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doc_第1页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doc_第2页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doc_第3页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doc_第4页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2/T060-2012DBJ52/T060-2012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 (试行)(试行) TheThe evaluationevaluation standardstandard ofof greengreen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inin GuizhouGuizhou provinceprovince (for(for trialtrial implementation)implementation) -发布 -实施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 (试行)(试行) TheThe evaluationevaluation standardstandard ofof greengreen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inin GuizhouGuizhou provinceprovince (for(for trialtrial implementation)implementation) 主编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2 年 贵阳 0 前前 言言 为推动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规范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工作,根据财 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 (财建 2011341 号)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 发的通知 (建村2011144 号) ,按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总体要求,结合贵州实际情 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建设评价指标;4 分类专项 评价指标;附录 A: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评价指标;附 录 B: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商贸集散型) ;附 录 C: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工矿园区型) ;附 录 D: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旅游景点型) ;附 录 E: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绿色产业型) ;附 录 F: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交通枢纽型) ;附 录 G: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移民安置型) ;附 件: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解释说明。 本标准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 区安云路 61 号;邮编:550004;E-mail:GHYJSC126.com) 主要起草人员:王建国 梁 境 单晓刚 路雁冰 叶栋槺 罗 颖 郑运红 陈洪松 屠 兵 李惠成 余中刚 主要审查人员:毛方益 许家强 许劲青 李万里 张乾飞 曾 静 董 辉 刘建德 龙明玉 钟任超 1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建设评价指标 3 3.1 绿色生态建设能力3 3.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 3.3 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4 3.4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4 3.5 建筑、绿化、环卫、镇容建设水平5 3.6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6 3.7 城镇特色建设水平7 4 分类专项评价指标 8 4.1 商贸集散型8 4.2 工矿园区型8 4.3 旅游景点型9 4.4 绿色产业型9 4.5 交通枢纽型10 4.6 移民安置型11 附录 A: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评价指标(100 分) 12 附录 B: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商贸集散型)19 附录 C: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工矿园区型)20 附录 D: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旅游景点型)21 附录 E: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绿色产业型)22 附录 F: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交通枢纽型)23 附录 G: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移民安置型)24 附件: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解释说明25 0 1 1 总总 则则 .1 为规范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和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绿色小城镇的评价和建设指导。 .3 建设绿色小城镇,应因地制宜,按照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 护要求,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4 根据贵州省特点,绿色小城镇划分为商贸集散型、工矿园区型、旅游景 点型、绿色产业型、交通枢纽型、移民安置型等六种类型。 .5 本标准分为基本建设评价指标和分类专项评价指标两大类。其中 6 项指 标为一票否决项,是评价绿色小城镇的先决条件。 .6 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总分为 130 分,其中基本建设评价指标满分为 100 分、分类专项评价指标满分为 30 分。评判依据是统计年报、文件档案、公 开信息和现场调查,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7 基本建设评价指标 70 分以上、分类专项评价指标 20 分以上,且一票否 决项符合要求,即为绿色小城镇。 1 2 2 术术 语语 .1 绿色小城镇绿色小城镇 GreenGreen TownTown 符合“四节一环保”基本要求,突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 .2 商贸集散型小城镇商贸集散型小城镇 TradeTrade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 centercenter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市场服务能力强,在区域内有较大商贸物流且有小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传 统的小城镇。 .3 工矿园区型小城镇工矿园区型小城镇 IndustrialIndustrial andand miningmining parkpark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与工矿企业联系紧密的小城镇。 .4 绿色产业型小城镇绿色产业型小城镇 GreenGreen industryindustry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小城镇。绿色产业是指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 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 .5 旅游景点型小城镇旅游景点型小城镇 TouristTourist attractionattraction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具有丰富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著名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 .6 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交通枢纽型小城镇 TrafficTraffic hubhub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分布于公路、铁路、航道、空港沿线、地理环境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容 易形成人流、物流集散的小城镇。 .7 移民安置型小城镇移民安置型小城镇 ResettlementResettlement typetype ofof smallsmall townstowns 以安置移民为主建设的小城镇。 2 3 3 基本建设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评价指标 基本建设评价指标:A 项,总分 100 分。 3.13.1 绿色生态建设能力绿色生态建设能力 绿色生态建设能力,总分22 分。 3 3. .1 1. .1 1 (A1-1)建设保障能力( 8 分) (A1-1-1)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水平(%)( 2 分) (A1-1-2)吸纳外来人口就业能力(%)( 2 分) (A1-1-3)社会保障覆盖率(%)( 2 分) (A1-1-4)绿色生态工程财政投入比例(%)(2 分) .2 (A1-2)规划建设管理( 6 分) (A1-2-1)镇(乡)总体规划在有效期内,并得到较好落实,规 划编制与实施有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2 分) (A1-2-2)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2 分) (A1-2-3)绿色小城镇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2 分) .3 (A1-3)组织机构建设( 2 分) .4 (A1-4)配套政策制定( 6 分) (A1-4-1)制订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建档案、物业管理、环境 卫生、绿化、镇容秩序、道路管理、防灾等管理制度健全(2 分) (A1-4-2)县级政府对创建绿色低碳重点镇责任明确,发挥领导 和指导作用,进行了工作部署,并落实了资金补助(4 分) 3.23.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分7 分。 .1 (A2-1)现状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2 分) 3 3. .2 2. .2 2 (A2-2)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人) (一票否决项)( 2 分) 3 3 3. .2 2. .3 3 (A2-3)院落式行政办公区平均建筑密度(一票否决项) (2 分) 3 3. .2 2. .4 4 (A2-4)主干线红线宽度(米)(1 分) 3.33.3 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总分12 分。 .1 (A3-1)地表水环境质量(1 分) .2 (A3-2)空气环境质量( 1 分) .3 (A3-3)声环境质量( 1 分) .4 (A3-4)节能建筑(5 分) (A3-4-1)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采用 节能技术(3 分) (A3-4-2)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1 分) (A3-4-3)新建建筑执行国家节能或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有节 能改造计划并实施 (1 分) .5 (A3-5)可再生能源利用(1 分) .6 (A3-6)非传统水源利用(1 分) .7 (A3-7)节水与水资源再生(2 分) (A3-7-1)非居民用水全面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1 分) (A3-7-2)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1 分) 3.43.4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总分 24 分。 .1 (A4-1)道路交通( 6 分) 4 (A4-1-1)建成区道路网密度适宜,且主次干路间距合理(2 分) (A4-1-2)慢行交通出行安全便利(2 分) (A4-1-3)道路设施完善,路面及照明设施完好,雨箅、井盖、 盲道等设施建设维护完好(2 分) .2 (A4-2)供水排水 (13 分) (A4-2-1)镇区污水管网覆盖率(%)(2 分) (A4-2-2)污水处理率( %)(2 分) (A4-2-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100%(1 分) (A4-2-4)镇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1 分) (A4-2-5)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1 分) (A4-2-6)居民和公共设施供水保证率(%)(2 分) (A4-2-7)新镇区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老镇区有雨污分流改造 计划 (2 分) (A4-2-8)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有效运行,镇区防洪功能完善 (2 分) .3 (A4-3)供电通讯( 1 分) .4 (A4-4)防灾设施( 4 分) (A4-4-1)镇区防洪功能完善(1 分) (A4-4-2)消防设施配置,消防组织建设(1 分) (A4-4-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分) (A4-4-4)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 分) 3.53.5 建筑、绿化、环卫、镇容建设水平建筑、绿化、环卫、镇容建设水平 建筑、绿化、环卫、镇容建设水平,总分 20 分。 .1 (A5-1)房屋建筑( 2 分) 5 (A5-1-1)建成区危房比例(%)(1 分) (A5-1-2)保障性住房建设(1 分) .2 (A5-2)园林绿化( 5 分) (A5-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 分) (A5-2-2)建成区山体公园化绿地率(%)(2 分) (A5-2-3)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米/人) (1 分) (A5-2-4)公共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 分) .3 (A5-3)环境卫生( 6 分) (A5-3-1)镇区生活垃圾收集率(%) (2 分) (A5-3-2)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 分) (A5-3-3)镇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1 分) (A5-3-4)垃圾处理费征收情况(1 分) (A5-3-5)建成区公共厕所设置合理(1 分) .4 (A5-4)镇容镇貌( 7 分) (A5-4-1)居住小区和街道:无私搭乱建现象(1 分) (A5-4-2)卫生保洁:无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无乱泼、乱贴、乱画等行 为,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污现象(2 分) (A5-4-3)商业店铺:无违规设摊、占道经营现象;灯箱、广告、招牌、 霓虹灯、门楼装璜、门面装饰等设置符合建设管理要求(2 分) (A5-4-4)交通与停车管理:建成区交通安全管理有序,车辆停靠管理 规范(2 分) 3.63.6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总分 7 分。 3 3. .6 6. .1 1 (A6-1)教育设施( 2 分) 6 3 3. .6 6. .2 2 (A6-2)医疗卫生设施( 2 分) 3 3. .6 6. .3 3 (A6-3)商贸设施( 2 分) 3 3. .6 6. .4 4 (A6-4)文体设施( 1 分) 3.73.7 城镇特色建设水平城镇特色建设水平 城镇特色建设水平,总分 8 分。 .1 (A7-1)历史文化保护( 3 分) (A7-1-1)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妥善保护与管 理(1 分) (A7-1-2)已评定为“历史文化名镇(村) ” ,并编制历史文化名镇 (村)保护规划 ,实施效果好(2 分) .2 (A7-2)城镇建设风貌(3 分) (A7-2-1)城镇建设风貌与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协调(1 分) (A7-2-2)城镇建设风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1 分) (A7-2-3)城镇主要建筑规模尺度适宜,色彩、形式协调(1 分) .3 (A7-3)城镇特色产业( 2 分) 7 4 4 分类专项评价指标分类专项评价指标 4.14.1 商贸集散型商贸集散型 商贸集散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B 项,总分 30 分。 .1 (B1-1)商贸集散市场建设(25 分) (B1-1-1)建设选址(5 分) (B1-1-2)规划布局(5 分) (B1-1-3)经营管理(5 分) (B1-1-4)环境卫生(5 分) (B1-1-5)交通组织(5 分) .2 (B2-1)商贸业作用(5 分) (B2-1-1)商贸业辐射带动作用(5 分) 4.24.2 工矿园区型工矿园区型 工矿园区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C 项,总分 30 分。 .1 (C1-1)工业园区用地集约度(9 分) (C1-1-1)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一票否决项) (3 分) (C1-1-2)工业园区平均道路面积比例(%) (3 分) (C1-1-3)工业园区平均绿地率(%) (3 分) .2 (C2-1)工业 GDP 能耗水平(4 分) (C2-1-1)单位工业 GDP 能耗(4 分) .3 (C3-1)工业 GDP 水耗水平(4 分) (C3-1-1)整个镇辖区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m3/万元 以 2000 年不变 价计) (4 分) .4 (C4-1)工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4 分) (C4-1-1)工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安全处置率(%) (4 分) .5 (C5-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3 分) 8 (C5-1-1)可利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3 分) .6 (C6-1)工业污染源处理达标(6 分) (C6-1-1)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辖区内无滥垦、滥 伐、滥采、滥挖现象(3 分) (C6-1-2)近三年无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一票否决项) (3 分) 4.34.3 旅游景点型旅游景点型 旅游景点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D 项,总分 30 分。 .1 (D1-1)旅游资源(12 分) (D1-1-1)资源价值或富集程度(6 分) (D1-1-2)辖区内旅游资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妥善保护与管理 (3 分) (D1-1-3)资源的合理利用(3 分) .2 (D2-1)旅游建设(9 分) (D2-1-1)旅游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套(6 分) (D2-1-2)建筑风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3 分) .3 (D3-1)旅游名镇(村)保护(3 分) (D3-1-1)已评定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 ,并依据相关规划及规 范进行建设与保护(3 分) .4 (D4-1)旅游业发展水平(6 分) (D4-1-1)旅游业占地方财政的比例(%) (6 分) 4.44.4 绿色产业型绿色产业型 绿色产业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E 项,总分 30 分。 .1 (E1-1)单位 GDP 能耗(6 分) (E1-1-1)与全省单位 GDP 能耗作比较(6 分) 9 .2 (E2-1)单位 GDP 水耗(6 分) (E2-1-1)整个镇辖区绿色产业万元产值耗水量(m3/万元 以 2000 年不 变价计) (6 分) .3 (E3-1)固体废弃物收集及处置(5 分) (E3-1-1)固体废弃物收集安全处置率(%) (5 分) .4 (E4-1)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 分) (E4-1-1)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5 分) .5 (E5-1)绿色产品(4 分) (E5-1-1)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面积比重 (%) (4 分) .6 (E6-1)清洁生产技术(4 分) (E6-1-1)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4 分) 4.54.5 交通枢纽型交通枢纽型 交通枢纽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F 项,总分 30 分。 .1 (F1-1)过境交通(5 分) (F1-1-1)镇区外有独立的过境交通道路 .2 (F2-1)站场布局(10 分) (F2-1-1)客运站(场)、社会停车场、货运中转站(场)布局合理 (F2-1-2)车辆保养、配件、修理选址于独立地段 .3 (F3-1)公共服务设施(5 分) (F3-1-1)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4 (F4-1)环保环卫(5 分) (F4-1-1)环卫、排污设施配套,防噪措施考虑 .5 (F5-1)组织管理(5 分) (F5-1-1)交通组织及管理 10 4.64.6 移民安置型移民安置型 移民安置型分类专项评价指标:G 项,总分 30 分。 .1 (G1-1)规划建设及管理(17 分) (G1-1-1)建设选址(5 分) (G1-1-2)规划布局(4 分) (G1-1-3)移民安置机构(4 分) (G1-1-4)社会管理(综合、维稳、治安、制度等) (4 分) .2 (G2-1)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8 分) (G2-1-1)公共服务设施(4 分) (G2-1-2)市政基础设施(4 分) .3 (G3-1)移民就业(5 分) (G3-1-1)移民就业率(%) (5 分) 11 附录 A: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评价指标(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基本建设评价指标(100100 分)分) 类型类型项项 目目指指 标标总分总分评分方法评分方法 (A1-1-1) 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水平(%) 2 与所在市(县、区)平均值比较:110%,0 分,每高 10% 加 0.5 分,直至满分 2 分 (A1-1-2) 吸纳外来人口就业能力(%) 2 暂住人口与镇区户籍人口相比,比值0.3 时,2 分,比值每 减 0.05 扣减 0.5 分,扣完为止 (A1-1-3) 社会保障覆盖率(%) 2100% 2 分,每降低 10%扣 0.5 分,扣完为止 ( (A1-1) ) 建建设设保障能力保障能力 ( (8 分)分) (A1-1-4) 绿色生态工程财政投入比例(%) 210% 2 分,每降低 2%扣 0.5 分,扣完为止 (A1-2-1) 镇(乡)总体规划在有效期内,并得到较好落 实,规划编制与实施有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 2优良,2 分一般,1 分 有总体规划,但 其他方面较差,0 分;无总体规划, 一票否决 (A1-2-2)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 280%,2 分50-80%,1 分50%,0 分 ( (A1-2) ) 规规划建划建设设管理管理 ( (6 分)分) (A1-2-3) 绿色小城镇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 2有,2 分-无,0 分 ( (A1-3) ) 组织组织机构建机构建设设 ( (2 分)分) (A1-3) 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站(所),并配备 专职规划建设管理人员 2 机构人员齐全,2 分 机构或人员不齐 全,1 分 既无机构也无人 员,0 分 (A1-4-1)制订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建档案、 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绿化、镇容秩序、道路 管理、防灾等管理制度健全 2 7 项具备, 2 分 4 项具备, 1 分 3 项以下 0 分 一、一、绿绿色色 生生态态建建设设 能力能力 ( (22 分)分) ( (A1-4) ) 配套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制定 ( (6 分)分) (A1-4-2)县级政府对创建绿色低碳重点镇责 任明确,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进行了工作 4 部署明确, 分工合理并 部署明确, 并落实了资 部署明确, 分工合理但 无部署,一 票否决 12 类型类型项项 目目指指 标标总分总分评分方法评分方法 部署,并落实了资金补助 落实了资金 补助,4 分 金补助,3 分未落实补助 资金,1 分 (A2-1) 现状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2 120 2 分 120-140 1 分 140 0 分 (A2-2) 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 218,2 分18,0 分,一票否决 (A2-3) 院落式行政办公区平均建筑密度 20.3,2 分0.2-0.3,1 分15%,1 分10-15%,0.5 分 无使用或规模不 达标,0 分 ( (A3-6) ) 非非传统传统水源利用水源利用 ( (1 分)分) (A3-6)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率(%) 110%,1 分10,0.5 分无,0 分 (A3-7-1) 非居民水全面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 1是,1 分-否,0 分( (A3-7) ) 节节水与水水与水资资源再生源再生 ( (2 分)分) (A3-7-2) 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 190%,1 分80-90%,0.5 分1 时 0 分,比值为 1 时 3 分,比 值每减 0.1 加 0.5 分,直至满分 4 分 (C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