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课下注释、重点词语识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 水尤清冽(尤: 冽: )如鸣佩环 坻 屿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 ) 佁然不动(佁然: ) 俶尔远逝(俶尔: 远: )往来翕忽 (翕忽: )斗折蛇行(斗:_ _蛇:_ _ _) 悄怆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 差互: )凄神寒骨(凄:_ _寒:_ _)二、一词多义辨析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清凉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凄清 乐 心乐之 _ 而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中有足乐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_ 同游者:吴武陵_以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以中有足乐者 见 才美不外见 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道 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环 四面竹树环合 如鸣佩环 三、重点句子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 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 _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 _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 _ _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 _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 _ _ _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 _ _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 _ _ _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心乐之”的原因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5、第一段中描写小石潭四周景色的句子是_。五、课文内容理解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小石潭环境:凄清)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潭中气氛),孤凄悲凉(心情或思想感情)。2、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发展变化的:开始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4、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幽静)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这里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5、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示例1:“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示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理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溪身比作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准确地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的特征。六、开放性试题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琅琊山蔚然深秀 (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比较阅读: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乃记之而去 离开 (3)鸢飞戾天者 至 (4)窥谷忘反 通“返” 返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5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 基础训练 时间:10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佁( )然 翕( )忽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卷( )石底以出 寂寥( )无人 二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 ,是属于_ 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_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_ ,本文是_ 他_ 的第四篇。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_ 、_ 、潭中的气氛。 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5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 尔 俶尔远逝 惟手熟尔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如鸣佩(环)_ _ 2.水尤(清)冽_ 四面竹树(环)合_ _ 以其境过(清)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 4明灭(可)见_ 不(可)知其源_ 不(可)久居_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 提高训练 时间:10分钟 五: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 (2) (俶尔)远逝_ (3) (悄怆幽邃)_ (4) (以其境过清)_ 2、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 答: _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_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答: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答: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 7.文中开始说“心乐之”,最后却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石潭记答案: 一、hung li y x ch su ch c jun lio 二、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六 B 三、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4)可以、能够 四、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它的位置就离开了。 五1、(1)愣住的样子 (2)忽然 (3)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4)凄清,冷清清 2、(1)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D 4、(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不矛盾。因为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赞同3| 评论 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实为写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 理由: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 3、读了第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 赏析:_ & 答案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二)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9、全石以为底 闻水声 俶尔远逝 鱼 水10、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三) 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工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交大四六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推拿手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焊培训理论知识直播内容课件
- 宝鸡社区事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流的强弱教学课件
- 2025年基础地质勘查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高原防护课件
- 建筑机器人应用技术标准
- 电子版简易防水合同范本
- 医院传染病防控管理SOP
- 甲状腺健康科普宣传课件
- 消防验收监理评估报告
- 高等教育中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 耐落集团技术资料
- QC-T 237-2022 汽车驻车制动器性能台架试验方法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18-02-04 焊工 人社厅发2018145号
- 建筑构件防火课件
- 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象与脉象在诊断中的应用
- 弓箭射击的精准武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