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第一讲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居士同修: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广东江门市,与四众弟子共同来探讨净宗文化,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在持续不断地发展,政府也提倡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佛教尤其净土文化确实有很多思想资源能够提供我们当代社会和谐的一种促进,所以今天我想就“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给大家来做一个讨论,“净业三福”的提出,是来自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行人我想都读过这本经,它的背景还是很具有戏剧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摩竭陀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频婆娑罗王是国王,他有一个太子,就是他的儿子阿阇世王子,听众了提婆达多的挑拨、教唆,提婆达多是一个有野心的一个比丘,他就想取佛陀以代之,然后怂恿阿阇世王子,也把他的父王,也把他推翻,然后以新王、新佛来重建,这样提婆达多这样一说,阿阇世王子还真的就下手,就把他的父王给囚禁起来了,他的母亲是韦提希夫人,那是国太夫人,就是我们中国讲的皇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被儿子囚禁,囚禁是七重门,门卫把关,不让任何一个人进去,也不让任何饮食进去,就试图活活饿死他的父亲,所以所以韦提希夫人,赶紧就救他丈夫的命去,就在璎珞里面灌了葡萄浆,再沐浴干净身体,就用蜂蜜拌麦子贴在自己的身上,上面又穿上衣服,就秘密地把这个饮食带到这个关闭的地方,这样就使他的丈夫还能够延长生命,那这个事情被她儿子知道了,就非常愤怒,就要杀他的母亲,著名的囚父杀母的事情,幸亏是有月光大臣和耆婆大臣的苦谏,才使得阿阇世王子把这个杀母的恶心给压下去,但阿阇世王子还是余怒未息,就把他母亲关起来了,韦提希夫人被关在后宫的时候,这时候非常悲痛啊,就祈请释迦牟尼佛派阿难尊者和大目犍连来帮助她,佛正在耆阇崛山的时候,就天眼看到了,也知道韦提希夫人心里的悲苦,所以佛就亲自带着大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起来,就到了皇宫,韦提希夫人顶礼祈请的时候,一抬头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坐在百宝莲台上,就悲喜交集,这时候韦提希夫人由于遭遇到她的儿子的恶逆,顿然对这个世间产生了极大的厌离心,她看到佛之后,就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祈求,希望生到无忧恼处,不想再待在这个阎浮提了,释迦牟尼佛听到她这种祈求,就马上放光,光遍照十方世界,再收回来,就在佛的头顶上,现出像须弥山那样的形状,须弥山就是上面宽中间细,放在那里就好像我们看到的电视屏幕似的,所以就把他方世界各种的净土,在这个光台上一一显现出来,韦提希夫人不是要求生无忧恼处吗?无忧恼处就是净土的意思,但是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到底到哪个净土呢?释迦牟尼佛一一显现的时候,最后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说其他的刹土虽然也很庄严,但是我最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当标心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就祈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就是怎么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那么,释迦牟尼佛听到这样的祈请,那就称佛本怀,显出非常愉悦的表情,口里放出五色的光明,这五色的光明首先就注照在频婆娑罗王的头顶上,频婆娑罗王也是在另一个地方被关着,频婆娑罗王是佛的大护法,他曾经就是修行证到初果,这时候佛光一照过去,马上就超证三果,得阿那含果,得到阿那含果就是第三果,当下频婆娑罗王就走了,他的神识就到五不还天去了,得到解脱了,佛先帮助了频婆娑王之后,再回过头为韦提希夫人宣说往生净土一法。在宣说“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方法之前,佛首先就说出了净业三福。为什么要说净业三福?因为韦提希夫人所祈请的是观想的法门,是她的清净的心,禅定的心升起的,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要定善,就是有定心之善根的人才能做,修这个法,但是广大的众生,尤其是末法众生,他内心是散乱的,很难静下心来,所以为了末法的散动的众生,佛首先开显净业三福之法,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宣说这个重要的经文,就是如果有,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人,应当修持三福,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世间的福,你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第二福是二乘福,修声闻、缘觉,又叫戒福,持戒的果报。第三是大乘福,大乘种性的众生所修的,又叫行善。那么这个三福,实际上是涵盖着五乘佛法,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的佛法都包含在这个三福里面,所以这就叫净业,能修三福的就叫净业,不修三福的人,我们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叫染业,有污染的业,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告诉韦提希夫人,你知不知道这三种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建构他的净土都要修净业三福,心净则佛土净,一定要从三福下手,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净业三福,他的宗趣是什么呢?是以五乘的佛法为宗旨,但它指向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为它的归趣,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三福的层面,它是通过对净业三福的这个福报的修持,能够开发智慧,有智慧就会对这个净土往生一法产生信心,由这个信心就会发愿去,具足信愿持名,就能蒙弥陀愿力,事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它的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而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的价值的一个手段,所以他所被的根机就是三根普被了,尤其是对末法的散动的众生,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这个净业三福,不仅是古老的一种法界文化,他是超越时空的,所以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来看,它具有很强的时代的意义,我们常常讲有种普世文化,那么净业三福不仅是普世间的文化,可以说是普法界的文化,既然十方三世诸佛,都以这个作为净业正因,那么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都是把净业三福作为他的核心文明的,那么这个核心文明在我们这个地球,也有他的文化因子,具有普通的一种价值。那我们来看看他的普遍价值,是怎么体现的?我们先看第一福世间福,世间福有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来看第一“孝养父母”:作为中国人,我们都非常明晰地感觉到从远古到现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文明非常重视孝道。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我们中国的十三经,其中就有一部孝经,孔子把它张扬为:古圣先贤的至德要道,天之经,地之义,能够行孝道的人可以感通神灵,光于四海,孝是一切首先的基础,“百行孝为先”,有孝就能移孝作忠,忠孝一体,有孝,这个扩大不仅是老吾老而且以及人之老,不仅孝养自己的父母,而且孝养天下所有的老人,这就展开了他的心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种博施济众的仁爱精神,也就是孝的展开。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孝,为什么呢?因为人应该要知恩要报德。在这个天下,对我们最有恩德的是父母,离开了父母我们的身体都没有了,那身体是行世间善法,和出世间修道的必要的资本,所以父母给了我们身体,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恩德,再加上把自己抚养成长,那里面无私的父母的大爱,是用语言没有办法描述的,一生的这种报答也是报答不尽的,欲报亲恩,“昊天罔极”,“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所以为人子女,怎么去孝顺父母,它有三个层面的意思,孝文化,它里面是作人的一个学问在里面。我们怎么样能孝顺,孝,首先要是顺的意思,孝顺,顺着父母的心,和颜悦色,对父母的心意不能违背,你不能忤逆父母。你看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的曾子,曾子为了养他的父母,他是辞官不做的,他的母亲是一个盲人,曾子是砍柴换点钱来侍奉他的母亲。有一天,这个曾子上山砍柴了,正好家里又有几个客人,古人都很淳朴,家里来客人,这个曾母她由于是眼睛看不见,不能到街上去买好东西,买饮食过来,所以她就希望自己的儿子,赶紧回家款待客人,但是怎么让儿子得到这个信息呢?这个曾母,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呀,一打手机他知道,所以曾母就咬中指,一咬手指,这个曾子马上胸口疼痛,一疼痛,这个曾子,这肯定我母亲叫我,赶紧下山,果然是他母亲叫他,就是这个孝到这个程度,母子连心,咬个拇指,曾子就知道。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后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人家是学佛的吃素,然而这个子女不学佛,非得过生日,或者常常请他父母去到饭馆去,非要他父母吃所谓的他认为好的东西,什么鱼,什么对虾啊,那父母就很不情愿,但是子女又很热忱,觉得这很有营养,搞得有个居士吃了之后,就赶快到卫生间把它吐出来,这个就是他在孝方面只是表皮的,不能养志,你一定要顺着父母的心,才够得上孝,你不能强加你的意志到父母身上去,所以看看现代人,还真的是不了解孝,这个孝,还包含着自始至终,一心一意,身心柔软,务必让自己的双亲愉快。二十四孝图里面其中有个公案,叫老莱子娱亲,老莱子他自己就有七十多岁了,他的高堂父母还在,九十多岁,母亲看待小孩,小孩长大了,他子女长大了五六十岁了,乃至七十多岁了,在父母的眼里好像都像小孩一样,所以这个老莱子作为儿子,知道父母双亲这种心理,所以他就常常扮演像小孩子一样的,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挑上一个像玩具般的水桶,故意在父母面前摔一跤,摔一跤就哭起来,父母双亲看到很高兴,开怀大笑,这叫老莱子娱亲。他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来做这么一个事,作为二十四孝之一。在这个孝里面包含着一咱仪轨,叫做度,仪度周备,仪度周备就是有礼节,早上起来要问安,你出去工作回来以后也得要禀告,夏天,你给父母准备夏天的凉席,冬天准备冬天的东西,这些都要做到周仪完备,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礼仪文化讲孝的一些内容。尤其是这孝里面就包含着一种道德、人格提升的要素在里面,比如你有孝心,他就会很关爱自己的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的头发,我的皮肤都是父母给我的,我不敢去损伤,损伤了就是不孝,他有这个观念,对生命就会尊重吧,他绝对不会去自杀吧。自杀就是不孝,酗酒就是不孝,尤其要让父母脸上有光,要光宗耀祖,你要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作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由于对你的尊重,就会牵连到对你的父母的尊重,你看你的父母真的生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小孩,他对自己行为就有规范,我不敢去做坏事,如果我违法乱纪了,我到监狱里面去了,那我的父母都抬不起头了,所以由孝的因素,他不敢做坏事,由于要光宗耀祖的因素,他积极进取,你看这个孝就会产生这么一种非常积极的一种人生态度,止恶扬善。这个孝,在我们佛教非常重视,我们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佛门的一部孝经,地藏菩萨属于大愿王,他能发出那种惊天动地的大愿,誓度地狱一切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大愿,是来自于他孝的一种扩大,他曾经在作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时候,知道自己的母亲到了地狱里面,所以她就念佛,她就供斋,然后她到地狱之后发现,原来地狱的众生不仅这一世的父母,而且多生多劫的父母都在地狱里面,她才一下子把心量扩大了,要度尽地狱所有众生,换句话来说,度尽我多生多劫的父母,这是孝的一种凝聚的一种菩萨的大愿,所以你看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心的精神,菩萨戒含摄着声闻戒核心精神,核心精神就是孝,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就是戒,为什么孝就是戒呢?在佛的眼里,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把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对父母我们要尽孝道,尽孝道都来不及,我怎敢去杀害他,去伤害他,去偷盗他呢?就以这个孝顺心,慈悲心故,他就止恶了、就修善了,就发出度一切众生的心了,所以这个孝里面,就包含菩萨戒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断除一切恶,摄善法戒,修一切善,摄众生戒,度一切众生,都在孝里面包含着,那这个孝也包含着菩萨的六度精神在里面,比如说,我刚才讲顺,孝的一个核心因素叫顺,随顺,比如说六度所言的布施,我能够随顺我自心本具的慈惠之心,慈悲和恩惠之心,而不逆之于悭贪,悭贪是我们的烦恼,是逆的,不是顺法,我不顺着悭贪,那么这个孝就是布施,我顺着这种柔和的心,而不顺嗔恨的心,这就叫忍辱,我顺着我的坚韧的心,不逆之为懈怠的心,这个孝就叫精进,我顺着我的寂定的心,而不逆于散乱的心,那么这个孝就是禅定,我顺着我的灵明不昧的觉心,不逆之为愚痴的心,那么这个孝就是智慧,你看这个孝包含菩萨的六度在里面,六度可以延伸菩萨的大行,万行都在里面,所以佛门强调孝,包括出家,有人总觉得出家人好像不孝,父母都不管,实际上出家修道是体现大孝。唐代有一个比丘,禅宗很有名的,叫师备禅师,他的父亲是捕鱼的,渔民,有一天伅的父亲在捕鱼的时候,就从船上掉到水里,淹死了。那么这个师备呢?他是学佛的,知道这个恶因一定要到三恶道去,所以他为了报答父亲的恩德,他自己出家了,出家修道,来为他的父亲忏悔,来拯救他的父亲,所以他出家真的是修苦行啊、参禅啊,这个非常精进勇猛地修行,他开悟了,就在开悟的那天晚上,他梦中,他的父亲来了,对他感谢,说:由于荷子出家修道,悟道,我蒙你的这种道业,我升天了。所以生理上的赡养父母为小孝,能够精神上光宗耀祖是中孝,能够修行道业是大孝,能够让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孝中大孝。我们看到在我们目前中的社会,孝的文化是有很大的挑战,我们历来把孝认为是封建迷信,尤其在“文革”的时候,所以现在很多青少年不了解孝,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切以子女为中心,最后是坑害了他,因为没有孝的一种道德的基础,他作人的基础都没有了,作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孝打头的,如果一个人不孝,他的整个的人格都瓦解了,你不可能期待他做好任何一个事情,不孝之人在单位上,在公务上一定是不忠,不忠不孝,能力越高,祸国殃民的能量越大,都是负面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儒佛的孝道文化发扬光大,如果一个净业行人不孝,他就不够资格是一个念佛人,这是第一句孝养父母。再看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长在世间法当中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出世间就是善知识,世间的师长都给我们做人的这种礼数、知识技能,出世间的师长,养育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些我们要恭敬心去对待,如果在世间法上,对自己的和尚阿阇黎,阿阇黎就是亲教师,教给你一四偈的人,就是你的阿阇黎,如果对和尚阿阇黎不恭敬,讲和尚阿阇黎坏话,他的业报是会下地狱的,下地狱六十小劫,地狱出来就转为这些畜生身,畜生身受完了转为人道身,人道身还是很低贱的,聋盲、喑哑,所以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恭敬,佛法的利益从恭敬里面求,没有恭敬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就是世间法方面也离不开恭敬,你就学一门技术,木工、泥匠你都要拜师,你三年学徒的生涯,师父叫你干什么你得干什么,恭恭敬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中国文化叫尊师重道,你尊敬师父,尊重老师,就是尊重这个道,因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他具有这样的一个责任的,那么就在学校,一个学校的学风怎么样,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师生关系上,当然我们会说一个学校,他那里硬件怎么样,图书资料怎么样,管理制度怎么样,这可能也是,就好像高校要搞重点大学,怎么够得上重点大学,它有这个指标,实际上师生关系,这个软性的东西它更重要,古人为了尊重这个师道,周易讲有一个蒙卦,蒙卦是“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这个学生来求老师的,不远千里来登门求学的,不是都是要到你家门口去教的,为什么?这叫尊师重道,只闻来学,不闻往教,不能前往去教,应该是他要登门,负笈求学,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有礼的精神,礼的精神就是敬,你看中国的这个“三礼”,曲礼曰:“毋不敬”,所以礼的精神是体现恭敬,一个人把恭敬心体现出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佛心的一种表现,是明德的一种表现,它代表着一种高雅的文化,区别于动物层面的一些粗糙、一种蛮横、一种弱肉强食的这样的一种野蛮,所以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传统的美德,也受到了挑战,在传统社会,这种家庭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在家庭父母要教小孩,你要恭敬老师,在学校,都是会教育小孩,你在家里要孝顺父母,相互做这种教化,因为父母不可能教你小孩,你要天天孝顺我,他不能这样教,一定是别人,老师去教,所以自古以来叫易子而教,就是这个子女呀,子女有时候很难教,要让别人去教,易子而教,它里面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里面,因为教育里面要责善的,就是你做不到那种善的标准,就要用各种地方法或者呵斥或者惩罚,这些都是让她发好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所以古人有时候,小孩不听话是可以打的,叫做三天不打,上屋揭瓦,他太顽劣了,有时候要用惩罚的手段,这个惩罚的手段是出于慈悲心,你不能纵容他,但是这种教育,让父母做这种教育,他很难,为什么?因为父母跟小孩是血缘关系,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责善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破坏这种血缘关系,所以为了维护这样的一个天然的,伦常的血缘关系,就让子女交给他人去教,把权力授给老师,都是可以责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那么家长一定会教小孩,你对于老师一定要恭敬,这里面他的一种恭敬教化的功能,就会产生,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是要把这棵树让他长直,让他成树,让他成才的,我们说这种教育,目前也都是受到很大的异化,我原来是高校里面当老师的,我是在校园里面是感觉到,师生关系越来越冷淡,这个师生之间的恭敬心,尊师重道,已经是被这种市场经济,给他汩没了,学生觉得我是交学费来上学的,你应该给我知识,是一个买卖关系,然后到了街上碰面也可以不打招呼,因为我们买卖关系完成了,你看这还有什么师生关系可言呢?坐个电梯学生还要争先恐后,老师可以站后面,为什么?我交了学费了,学校要给我提供优质服务,我理所当然先要坐电梯,想来上课,就来上,不想来他就不想来,所以为什么在学校,常常这个师生关系产生冲突,原来我们第里面有个老教授,他有一天下课来,真是心脏病都差点发作了,他就在上课的时候,仅仅叫同学起来,叫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那个学生回答不出来,他就批评了几句,说:我布置的作业,你应该回去准备准备。就是批评几句这个学生就不答应了,他站起来就走,而且把门“咣当”一下,很响,而且他不走后门,就从你面前走,就是这样,他是一点恭敬心都没有,所以为什么高校里面课堂上,有时候老师和学生都产生冲突,甚至肢体冲突,这已经是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了,所以感觉到当这个老师都没有什么意思,学生对老师不恭敬的时候,实际上,受害的是学生,老师会觉得你既然不尊重我,我也给你敷衍了,所以敷衍到什么程度呢?一上来,他也不备课了,我们原来青年老师们,常常会开玩笑,先给你讲一段国内形势,再给你讲一段国际形势,再看看,还有一点时间,翻开课本来念一段,到时间了夹起皮包就走,学生能学到什么,所以为什么大学生现在大学生,四年当中学不到什么东西,很大家长觉得,上了大学就不得了了,现在你这师生关系,各方面都在敷衍情况下,他能学什么东西,所以我们重新呼唤我们的传统美德,让每个人都在自己位置上,学生对老师恭敬,老师兢兢业业,真正像把学生看成子女一样,把自己的心血都用在教学上,把真正把人类文明,最好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样我们这个教育,才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那么学生对老师就是要有一种极大的恭敬心,老师干什么,赶紧就像仆人一样的去做,像大地一样的厚重,你看古人对老师是怎么样,有一个程门立雪,那个老师程颐正在打坐,两位学生游酢、杨时,就站在门口恭候,外面都在下着大雪,雪已经一尺深了,快把脚都淹没了,但是他们都不敢动一下,这个老师程颐打坐一个时辰,看到他们还在雪地里站着,才叫他们回去,目前这几年出现的弑师案,都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还有杀害父母亲,这在古代都是非常罕见的,这已经是把这种对父母孝道,对师长恭敬这种文化荡然无存,才会出现这种恶性的情况,这种恶性情况,不能把他挽回过来的话,将会非常危险。第三是“慈心不杀”:就是作为净业行人要培植慈悲心,要不杀生,慈悲心就是佛心,就是成就佛果的种子,如果一个修行人离开慈悲心,他修的一切所谓的禅定,智慧终究都是魔的东西、魔业,所以佛教如果要谈主义的话,是以慈悲为主义的,它为什么以慈悲为主义,就是建立一个基本的一种观念,就是众生同体感、一体感,我们凡夫之所以会斗诤坚固,就是这种一体的,同体的慈悲心,离我们越来越陌生了,起来越疏远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切众生,乃至于山河大地跟我们是同体的,既然是同体的,你利益了他人就等于利益自己,伤害了他人就等于损害了自己,包括外部的自然界,我们砍伐森林,我们过度地开采矿产,我们的不断地沙漠化的这个过程,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的人心的一种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所以建立这种慈悲心,这种同体感之后,我们对一切飞禽走兽就要关爱它,就要爱护它,这种保护是来自于自然而然的一种需要,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同体的,我们有头部,有五脏六腑,有手脚四肢,这是一个同体,虽然他的部位不同,但是部位和部位之间休戚相关的,同舟共渡的,所以你的左手破了、出血了,你的右手自然就会帮助,这里不能说:不是我的手,是另外一只手,我不管你,为什么?你左手把血全都流光了,你右手也完蛋了,因为他是同体的,所以右手对左手的包扎,止血这种帮助的行为是无条件的,他必然这样做的,好!我们对生理的同体有这种感同身受,也觉得应该这样,我们扩大起来,全体的民众都是我的同体,不仅中国人,整个地球的人类都是我们的同体,有哪个地方的民众在遭受饥饿,就等于自己的饥饿,于是我们知道是同体,乃至于对非洲难民的帮助,就是发自一种内在的一咱冲动,我必然要这样去做,不做我心不安,不做,我不让他解决饥饿的问题,痛苦的问题,我自己就受到了损伤,所以他这种帮助的行为是自然的,叫法尔自然的,那么包括佛菩萨,为什么不断地要到我们地球来示现八相成道,释迦牟尼佛来到地球已经八千次了,他为什么要来这个五浊恶世,对于佛来说他已经万德庄严了,他已经至极清净了,来到这个世间,真的是很难为他老人家,我们这个世界太浊恶了,就好像住在五星级的空间,你到农村的一个茅坑里面,你愿意去不愿意去,但是为了救众生就得去呀,他为什么要去,就是同体的大慈悲心,把我们这些众生看成等同一子,我们就是他的子女,我们还在这里经受八苦交煎,还在这里轮回不堪,还在这里苦不堪言,所以我们不离开这个火宅,佛不安啊,他必然来救,就是这样一个同体的慈悲心,这是一切佛弟子都要升华出来的,由空虚慈悲心才能发起菩提心,我有慈悲心要度众生,我怎么样才能度众生,我一定要获得一种能力,获得能力就一定要成佛,才有能力度众生,所以他就当下发起要成就佛道这样的心,由这个慈悲心作为动力,他才会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最终圆成佛果,所以一切佛果的内存的推动力,还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来自他的大慈悲心,悲悯一切众生,这种悲悯是来自同体感,包括前面讲的孝心,你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父母,知道是父母,你就要报恩,知恩才报恩,怎么报恩,你就得要从这个方向去把菩提心发起来。好,这里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但是我们怎么去认知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的东西,地上的走兽,家禽就理所当然被我们吃了,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应该保护它,出于慈悲心孝顺心,我们不应该去吃它,为什么?这里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一个认知就是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一切众生不仅是包括人道的众生,是包括六道所有的众生,就是海里的水族众生,天空的飞鸟,地面的走兽,这些众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它们都是本来佛,既然是未来佛,我们就恭敬它,恭敬都来不及怎敢支杀害它呢?怎敢去吃它呢?这是第一个认知。第二个认知:一切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的过程当中,曾经跟我们互为父母眷属,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男子在畜牲道里面就是雄性的动物,母亲就是雌性的动物,这些雄性、雌性的动物,跟我们都是生生世世互为父母,那么既然是父母,我们就要对他有孝心,孝心报答都来不及,怎敢去杀害他,怎敢去吃他呢?那么这两种基本认知,我们凡夫不了解,但这个事情真相,佛以五眼圆明的智慧,他看清了这个,把这个事情真相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当下就要以这样的一个知见,把我们的慈悲心生发出来,我们是不是就发愿,我不吃它,我要吃素。现在西方国家都提出了口号,吃素拯救地球,现在我们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了,资源的匮乏,南北极冰雪的融化,整个地球的温室效应,排碳量提高了,虽然这个问题很严峻,但是一旦要解决起来却显得非常艰难,为什么?各国政治家都要讲发展,讲经济啦,每个人的欲望都调动之后,想再回到一个节俭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很难的,所以这个问题将是越来越严重,但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他严重的程度,加速度地向前走吧,到了这个地球资源完全匮乏,这个环境已经不容人类居住的时候,这不是人类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吗?所以人类要拯救自己呀,所以拯救地球实际上就是拯救自己,这是我们的依报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保护生态从吃素开始,一个食肉者消耗的资源,相当于吃素的二十倍,你要吃肉就很多饲养的家禽,这个家禽它打个嗝,都会比很多工厂的排碳量都来的大,再加上这些家禽都是生命呀,都有佛性,你杀害它这就制造了冤业呀,“欲知世上刀兵劫”呀,“但听屠门夜半声”。你只要看到黎明前,这个屠宰场的那种杀多少众生,众生的哀鸣的声音,你就知道未来战争的原因,就在这里潜伏着,战争不是无缘无故的,楞严经讲:人今生吃羊,羊死为人,羊死了之后,它的业报下生转为人,前生吃羊的人又转为羊,相互吃。冤冤相报,无有尽期。你杀害一个众生这个业力这种命债,不会消失的,以后一定要对面报的。所以我们现在讲要呼吁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从我们培植慈悲心开始的,从我们不杀生开始的,所以要提倡戒杀,放生,吃素。这次我们从惠州来,惠州市政府是搞了一个,放生佛教文化节,我们是在讲两天经,最后有个净土之光,就是一个大规模的放生活动,这是在中国大陆,以政府的这样一个形态,做了一个很大的放生台,来号召市民都来放生,这是很好的,我想如果在全国各地都能提倡这种放生,放生的目的是培植慈悲心,我们不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吗?这就是在做和谐社会,心有慈悲,心就和谐了,外部的环境是我们的心显现出来的,心和谐,外部环境就和谐,心残忍,外面就是斗争、谋杀、战争。那实际上,现在吃素,就从这种健康长寿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好的,大家要知道有一句话:病从口入。为什么病从口入?就是吃很多的动物的东西,就会把病毒吃出来,这个动物,哪怕是笨的猪,要杀它的时候,它都是惊心动魄的场面啊,动物也有贪生怕死的本能,这跟人没有两样啊,所以它要逃命啊,但是人是太聪明了,逃也逃不过人的手掌心,所以把它一捆绑,脚一踩,当那把尖刀捅下去的时候,当那个猪的喉口血喷出来的时候,你说那头猪它那种叫也叫不出来的那种愤怒,那种恐惧、那种哀怨,马上它就分泌出毒素,这个毒素就在肉里面,这是第一个有毒的。第二个,现在饲养的饲料,为了催膘,有很多的这种激素,药品进去,化学物进去,还有现在普遍使用的叫做“瘦肉精”,很多人不是喜欢吃瘦肉嘛,但是自然生长的肉,不可能有那么多瘦肉的,所以就有些所谓的科学家,有些所谓的商人,就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他就有一种化学的东西进入,使那个肥膘变成了瘦肉,但那个瘦肉精有毒的,让人得种种病的,西方国家也禁止用的。你看前段时间,不是广州吃瘦肉精的肉,有七十多人都中毒了吗?在中国大陆这方面还很麻烦,已经是普遍使用,有的地方是找不到一头没有瘦肉精的猪啊,你吃这个肉还能够安全吗?病从口入。再就是那些稀有的飞禽走兽,千万不要吃,不要以为有营养,很多病就是吃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倡吃素,至少要以吃素为主,吃素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生存方式,为什么我们要抛弃呢?为什么要等到西方国家在提倡吃素运动,我们才注意这一点呢?美国这个最喜欢吃肉的一个国家,现在也尝到了吃肉的这种损害,开始提倡吃素,六千万人在吃素,但现在吃素的这种生活方式,在我们国内还显得太匮乏。我们去新加坡那么一个小地方,新加坡一千多个素食馆,还有统计说,有两千多个素食馆;有的说一千多个,就一千多个,也不得了,有时候我们在很多省的省会,想找一家素食馆都找不到呀,为什么找不到,很多的做餐饮业的他觉得办不下去,素食府一办就亏本,那就说明没有人来吃嘛。这次我们在惠州一个素食馆,是几个居士办的,还以发菩提心去办,就是亏本他们也硬撑着,为了保持有一个素食馆,看看我们在座的居士,我不知道江门会不会有素食馆,提倡素食很有必要性,你能做这项事情,哪怕赚的钱不多,哪怕刚刚够本,你去做也是功德无量的,吃素就是不放之大放生,就能培养一颗慈悲心。现在我们看第四句话“修十善业”:十善业是我们佛门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总持世间和出世间善行的一个法,直接规范我们身口意三业,身业的三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四种: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意业的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不杀生”:正制的就是不杀人,不要杀害人道生命,更不能杀害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比如父母、比如我们的善知识,这个如果杀害,这叫犯五逆罪,直接要下阿鼻地狱。这个不杀生,兼制不要杀蜎飞蠕动的生命,刚才讲这些鱼呀、虾呀、鸡呀、羊呀,这些你不要去杀,但是有些人确实吃不了素,我要吃这些肉,那怎么办呢?那也可以,你就吃三净肉,到农贸市场去买现成的,也是可以的,尽量避免在家里你亲自杀,做到这点不杀生。“不偷盗”: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去偷,那不偷盗的范围很多了,公然地抢劫,这叫强盗,悄悄地去偷,这叫偷盗,还有这种偷税漏税,还有顺手牵羊,还有借债不还,还有以公家东西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以公家的电话打自己的长途电话,这些他都属于偷盗的范围,所以人次范围指的很广,但你只要偷盗,你有这个盗心,把人家东西移离本处了,占为己有了,这都是业、恶业,这个恶业是要报的,为什么会去变牛变马去还呢?由于你有盗业在。第三个是“不邪淫”:一个佛弟子,在这种男女性问题上,一定要持严谨的态度,你可以过法律许可的一夫一制,不能在法律许可的婚姻生活当中,去做男女的邪淫,邪淫是以这种人道的尊严的生命,去做那些禽兽的这样的事,他是要下三恶道的,我们可不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浪漫的行为,这里面在阴府里面,对邪淫是最厌恶的,而且处罚是最重的,尤其现在西方的这种比较开放的生活方式进来以后,大家确实觉得好像婚姻之外的性行为好像是一种浪漫,浪漫常常自己就遭祸上身,你稍有不谨慎,可能你就染上了艾滋病,在沿海有钱的人就会包二奶,这些都属于邪淫范畴,一定要控制住,如果邪淫的心意念非常强,你想学佛,想念佛得利益是太难了,这个淫欲的心,是遮蔽我们真如佛性最重的一个烦恼,淫心不除,三界不可除,所以我们不能纵欲,一定要节欲,一定要放在一个礼仪的范围中,再就是你怎么能够,把这个淫欲心淡化,不要去看那些非礼的东西,现在很多的读物,影视各方面,它是诲淫诲盗,老接触这东西,因为这个淫欲心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它就会调动,调动起来,你又没有道力去控制他,没有因果的法则,道德的规范来制约他,可能就泛滥,再加上你可能有点权,有点钱,女人还会主动找上来,你面对这些诱惑更没有办法,所以这个时代,末法的众生的一个特点,是众生的淫欲心越来越炽盛的时候,所以也就是修道非常困难的一个时代,那正因为难,你一定要制控住,这样一个邪淫的冲动,一定要使自己在这个方面,做一种正当的行为,这是身业。那么“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祸从口出,许多灾祸是由于你讲话不合适导致的。口业,它是代表我们心里的动态,我们心里想什么,口遮拦不住,它就会出来,出来就会伤害到他人,这样他人就会反弹过来,对你进行一个报复,你可不是灾祸来了吗?所以一个佛弟子,一定要谨慎自己的口业,身口意三业做清净,怎么清净,你首先不妄语,不妄语就是不讲假话,要诚实,这个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个时代不讲假话赚不到钱哪,干不成事啊,表面上好像是这样,但是实际上讲假话的人,最终干不成事,一个诚实的人最终能够成事,我们一定要把不妄语,作为我们口业的最高准绳,圣人叫我们做什么,一定会给我们以利益的,如果讲假话能得到最大的利益,那这个不妄语,这种圣人的教化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不妄语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讲假话最终要倒霉。“不妄语”它分两种:一种是大妄语,就是你修道,没有得三昧,没有得神通,没有开悟,你为了招摇撞骗,为了名闻利养,欺骗世人,说自己得神通了,开悟了,得三昧了,甚至还说自己是某某菩萨再来了,这些讲大妄语,除了受五戒就直接破根本戒,下阿鼻地狱,那么不妄语兼指小妄语,就是平时讲假话,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有很多讲假话的习气,讲假话是冲口而出,再来,这个时代来的更为普遍,所以现在众生也是很可怜了,人与人之间,很难建立起码的信任关系,因为常常是受骗,你看到很多的工程啊,里面一些隐蔽工程啊,这个偷工减料,那些东西,这都是虚假的一种产物,最后是害人,害人也害己呀!我们现在中国人,这个讲假话已经是比较普遍了,这是我们整个国民素质,严重下降的一个标志呀,自古以来儒家文化就强调“诚”哪,真诚的教育,不能去讲假话,一讲假话,我们的潜能,智慧就出不来呀。佛陀有一个儿子出家,罗睺罗作沙弥的时候,小孩子喜欢讲那些调皮话,佛是不是在呀?在。他说不在。常常说,有比丘就把这个事情禀告了。佛陀他有一次把这个罗睺罗叫过来,叫他打洗脚水,洗完之后就把这个水泼出去,然后再把这个盆给他翻起来放,就是底朝上,就告诉罗睺罗,你再把水灌这个盆能灌进去吗?罗睺罗说:灌不进去。借这个因素,佛告诉他:一个讲假话的人,就像这个覆盖的脚盆一样,任何水都进不去,法水进不去,所以讲假话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自己,你失去了他人对你的信誉。广东是一个经商,商业很发达的地方,想真正会懂得经商的人,一定要把诚信作为他的生命,离开了诚信,他的商业是做不下去的,说你坑蒙拐骗一锤子买卖,就能赚大钱的人,无有是处,所以那些大老板,赚大钱的人,你看他的性格还真是很诚实,很老实的人。上次我们去浙江碰到一个老板,现在生意越做越大,兼并了很多企业,他就谈到:他从小就很老实,老实到什么程度呢?家里人都说,哎呀!这个小孩这么老实,大了怎么办哪?他也想改,改来改去也改不掉,最后我跟他说:你千万不要改,你什么都可以改,老实不要改,你改老实你就完了,你能够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就是由于你老实,我们要做佛像,考察厂家,我就是听到你老实我才过来的,要么你是调皮捣蛋,喜欢搞人际关系,我还不过来了,所以这次我们给他一个订单,要做三十多尊佛像,由于他老实,他老实就时间精力,就实实在在地把那个事情把那个工艺做出来,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不妄语。第二是“不绮语”:就是讲话一定要实实在在,不要花言巧语,不要讲那些奉承的话,不要讲那些让人心动念头的话,这是不绮语。实际上,儒家讲一个仁爱的人往往是口讷,比较木讷一点,君子慎言,但是对事情他很勤勉地去做,不要没有做成的事情,你到处去说,去炫耀,还是少说话,多干事,踏实一点,不要绮语。现在我们一个社会风气,就喜欢做那些表面文章,就喜欢掺很多的水分,喜欢歌功颂德,大家在这个绮语当中飘飘欲仙,实际上没有一点忧患意识,看不到问题的真相,想到都在遮掩,这都是不好的。第三“不恶口”:就是不骂人,有的人一骂人带着他的嗔恨之心,把人骂得是夏天都像严冬腊月一样,终身都难以忘记他这种有毒的语言,这就是恶语如刀,伤害人,你伤害了别人心的时候,人家一辈子记仇,那你说不准倒霉的日子就等着你,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那种恶语去骂人、咒人,不恶口。第四就是“不两舌”:一定要讲团结的话,不能到东家去说西家,谁谁谁说你坏话了,说你什么什么。再到其他地方,谁谁谁说了你什么了,使得两边产生了矛盾,产生了敌对情绪,就由于相互传这些话,这叫两舌、挑拨离间,所以这些都要尽量避免,这就做到口业的清净。第三就是“意业”:就是我们的念头要清净,不贪欲,不嗔恨、不愚痴。为什么在修十善业当中,要把不贪欲放到前头,就是实际上对治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冲动,就是我们举心动念都有贪欲之心,这种贪欲之心,是以淫欲心作为核心的,由于有淫欲心,要满足他的欲望,他就赚钱、赚大钱,当大官、得大知名度,穿名牌的衣服什么,这些烦恼都是由于这个淫欲心,一起调动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贪就是要过一种少欲知足的生活,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来对治这种贪欲的心,有时候一个人贪得是太厉害了,原来有一句成语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个成语来自什么呢?说有四个人在一起谈个人的理想,其中有个人说,当时浙江扬州是丝绸之地,非常富庶的地方,他就说我最大理想就是想到扬州那地方去作刺史,刺史在那个时候是属于最高行政长官。另外一个人说:我想经商发大财,赚十万贯。十万贯的财富。另外一个人好乐道家,他说我喜欢修道,我最终目的就想骑着丹鹤上天,羽化飞升。三个人各有自己的好乐和理想。第四个人他说:我的理想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把三个理想都集中在自己。我要十万贯的财钱缠在我的腰里,我又骑上这个鹤羽化,羽化到哪里去?到扬州去当刺史。这就是代表人他想什么都包了。那实际上这个欲望这是人的福报,你能满足多少欲望是人的福报。常常你是什么样的角色,只能享受你这个范围当中的一个福报,但人可能就越位。比如你经商的你有财富,你是政府官员,你有权势,如果你是学者、艺术家,你有知名度,这个财富、权势,这个知名度这三者,都是大家所希望得到的,但是你不守本分,作为一个官员有权势的时候,你还想拥有像商人那样的财富,还想有学者、艺术家那样的知名度,他就会越界,他就会搞权力腐化,叫权力寻租。是由于他欲望,超过了他的位的欲望导致的,比如你是商人,你有财富,你还不够,你还想要点知名度,还想要点政治待遇,他也越界了,那作为艺术家,作为学者你是有智慧,有知名度的,你应该要过比较节俭的物质上的生活,他不这样,他要用他的这个教授、学者或者艺术家的名誉去谋取财富,去谋取官位,尤其是谋取财富,他就为某个利益集团去说话,就推动了他作为一个专家、学者就有的公正的态度,现在就是由于欲望的越位,导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一个情况,所以我们的佛教文化告诉我们你不要贪,你贪最终你就越位,越位对你不好,你原来本有的那个东西,可能都由于你的贪欲过分,给他失去了。意业当中第二个“不嗔恨”:人为什么会嗔恨?就是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他就有脾气了,他就要扫除这个障碍,他的嗔恨心就上来了,那么这个嗔恨心是最大的毒素,嗔恨心就对慈悲心的最大的覆盖,正好是慈悲心的对立面,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的障碍的门都打开了,嗔恨造成(上来)了,他恨不得骂对方、打对方,甚至把对方干掉,这里面他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他是什么样的恶业都敢造,人类个人和个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嗔恨以火的形式表达出来,他就会引发大规模地冲突,乃至于很大程度上的战争,人类需要熄灭自己的嗔恨之心。第三就是“不愚痴”:我们就是有贪欲,有嗔恨,这两个根本烦恼就使我们愚痴了、内心黑暗了,愚痴的表达就是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不明白善恶是非的标准,像无头的苍蝇,他也不知道自己走向什么地方,他也想追求幸福,但是他不知道追求幸福怎么追求,整个的就迷惑颠倒,这就比喻为飞蛾扑火,自取焚烧,那个飞蛾它也想追求光明,但是它扑向光明的时候,它不知道等待的是焚烧它的生命,那个如蚕吐茧,那个蚕它知道自己很脆弱,想保护自己,就吐出丝来保护自己,谁知道那个丝一吐出来,它把自己给捆绑住了,被人很方便地放到锅里一煮,它也一命呜呼了,所以我们人类追求所谓的幸福,以趋乐避苦的本能的一切行为作用,如果没有智慧,它就像飞蛾扑火,如蚕吐茧一样,所以你看一个人智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佛陀提出这个十善业道,如果你受持不去犯它,这就叫持止善,止就是终止不去做它,以止作为它的善,进一步地如果积极地去行持它,它就形成十行善。十行善是什么呢?就是你不仅不杀生,而且去放生。我看我们广东沿海地区,很多居士很有善根,常常有放生的活动,放生就是传达佛教的一种悲悯一切众生心,一切众生都有它的生命的权利,我们作为人万物之灵要保护它,所以要放生。你看古来的祖师大德常常在沿海,很多的海岸线还有很多的湖泊专门作为放生的地方。不仅不偷盗,而且要布施。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因为人有与生俱来的悭贪的心,悭就是悭吝,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肯给别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这就是悭吝,再就是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占为己有,这是贪心,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悭贪心,这种悭贪心就是遮蔽了我们的佛性,悭贪心是一种烦恼、一种病,就要用布施这个法药来对治,一行布施马上悭贪就没有了,所以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得富贵之报,你看一个人今生有没有富贵,有没有财富,是看他有没有布施的这种善行,所以财富从布施里面来,越布施越有财富,智慧是从法布施里面来,你把你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条件地教给别人,在佛法上,你把你学到的佛法,也无条件地传授给他人,你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你就能开发智慧,无畏布施,当众生在恐惧的时候,你给他安慰,他走一段夜路不敢走的时候,你陪他走过去,他遭受了那种冤枉,冤假错案的时候,你帮他平反昭雪,让他远离恐惧,你就能得长寿、健康之报,所以我们要去行布施。广东的居士还不错,这个在财布施方面做的不错,大家能够在一个福地,有福报,都是自己修布施过来的,今生有财富还是要布施,布施有两种田,一个是敬田,对父母你要布施,对三宝要布施,这中敬田,再就是悲田,对那些穷苦无告的,饭都吃不饱的鰥寡孤独,你要去布施,这是成就我们的悲心的,这样去布施,一个在敬田布施,一个在悲田布施,能得很好的果报。第三行梵行,就是不仅不邪淫,而且修清净梵行,作为佛弟子,尤其在这个五浊恶世众生欲望很重的时候,要引导大家内心清净,要有很多法乐给他,给他讲道理,过节欲的生活,清净梵行的生活,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的,对社会有好处,那在口四业当中,不仅不妄语,而且诚实,彻底的诚实,这个诚实不仅在世间法当中有积极作用,在修道上更要诚实,举头三尺有神明啊!佛经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与生俱来有两个俱生神伴随着我们,一个是同名男,一个是同姓女,同名男在左边记我们的善行,同姓女在右边记我们恶行,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的行为造作、善恶,都有神在记录下来,存在我们阿赖耶识的档案里面,这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以后到阎罗王那里,他凭什么发拨我们到哪一道去,都是根据我们阿赖耶识的档案材料记录,来看看哪个业力重,到哪一道里面去,所以我们做什么坏事,好像能骗得了他人,甚至可以钻法律的空子,但是你骗不了内心,骗不了两个俱生神,所以一定要诚实。再就是不仅不绮语,而且要讲质真语,这个质就是很质朴,很正直的语言,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不能弯弯扭扭,不能心里想一套,口里另外表达一套,心口不一,那就是机心,机心可能在短时间当中,他好像还能得点利益,但长远以来,一个有机心的人,他就引发不了佛性,就开发不了智慧,天人是最忌讳这些有机心的人了,所以还是质朴一点,要正直一点,不仅不恶口,而且要说一种柔和的话。不两舌:一定要使两边更为团结,柔软的话,对以贪欲重的人,要修不净观,观想自己内心各种污秽,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厌恶,自己身体这么肮脏,他人一样肮脏,观想死亡的状态,尸体的那种膨胀,那种腐烂,那种发青,那种血肉分离,那种白骨,你观想这死亡的状态,觉得人的身体有一种厌离心,这种厌离心就会把那个炽盛的淫欲心给它盖下去,给他降伏,所以常常要修不净观,不净观在佛法中称为两大甘露门之一。再就是我们的嗔恨,我们要修慈悲观,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子女,即使别人说了我们的坏话,做了对不起自己的行为,做还债想,那对于一种愚痴怎么去修,修因缘观,就是能知道一切法的缘起,这种缘起呢?有内因、有外缘,各种因缘的聚合,就不被那些现象界的虚幻这相所迷惑,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他一定是有一种很穿透地观察力,由这个因知道那个果,由这个果能追溯它的因,一定要用因果的法则,去考量事情的这种因缘果报的关系,这就叫做有智慧,能这样做就叫十种行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喂料器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OPP原料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工程竣工监理质量评估报告模板
- 2025年文化、办公用设备或器具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工程机械翻新轮胎项目投资计划书
-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 面制主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铝模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3-甲氧基苯腈项目创业计划书
- 水塔水位控制系统-plc课程设计报告
- 2025购销茶叶合同范本
-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5-2021)
- 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武汉各区2023-2024学年九下化学四调压轴题分类汇编-第8题选择题
- 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 外墙涂料施工劳务合同范本(8篇)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
- 网络灾难与信息安全应急
- 音乐人类学视角-洞察分析
- 第三章工程师的责任 工程伦理学课件
-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