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后赤壁赋》几个意象的解读.doc_第1页
关于《前后赤壁赋》几个意象的解读.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前后赤壁赋中几个意象的解读一 前赋中“客”的形象文中客的描写一处是“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二是客的一段议论,他举曹操为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三是客听了苏轼的一番话后“喜而笑,洗盏更酌”。综合起来看,客比较悲观消沉,缺少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个“客”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另一种面貌:在遭受重大的政治挫折后,遭“乌台诗案”被贬,处境困顿,道家的超脱尘世的思想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矛盾交锋,客更多倾向消极遁世,只想“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而且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回避现实中的烦恼和痛苦,回避政治上的党争,回避人民生活的不堪,是有着道家思想的苏轼的化身。二 后赤壁赋中“孤鹤”“道士”的形象文本中的描写有两处,一处是“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第二处是“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道士顾笑”。另有苏轼的卜算子一首为佐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综合起来看,“孤鹤”“道士”与前文中的“客”似乎刻画的是一个有着孤芳自赏、超尘脱俗的道家思想的苏轼。三 “潜蛟”“嫠妇”的形象“雾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我觉得“幽壑潜蛟”象征着怀才不遇、怀抱利器而无处施展但又渴望被君主重用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就像蛟龙一样不甘沉沦、不甘平庸;“孤舟嫠妇”象征遭逢不幸、孤苦无依、凄凉彷徨的失意文人的形象。苏轼是一个思想极其复杂的文人,他的身上,糅合了儒家道家释家的思想,时而积极入世,时而超脱尘世,有时渴望济世救民,有时旷达放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 “清风”“明月”的形象苏轼用“变与不变”解释月的盈虚、水的消长,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苏轼以此来开解自己和别人,用“清风”“明月”来畅我怀抱,鼓励失意文人寄情于山水,又看出苏轼的随缘自适和旷达胸襟。佛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