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doc_第1页
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doc_第2页
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doc_第3页
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doc_第4页
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考试视频题库押题辅导 考试一次过2015年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点评推拿按摩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和考试内容,由小张老师特梳理有关考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请大家重视。一、胃痛的概述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急性胃炎多因化学、物理、微生物感染及细菌毒素等因素刺激,使胃表面细胞损害而造成的非特异性胃粘膜炎症。慢性胃炎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多由急性胃炎迁延不愈而来。其实质是,胃粘膜遭受反复损害后,引起了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改变。溃疡病可分为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溃疡进一步发展时,可累及肌层或浆膜,引起胃穿孔。当胃部血管受到溃疡侵蚀时,可导致大出血。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胃神经官能症与精神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丘脑与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受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干扰,以致不能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引起胃分泌和运动功能障碍。二、胃痛的诊断急性胃炎:上腹部和脐周轻度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血液中白细胞数轻度增高,再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即可成立。在鉴别诊断中需与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增加)、急性胆囊炎(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向右侧肩背部放射;若有结石,可为阵发性绞痛,每在进食过量脂肪性食物而诱发。右上腹腹肌紧张,深吸气时胆囊有明显触痛,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相鉴别。慢性胃炎: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能判断胃炎的所在部位及其性质。同样利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可与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相鉴别。溃疡病:胃溃疡多在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上腹偏右有压痛。出血者,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胃肠X线钡餐检查对溃疡病具有确诊价值。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的方法。胃神经官能症:要结合病史,密切随访,经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各种临床检查,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方可对本病作出诊断。三、胃痛的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急性胃炎:起病急,常因摄入对胃有不良刺激的药物或饮食等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可伴有腹泻。慢性胃炎:起病缓慢,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胀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胃窦部胃炎者,可伴剑突下烧灼感,或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黑便为主),但多可自动停止。溃疡病:上腹部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作;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胃溃疡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左;而十二指肠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灼痛,或剧痛。常伴有暧气、反酸、饥饿感、恶心、呕吐等其他消化道症状。若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呕血、黑便;若并发穿孔时,上腹剧痛、板状腹、休克。胃神经官能症: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酸,剑突下烧灼感,食后饱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常伴有神经性呕吐,特点是进食后呕吐,呕吐后即可进食。神经性暖气,特点是持续性暧气,且带有感情色彩,多在有人场合发作。神经性厌食,多为青年女性,以追求体态美而盲目节食而致的一种病态现象。同时还伴有健忘、多梦、失眠、倦怠、忧虑、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心悸、胸闷、烦躁易怒等神经官能症状。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男性患者可见性功能减退、造精等症。四、胃痛的治疗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小面积浅表性溃疡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您在外出旅游或公务活动时,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胃痛突然发作,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方法。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等。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少腹部。3、操作方法(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在上腹胃脘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若是胃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左;十二指肠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右。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者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内庭诸穴,每穴各3050次。患者可改俯卧位或坐位,对背俞穴,特别是脾俞、胃俞穴作按揉,每穴12分钟。脾俞、胃俞穴处亦可用小鱼际擦法,以热力度。最后以拿肩井,搓背部结束治疗。(2)辨证治疗:对胃痛症状明显者,应更改操作程序,可先用点穴止痛法。其一是在肢体的远端内关、内庭、足三里诸穴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第二是在背部华陀夹脊穴、脾俞、胃俞或附近部位压痛点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待胃痛缓解后再作腹部治疗。对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加头部操作,以前额部及百会、四神聪按揉为主。五、胃痛保健法1、和胃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放置于上腹部以中皖穴(腹部正中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