能力,只能被动地予以接受。由于单据上的缺憾无法克服,国内信用证规则下的贸易风险也就难以消除,因而国内信用证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是,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在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检验机构,有的甚至是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其所签署单据的可靠性与权威性,不容置疑。国内信用证规则下的交易方,可以在信用证中约定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履行运输或检验义务,并出具相应的报告作为议付单据,以弥补国内信用证单据上的缺憾问题。其实,这种做法已经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国际贸易的运输及检验业务,几乎都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会按客户要求,将货物按时运往目的地,而且还会按客户要求进行仓储、配送等业务。也可以说由于第三方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与繁荣。当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加入WTO以后所提供的新机遇,我们也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