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路改造工程总体开工报告.doc_第1页
二级路改造工程总体开工报告.doc_第2页
二级路改造工程总体开工报告.doc_第3页
二级路改造工程总体开工报告.doc_第4页
二级路改造工程总体开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景县交通局公路管理站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项目部二0一二年二月衡水市公路工程开工报告申请表工程项目名称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施工单位景县交通局公路管理站工 程 数 量技术标准公路二级批 准 投 资开工时间年 月 日施 工 准 备工 作 情 况1、 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毕。2、 施工人员、机械已准备就绪。3、 各项试验工作已完成。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1、 成立工程质量检查验收领导小组。2、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3、 层层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履行“三检”制度。4、 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单位责任工程师意见工地技术负责人意见工程监理人员或监理意见施工单位领导意见业主意见备 注注:开工前七天交驻地监理人员目 录第一章 工程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及目标第二章 施工总体安排第三章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四章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第五章 保证安全、技术保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第六章 特殊季节施工措施第七章 施工平面图第八章 施工总体计划横道图第九章 本合同主要人员汇总表附 表: 主要机械设备、 测量、试验及质检仪器设备第一章 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目标一、编制依据:1、根据业主签署的施工合同文件。2、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试验路段检测成果。3、施工规范: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和公路建设有关的标准规定及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等。4、本施工组织设计以本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经验作为基点,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统筹考虑路基路面桥涵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二、工程概况: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起点K31+215.355-K45+600全长14.385Km。本合同段包含路基、路面、桥涵及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全标段均为二级公路断面,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12.0m,路面宽度为11.4m,两侧各0.3m路肩石,平台宽0.5m,行车道横坡双向1.5%,硬路肩横坡为2.5%。旧路做底基层利用,旧路补强结构层采用上面层3cm细粒混凝土。下面层5cm中粒式混凝土,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加宽新建部分采用上面层3cm细粒混凝土,下面层5cm中粒式混凝土,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5cm水稳碎石,底基层30cm石灰土。本标段桥涵布设情况为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小桥3座。包括龙华镇西侧道路交叉拟新建一座3-10m预制空心板分离式立交桥及安郑线交叉拆除旧桥新建1-20m预应力空心板桥。小桥包括K34+763.8处姜园桥,K40+500.87处马家桥,K44+629.415处青兰桥,现有小桥荷载等级均不能满足二级公路要求,上部破坏严重,下部出现竖向裂缝,故全部拆除重建。改造方案为:新建桥桥面净宽12.0m,全宽13.0m,桥面双向1.5%横坡,设计荷载公路二级。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线路长度Km14.3852路基挖方m3425673路基填筑m31118464石灰稳定土底基层m219473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m22894496沥青混凝土m23566017钻孔灌注桩m5048现浇混凝土m31084.49预制混凝土m3258第二章 施工总体安排一、施工管理机构设置:一)组织机构设置为顺利完成本工程任务,本着“精干、高效、快速、有序”的原则组建“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项目经理部”,执行项目办下达的项目管理办法,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全面履行合同。组织机构图见下页。(二)职能划分项目经理:按照合同条款,负责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搞好项目机构的设置、人员选调及职责分工,全面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含质量计划),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掌握质量现状,搞好现场质量控制。质检负责人:负责合同管理、工程计量、工程结算等工作,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掌握质量现状,搞好现场质量控制。工程技术部: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进行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竣工工程后期服务。合同结算部:负责对项目承包合同的管理,旬、月、季进度报表的编制和报送,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要求上报工程计量文件,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负责工程结算工作。组 织 机 构 图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安全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工程技术部 计划财务部 物资材料部图综合办公室 安全质量部 工地试验室 合同结算部化第二路基施工队桥涵施工队交通工程施工队第一路基施工队第一路面施工队第二路面施工队洞施工队说明: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全面管理工作。2.项目总工程师主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面技术工作及对外的技术联络工作。3.由安全质量部和工地试验室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为更进一步保障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每个施工班组设专职质量监督员,用以监控施工质量。中心试验室: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试验及检测工作。根据本合同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试验检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进行执行情况检查,确保在本合同工程的施工中,试验及检测工作的有效运行。计划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工作,组织工程项目验工计价、统计报表的编制,按时向业主及有关部门报送各种报表。物资设备部:负责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及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安全质量部:依据本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综合办公室:负责本项目的对外信息交流和宣传报道工作,以及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对外关系协调、人事劳资、总务后勤和治安保卫等工作。二、施工单元划分与施工队伍配备: 1、施工单元划分根据本标段的特点、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地理气候状况和投入相关专业工程队承担施工,将本标段内的路基土石方为一个施工单元;路面工程为一个施工单元;桥梁、涵洞、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为一个施工单元。共3个施工单元先后展开施工。 2、施工队伍安排由于本标段路线长,桥涵构造物较多,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工期较紧,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采取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方法。各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如下:施工队伍安排表队伍名称主要施工任务劳动力技术工人路基施工一队负责K31+215.355-K38+300路基土方的施工3010路基施工二队负责K38+300-K45+600路基土方的施工3010路面施工一队负责K31+215.355-K45+600全段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施工4515路面施工二队负责K31+215.355-K45+600全段路面面层的施工4515桥涵施工队负责分离式立交桥及预应力空心板桥和3座小桥的施工。4010涵洞及路基防护施工队负责全段涵洞及防护工程的施工4010交通安全设施施工队负责全段全段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4010三、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 1、计划开、竣工日期计划2012年2月15日进场开工,2012年11月30日竣工。 2、主要工程项目工期安排施工准备: 2012年2月15日至2012年2月29日路基工程: 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路面工程: 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11月10日桥涵及防护: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四、施工临时设施布置:1、交通与施工便道 村镇外施工便道采用沿路基修筑的方式解决,村镇内主要采用绕行其他道路必要时临时修筑的方式解决。2、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取打井抽取和沿途村镇机井抽取。本标段计划打3眼水井,分别均匀布置在道路沿线。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主要考虑利用当地电网,并配合自备发电机发电。自备发电机组、发电机。通道涵洞防护工程施工用电采用电网供电和自备发电机。4、通讯项目经理部和各工程队办公室拟向当地邮电部门申请程控电话,以利调度指挥生产和保持与业主、监理的经常联系。施工现场和内部通讯采用手机或对讲机方式。5、施工场地安排预制场及沥青混合料及路面基层、底基层拌和站拟分别设在县城西料场、南料场和项目部处,另外在各个桥桥头设置预制场。6、生活、办公区设置生活住房、工地办公室及值班室、料库、仓储等搭建临时房屋。 以上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二、主要材料供应进度计划 本工程所用的材料,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进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综合考虑料源的供应能力、工程进度、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施工高峰期需要量,保证有充足的储备。三、主要施工机械及测试仪器设备配置计划根据本合同工程的情况和施工组织总体安排,结合我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状况,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和试验、测量、检测仪器,确保进场设备完好率100,出勤率90以上,备余量10-20。施工期间将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动态调配。本标段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及材料试验、测量、质检设备详细见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主要机械一览表、衡德公路周通至山东界段养护改造工程HD3标段主要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一览表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第一节 路基土石方工程: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K31+215.35至K45+600处,全标段均为二级公路断面,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12.0m,路面宽度为11.4m,两侧各0.3m路肩石,平台宽0.5m,行车道横坡双向1.5%,硬路肩横坡为2.5%。路基处理及施工工艺一般段路基开挖路槽,扩挖至路槽底后冲击压实,达到压实要求后回填路基材料至路基顶,地质不良处采用石灰改善土进行处理。高填方路段使用强夯处理。构造物两侧路基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将进行着重处理。二、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1、路堤填筑施工路基填方施工前基底应进行压实,压实后测绘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核准:填方作业不得破坏邻近的结构物、并保证排水畅通;路堤基底及路堤每层施工完成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1)测量放线1)根据护桩设置图,恢复线路中心控制点。2)测设中心桩。按每25m一整桩号和曲线起迄点等控制路基中心的各点测设中心桩,桩面用红漆写明里程桩号。3)根据近似计算结果,测设路基边坡线,测量出各桩位左、中、右三点的高程,做好记录,计算出各桩号左右两侧的路基填筑宽度。4)按路基设计顶面度宽度加每侧多填压25cm(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和压路机械的安全而增加的宽度)放边线点,再用白灰形成两条白色的边线做为填土范围的明显标记。 (2)基底处理基底据地形和土质情况,按规范要求清理、整平、碾压,使基底土层的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1)原地面杂草、树木、树根、农作物、腐植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2)地面坡度小于1:1.5时,地基土层经检查合格后,翻松表土再压实,填筑。3)地面坡度陡于1:1.5时,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大于1m,顶部做2的内倾斜坡。4)为保证路床质量,在路床厚度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否则,按设要求采取地基改良和采取加固措施。5)基底密实度检查:基底平整压实,经质检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核实后进行填筑。 (3)分层填筑1)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由低到高的填筑方法。为保证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边坡两侧各超填25cm。2)根据填土高度及试验段确定的分层厚度和压实参数计算出计划分层数、压路机走行速度和碾压遍数,并绘出分层施工图,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为节省摊铺整平时间,在运卸填料时,计算控制卸土密度,梅花形卸车。4)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每一水平层的全宽要用同一种材料,避免几种填料混杂。每种填料层总厚度不得小于50cm。填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能小于10cm。5)分段作业时,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以利搭接。6)对于含水量大、液限及塑性指数高的土采用掺石灰法处理,石灰掺量据现场试验测得。石灰人工或机械铺匀,稳定土拌合机和平地机拌合。 (4)摊铺整平完成一层卸土后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拉线和打方格网保证摊铺厚度一致、平顺均匀。在摊铺平整的同时,用推土机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碾压时,路肩不致发生滑坡。 (5)机械碾压 1)以重型压实为主,中、轻型为辅,要遵从先轻后重的原则。 2)压实前由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分层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 3)按填层厚度控制压实遍数,沿线路纵向,从两侧路基边沿向路中推进,每道碾压应与上道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段间重叠1.5-2m。碾压完成后若密实度不合格要补压并再做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6)检验先进行自检,由质量检验工程师带领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内容有:A、宏观要求:表面平顺光洁,无明显轮迹,无松软起皮、起皱现象。B、实测实量检验:试验按规定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测试。由测量人员测设中心桩、测高程、丈量路基两侧压实宽度、测量路基面平整度和横向坡度等。在自检全部合格后填好路基检测报告表。试验人员填写路基填方含水量和压实度检验记录表,上报监理工程师,复验认可后进行下一层土填筑。施工中还要注意路拱的形成,以利排水。 (7)路基整修路基土方分段施工基本完成后,及时按图纸要求检查路基中线、高程、宽度、边坡坡度,并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进行整修。1)表面整修:用推土机、平地机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路机碾压,不得有松散、软弹及表现不平整现象。2)边坡整修: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不得用土贴补。沿路肩边线桩按设计坡率挂线,然后用推土机、平地机或人工刷去超填部分,采用路基边坡夯实机进行夯实。边坡需加固地段应预留加固位置和厚度,使完工后的坡面与设计边坡一致。当填土不足或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2、路堑施工、清表:本工程的挖方为可利用方,用于填筑路基。为了保证路基填方的内在质量,要开挖部分的表层清理干净,表层土运到指定地点。 、开挖:全线的开挖量不大,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路基开挖与边沟、边坡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并一次成型。路堑土方按横断面自上而下开挖,逐层进行。开挖土方以机械为主,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出的土方填筑路堤。、控制:在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及时进行线位、边坡及标高的测量,保证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及时修整边坡,使之平顺、圆滑,外观质量满足规范要求。严禁超挖,严格控制路槽的平整度。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抽检。4、高填方路段强夯施工1. 一般规定1.1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1.2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2. 施工准备2.1 主要施工机具2.1.1 强夯锤锤重一般为104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2.1.2 起重设备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2.2 作业条件2.2.1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2.2.2 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路基表面积水。2.2.3 已选定强夯试夯区,试夯区平面尺寸不应小于500m2。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2.2.4 测量放线,定出强夯路基边线。2.3 作业人员2.3.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现场安全员、质检员。2.3.2 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3. 施工3.1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确定,一般不宜大于2m。夯锤落距应大于8 m,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3.2 夯点采用梅花形布设,满夯方法施工,即锤印错位相切。3.3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应低于2遍。夯击遍数控制标准:最后一遍夯沉量不大于5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一般不超过30cm)。3.4 强夯应根据施工组织能力分段进行,顺序宜从路基边缘夯向中心。3.5 土的天然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宜在最佳含水量+1%、-2%之间。3.6 路堤填土高度小于1m时,可直接填筑土方后强夯;路堤填土高度在1m以上时,地表应进行强夯处理至少一遍;强夯法每层松铺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m。3.7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路堤设计宽度,每边超出设计的宽度不宜小于1m。除设计路堤超宽填筑外,其余土方应用于路基顶层、石灰土底基层等处。3.8 强夯施工步骤3.8.1 清理、平整施工场地,用推土机进行排压,然后测量路基高程,高程测量频率为每100 m2测12点,所有测点高程平均值即为施工段夯前高程;3.8.2 起重机就位;3.8.3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3.8.4 按规定的夯击方法,完成第一遍强夯;3.8.5推土机整平、排压路基,应与强夯前整平、排压的方式和遍数一致,并且不能将土推出路基。整平排压后,按夯前测量方法测量路基高程;3.8.6 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并测量夯后路基高程,夯前路基高程与夯后路基高程之差即为夯沉量。3.8.7 填筑上层土方,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该层夯实。3.9 必须保证路堤上路床(路基顶下030cm)检测压实度,并符合规范要求。路堤顶必须按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和弯沉值等检测指标进行控制。3.10 为减少台背路基沉降,桥台桩基施工前,台背基底应进行强夯处理,并向桥内延长10m一同进行强夯。4. 质量标准4.1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路基的土质、含水量。4.2 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4.3 路堤强夯施工后按夯击遍数和夯沉量进行控制压实效果。5. 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5.1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控 制 措 施1施工准备起重设备伤人强夯前应对起重设备、所用索具卡环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检查各部位受力情况,一切正常,方可进行强夯。每天开机前,应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2施工准备设备倾倒伤人强夯机具应经常检查是否平稳和地面有无沉陷3夯击设备伤人吊锤机械停稳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吊索要保持垂直;起吊夯锤或挂钩不得碰撞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轮胎加以保护4夯击落锤伤人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15m内严禁站人,且不得在起重臂旋转半径范围内通过。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夯点30m以外,现场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5夯击夯锤脱落伤人起吊夯锤速度不应太快,不能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夯锤脱落;停止作业时,不得将夯锤挂在高空6夯击坑壁塌方夯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有无坍塌可能,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7施工管理人员伤害施工场地周围设置警示标语、警示线,悬挂警示牌,夜间应有警示灯5.2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主要来源环境因素控制措施1夯击粉尘干燥天气进行强夯作业,在夯击点附近应撒水降尘。起重机应设防护罩,操作司机应戴防护眼镜,以防落锤时飞石、土块击碎驾驶室玻璃伤人2现场管理废弃物品现场施工机具应堆放整齐,废弃物品应回收分类整理第二节 路面工程一 、概况:二级路段路面部位加宽及新建部分旧路补强部分上面层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旧路结构层底基层15cm12%石灰土15cm10%石灰土二、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工艺1、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底基层为15cm10%和15cm12%石灰土共计30cm,用路拌法施工。施工方法及程序:1.工前检查施工前,首先对底基层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指标均满足设备要求;其次对机械设备的投入情况、材料使用情况依次进行检查。2.施工放样测量人员在经检验合格后的路基上,放出中线。3.施工方法(1)在开工之前,首先完成石灰土底基层的组成设计及石灰、土、等原材料的各项检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2)恢复中线、水准点,用挖掘机挖除旧油面及上层灰土后,局部处理沉陷(10%灰土)做为路基。(3)采用路拌法施工工艺,石灰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土的性质符合要求,按技术数据要求备足灰带。对已完成的路基进行复检,开出路槽,放出边线,并将槽内杂物清除,尔后按试验确定的每延米用土量备土,用挖掘机上土、码土带,经验收合格后用平地机或人工将土均匀摊铺在路槽内,对粒料较大的土块用铁锹打碎,用平地机粗平,在所备土上按试验确定的每延米用灰量备白灰,灰带经验收合格后,用人工将白灰均匀地摊铺在路槽内,拣出灰中石头并集中运出场外,尔后用拌和机拌和两遍,拌和深度不得超过规定深度,以免减少含灰剂量,用推土机稳压,按试验确定的稳定土最佳含水量和稳定土自然含水量控制洒水、闷料,再用拌和机湿拌两遍,拌和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拌和情况,避免漏料出现夹层或拌和不均匀出现花白现象,拌和合格后,用推土机稳压,平地机粗平,根据纵断高程和横坡测量员施工放出高程控制点,用平地机按控制点反复整平,用YZ180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微振二遍,用18-21T光轮压路机从低处向高处碾压。碾压时特别注意:禁止在石灰土上调头,急转弯,在两段石灰土搭接处,保留8-10m碾压,待下段施工时,一起拌和、整平、碾压、直至压实度合格为止,最后养生。4.检测对已完工的石灰土底基层按照规范进行检测,对达不到要求的进行适当处理,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2、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上基层为18cm水泥稳定碎石,加宽及新建部分下基层为15cm水泥稳定碎石,用振动击实法施工。施工方法及程序:1、材 料一般规定 1.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 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1.2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1.1.3水泥储存过程中应注意覆盖,防止雨淋。 碎石 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进场后按标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2 的质量要求。表 1.2 基层、底基层用碎石质量要求项目压碎值针片状小于 0.075mm颗粒含量密度砂当量吸水率坚固性大于9.5mm4.75-9.5mm2.36mm以上02.36mm单位 t/m3质量要求2515252.0石灰岩15其它102.550312水泥 3.3.1 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也可用 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 R32.5 的强度等级,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 泥不得使用,水泥稳定碎石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 3.3 的规定,其中初凝时间不得小 于 3h、终凝时间宜在 6h 以上。表 3.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用水泥质量要求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初凝终凝3d28d单位hh-MPaMPa质量要求1036必须合格1132.53.3.2 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应高于 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控制混 合料的出场温度。3.4 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2、混合料组成设计2.1一般规定 2.1.1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为: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 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 的收缩(温缩及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而且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施工和 易性 (集料离析较小)。 2.1.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 求的配合比。 2.1.4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 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2.1.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混合料结构状态为骨架密实型。 2.2组成设计 2.2.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应满足表 4.2.1 的要求。 表 2.2.1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性能要求 项目设计强度(MPa)设计水泥剂量(10%)最大最小底基层2.03.52.5基层4.06.04.53.02.2.2 各种碎石应分别进行水洗筛分,碎石的组成比例和级配范围应满足表 4.2.2的要求。表 2.2.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级配范围要求筛孔尺寸(mm)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率()上限10085543526155下限10075422516802.2.3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步骤2.2.3.1 取工地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的水泥和确定的合成级配碎石,按不同水 泥剂量(按设计要求,分别选取 45 个剂量),用振动试验法分别确定各剂量混合 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2.2.3.2 以不同水泥剂量,分别根据振动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 98的最 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按振动成型方法制备规定数量试件,在标 准条件下养生 6d,浸水 24h 后取出,测定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2.2.3.3 水泥稳定碎石 7d 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R 代不小于设计值,水泥 剂量不得大于建议最大水泥剂量。2.2.3.4 根据拌和楼稳定性、试件抗压强度及表 5.2.1 论证地选取符合强度要 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审批进行试验路段铺筑。2.2.4 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 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 5);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2.2.5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 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 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并报备厅路面督查组。 2.2.6生产配合比进行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 料拌制用水量。 3、施工准备3.1施工设备 3.1.1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设备和配件, 开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尽量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要求如下: (1) 拌和楼配置产量400th 的拌和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 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有五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 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料斗之间用挡板隔开,防止规格 集料混杂。拌和楼的用水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料斗、水箱、罐仓都装配高 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 (2) 摊铺机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ABG525摊铺机,以保证路面基层厚度一致,完整无缝,平整度好。 (3) 压路机 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楼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至 配备自重 27t的振动压路机 1 台和轮胎压路机 2 台,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 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数量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 (5) 水泥钢制罐仓 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1 个 80100t 或 2 个 50t),罐仓内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3.1.2各种施工机械宜有备用设备及配件,其数量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 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求,以保证施工始终处于一个正常连续的作业状态,确保铺筑质量。 3.2检测仪器 3.2.1开工前加强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标定工作,申请监理、建设单位对标定情况进行检查、核验,确保拌和及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3.2.2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检修、维护,以便能及时 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对拌和楼筛网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堵塞和破损现象及时 清理和更换,以便更好地控制配合比。基层集料加工场的石料破碎机配备振动 预筛喂料装置(筛网长度不小于 2m),以减少集料中的泥土含量。 3.2.3施工前对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3.2.4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工地试验室应按表 5.2.4 配备检测仪器。 表 3.2.4 基层和底基层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测仪器配备标准检测室仪器设备名称数量仪器规格测量范围分度值准确度集料室电子天平2 台0-5Kg0.1g0.1g标准筛1 套/三或四片叶轮搅拌器1 台转速可调最高达 600烘箱2 台0-30011游标卡尺1 台0-150mm/压碎值试验仪1 台/台称1 台50Kg/浸水天平1 台0-3Kg0.1g0.1g水泥室负压筛析仪1 台负压可调范围为 4-6KPa水泥净浆搅拌机1 台/标准法维卡仪1 台/雷氏夹膨胀测定1 台标尺最小刻度为 0.5mm胶砂搅拌机1 台/振实台1 台/水泥抗折抗压试1 台/重型击实仪1 台/无机结合料室压力机(或路面料强度试验仪)1 台最大荷载不大于 200 kN反力框架1 台400 kN 以上脱模器1 台/测钙仪或滴定设1 套/振动压实成型机1 台/养生室养护室控制器1 台500.11现场检测室取芯机1 台功率不小于 4Kw灌砂仪2 套灌砂筒直径15Cm电子台称20-30Kg/5g3.3原材料储备 3.3.1进场后,抓紧进行集料料源情况的调查工作,规格集料及合成集 料级配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的级配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基层、底基层集料宜按粒径 16(9.5)31.5mm、4.7516(9.5)mm、2.364.75mm、02.36mm 四种规格分档备料。经试验检测合格,拌和场建设完成后,抓紧备料工作;底基层、基层施工之前,拌和场备足集料,并确保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3.3.2与水泥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供应时间、 供应数量等事项进行明确。 3.3.3材料按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堆放。 4、施工管理4.1一般规定 4.1.1底基层施工前,进行路基质量检查,其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4.1.2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压实度,在基层边缘采用型钢模板支撑,且有一定超宽(碾压到边缘 30cm 范围,以 10cm/次向外推进)。 4.1.3下层基层施工结束至少 7d 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层基层的施工。 两层基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 30d。 4.1.4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计划,同一路段左右幅施工时间尽可能错开,避免养生期间通车现象的发生。养生完成的路段也应对施工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 4.1.5正常路段的底基层、基层每天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一次成型。 4.1.6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稳定碎石扫出路外;局 部低于设计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挖除重铺。 4.2、下承层处理 4.1.1每一层基层施工前,检查下一结构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 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一般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作返工处理。4.2.2清除下一结构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摊铺前将下承层表面洒水(或水泥 浆)湿润。 4.2.3摊铺前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10m,在平曲线(匝道)上为 5m,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 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 钢丝的拉力不小于 800N。 4.3混合料的拌和 4.3.1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至少能满足 35d 的摊铺用料。 4.3.2每天开始搅拌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 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宜比最佳含水量高 1%左右。随时在线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4.3.3每天开始搅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4.3.4拌和楼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 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出料不得采取 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4.4混合料的运输 4. 4.1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 运输车辆数量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4. 4.2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水泥稳定碎石 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 4.5混合料的摊铺 4.5.1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且每天应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4.5.2调整好传感器臂与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基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 25cm,当压实厚度大于 25cm 时应分二层摊铺, 4.5.3摊铺机应连续摊铺。如拌和楼生产能力较小,宜采用最低速度摊铺,摊铺 机不得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23mmin。 4.5.4基层路幅较宽时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并保证其速度、摊铺厚度、 路拱坡度、振动频率等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4.5.5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至少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4.5.6摊铺机在安装、操作时采取如降低布料器前挡板的离地高度等混合料防 离析措施,摊铺机后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 合料填补。 4.5混合料的碾压 4.5.1每台摊铺机后面,紧跟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 压,一次碾压长度宜为 50 m80 m。碾压段落应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有专人指挥。 4.5.2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必须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压实时,遵循初压(遍数适中,压实度 达到 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终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注意初压 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设备组合及程序建议如下:初压:采用轻型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静 压 1 遍;轻振动碾压:采用轻型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 各振动 1 遍;重振动碾压:27吨7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 4 遍。 终压:钢轮压路机静压 1 遍。压路机碾压时重叠 12 轮宽。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4.5.3压路机倒车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 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进行铲平 处理。 4.5.4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第 l2 遍为 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 1.8 2.2kmh。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4.5.5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 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4.5.6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4.5.7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4.6横缝设置 4.6.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2h,则应 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基层的碾压质量。 4.6.2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 为: (1)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 (2)下一段落施工前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已经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 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 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3)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 纵向正常碾压。 4.6.3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符合规范规定。 4.7、养生及交通管制 4.7.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 4.7.2养生方法将透水无纺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 覆盖 2h 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养生期内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4.7.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基层表面 湿润。 4.7.4基层养生期不少于 7d。 4.7.5在养生期间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 4.7.6养护完成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 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底基层)骨料不受破坏。 5、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5.1、一般规定 5.1.1基层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在拌和楼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规定小于 10min)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5.1.2水泥用量每天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碎石用量 和实际工程量,对比计算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5.1.3基层的质量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及设计文件要求。要注重对基层表面裂缝的检查,掌握裂缝的位置、数量和长度,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5.2铺筑试验段 5.2.1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先进行试验路段施工。 5.2.2试验段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路基(底基层)上进行,其长度为 300m600m左右,采用拌和楼拌和,两台摊铺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