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oc_第1页
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oc_第2页
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汉砖文虚词研究【摘要】:本文以东汉时期书写、刻画或模印于砖瓦等建筑材料及陶质器物上的文字材料为研究材料,砖瓦及陶上的文字本文统称为砖文。这些文字材料口语化特征鲜明,所使用的语言、所反映的生活习俗、情感意识都具有浓厚的世俗色彩,可以说是研究当时民间口语及下层书面语的理想语料。同时作为出土实物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可为语言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但是目前利用东汉砖文进行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虚词的研究还很薄弱,因而本论文选取东汉砖文的虚词为研究对象,对东汉砖文中的虚词进行全面描写、穷尽调查和定量分析,真实反映东汉砖文的整体面貌,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力求揭示其中存在的语法规律。此外对若干语法现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本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材料、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描述了东汉砖文虚词的总体面貌。然后以词类为纲,采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东汉砖文中的介词、副词、代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进行全面描写,同时将砖文中的虚词与东汉其他文献论衡、太平经、汉译佛经进行对比研究。每个章节基本分为虚词个案介绍、东汉砖文虚词与东汉其他几种文献对比研究和小结几个部分。论文充分调查虚词的分布特点、使用频率和语法功能;在对东汉砖文虚词全面描写的基础上,利用学术界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共时和历时方面的比较,揭示其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东汉砖文共出现虚词61个。副词使用最多,其次是介词。东汉砖文的虚词大多承袭先秦汉语而来,其中所见虚词也都见于东汉其他文献。但具体到各类虚词及虚词的使用情况来看,比之前代,其中的发展成分较为突出,出现了不少新用法。下编为分论,又分为语法篇、考释篇和文献整理篇。语法篇是从语法角度进行的专题研究,有四篇。东汉俗语文献行为处所表示法探索:古汉语中关于行为处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处所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后作宾语,也可以由介词介出;处所词由介词引进时,“介宾”大多数位于动词之后,但汉代以后“介宾”位于动词之前【关键词】:东汉砖文虚词比较【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H141【目录】: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3上编本论13-156绪论13-42第一节研究对象13-22第二节选题的意义22-24第三节研究方法24-28第四节东汉砖文虚词概况28-42第一章介词42-110第一节东汉砖文所见介词43-55一、引进处所的介词44-46二、引进时间的介词46-48三、引进工具、材料或凭借、依据等的介词48-49四、引进对象的介词49-55五、引进原因的介词55第二节东汉砖文与东汉其他文献介词比较研究55-110一、引进处所的介词55-71二、引进时间的介词71-78三、引进工具、材料或凭借、依据等的介词78-86四、引进对象的介词86-107五、引进原因的介词107-110第二章副词110-130第一节东汉砖文所见副词概况110-124一、范围副词110-112二、时间副词112-115三、否定副词115-117四、连接副词117-118五、状态副词118-121六、程度副词121-124第二节东汉砖文与东汉其他文献副词比较研究124-130第三章代词130-148第一节东汉砖文所见代词概况130-136一、人称代词130-133二、指示代词133-136三、疑问代词136第二节东汉砖文与东汉其他文献代词比较研究136-148一、人称代词136-139二、指示代词139-144三、疑问代词144-148第四章连词、助词、语气词148-156第一节连词148-150第二节助词150-155第三节语气词155-156下编分论156-233第一章语法篇156-183第一节东汉俗语文献行为处所表示法探索156-164第二节关于东汉砖文中的同义连用164-171第三节东汉砖文中的副词“自”171-175第四节东汉刑徒砖文的句式考察175-183第二章考釋篇183-195第一節太平經與鎮墓文互證183-188第二節語詞拾零188-195第三章文獻整理篇195-233第一節西漢至東晉紀年磚中的“造”類詞195-207第二節東漢刑徒磚文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