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与经典阅读.doc_第1页
语言运用与经典阅读.doc_第2页
语言运用与经典阅读.doc_第3页
语言运用与经典阅读.doc_第4页
语言运用与经典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下面是一则启事,读后完成两道小题。(4 分) 征文启事征文启事 最近我们在语文课上集中学习了唐诗宋词中的一些经典之作,获益匪浅。为了交流心 得体会,进一步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社决定举办这次征文比赛活动。 参加对象:高三年级全体同学。 征文要求:题材不限,但内容必须和唐诗宋词有关,语言简洁,千字以内。 注意事项:来稿书写工整,并注明班级、姓名。 本社将于十一月十五日举行“文学联谊”活动,公布大赛结果,并为获奖者颁奖。 请同学们务必踊跃参加,积极展示自我。 中学高三小荷文学社 2007、4、1 (1)从内容看,文中有一处知识性错误,改正: _改为_ 从用语上看,有一处不够得体。 改正: _改为_ (2)从文体要求看,这则启示遗漏了两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改正:_ 17、观察下面这幅题为巧干活的漫画,请指明该漫画的寓意(15 字以内) 。 (3 分) 寓意: 18、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激发青年学子积极投 身“海西”建设行列。请你以此为内容,拟写一条宣传语。(2 分)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 30 字。 答: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真正感动自己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 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小的环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常常成就了最能感动人 的因子。比如发现妈妈的某一根白发,运动场上的某一次搀扶,医疗室里的某一个微笑,地 铁车站的某一个招手,剧场里的某一次掌声,名著里人物的某一次邂逅,艺术殿堂里的某一 处神来之笔细节本身也是一种美,它能丰实我们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 审美品位,让我们更具人格魅力。 生活中,你有相关的体验、见闻与认识吗?请以最 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处填入一个词语,如“美” 、 “动人”等,使题目完整。2、所写内 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3、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2)小说中借赵辛楣之口称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结合方鸿渐的经历说说 你是如何理解的? (3) 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 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4)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冒险故事。 16. (1)“题材不限”改为“体裁不限” (1 分) “务必踊跃参加”改为“踊跃参加” 。 (1 分) (2)征文截止日期(1 分) 投稿方法或联系人(1 分) 17、 (3 分)实干家不如投机取巧者,极不公平。 (可多元解读,如“虚张声势者往往表里 不一”等。 ) 18、答案示例:浪遏飞舟“海西”弄潮,一展你我青春风采! 方鸿渐风流儒雅,招人喜爱,但爱情上屡屡受制于人。除了追求唐晓芙时有主动外,在 和鲍小姐、苏文纨、孙柔嘉的关系中,他始终是别人眼中的猎物。鲍小姐的肉体诱惑,苏 文纨的精神施压,以及孙柔嘉的暗使手腕,他一样都不能逃脱,最后终于被孙柔嘉设下的 婚姻圈套所收服。 (3) 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 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 的回忆,她又爱他了。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 风情。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 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需写出(需写出 2 个个以上的事件,以上的事件,4 分;分;“复活复活” 1 分)分) (4)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冒险故事。 答:一天,一位理发师骑着灰驴到小村子服务,因为天下小雨,便把铜盆顶在头上遮 雨。堂吉诃德一见,以为来了一个骑花点子灰马,戴金头盔的骑士,便给予迎头痛击。那 理发师丢下铜盆逃走。堂吉诃德认为这铜盆原是有名的曼布利诺头盔,被那不识货的人溶 化了,拿一半做成这东西,他要找金匠修理一下作为自己的头盔。 (叙事集中、简练(叙事集中、简练 4 分,分, 表达表达 1 分)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0 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 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 【注释】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施:表白。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盍各言尔志?(2 分) 译文: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 分) 译文: 愿无伐善,无施劳。 (2 分) 译文: (2)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 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 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 (4 分) 答: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0 分)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 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 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 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 庄子徐无鬼 ) 注:郢:楚国都城。垩:石灰。慢:同“墁” ,涂抹墙壁,这里指郢人抹墙时有小点灰泥落在 鼻尖上。匠石:工匠名。听:任凭,漫不经心。质:对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 分) 译文: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3 分) 译文: (2)成语“ ”出自本段文字;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什么?(4 分) 答: 1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 分) 子曰:“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 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 (注: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儿子) (论语季氏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论语阳货 )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3 分) 译文: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4 分) 译文: (2)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请概述孔子对诗经学习的看法。 (3 分) 答: 9 (1) 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2 分) (关键词:盍何不) 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2 分) (关键词:敝坏,指用坏了)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2 分) (关键词:伐夸耀,自夸) (2)在本段中,孔子描绘的实际上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 而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 ,实际上也是一个达到高度“礼治” 、人人和睦相处的大同世 界。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4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 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 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转问孔子说:“希望听听先 生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 任,使孩子们得到关怀。 ” 10 (1) 匠石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砍尽了白点,而对方的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 人站在那儿,没有失去常态。 (或:匠石随意地砍削白石灰点。白石灰点被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郢地的人站在那儿面不改色。 ) (3 分。每句 1 分) 自从惠施死了之后,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辩论的对象了! (3 分。每句 1 分) (2)运斤成风。 (1 分) 手法纯熟,技艺精湛。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墓地,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楚国郢都有一个人, 鼻子尖上溅了一点白石灰,薄得像苍蝇的翅膀,让匠石用斧头把这白石灰点砍掉。匠石挥 动斧头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砍尽了白石灰点,而对方的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 伤。郢地的人站在那儿,没有失去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试着为 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这样,我可以搭 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施死了之后,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 之辩论的对象了! 11(1)译文:(我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3 分) 译文:其中浅近的道理可以侍奉父母。深远的道理可以事奉君主。 (4 分) (2)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提高修养,可以丰富知识;还应该学以致用。 六、语言运用(10 分) 16下面这一段话,在用词、语序等方面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 分) 反映孔子言行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伦理著作。以后从孟子、荀子、董仲舒直 到近代许多文人、学者,都把自己的毕生精神倾注在社会伦理问题的研究上,以致形 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封建思想体系,使中国成为历史上世界最富有伦理研究传统的国 家,一个伦理道德观念最为深厚的国家。尽管其中的愚昧与保守是深刻的,但是有 其可供吸取的因素。 序号 改 正 17A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25 个字以内。 (3 分) 今后,我们的目标是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不再以战争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必须 寻求和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敢表白我的信心,当我们能从理论的观点来拒绝战争的时 候,我们必定能以谈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战争到底是非人道的。我确信,现代人的理性 必能创造出伦理的观点,因此今天我将这个真理向世人宣布,希望它不会只被当作虚假的 文字看待,以致实际上根本就被置于一旁。 (史怀哲我的呼吁 ) 答: 17B阅读下面这段话,在其结尾处加上一个结论性的语句。 (不超过 12 字) (3 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 72%,天然气仅占 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 25%的 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 8.8%的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 403 立方米/年, 而我国仅为 25 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 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 11%,由此可见, 。 18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3 分) (1)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 (意为“我暗暗地寻思” ) 句,却误写成了“妹妹我思之” 。考官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2)李鸿章一亲戚参加考试,但这位仁兄胸无点墨,便欲仰仗李鸿章的权势得到优 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写道:“吾乃中堂大人亲 。 ”欲写“戚” ,无奈搜索枯肠,就是 想不起“戚”如何写,最后写成“妻”字。为此,考官批道:“既是中堂大人亲妻,学生 不敢娶!” 以上材料,故事令人捧腹,考官批语巧妙。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简要说说考官批语 的妙处。 妙处: 。 16 (4 分。各 1 分) 序 号 改 正 “精神”可改为“精力” “以致”可改为“从而” “历史上世界”可调整为“世界历史上” “深刻”可改为“严重” 17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应当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 (3 分。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给 1 分:摘抄原文第 1 句的内容,没有超过规定字数的;照抄原文第 2 句的) 17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不理想、很不合理、有待改善”皆可) (3 分) 18在这两个故事中,考官故意将错就错,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既表达了自己的态 度,又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评效果。 (3 分。 “将错就错”1 分, “谐音双关”1 分, “幽默 与讽刺效果”1 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 (40 分)分) 四、课内阅读四、课内阅读( (12 分)分)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 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 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 分) (1)遇丈人: (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10、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3 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 分) (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五、课外阅读五、课外阅读( (9 分)分) 阅读阳货欲见孔子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 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 分) (1)归孔子豚: (2)可谓知乎: (3)遇诸涂: 13、阳货想通过什么方法见到孔子?他见孔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2 分) 14、孔子很讨厌阳货,所以不想去见他,可是后来还是见了他,而且他还答应了阳货的要 求,要去做官。你是怎么看孔子的这一行为的?(4 分) 六、现代文阅读六、现代文阅读( (19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拉开了拉开了“文化妈妈文化妈妈”时代时代 老愚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 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 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 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 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 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 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 “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 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 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 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 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妈妈”, 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妈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 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 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不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 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 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 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 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 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优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 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 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 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 “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 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 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 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 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 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 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 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 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 年 12 月 4 日,有删改) 15、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3 分) 16、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 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 (6 分) 17、文章用“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 样要哭了”结尾,其意图是什么?(4 分) 18、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6 分) 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 (45 分)分) 七、阅读点评七、阅读点评( (5 分)分) 19、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请用 150 左右的文字,谈一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材料一:论语子罕篇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 家都用丝线制作,这样更省俭一些。孔子赞成大家的做法。 材料二:臣与君行礼,先在堂下磕头,升堂之后再磕头,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直接到堂 上磕头,这是骄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做法,孔子还是赞成原来先在堂下磕头、上堂再 磕头的礼法。 八、写作八、写作( (40 分)分) 20、见本周作文,总分相加为 100 分。 论语论语选读选读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四、课内阅读(12 分) 9、 (3 分) (1)对老人的尊称 (2)立 (3)保存的纯洁 10、 (3 分)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 11、 (6 分)略 五、课外阅读(9 分) 12、 (3 分) (1)馈赠(2)同“智” ,智慧(3)相当于“之于” 13、 (2 分)阳货想通过送孔子小猪的方法迫使孔子来见他,他见孔子的目的是劝孔子和自 己联合,出来为他办事。 14、 (4 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19 分) 15、对人们亲近文化感到欣慰(答出“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条文化传承 之路”也可);对看经典不是为了经典本身及其意义与价值,而是为名人的签名、名人的解 读甚至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感到悲哀;对这种文化传承的产业化运作方式的批判。(每点 2 分) 16、文化快餐,缺少营养(方便面能充饥但营养不够,长期吃会营养不良;不阅读经典原著, 就不能理解文化真正的内涵。意思对即可)(2 分);精神追求:(1)追求传统文化的通俗化; (2)追求传统文化的速成,只要结论和能受用的东西。(4 分) 17、(1)作者为这些人接受这种快餐文化,装点门面感到悲哀;(2)作者意在对自己的观点做 进一步的强调,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3)文章开头从于丹的签名售书写起,结尾又写到 签名售书,首尾照应,使结构严谨。(1)点 2 分,(2)(3)点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18、作者对这一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持否定的态度。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既可以肯定,也可以 否定,言之成理即可。(观点 2 分,理由 4 分) 七、阅读点评(5 分) 19、讲清孔子是始终坚持礼法的,维护礼法的权威,即使碰到大家反对;同时孔子也不是 一个凝滞不前的人,他的一些主张能与时俱进,符合生活的要求。 11简答题(10 分) (1)凤姐为了敛财,害死两条人命,简述红楼梦里的这件事。 答: (2)在法庭上,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后,他的心灵开始“复活” ,简述复活 里聂赫留朵夫后来为玛丝洛娃所做的事。 答: 11 (10 分) (1)秦可卿停灵铁槛寺后,凤姐住在馒头庵,庵中老尼告诉凤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 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另一家的儿子。老尼要求凤姐插手这件事,凤姐 趁机索要三千两银子。后派人通过长安节度使打通关节,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迫使一 对青年男女殉情身亡。 (2)在法庭上聂认出了玛丝洛娃后,他为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他意识到自己是造 成她不幸的罪人,于是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到狱中探望她,要求和她结婚。后来,聂放 弃舒适的生活,跟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在聂的努力下,玛丝洛娃减轻了处罚。后虽遭 玛丝洛娃的拒绝,但他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16下面一段文字有多处毛病,阅读后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题目。 (5分) 技术监督部门最近在河南新乡等地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