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报人邵飘萍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课型: “鉴赏评论” 报人邵飘萍1课时课前预习:1、复习新闻常识2、熟读课文,概括内容3、积累本课字词课程标准:“把握新闻的文体常识,重点了解新闻文体的特征和结构,学习分析材料和作者主观评价之间的关系,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关心时政,培养新闻敏感意识,加深对新闻作品的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邵飘萍作为新闻界奠基人的突出贡献,学习他那种为正义、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2、体会本文以新闻笔法写人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从新闻中学写作方法。3、关注时闻要事,关心国家大事评价任务:1、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再次阅读课文,感知文章的文体特点,体会主旨。3、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内容和写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个月内发生三次记者被打事件 东方网5月18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记者又被打了。这已经是一个月内的第三次了。先是4月21日,新民晚报女记者陶邢莹被大连足协官员掐脖踢打;5月11日,雍和等三名记者,在王家码头路一处拆迁工地,拍摄外墙涂鸦时,遭到了数十名拆迁人员的围殴。昨天是本报记者鲁海涛。(学生参看新闻并勇敢发表自己看法即进行新闻评论)教师总结讲述:战争年代,也有好多以笔为旗的战士,人称“一支笔胜过十万军”素有“新闻全才”之称的新闻巨擘-邵飘萍。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邵飘萍的报人风采-报人邵飘萍(板书课题)一、人物和背景介绍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大联镇一个寒儒家庭。在创办京报以前,曾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因为在时事新报、申报等报刊撰文,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他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后来不得不亡命东瀛。1916年回国后,被史量才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在申报发表了大量揭露北洋军阀贪贿弄权的报道,文笔辛辣、诙谐生动。尤其是他对时局惊人的洞察力常常使人暗暗称奇。 1918年在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任社长。京报从一开始就不依附于任何党派权利集团,它要独立发言、报道,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以反映民众的呼声。为此,京报热情支持“五四”运动,并屡屡发表揭露政府腐败的言论。“三一八”惨案后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阴暗,并为民众吶喊请命,因此受到反动军阀的仇视,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赤化”之罪名杀害,饮恨于北京天桥东刑场。夫妻报人: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同样是著名的革命新闻家,是我国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之一,对我国早期新闻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二、展示预习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晨曦(x) 豪气干(gn)云 一世之枭(xio) 访晤(w)攻讦(ji) 觥(gng)筹交错 酒意正酣(hn)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豪气干云: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干:触犯,接触。一世之枭: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会晤: 会面,会见。旁敲侧击: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亲离众叛:亲信背离,众人反对。形容十分孤立。采访必工: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工,精密,巧妙。有干时忌:触犯当时禁忌的。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3介绍人物评论的特点人物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是针对人物有重要意义的事迹、社会活动,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形象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的典型意义。三、自主学习。1、理解题目:(学生说出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文题中的“报人”点明了人物的职业身份。题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简洁明了,使人一目了然:这是一篇围绕人物与报的关系展开的文章。2、通读全文之后,找出文章中的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邵飘萍的被害、邵临刑时的情形、邵为什么被害、虚虚实实得内幕新闻、觥筹交错获机密内幕、邵飘萍的人生追求四、研读课文:1、文章的题目叫报人邵飘萍,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是从人物的生平写起,但是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而是高潮在前,也就是把最为精彩的部分在最前面呈现出来,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本题意在复习“逆时提前”即“高潮提前”这一新闻的写法)明确:“逆时提前”或者“高潮提前”。这是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最为重要的信息直观得呈现给读者,符合读者心理要求。2、作者借了消息的“高潮提前”的写法,你觉得这么写效果如何?明确: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但是,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临刑时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细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先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后明确):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 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4、思考讨论: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总结阐述: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六、训练反馈1、给出狄马的带血的黎明中同样描写其就义的段落,比较阅读。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0岁。(引导点拨:两篇文章可以说都写得很精彩,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先请同学分析出两者的不同,再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安排要与文体和写作目的相符。而且强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点。)明确: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这篇文章,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或曰,他监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原因在于:(一)不管哪一种,都足以说明邵氏的大义凛然,英勇无畏;(二)多种场景的并列,表示作者的态度严肃,其间绝无主观之想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2、本文在描写邵临刑时连用了“三笑”,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这“三笑”。(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关于“笑”的词语,并理解他们的含义。)明确:作者故意将“三笑”区别开来:仰天大笑、哈哈狂笑、微微一笑,表明不论外界有怎样的传说,都反映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气概,也体现了民间百姓对邵的敬仰。这“三笑”也很形象传神,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教学反思对于文体常识“评论”,上一课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已讲过所以这节课对人物评一提学生就能理解,对于内容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把握人物形象。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 “高潮提前”的写法及效果,并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安排要为写作目的服务。而且强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点。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1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概括内容2、积累本课字词课程标准:“把握新闻的文体常识,重点了解新闻文体的特征和结构,学习分析材料,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关心时政,培养新闻敏感意识,加深对新闻作品的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新闻界的一些基本信息。2、积累字词,把握内容,感受作者读报的甘苦,品味老报人对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著,培养读报的兴趣。评价任务:1、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再次阅读课文,体会主旨。深入理解内容和写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上节课字词和文章内容(学生听写作答)一、作者及文体1、作者简介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1年逝世,享年85岁。2、了解人物回忆录和随笔的文体特点。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二、展示预习: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恣z 肆 謇jin 署sh 名 更逊xn 一筹 粗糙co 笨拙zhu 憎zng 恨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式。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恣肆: 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3、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后展示)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 ,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分析和展示。教师总结引导明确: 知报-寻报-读报-论报-憧憬新闻事业2、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乱散,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引导点拨:这个问题较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读报的过程变化)明确:文章中,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线索,那就是“看报的兴趣”。起初是一般的兴趣,后来是读上海报纸的国内要闻的兴趣,再后来是国际新闻,及至副刊,乃至言论。)3、讨论: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他读报的经历和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有喜欢或讨厌的报纸文章、作者或电视主持人吗?(这是一道探究题。同学们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引导他们谈谈自己阅读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启示或者帮助。尽量要做到真实,按照实际情况来谈,要谈的具体些。)4、讨论交流: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但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吴佩孚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明确:(1)文章开头交代关心报纸和国事的原因:听了堂兄对吴佩孚的赞叹。(2) 结尾吴佩孚的形象,逐渐由“淡薄”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男孩 女孩》教学设计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及其动态解析版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体液调节解析版
- 2025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小白杨81章题目及答案
- 消防考试易考题目及答案
- 2025餐厅聘请厨师合同
- 乡土中国说课题目及答案
- 2025医疗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物业保安试题及答案
- 超高层带伸臂结构巨型环桁架施工技术总结附图
- 2022年中石化污水处理工应知应会题库(含答案)
- 火焰探测器设计手册
- GB/T 778.1-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 GB/T 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陶瓷材料的制备课件
-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