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西欧启蒙运动3.doc_第1页
三节西欧启蒙运动3.doc_第2页
三节西欧启蒙运动3.doc_第3页
三节西欧启蒙运动3.doc_第4页
三节西欧启蒙运动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节 西欧启蒙运动 “启蒙”一词的释义和“启蒙运动”所包括国家和地区的扩大化(一)我国一般辞典对“启蒙”一词的释义:(1)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例子 启蒙 工作 (2)教小孩(如幼儿园和初级小学)启蒙教育(3)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二)“启蒙运动”所包括国家和地区的扩大化 “启蒙”一词,德语为Aufklrung,英语为Enlightenment,法语为Lumires,意为启迪、光明。17-18世纪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 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 近代荷兰思想家最早为启蒙运动铺平道路。自然法学说的创立者H.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人的本性;自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B.斯宾诺莎(16321677)所著神学政治学论(1663)、知识改进论(1660)、伦理学(1675)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沃尔弗(16791754),他把英法启蒙哲学同德国G.W.莱布尼茨(16461716)哲学结合起来,形成沃尔弗哲学。其他代表人物有G.E.莱辛(17291781)、J.G.von赫尔德(17441803)、J.C.F.von席勒 (17591805)和J.W.von歌德(17491832)等。俄国启蒙思想家有.波列诺夫(17381816)、.诺维科夫(17441818)、.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其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他号召俄国人民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 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T.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B.富兰克林,常识(1776)的作者T.潘恩都属于启蒙学者之列。 启蒙运动在19世纪末从欧美扩展到亚洲、非洲地区。 日本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出现了启蒙运动。福泽谕吉、森有礼、加藤弘之、西周等思想家在1873年组织了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组织明六社。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福泽谕吉(18351901),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他鼓励日本人民树立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精神。他这些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劝学篇(1872)和文明论概略(1875)两书中。劝学篇是从19世纪末欧美自由、平等思想出发的。福泽有句名言:“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他以这种人类平等观和天赋人权论作为思想武器,猛烈地抨击封建主义的专制、压迫和上尊下卑等旧观念。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中江兆民(1847-1901) 1882年出版政理丛谈、自由新闻,宣传自由民权学说。这时他用汉文译出了J.-J.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附以解说,名叫民约译解。译著发表后给日本社会以很大的影响,获得“东方卢梭”之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1913,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7 部西方思想名著译成中文出版。一、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 (1)它是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正在进行革命或刚刚完成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要为自己的政权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进行辩护;未完成革命的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要为未来的革命准备思想理论武器。(2)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牛顿的力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成果证明自然界遵循着固定的法则运行,其法则是可以认识的,从而推动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社会也应有普遍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由人的理性思考来发现。(3)17世纪唯理主义哲学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笛卡尔(15961650):17世纪法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二元论者、唯理论者。1637年著成方法论一书,论述唯理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又写过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和哲学原理(1644)。所谓唯理主义哲学是从认识论角度区分的,与“经验论”相对。笛卡尔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发现一件最可靠的事实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成为哲学上的一句名言。二、17世纪英国的主要启蒙思想家1、霍布斯 (霍布士)(15881679)英国启蒙思想家,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第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霍布斯1588年4月5日出生于英国威尔特省马尔曼斯贝尔附近的堆特堡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4岁进牛津大学学习,1608年受聘为贵族家庭的家庭教师。16101637年,先后 3次陪同他的学生访问欧洲大陆,在意大利结识了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1646年,霍布斯受聘为流亡法国的英国王子(后来的查理二世国王)的数学教师。1651年返回O.克伦威尔(15991658)统治下的英国。同年在伦敦发表了名著利维坦,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专制主义的国家学说,适应了克伦威尔统治的需要。 主要政治思想:(1)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理论。 霍布斯认为,“自然法”只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权力,它就不能贯彻执行。霍布斯提出在没有国家和法律的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有追逐私利的平等的自然权利,必然导致互相为敌,互相残杀。为了安全和共同生存,每个人必须放弃一部分权利,把它交给国家,并订立契约,用自然法约束自己。为了使“自然法”得到切实的遵守,人们便订立契约,把他们的自然权利(除“自我保存”这一点)转让、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议会,这就是“国家”。国家凭借被赋予的最高权力,按照“自然法”制定国家法律,强迫人们遵守,以保证国内和平,抵御外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说的特色在于他用这种学说论证专制主义的合理性。他认为,统治者并非缔约的一方,因此它不受契约的限制,也无所谓违约的问题,其一切行为均是正义的;统治权绝对不可分割,立法、司法、行政、军事、财政等权力均应集中于统治者手中,权分则国分,国分则内乱必起。(2)在政治制度上提倡君主专制。 君权已是人授而非神授。 (3)反对财产公有,主张私有制。2、洛克(16321704)英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 生平和著作 1632年,洛克生于英国萨莫塞特郡的林格通。其父是一位乡村律师,拥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参加了反对王党军的战斗。1652年秋,他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1658年,获硕士学位。1660年,留校任教。1667年,他医好了当时颇有名望的政治活动家、后来被封为沙甫兹伯利伯爵的阿希莱勋爵的痼疾,随即应聘为他的家庭医生和秘书。从此,洛克就步入英国政界。阿希莱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代表,领导议会中的反对派,即后来形成的辉格党,与王党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政治斗争。他的政治权位时起时伏,洛克的政治命运也随之沉浮不定。1688年11月,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达成政治妥协,发动反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洛克1689年回国后,接受了上诉法院专员的职务。1696年又被任命为贸易和殖民复兴委员会的专员。但他此后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理论著述以及应付由此而引起的论战。 主要政治思想:(1)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王位世袭”等封建专制主义观点。他的主要政治理论著作政府论的基本精神就是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据近年来的研究,此书初稿写于辉格党反对查理二世的斗争高潮之际。洛克写作这本书显然是为这一斗争作舆论准备的。“光荣革命”的胜利使英国实现了从封建君主制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立宪民主制的转变,同时也给洛克提出了为这种转变提供理论辩护的任务。故1689年正式出版的政府论批判了英国保王派政治家R.费尔默关于君权神授的理论,论证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民主协议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人们建立政府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人民根据自然法而享有的自然权利。 他有一句名言内容是“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2)在政治制度上推崇君主立宪制度。(3)在国家权力构成上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联邦权三权分立,但立法权应处于优越地位。为了防止专制暴政,洛克提出把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分属议会和君主掌握的三权分立说;他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三、18世纪法国的主要启蒙思想家(派别)1、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生平和著述 伏尔泰原名F.M.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发表了揭露宫廷腐败和教会专横的讽刺诗,于1717年和1725年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并从1726年起被迫流亡英国,成为牛顿和洛克的信徒。 1729年回到法国,积极开展启蒙宣传活动。1734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通信,全面论述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这一重要著作出版后,立即遭到查禁,伏尔泰被迫逃亡到洛兰省边境的西雷城堡。在这里,伏尔泰住了15年,完成了大量著述。主要哲学专著有: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1750年,伏尔泰应弗里德里希二世之邀,怀着劝说这位普鲁士王推行开明政治的幻想来到柏林,在德国逗留了四、五年。这期间他出版了重要史学专著路易十四朝纪事(一般译做路易十四时代),系统地论述了他关于实行开明君主制度的政治主张。但是,当伏尔泰终于认识到自己被这位伪善的专制君主欺骗和利用以后,便于1755年不辞而别,到法国和瑞士边境一个偏僻地方凡尔那购置地产定居下来。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伏尔泰的声望愈来愈高。1778年初,84岁高龄的伏尔泰重返巴黎,受到人民群众盛大欢迎,最终确立了他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崇高地位。同年 5月30日逝世。 主要政治思想:(1)抨击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 他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 伏尔泰虽然以反对天主教为己任,但是他又承认有必要保留宗教,因为他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他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2)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主张自然赋予了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认为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为了批判当代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在他看来,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所理解的自由,便是取消农奴制和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及不受暴政压迫的自由。他有一句关于言论自由的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同时他也强调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他说:“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但是,他所强调的平等,是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不是社会生活上的平等。(3)抨击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实行所谓“开明专制”。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认为“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度。2、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出身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贵族世家。1708年任律师,1716年承袭其伯父任波尔多法院(一译议会)院长。1721年发表波斯人信札,对当时法国封建制度和教会的腐朽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728年开始周游欧洲,实地考察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以罗马历史论证他的政治、法律思想。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论法的精神,系统地论述了他的学说。该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年即印行22版。有许多外国译本。在中国,1913年由严复译为汉文出版,译名法意。 主要政治思想:(1)法律应当体现理性。 孟德斯鸠提出了法的一些基本原理,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因此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法。一般地说,就法支配地球上所有的人民而论,它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法就是这种理性在各国情况下的适用。(2)在国家权力结构方面,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等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在论述法和政体以及自由的关系时,孟德斯鸠提出并论证了自己关于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著名学说。他认为政体可分三种:共和(其中包括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君主和专制。共和政体的性质是人民全体或一部分人握有最高权力,其原则是品德;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握有最高权力,但他根据既定的法律行使这一权力,其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一个单独的个人依据自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爱好治国,其原则是恐怖。他认为,专制政体和法律不相容,“胆怯、愚昧、沮丧的人民是不需要许多法律的”。他极为推崇18世纪初英国的政治制度,认为它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由。他指出在一个国家中,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他还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保障人民的自由,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分立。他根据当时英国的制度,主张立法权由贵族和平民共同拥有;行政权由国王掌握;司法权不由特定的阶级或人员行使。如果这三权中任何两权集中在同一个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个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掌握这三种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在要求三权分立的同时,他还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比如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他说:在这个情况下,尽管三个权力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妨碍,但是三者还是可以协调运行的。三权分立原则的锋芒是指向君主专制制度的,因为在这个制度下面,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及司法大权,于是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暴戾恣睢,任意压迫人民,实行暴政;而实行三权分立就意味着国王被剥夺了立法大权,他的权力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三权分立学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进步的意义。后来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三权分立便成为资产阶级政权的政治制度。3、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瑞士日内瓦钟表工人家庭,长期生活贫困,曾从事学徒、仆役等当时被认为低微的职业。1750年因发表一篇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应征论文而闻名。1754年他又发表了一生中的第二篇重要论文: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62年因发表政治思想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又名论教育),遭法国当局追捕,被迫先后逃亡瑞士、普鲁士。主要政治思想:(1)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1754年他发表了一生中的第二篇重要论文: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因此,在他看来,只能抛掉文明,才能实现平等。卢梭把这篇文章送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伶巧,还是从未有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望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拣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2)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承认人民的革命权利。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劈头一句话就是:“人是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这有力地道出了饱受压迫而渴望自由的法国人民的心声。卢梭认为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平等自由是合乎人的天性的,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他勇敢地捍卫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他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这样,卢梭名正言顺地阐明了革命权利的思想。(3)反对代议制度,主张建立实行直接民主的小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 他的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的民主共和国。他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因此,他反对代议制度。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他说: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4)主张限制大私有制、实行小私有制。 卢梭为自己主张的小型民主共和国设计了一个社会经济改革方案。他并不反对私有财产制度,他认为私有财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他所反对的只是贫富悬殊,“一小撮人沉溺于奢侈生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