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实践与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区植物配置技术的实践与探索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住房作为家庭消费的大件之一,正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住宅不再是单纯意义上遮风避雨的场所,更多的是人们追求的一个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居住区植物配置不仅是建立这一生活空间的重要内容,更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主要环节。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工程的档次。居住区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讲究艺术性,更要用“ 以人为本 ”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为快步进入小康生活的人们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选择符合个性发展的生活空间,开辟全新的视野,使人更加与自然相接近、相协调。在设计中尽量达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调节身心的目的,这是从事居住区园林设计者必须去探讨的课题。关键词: 生态住宅 植物配置 科学性 艺术性 审美情趣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and the standard of ecology residential,housing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ent thing in family expense is gradually changing the survival into the enjoy.Residential is no longer a sinple place for sheltering ,but a comfortable living place. Plants configurat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not only a important part in establishing the comfortable living place ,but also a major area in building planing. Because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desinging. It must be followed the scientific and artistic,and it also must be established a healthy aesthetic appeal for the human. We must choose the right style of living plac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This is the compulsory issur for the garden designers. 居住区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与区内其他要素如房屋建筑、区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本文就以上技术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居住区植物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选择或配置。如果不注意树型、树种,花色、花季等因素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色大为逊色,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适用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1)关于居住区植物的选择: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为了创造舒适、幽雅、卫生的绿化环境,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二是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以达到绿化、净化、美化之效果。 以尊重居民喜好为意向。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小区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样子。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墓地的感觉,被居民所排斥,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这里不是说人们对松柏就没有认同感,小区绿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们由于厌恶一些事物而会对与之相近的事物产生厌恶的感觉。 以植物品种丰富多采为原则。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如在主次干道和街道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道路交叉口,道路边要配置色彩鲜艳的花坛;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在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动物的和谐共处的效应。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乔木在居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在在居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居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 1:12 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配置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的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居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选34种辅助树种。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户,在南面窗户外6m不得种植乔木。 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在居住区植物选择上,以适应所在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以主植物为好,它抗病虫害能力强、易养护管理,也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当然,还可以选择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居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以保健植物为优先。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居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为好。如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这些植物美观、生长快,不仅有药用、保健功效,既有利益人体健康,又可调节身心,美化环境。(2)植物的配置技术: 居住区植物的相互配置应该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季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刚。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的生态景象。 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林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人们在这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总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植物配置要做到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层次分明。居住区植物配置应即要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为多种形式,使人们不仅欣赏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所谓层次分明的搭配,即是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这种层次的搭配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 1 : 36 为宜,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地面积的 30% ,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 花卉与草坪在居住区绿地系统中起点缀和统一基调的作用,占比例较小,而且只能选用管理要求不高,花期与叶绿时间长的花草。一般在居住区种植宿根花卉和有自播能力的花草;如果种植花草过多,初建时可能效果较好,但难以保持,养护管理也较困难。(3)植物色彩美的应用: 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 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这种色度和色调的不同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 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 协调色一般以红、黄、蓝或橙、绿、紫二次色配合均可获得良好的协调效果。这在园,林中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如芜湖市在公园花坛、绿地常用橙黄的金盏菊和紫色的羽衣甘蓝配置,远看色彩热烈鲜艳,近看色彩和谐统一。 植物的色彩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色块的效果,色块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对比与协调,色块的集中与分散是最能表现色彩效果的手段,而色块的排列又决定了居住区的形式美。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合理的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二、居住区植物与区内其他要素的配置 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另外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1)植物与区内景观道路、房屋结构等配置: 根据该住宅区的居民容量,居民知识文化层次,合理区分聚集需要的硬质景观、生态需要的软质景观,以及生理需要的视觉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绿脉)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以免影响采光;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在冬季则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宅旁绿地也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美化。 居住区围墙、棚架还应注意选用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霄、常春藤、野蔷薇等可附墙而上;紫藤、葡萄、金银花、猕猴桃可作观赏棚架,架下可休息乘凉。许多草本爬蔓植物如茑萝、牵牛、香豌豆、小葫芦等攀上竹篱或花墙,为居住区美化增添几多自然情趣,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 屋顶绿化应选择一些喜光,温差大,耐寒、耐热、耐旱、耐瘠,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树木。最好是灌木、盆景、草皮之类的植物,总之使用须根较多的树种,水平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尽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乔木,若要使用重大的乔大,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上,不要在屋面板上。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屋顶的种植土是采用轻质的,再加上屋顶较高,所以高大乔木的抗风能力明显的弱于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最好乔木少用,灌木和草本花卉较多为宜。设计时特别要做到树木花草高矮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合理。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2)植物与区内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配置: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的话,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必要时为树木专设排水系统。例如文化花园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2000年规划中特意保留了这株古活化石,并在其周围规划成了一个古银杏景观生态家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生态保护是一个地方高度文明的象征;另外巡逻的保安骑在马上,水车不停地转动,使人想到了远古时代的自然景象。文化名人的头像栩栩如生,草坪中随意的几块石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 (3)主基调及主景: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居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