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通风强制性条文.doc_第1页
水暖、通风强制性条文.doc_第2页
水暖、通风强制性条文.doc_第3页
水暖、通风强制性条文.doc_第4页
水暖、通风强制性条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06 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表306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建筑房间类型新风量办公室30客房30大堂、四季厅10 521 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535 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5310 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543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546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551 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 供电政策支持; 2 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4 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自身电加热量需求的建筑。 555 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供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558 安装于距地面高度180cm以下的电供暖元器件,必须采取接地及剩余电流保护措施。 561 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燃气、防火规范的要求。 566 由室内供应空气的空间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空间05次h的换气次数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 573 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 595 当供暖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 5101 集中供暖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设置热量计量装置,并具备室温调控功能。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计量装置必须采用热量表。 616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2 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 3 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积粉尘时; 4 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 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6 有防疫的卫生要求时。 632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除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 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缘至地板距离不大于03m; 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设施。 639 事故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事故通风应根据放散物的种类,设置相应的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 6613 高温烟气管道应采取热补偿措施。 6616 可燃气体管道、可燃液体管道和电线等,不得穿过风管的内腔,也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空调机房。 721 除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可使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 7210 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应按空调区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7211 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末端设备设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时,空调系统的夏季冷负荷按所服务各空调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3 应计入新风冷负荷、再热负荷以及各项有关的附加冷负荷。 752 凡与被冷却空气直接接触的水质均应符合卫生要求。空气冷却采用天然冷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使用过后的地下水应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造成污染。 756 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作制冷剂的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 812 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1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当冬季电力供应充足、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时; 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 4 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建筑。 818 空调冷(热)水和冷却水系统中的冷水机组、水泵、末端装置等设备和管路及部件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 82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根据计算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另作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能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超过11。 825 采用氨作制冷剂时,应采用安全性、密封性能良好的整体式氨冷水机组。 834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确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835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应对地下水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且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8520 空调热水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空调热水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877 水蓄冷(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 蓄热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 8103 氨制冷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氨制冷机房单独设置且远离建筑群; 2 机房内严禁采用明火供暖; 3 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12次,排风机应选用防爆型; 81114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应设置供热量控制装置。 915 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的能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计量燃料的消耗量; 2 应计量耗电量; 3 应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 4应计量补水量; 949 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电加热器必须采取接地及剩余电流保护措施。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315 施工图变更需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当施工图变更涉及通风与空调工程的使用效果和节能效果时,该项变更应经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变更手续,并应获得监理和建设单位的确认。1112 管道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1611 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与调试,包括设备单机试运转与调试、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行与调试。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 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应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输送腐蚀性污水的管渠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废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立体交叉地道排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抽送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排水泵站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设计,特别重要地区的泵站,应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自然通风条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间应设机械送排风综合系统。厂区消防的设计和消化池、贮气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装置、污泥焚烧装置及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厂区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严禁与处理装置直接连接。污水厂的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设计,重要的污水厂宜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高架处理构筑物还应设置避雷设施。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鼓风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有关规定。采用土地处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污染地下水。稳定塘必须有防渗措施,塘址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在集中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带,含水层露头地区,裂隙性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得使用污水土地处理。再生水输配到用户的管道严禁与其他管网连接,输送过程中不得降低和影响其他用水的水质。污泥作肥料时,其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应密封,并能承受污泥气的工作压力,其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应小于污泥气工作压力的倍。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应有防止池(罐)内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