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讲座(正式).ppt_第1页
钢筋平法讲座(正式).ppt_第2页
钢筋平法讲座(正式).ppt_第3页
钢筋平法讲座(正式).ppt_第4页
钢筋平法讲座(正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平法(g101) 制图规则标准化,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 结构构造标准化,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施工易懂、 易操作 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 整体概念 监理方便,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 质量检查 2 平法的基本理论 1、平法的基本理论为:以知识产权的归属为依据,将结构设计分为创 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两部分,由设计者采用平法制图规 则完成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则采用平法标准构造图集,两部分为对 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创造性与重复性设计内容的划分,主要看结构施工图表达的内容是 否为前面两个分系统是运行的结果。即是否为设计者本人对具体工 程所做的结构体系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而这部分工作成果 和知识产权明显属于设计者,传统设计中大量重复表达的内容,如 常规节点构造详图、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等 ,均不是具体工程中结构体系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明显属于重 复性设计内容。 3、平法施工图主要表达创造性设计内容,出图时,应配以相应的标准 构造图集(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肢剪力墙结构中 柱、墙、梁三种构件)。标准构造图集不可或缺,同样属于正式的 设计文件,每一类构件的平法结构图均应由两部分组成:平面整体 配筋图、标准构造详图。 3 1、现浇混凝土梁 2、现浇混凝土柱 3、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4、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5、筏形基础 6、现浇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 03g101-1 03g101-2 平法适用范围: 04g101-3 04g101-4 4 平法构成: 1、制图规则 2、构造详图 5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且=500mm; 二级抗震 =1.5hb且=500mm) 保护层的厚度 混凝土标号 如c30 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 搭接长度 (详细情况见图集25页) 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 长度 6 保护层取值 7 钢筋锚固1 8 钢筋锚固2 9 钢筋锚固3 10 钢筋搭接1 11 钢筋搭接2 12 钢筋搭接3 13 弯勾说明 14 在03g101-1中 对拉筋的算法 的规定。 通常的算法是 取12.5*d 弯勾说明 15 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 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如上图: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 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 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16 梁的分类 17 框架梁 kl 屋面框架梁 wkl 框肢梁 kzl 非框架梁 l 悬挑梁 xl 井字梁 jzl 平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构造及配筋信息: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支座上部筋 7、梁下部钢筋 8、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制图规则: 18 平面注写方式 构造及配筋信息: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支座上部筋 7、梁下部钢筋 8、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制图规则: 19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 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 的特殊数值。当 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 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集中标注的四项内容 一、梁的编号 kl 框架梁 l 非框架梁 (xxa为一端有悬挑梁,xxb为两端有悬挑,且悬挑 不计入跨数) 二、截面尺寸 bh 三、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 间距及肢数 如:a10-100/200(2) 20 四、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 1、同排纵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 ”将贯通筋与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 筋写在加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 如:2b22+(4b12) 2、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 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 值,用分号“;”隔开。如:2b22;3b20 五、梁的顶面标高高差。为可选项 21 梁原位标注内容规定 一、梁支座上部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 自上而下分开。如:6b25 4/2 则表示上排纵筋 为4b25,下排纵筋为2b25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径 纵筋相联,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如: 2b25+2b22 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 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 相同时,可尽在支座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 去不注。 22 二、梁下部纵筋 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 自上而下分开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 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三、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该项为必 注项。当腹板高度大于或等于450时,需配置纵 向构造筋,以字母g打头。受扭筋以n打头。 四、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 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 筋相同时,可在梁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 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23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一、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 (不包括井式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 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第一排非贯 通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第二排非 贯通筋延伸至ln/4位置。ln的取值规定为:对于 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 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二、悬挑梁上部第一排纵筋延伸至梁端头并下弯; 第二排延伸至3l/4位置。l为自柱边算起的悬挑 净长。 三、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均为15d 24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25 加腋梁截面标注 26 悬挑梁不等高截面标注 27 箍筋注写方式 28 梁的侧面钢筋标注方式 29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标注 30 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标注 31 在平法梁中常见的 钢筋形式有几种? 32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共十种 ) 33 上部贯通钢筋上部贯通钢筋 计算公式: 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右支座内侧+锚固(搭接长度)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 1、锚固 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 0.5hc 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 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 =0.5hc+5d 取锚固长度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支座的锚固) 35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36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 在时,取150mm 37 跨中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 支座宽度ln/3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 支座宽度ln/4 38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 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或 0.5hc+5d) 39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计算公式: 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40 侧面构造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 当为构造钢筋时,锚固15d 当为抗扭钢筋时,锚固lae 41 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2*11.9d+2*d 42 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12d) 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下部钢筋15d+xl-25(软件按照锚固长度计算) 52 梁的悬挑端的配筋构造 53 柱的钢筋计算知识 54 框架柱的平法图纸 55 柱的截面注写方式 56 柱的纵筋分析 柱纵向钢筋的标注 1、纵筋总数 2、柱角筋、b边一侧的 中部钢筋、h边一侧的中 部钢筋 柱的纵筋分析 柱的基础插筋: 插筋的长度=基 础高度-保护层 +伸出楼地面的 高度+搭接 注:伸出楼地 面的高度等于 :1、500;2、 柱的宽边尺寸3 、hn/6 柱的楼层配筋分析 柱楼层中钢筋长度的计算 手工计算长度层高-当前层伸 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 地面的高度 柱的顶层钢筋的锚固分析 角柱: 当梁高-bhclae时 max(1.5lae,hb+hc-2*bhc) 内侧钢筋的长度:取hb-bhc 否则,取hb-bhc+12d 角筋有三根按外侧,一根按 内侧 b边、h边分别有一半按内侧 ,一半按外侧 柱的顶层钢筋的锚固分析 边柱: 当梁高-bhclae时 外侧钢筋的长度:取hb-bhc否则取max(1.5lae,hb+hc-2*bhc) 内侧钢筋的长度:取hb-bhc 否则,取hb-bhc+12d 角筋有两根按外侧,两根按内侧 b边、h边分别全按按内侧进行计算 柱的顶层钢筋的锚固分析 中柱: 当梁高-bhclae时 钢筋的长度:取hb-bhc否则取hb-bhc+12d 否则,钢筋的长度:取hb-bhc 角筋、b边、h边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计算 柱的钢筋连接方式 柱的接头连接方式 一、按长度计算的有:绑扎、单 面焊(10d),双面焊(5d) 二、按个数计算的有:对焊、电 渣压力焊、锥螺纹套筒、套管冷 挤压 柱的箍筋加密区分析 1、抗震 对每一层柱的箍筋进行分析: 基础层 : 基础层的箍筋起保护基础插筋不 受扰动,在施工时不少于2根 柱的箍筋加密区分析 1、抗震 对每一层柱的箍筋进行分析: 首层:下段 hn/3 上段 max(500,柱的长边尺寸 hn/6) 节点区 梁的高度 绑扎区 两倍的搭接长度 柱的箍筋加密区分析 1、抗震 对每一层柱的箍筋进行分析: 中间层,顶层: 下段、上段 max(500,柱的长边 尺寸, hn/6) 节点区 梁的高度 绑扎区 两倍的搭接长度 框架柱纵向钢筋 长度柱全高-顶层梁高+柱锚 固垂直长度+弯钩长度+顶层锚 固 67 柱插筋构造(一) 04g101-3 p45 68 69 外侧钢筋的算法:65% 1.5lae 35% hb-bhc+hc-2bhc+8d 柱 顶 第 二 层 70 外侧钢筋锚 固长度 =1.5lae (1.5la ) 内侧钢筋锚 固长度 1、=lae (la) 2、=hb- 保护层 +12d 取大值 71 外侧1 1.5lae 外侧2 1.5lae+20d 内侧 hb- bhc+12d 72 外侧 hb-bhc+12d 内侧 hb-bhc+12d 73 钢筋长度计算 1、lae(la) 2、hb-bhc+12d 0.5lae+12d 74 柱的变截面插筋 当c/hb1/6时,插筋 的长度:1.5lae+伸出 楼地面的高度 下部钢筋锚固长度: hb-bhc+c+200-bhc 板的分类 板的类型: 楼面板 lb 屋面板 wb 延伸悬挑板 yxb 纯悬挑板 xb 76 板块集中标注 板块编号 板厚 h=xxx 贯通纵筋: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 bt代表下部与上部 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 y向 贯通纵筋以y打头.xya10110 例 yxb2 h=150/100 b: xc t b18200 例 zsb3(5a) h=300 b=2500 15a10100(10)/a10200(10) b b16100; t b18200 81 板中的钢筋种类 1 板的钢筋: 1.1.1. 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 1.1.2. 支座负筋 1.1.3. 分布筋 1.1.4.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 1.1.5. 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82 受力筋(端部为梁) 长度轴线长度边梁宽+la (伸进梁内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5d,且弯钩在梁角筋内侧) 根数板净跨长度布筋间距 能通则通 5d 83 悬挑板受力钢筋 ll 弯钩长度不小于ll 84 负筋的长度图纸标注长度+梁宽-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 ) 根数分布长度布筋间距 85 分布筋长度与两头的负筋各相交一个搭接长度(施工 的实际长度) 软件长度负筋的 布筋长度 分布筋的根数(标注长度-50)/布筋间距+1 86 马凳筋 . 马凳筋1.2m1.5m间距梅花形布置 87 88 剪力墙的钢筋计算知识 89 剪力墙钢筋计算 墙身钢筋 水平钢筋 竖向钢筋 长度 根数 长度 根数 墙柱 端柱 暗柱 墙梁 暗梁 连梁 纵筋 箍筋 纵筋 箍筋 中间层 顶层 遇 洞 口 情 况 90 端墙为暗柱,外侧筋连续通过 03g101-1 p47 91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 长度: 墙端为暗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 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暗柱与墙身 相平 92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 长度: 墙端为端柱时: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 +0.65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 、连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