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docx_第1页
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docx_第2页
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docx_第3页
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docx_第4页
黑群晖DIY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群晖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修改参数以eSATA方式挂载NTFS硬篇】如前所说,我组这个黑群的主要目的,就是挂多硬盘,提供局域网内的文件服务。硬件方面,我也准备妥当,并且总共挂了9块硬盘和一个硬盘抽取盒。但是,这9块硬盘中,除了我专门为这个NAS新够的两块红盘,是用于安装DSM系统之外,其余的7块硬盘都是我存着高清电影的,硬盘是NTFS系统的。NTFS系统挂进来,DSM是不能够识别的:HDD列表中能够显示有硬盘,但是状态是“未初始化”:而在外接设备中,只有USB,没有eSATA设备:下面就来想办法修改系统参数,让NTFS硬盘能够被系统直接识别。具体参加以下两个帖子:/thread-81050-1-1.html/thread-81512-1-1.html一般用Windows系统的,可以用WinSCP来修改,或者直接Telnet来修改。修改之前,记得要先进入DSM的系统-控制面板,把SSH、Telnet开关打开:开关打开之后,就可以通过SSH连接到DSM系统去修改参数了。因为我是使用Mac系统的,正好那两个教程里面没有提到Mac系统下如何修改,我就用Mac系统来做个示例吧。打开Mac应用程序的“其他”:选择“终端”:进入到终端面板:输入“sshroot98”(这里的IP地址是你的NAS的实际值),回车:输入root用户密码(与admin密码一致),输入过程中,屏幕不会有任何显示,不要奇怪,输入完毕后按回车:如果你是第一次用ssh登陆你的DSM,会跳出一段英文,然后要你输入一个“yes”(注意,不是输入Y,而是要输入完整的yes),然后回车。如果你之前已经成功登陆过,那会直接跳出以你的DSM系统机器名开头的引导符(例如我的时MyNAS ):输入“vi /etc.defaults/synoinfo.conf”,回车(注意vi和后面的/之间有一个半角的空格):屏幕上会显示出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把光标向下移动(移动到接近底部的位置),你会看到有esataportcfg=0xfff000,往下14行,有internalportcfg=0xfff,我们就是要修改这两个参数值:你需要先去计算一下,这两个值要修改成什么样。首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参数,esataportcfg定义的是e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internalportcfg定义的是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这两个参数是使用“0x”+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所以,你把这两个参数的值,去掉前面的“0x”,后面的那个16进制数转换成2进制数,这一组2进制数就是反应的20位的端口状态顺序号,从后向前分别是1号、2号、3号,以此类推。但是大家一定会有些奇怪,可能你的主板上只有4个sata口,这个参数为什么会有20位这么多呢?其实你要明白,你现在修改的参数是DSM系统的参数,并不是你的主板的参数,而你安装的DSM系统是群晖的3612XS的固件,3612XS是内置12个sata硬盘口的,所以它的默认参数就是12个sata口,外加8个外置eSATA口(下表第一行就是这个默认值),这个跟你主板上的实际接口状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点,在前面我提到的那两个帖子里面并没有说清楚,所以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知道了这一点,还需要知道要怎么根据自己主板上sata接口的情况来修改这个参数表才行。你可以把这个参数表从最底下一行往上看,最底下一行表示所有的接口都是esata接口,倒数第二行,则表示,接口1是sata,其余全部是esata,以此类推。如果你的主板是4个sata接口,那么倒数第5位往前,可以全部是“1”,后面4位则是用来配置你最终保留几个sata口、几个esata口的;如果你的主板是6个sata接口,那么类似的,最后6个数字,用来配置接口类型。像我的主板有12个sata接口,则完全是跟3612xs一样,后面12个数字,都可以用来配置接口类型。一般来说,主板上的sata接口,和系统参数的位置号是有对应关系的,而且通常主板上的sata1,对应的是这组数字的最后一位,sata2,对应的是倒数第2位,以此类推。所以,如果你想保留1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二行的参数就可以,如果你想保留2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三行的参数就可以。但是这块主板有两个特殊性的地方:第一,扩展口的8个口印刷线路的先后顺序反了,所以板子上印出来的sata5-8和sata9-12要对换一下,即sata5实际上是SATA9,sata6实际上是sata10,以此类推;第二,sata1、sata2在DSM会认作是磁盘1、磁盘3,而sata3、sata4插口,DSM会认是磁盘5、磁盘6,无论插在哪个SATA口,都不会被识别为磁盘2、磁盘4。而在sata3、sata4没有接硬盘的时候,sata9(实际为sata5)、sata10(实际为sata6)会被识别为磁盘5、磁盘6,但如果sata3、4连接磁盘后,会占用了“磁盘5”、“磁盘6”,这时候扩展的8个口,就会变成磁盘7-磁盘14。由于系统默认的13位以上都是eSATA,所以,这时候最后两个硬盘会被系统直接识别为eSATA盘。经与厂家确认,第一个原因确实是他们印刷线路先后顺序反了,不过这个不影响使用,你只要知道这个情况,并且知道对应关系就好了。第二个的原因是CPU原生支持6个sata口,但是主板上的南桥芯片只支持4个口,所以把sata2、sata4端口给屏蔽掉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sata3、4口是否插盘,对扩展口的盘位号是有影响的。个人建议,如果不是非要插满12个盘,可以把sata3、4口空出来。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无论怎么插硬盘,盘位2、4都是空的:从磁盘信息中也不会看到有“硬盘2”、“硬盘4:知道这个情况,你在修改参数的时候就知道对应关系了。至于我之前碰到的,同一个sata口,每次启动都可能显示的盘位号不同的现象,经证明是我那块主板的个例,厂家给我免费更换了一块主板,没有发现类似情况,其他购买同款主板的,也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我们继续修改参数。根据前面的描述,在那张表中,你可以查出,根据你希望配置的接口类型,所需要设定的参数(如果你的参数不是这种从后往前设置sata口,而是希望把sata口的位置放在中间的,可以自行修改参数表,并用“常用进制转换工具”去转换成16进制数,然后在16进制数之前加上“0x”即可。使用Mac终端ssh到DSM下,修改的方法是,把鼠标移动到你要修改的位置,按键盘上的“i”键,这是就切换到“插入”状态,然后输入正确的参数,把两个参数都修改完毕,检查正确后,按“Esc”键。然后输入“:wq”,回车:输入“exit”,退出ssh连接:重新启动NAS后,再进入存储空间,你会发现系统状态中,只会把sata口的硬盘显示出来:而查看外接设备,则除了USB设备之外,还多出来的eSATA设备:到外接设备列表中可以看到这些NTFS硬盘:到File Station中,可以看到硬盘中的内容:在“共享文件夹”中,也看到自动添加了esata的共享链接(不能够为eSATA硬盘去新增共享文件夹,系统会自动把eSATA硬盘根目录设置为共享文件夹):配置好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之后,我从Mac电脑就能够访问到这些共享文件夹了:【NFS设置篇】顺便说一下NFS的设置,先到控制面板-文件服务中,把”NFS服务“前面打上勾:然后到“共享文件夹”中,选择某个共享文件夹,鼠标右键,选择设置,点击“NFS权限”,点“新增”:这里输入你允许访问的IP地址(可以使用统配符),像我这样设置,表示允许所有192.168开头的IP地址访问。5.0系统,NFS设置中,一定要在Squash中选择“映射所有用户为admin,否则访问会被拒绝:这时候,我用蓝光播放机,就能够看到我的NAS IP地址了,点击之后就能够访问到共享文件夹,网络播放3D蓝光原盘没有卡格的状况。另外,特别说明一下,改sata为eSATA直接挂在NTFS硬盘的方法,目前就我使用下来的情况,也是有一些缺陷的:1、以eSATA加载的NTFS磁盘,是系统每次启动之后再加载,并自动创建“共享文件夹”的,而对于NTFS磁盘的共享权限,也相应是每次启动都需要重新设置,无法保存。2、以eSATA方式挂载的NTFS硬盘,根据我的测试,是不能进入休眠,虽然可以在“外接设备”中“弹出”,但“弹出”之后的硬盘需要重新启动机器才能够再挂载。重新挂载后,之前设置的共享权限会丢失,需要重新设置。据另外一位大侠说,不弹出的NTFS硬盘,实际上可以进入“待机”状态,即磁头不会进行读写。我没有去验证,但是就我使用的情况看,至少磁碟是始终处于旋转当中的,这对硬盘来说,也是一种损耗。【WOL篇】再来说说WOL吧。大家可以先参考一下这个帖子,讲解得很详细,我基本上就是照着这个来做的:/thread-79741-1-1.html有一点要特别提醒一下,那个帖子引用了两个帖子讲解如何修改Mac地址的,有很多朋友会跟我一样,看完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照着那两个帖子去修改Mac地址,可是结果发现根本找不到帖子里面讲的要修改的文件。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那两个帖子写的时候,我们安装黑群晖系统不是用gnoBoot 10.X启动,然后安装官方pat的方法,而是直接用网站上大侠们做好的iso文件直接去写入系统区,那当然这样安装好的系统(相当于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当然包含的是原制作者的全部参数,包括他的网卡mac地址,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把Mac地址修改过来,关机之后怎么能够通过你自己的网卡来唤醒电脑呢?但是,现在我们安装系统的方法已经改变了,用gnoBoot 10.X来启动安装,在安装过程中,gnoBoot是可以获取到你网卡的真实Mac地址,并且是把这个地址写入到系统参数中去了,所以,压根就没有必要再去修改Mac地址啦。接下来就说一下具体的设置吧。首先要了解一点,要能够WOL,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你的主板网卡的支持WOL;第二,在你的BIOS中要Enable网络唤醒开关;第三,你的网卡在你的局域网中有固定的IP地址。而要能够广域网中WOL,还需要你的路由器具备相应的功能,另外你要配置好DDNS(因为一般来说,家庭用户是没有固定的公网IP地址的,每次你拨号上网之后,是运营商给你分配一个动态的IP地址,所以,需要有一个能够获取到这个动态IP地址的工具,这就是DDNS)。先说局域网内的设置:第1步,启动之后进入BIOS开启网络唤醒。这个根据不同的主板可能会显示为不同的提示,可能是wake on lan;resume on lan;power on PME#;power on by PCI-E device等等。而我这块主板,显示的则是“Wakeup By Lan From S5”,把状态设置为“Enable”:进入到DSM中,在“控制面板”-“硬件和电源”中,把“启用局域网1的局域网唤醒”前面打上勾,如果你像我的主板一样,有双网卡,那把“启用局域网2的局域网唤醒”前面也打上勾。(如果你在你的DSM中找不到这个项目,那先确认你安装的固件是什么?像我那台212J白群晖,就没有这个项目可选,我猜测是212J不支持WOL,所以212J的固件也没有相应的选项):接下来打开群晖助手Synology Assistant,在你的NAS那一行,点击鼠标右键,选择WOL-设置(如果你之前没有设置过WOL,而你的NAS处于关机状态,那么SA会找不到你关机的NAS服务器,所以,在第一次设置时,你应该让NAS开机。第一次设置完成后,以后当NAS处于关机状态时,SA照样会显示出来,只是状态栏会显示“脱机”):这时会跳出一个窗口,显示你网卡的Mac地址,点确认:现在看到的就是当NAS处于关机状态下的SA显示画面,鼠标右键单击,选择WOL-唤醒,就能够唤醒你局域网内的NAS了。局域网内的设置还是很简单的。接下来就要说一下广域网WOL的设置了。除了上面的几步之外,最关键的是在你的路由器中还有三个设置。第一,路由器中设置“端口转发”,对于WOL来说,使用的时UDP协议,而DSM的web管理,使用的是TCP协议,两者默认都是使用5000端口,所以,在你的路由器上要确保增加一行“TCP/UDP”协议,将外部5000端口转发到NAS内IP地址的5000端口上:第二步:在“静态DHCP”中,增加一行,把你网卡的Mac地址,固定分配固定的IP地址,这个地址要跟上面的IP地址一致:第三步:在MAC/IP绑定(有些路由器是静态ARP绑定)中增加一行,也是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样就设置完成,你就可以实现广域网WOL了。当然,前提是你的DDNS已经设置好了(至于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