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doc_第1页
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doc_第2页
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doc_第3页
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doc_第4页
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理解练习部分答案及解析Exercise 1这是一篇介绍美国FritoLay土豆片公司全球化营销设想的说明文。第一段介绍产品特征;第二段介绍公司概况;第三段介绍两大营销理念;第四段介绍公司标识和营销形象;最后一段介绍营销目的。1. D阅读定位理解题。 本题涉及第一段最后两句的内容,答案依据是Potato chips是“a snack food for the world,”和“there is no corner of the world that can resist the charms of a FritoLay potato chip”。2. D要点理解题。第二段介绍了FritoLay和PepsiCo公司的关系,FritoLay为PepsiCco所拥有,但因为国内市场的饱和,公司需要在海外寻求发展机会,紧扣短文主题的答案是D。3. A要点定位理解。题干之 assumptions对应于第三段的beliefs;这两个理念是1)a global product offers economies of scale;2)consumers in the 21st century are drawn to “global” as a concept。4. B要点定位理解。本题指向第四段,公司产品标识及其长期的营销形象有助于公司的全球化扩张,Riskey 要求重新设计 the FritoLay logo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全球化策略。5. C要点理解题。 公司的高管们承认他们进行产品的国际化促销是因为they see FritoLay as spreading the benefits of free enterprise across the world. 总裁Steve Reinemund也说 “.were adapting them to the tastes of those countries, building businesses and employing people and changing lives”。Exercise 21. C依据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意思是:要成为未来的competent citizens 就需掌握计算机,但并不是要求懂得如何编程序,只要求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就行。2. D依据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作者举例汽车修理和小提琴制作的例子是说我们不必懂得如何修理汽车,只需懂得如何开车就行,不必了解如何制作小提琴,只需知道如何使用小提琴,如何欣赏就行,以此说明,知道使用计算机的人不必了解编程。A、B、C和作者的真实意图无关,均应排除。3. B参见文章第三段第1至2行4. C答案应在第四段开头in fact (事实上)以后的文字中找出。5. B选择A、C、D都是作者在叙说解释computer literacy 这一概念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所以均应排除。Exercise 31. C根据第一句,该句中最主要的中心词应该是thatched cottages,在第2句作者进一步明确提出。2 D依据第三段第1句可以确定D项与之意思吻合。3 A参见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4 B依据文章第四段第1句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也有人居住在thatched huts里,是因为他们没钱建更好的房子,而他们使用的是wild grasses 极为便宜。5 C本题最大干扰项为A项,依据文章第三段第1至2行该句的意思是说thatching的工艺自从中世纪以来变化甚小,即是说thatching工艺是从很久以前传下来的,而A项的主语 “thatched cottage”,并不是一回事,故应排除。Exercise 41. D参见文章第一段第4行。2 B依据文章第二段第2行开始,B项符合其意思。3 B首先四选项的含义应该明确:A)询问;B)观察;C)控制;D)怀疑。出现该词的句子为“process is not open to public scrutiny”。而最明显的提示出现在第二段最后一句, “scrutiny” 最可能的词义应该是observation。4 A依据文章第四段、第五段所提供的信息,特别是第五段第3行。5 C依据文章第一段第4、5行说明阅读能力并不是通过教师教就能掌握的。教师所应做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水平。Exercise 51 C该文主要讨论发生空难的原因。2 D参见文章第一段第2至第3行。3 B依据文章第一段第4行可推断。4 C依据是第三段第4行。5 A文章全文并没有直接说出A项,依据文章开头,以及文章最后一段开头句可看出作者态度很明确。Exercise 61 A依据是文章第二段第2句。2 D该题可采用排除法,A、B、C项均可根据文章各段相关的信息排除,而D项在文章中多处提及。universality意为“一般性,普遍性;多方面性”。3 B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A项不对,C项也不对,而D项本文并无涉及,均排除。4 C依据为文章最后一段1句。5 D依据文章最后两行。Exercise 71 D简单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开头提出问题,进而剖析原因,最后解决问题。2 B依据文章第二段第3、4句内容可以推断出:论方便,要数汽车;论速度,更推飞机。3 C该问题中最为关键的词是 emphasized “强调”,依据是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4 D依据文章第四段第2句内容,显然,广告是针对“目标”观众。5 A依据是文章第四段第5行始内容。Exercise 81 A依据为第一段第2句。2 C主要依据在第三段。注意“converted to a standard match of 90 minutes”,是指“转换成90分钟的标准比赛”。提示词为“a remarkably high number” 文章并未涉及A、B、D项。3 A提示出现在第四段第2句, 以及第六段第2行。4 C猜测词义最根本的方法应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该词上下文提到:当referees离incident靠得比较近时,就越可能出现误判,而当officials判罚正确时,他们距离犯规地点平均有17米。显然,officials就是指上文的referees。5 B依据为文章最后一小段。Exercise 91 A依据为第一段第1行始内容。 2 B依据为第一段第5行始内容。3 C根据上下文可以断定A、D意思相反,可先排除,B项太绝对。4 A依据为文章最后三行,而该题所举的例子“帮助病中的邻居修理东西”应属于“needed services”。5 D主要依据是文章第二段第6行始相关内容。Exercise 101 B选择项A只是一般工科学生的做法,选择项D只谈及了一方面,C项有一定的干扰度,但只是表层。根据文章第二段,第三段,应选择B项。2 D文章第二段第3句正是D项(拓展视野)的意思。3 D最直接的提示应该在第三段最后1句 ,所以答案当选D。选择项A、C只分别涉及了其中的一方面,选择项B与问题无关,均应排除。4 C四个选项的意思分别为:A) “创造性的”,B) “雄心勃勃的”,C) “不切实际的”,D) “非理性的”。作者由雄心勃勃,与众不同,理想化的选择开始,发现现实中并不容易实现,并不成功。可见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5 A判断指代关系。文章第五段第3行的 “they”指代前文的 “engineering and the liberal arts。”Exercise 111 CA项具有一定的干扰度。但第二段开头 明确否定了人口增长是引发水危机的真正原因。依据第2行起相关内容可以断定C项才是引发水危机的真正原因。2 D依据为文章第1行起 相关内容。3 A参见第三段中 “., governments should price water to reflect its actual value.”。4 D依据为第四段第2行起相关内容。5 A依据为最后一段。Exercise 121 A该题的解题依据为第三段,尤其是第一句。2 C依据为第三段第二行。句中的codes对应选项中的rules。3 B该题的题干出现在第四段第五行 , by后接内容实际就是该题的答案。4 B据文章最后一段第四行起相关内容。C项具有相当大的干扰度,只是缺少关键条件with dogs。5 C解答该题依据有二。一是第四段第二行 ,二是文章最后几行。Exercise 131 B提示出现在第三段相关内容。2 A主要依据在第三段第2行,第3行相关内容。3 C主要依据是第六段第2行始相关内容。4 D依据有二:一是第三段第1行; 二是第五段相关内容。5 A依据为第三段第2行相关内容。Exercise 141 A由题干及四个选项的结构,本题的命题要点指向短文第一段,而该段的核心内容就是more materialistic than at any time,即A。2 B由题干中的major确定本题命题范围在第二段,根据对该段要点的理解,可判断学生选择专业的标准与“be financially well off”有关,再根据短文第一层次学生实利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一主题,即可确定答案。3 D根据这一长句所在段落及句子本身的结构,信息重点在it is equally true that.be they scientific or artistic这一部分。4 B由题干关键词确定本题指向第五段最后两句涉及的要点。5 D根据本题四个选项及与短文主题的关系,正确答案应当是D。Exercise 151 B根据文章的第一段的末句。2 D根据文章第二段末两句。3 D根据文章的第三段的第二句话。4 C第四段的第二句话的破折号后的句子对于福特说法的消极方面作了一个解释:the term big business referring to the biggest companies, is seen in opposition to labor (大公司这个词指的是很大的公司,被认为是工人的对立面)。答案是对原文的替换。5 A根据文章的末段的末句话:the laying off of thousands of workers to keep expenses low and profits high可知,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要裁员。换句话说,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举措会导致雇员数量的减少。Exercise 161 D题干中before taking a job 与短文第一句之once you are inside 对应,由此推定D正确。2 B本题推论涉及第三段关于Beth 的实例,理解作者举例的目的及短文主题,可推知答案与主动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待遇(ask for what one deserves)相关。3 A由题干无法确定本题涉及短文哪部分要点,但根据全文要点可排除B及C;再由第三段要点排除D。4 D本题涉及要求加薪的方法,即第四、五段要点,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5 C由题干和选项确定本题涉及最后一段要点,由此确定选项C较全面地覆盖了该要点。Exercise 171. C本题涉及对短语office politics的理解,但实际上本文主题正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故应综合全文相关要点,才能得出答案: 第五段; 第七段最后一句。2. A由题干之“promoted”可定位于第四段的“get ahead”和第五段的:“Hard work alone doesnt ensure Career advancement”以及第八段的“But if two. likes best. ”3. B由题干之“play the game”定位于第五段最后,原因在下一段阐述“People assume that office politics involves some manipulative(工于心计的)behavior”以及第九段的“Still others. favors.”4. D尽管作者大部分是引用他人的陈述,但结合第四段之But(when it comes to getting ahead,.)及In fact, (today experts define.)等代表作者主观意向的篇章连接词,作者自己认为这些策略非常重要的观点和看法也跃然纸上。5. B从短文最后一句“Experts suggest. selfpromotion”可知,作者认为视“为自己说话”为flattery是错误的 推销自我是必要的,故选B。Exercise 18这是一篇论述作者对锻炼减肥及减肥效果维持作用的说明文。1. B要点理解题。本题涉及短文第一段要点,理解该段主题句及第2句即可确定答案。2. A要点理解题。本题涉及第二段第1句的要点,其中rejecting exercise相当于题干的dislike exercise,理解该句中的举例即可确定答案。注意calorieexpenditure charts 指热量消耗表,即供人们查找的记录某种运动做多久能消耗体内多少热量的对照表。3. D语义理解题。本题要求考生理解题干引号中摘录的句子。其中concede (half) a point表示在争论过程中认为对方某一点(部分)合理。也即exercise professionals也部分同意上一句中some people的观点。注意上再结合这些多年锻炼的专业化人士所说的话,可以确定D即符合句意又紧扣主题。注意选项A是一个陷阱,该项仅涉及上句的具体细节,不能代表与短文主题相关的要点。4. C要点归纳题。本题指向短文第三段第2句,归纳confirmed后宾语从句的要点,可知节食不锻炼,体重要反弹,故可得出不锻炼减轻体重实际是不可能的结论。5. D主题归纳题。本题问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根据短文主题当然是为了论证锻炼在减肥中的重要作用,即减肥的同时坚持锻炼才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法。Exercise 19这是一篇报道小家庭日用商品上绿色环保标示语研究结果的说明文。1. B主题归纳题。本文介绍了NCC所作的关于日用商品上的环保标示语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对这些标示语所作的声称主张的评述,全文用了“confuse and mislead(第1、9、10段),vague and misleading(第7、10段),a long way to go(第4段)和make them seem, mean nothing(第8段)”等否定性词语。2. D要点理解题。本题涉及第四段要点,其中“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in ensuring shoppers are adequately informed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roducts they buy即是答案依据。3. C要点理解题。本题问及NCC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和主题,短文第六段涉及研究的主题和目的:focus on the claims, it did not test the claims, but compared them to labelling guidelines set by ISO.4. B要点理解题。本题与第2题相近,涉及第四段要点,该段最后一句即是本题答案。5. A要点推论题。本题与第3题相近,从短文最后引述的Page的评论,可推知国际消费者组织的目的。Exercise 20这是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一则宾夕法尼亚州Poconos山区自然保护区的公益广告。1. B要点理解题。本题问及将Poconos 命名为美国“Last Great Places”的目的,答案出处即是第二段最后一句的不定式短语。2. A要点判断题。短文中(第二段)提到: more people are attracted to the region; open spaces are threatened; habitats are endangered; 全文未提到那里野生动物濒危(B),居民安全受威胁(C),农场快速萎缩(D)。3. C要点定位理解题。本题问及Bud Cook对 Poconos 地区保护的做法和观点,指向第三和第六段要点,即forge partnership with local people 和connect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4. D词语理解题。短语出现在第五段,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成功原因之一是与当地民众合作的诚意(B),其二是having a local presence, 相当于be present locally, 即亲临现场,也即第三段首句提到的operating out of a schoolhouse in the village of Long Pond, Pennsylvania.5. C主题归纳题。根据短文最后一段,可知这是一则公益广告,(短文最后一段的行文格式不符合官方文件(A)、新闻故事(B)或研究报告(D)的格式。)Exercise 211 B细节理解题。首先找到good science在原文中的对应处。原文第一句中提到if it(science)is really good science it is impossible to predict,因此在作者看来,好的科学是不能预测的。四个选项中能表达这一意思的只有B项。foreseen与predict 同义。2 D细节判断题。找到原文中提到scientists of the 18th century的地方,原文第二段提到It would have amazed the brightest minds of the 18th century Enlightenmenthow little we know and how bewildering the way ahead seems,如果18世纪的科学家得知生活在现在的我们知道的是那么少、对前面的路感到那么迷惘,那他们一定会很吃惊。可见他们自认为已经知道很多了,因此答案选D。原文提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是为了论证人类的无知,只要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3 D细节理解题。文章第二段第六句说In earlier times,we eitheror ignored the problem,or simply made up stories to fill the gaps,D项是对此的同义转述。A中的correctly错误。B项在原文中找不到对应处。C项中的much与原文意思矛盾。4. D观点态度题。通过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把握,可知作者认为人对大自然是无知的,科学研究远没有尽头。但是文章最后提到了Within our limits,we should be able to work our way through,可见作者还是对人类的能力有自信的,因此最能概括作者对科学的观点的为D项。5 C细节理解题。此题主要涉及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原文提到There are probably no questions we can think up that cant be answered,sooner or later,including even the matter of consciousness,此句中用了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C项内容。A和D与原文内容矛盾。原文是说人迟早能对想到的问题给出答案,而并不是说人能想到所有关于自然的问题,故B错误。Exercise 221 A细节理解题。第二段第二句是警察必须学习刑法的原因,即他们必须准确地把握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以及在法庭上需要什么样的证据。2 C细节理解题。第三段说,警察的大部分工作实际上是把许多不重要的罪犯的资料输入电脑。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把时间花在了琐碎的事情上。3 D细节判断题。第四段第三句说明,在重大的谋杀和恐怖袭击中,除非调查失败对警察的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否则他们只花费很少的精力在调查上。4 C细节理解题。第六段说,警探通常会承受两种压力,一是守法,二是破案,但却很难同时做到这两点。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要维护法律的正义,常常会被迫犯法。5 D细节判断题。最后一段最后两句说明,警探的工作百分之九十是重复逮捕曾经被关在监狱里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罪犯惩治得不够严厉。Exercise 231 C细节判断题。第一段第二句介绍,多数受过大学教育的家长希望孩子也能上大学,但是在讨论中却不重视大学的未来,也不肯投入精力或金钱来确保大学的生存。2 A观点态度题。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随着知识商业化的蔓延,大学可能不再是无私地从事研究的场所,而这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深思。由此可知作者对大学能否适应时代变化持有担心的态度。3 C语义理解题。最后一段中those who pass through their portals是指进入学校读书的人,通常说步入某校的校门指的就是进入该校读书,因此可以推断portals的意思是gates,doors。4 D细节理解题。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站在universities的角度说,也许是到了重新评价我们所提供的教育的时候了,对于我们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期内所扮演的新角色,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建议的。由此可知,作者主张大学需要评估它们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5 A细节判断题。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中的we can begin暗示了本文接下来要具体讨论其他人的建议,即他们所写的关于这个主题的一系列文章。Exercise 241 D细节理解题。首句指出,征服者们名垂史册。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却很少被提起,D项内容与原文吻合。历史书并不是征服者们所写,A项没有弄懂第一句的基本意思;B项的表述(not mentioned in any history book)过于绝对;C项说法过于绝对。2 C细节理解题。第二段第二句提到,大多数人相信最伟大的国家是那些战胜其他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countries are those that have beaten in battle the greatest number of other countries)。C是对原句的同义转述。找到题干的出处,此题便迎刃而解。3 D观点态度题。题干的出处与上题相同,接着下面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些国家可能是最伟大的,但不是最文明的(It is just possible they are,but they are not the most civilized),D项的内容与此完全一致。4 B细节判断题。作者批判了以战争解决争端的方法,接着在第二段倒数第三句中(civilized people ought to be able to find some ways of settling their disputes other than by seeing which side can kill off the greater number of the other side)指出,文明人应该采取与此不同的办法,other than后接的内容是文明人对战争的否定,故选B。原文讲述的是文明人解决争端的办法,而不是没有争端时怎么做,A和C在原文中没有提到。D项与文明人的做法正好相反。5 D细节判断题。第二段倒数第二句以及最后一句做出了解释,公理站在获胜的一方(because it has won,it has been in the right),故选D。Exercise 251 B细节理解题。答题依据在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话,其大意为关于蚂蚁好战的本能,昆虫学家观点趋向一致,而人类本性上是否好战,人类学家意见不一。所以,选项B与文章意思不符。另外,通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也可判断出此答案。2 D作者观点题。答题依据在第二段后半部分。3 D细节理解题。通过阅读第二段第二句话可判断出此答案。4 C细节理解题。该题测试对赫胥黎(Huxley)观点的理解。答题依据在文章第二段中间部分。其观点的主要意思是战争不是人类本能的反映,而是人类本能的表现形式。随着导致战争因素的变化,人的本能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故C是正确答案。5 A细节推断题。答题依据在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Exercise 261 B语义判断题。该题问“根据短文,以下四个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文章第四段开始处提到“Even though there is,as yet,no hard evidence to show the benefits of inhouse fitness programs,corporate physical fitness is becoming something of an industry in its own right”(虽然还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室内健身计划的好处,公司健身计划就其自身来说正在成为一门产业。)由此可见,B与文章意思相符,故为该题答案。2 B细节判断题。该题问“第三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有关大公司的情况?”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提到“Such statistics have shaken large corporations into a realization that drastic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get deskbound employees out of their seats”(上述数字已经使大公司认识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使办公桌前的雇员们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据此,我们可以确定B与文章意思相符。3 C细节理解题。该题问“根据统计数字,美国经济每年因雇员背部疼痛而造成的损失是多少钱?”答题依据在第三段,美国工业每年的损失应包括1 billion的生产损失和225 million的补偿损失,两者相加为1225 billion dollars。故,C为该题答案。4 D细节理解题。该题问“Corporate physical fitness is becoming something of an industry in its own right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为,公司健身计划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其隐含意义为:该行业已经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故,D为该题答案。5 C观点判断题。该题问“作者对公司健身计划持有什么态度?”首先,从篇章内容上来说,在这四段文章中,每一段都从积极的方面来论证健身计划的必要性。其次,作者在选词用句上也暗示了支持的态度,如:第二段的开头文章使用了informed sources argue that(知情人士声称);再如:第四段开头文章说到“即使,健身仍然正在成为一种产业。”综上所说,虽然文章没有一处直接说明作者观点的话,但从篇章安排和言辞的使用上来看,我们仍然可以确定作者是支持公司健身计划的。故,该题答案为C。Exercise 271 A细节判断题。该题问“在第二段中,作者将general principles类比成什么?”该段一开始就说,重要的是理解基本原理,而不是记忆纷杂的细节。第二句接着说,“在创造性思维中,看到森林比看到树木更重要。”由此可见,作者将原理和细节二者的关系比作森林和树木的关系。故,我们可以断定A为正确答案。2 C细节理解题。该题问“以下四个选项中那一个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该题检查考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作者观点即基础和博览都很重要,故C为正确答案。其余选项均片面地强调了一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内容。3 B细节判断题。该题问“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体现了成功的科学家的特点?”该题也可看作一道检查对中心思想理解的题。答题依据在第一段。本文的中心思想为:科学家的创造力源于知识广博。因此,正确答案为B(A successful scientist)is a person with originality,which comes from his diverse knowledge(成功的科学家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这种精神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其余选项均明显与中心思想不符。4. C细节判断题。该题问“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与作者的观点相符?”该题侧重讨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答题依据在文章第三段。该段主要讨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与广泛阅读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C,即对一个希望从广泛领域阅读中获得价值的人来说,具有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是绝对必要的。5 D细节判断题。该题问“如何理解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该题要求准确理解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科学家参与教学的好处之一是可以了解更广阔的领域,而不从事教学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A的意思是多数科学家必须参与教学,含义过宽,且过于武断。B侧重于“兴趣”。C强调教学和科研二者都是同等重要的。而D的意思是,一个科学家若不参与教学就不如参与教学那样可以获得广博的知识,正好与文章中那句话的意思吻合。可见,D为正确答案。Exercise 281 D细节理解题。该题旨在检查考生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第一段的主要意思是,如果英国不能在电站加装更多的防污染设备,不能更认真地对待能源保护问题,就不可能(fail)达到欧共体为其设定的指标(to meet the target)。该题的解答有两个要点。一是,正确理解meet the target(符合指标);二是,把文中“fits more antipollution equipment and take energy more seriously”概括为“take effective measures”,故D符合题意。2 A细节理解题。该题检查考生对This指代的理解。答题依据在文章第二段。该段第五句话说到“The government also assumes that the oil industry will contract”(政府还预期石油工业将会收缩规模)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是英国的三要素政策(three element policy)中的第二点(注意该句中的also)。文章接着说“This should affect the levels of sulphur dioxide pumped out by refineries”(这一点应该会影响到炼油厂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此来看,this指代的是前面一句“石油工业规模的收缩”。故,该题答案为A。可见,回答该题不仅要弄清上下文的关系,还要理解句中contract(收缩,变小)和答案中decrease(缩小,减少)的对应关系。3 C细节理解题。根据题中关键词“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expects”,我们可知答题依据在第二段第七句。从“as factories close or improve the technology to tighten control on emission”,我们可以得出“better controlling methods will be used”的结论。4 B细节理解题。第一段说到,欧共体给英国下达的降污染指标为10,而英国却声称可以完成22。可见,英国信心十足,因此A不是正确答案。而文章第一段说到绿色和平组织对英国控制环境污染的能力提出了警告。最后一段又说到,(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的作者对英国的表现表示了怀疑。故,我们可以确定B是正确答案。5 D主旨判断题。该题测试作者的写作态度。A负责任的;B冷漠的;C积极的;D客观的。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多处引用权威机构的反映和数据,应该说,比较客观地报道和分析了欧共体的要求和英国的表现。因此,选择D比较妥切。Exercise 291 A细节理解题。答题依据在第一段。该答案与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全文中心思想密切相关。文章指出木工与阅读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借助知识和经验来“预测”各自的活动。选择项B、C、D不妥之处就在于未点出prediction这一主题词,与所讨论主题关系不大,故均不是正确答案。2 C细节理解题。答题依据在第二段。A,B,D三个选项在文章中都有陈述和提及。但是选择项C概念矛盾,与原文意思不符。文章的意思是说,我们时常要复读某一部分内容,调整思路。这一事实本身就是预测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如选项C中所说“不进行预测,我们就需要调整思路”。3 D主旨判断题。该题要求我们概括第三段的写作意图。该段第一句话是主题句。它表明了这一段的写作意图:you may like to try out the text and questions(你可能希望通过一篇文章和问题尝试一下这个方法)。由此,其意图在于演示“预测”阅读法(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e method)。接着,文章介绍了实施步骤。To do so,take a /Move/Check。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确定D为该题答案。4 A细节理解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中的关键词to make a sound prediction对应于文章第三段第五行开始的那句话中to make accurate prediction。该部分内容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进行准确的预测,我们需要回看前面读过的内容,因为我们必须对细节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做到心中有数。据此,我们可以确定A为该题答案。5 C主旨判断题。该题检查考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极力介绍和推荐预测的阅读方法。文中未涉及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总之,作者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C为正确答案。其余选项或者文章未提及,或者不反映作者的观点。Exercise 301 C细节理解题。第2段最后一句与第2段第1句构成隐含的因果关系,原因是学校之间竞争激烈,结果是学校花费人力物力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如高薪委任市场经理。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2 B细节理解题。只要理解第3段最后一个分句中的that指向前一个分句,答案不难找到。选项B是对该分句的近义改写。3 A细节理解题。admittedly(不可否认地)之后一句指出了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的信息,选项A与此相符。选项B中的truly free market与第3段最后一句的true competition不一致。文中只是分别介绍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的竞争情况,但没有做横向对比,因此选项C没有原文依据。选项D与该段第2句相左。4. D细节理解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该句中that的具体所指:that代指上句破折号后的做法。代词指代的通常是上文提到的名词或动作,代词与其所指通常相隔较近,阅读中不必看得过远。5. D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特别是最后一句的not in competing and marketing,可知作者对竞争的态度是反对的。观点态度往往在文章首尾处明确表明,另外,否定词(如not等)和转折词(如but,however等)都有助于判断作者的观点态度。Exercise 311 D细节理解题。根据题干定位第2段第3句之后,可在其前后寻找原因,只有选项D在第2句提到,其他选项均未提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语句通常都是紧密相连的,隐藏的因果关系也是如此。如本题,因果关系分别可在相连的两句中找到。2. B细节理解题。本文开头的例子所支持的观点在第3段第l句,同时结合suicide,此题答案为B。选项A、D的观点有误。选项C与本文的写作目的无关。一般说来,作者举例是要阐明一个观点的,观点通常在例子前后出现。3 B细节理解题。第3句中的malpractice和第4句中的虚拟语气说明,她认为学校没有对她的自杀企图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故选B。选项A最具干扰性,但第3句说明学校关注过她的问题,只是关注不够,因此选项A过于绝对。选项C中的academic instructions和D中的physical disease属于与文章无关的信息。4. A细节理解题。倒数第二句引文是该校发言人的辩护词,与选项A的意思一致。选项B、C为无关信息。选项D是原文最后一段的原句照搬,与此题不相关。5 C细节理解题。题干提问“下列哪项不是导致校园自杀的可能原因”。文章最后一段第一句中的genetically predisposed为先天具有之意,与选项D的内容吻合。选项A和B分别对应文中破折号前后,都是明确说明的原因,运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文章始终没有提及C项“缺少家庭关爱”是校园自杀的原因。Exercise 321 B细节理解题。本文一开头就提出: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研究得还不充分。接下来的每段开头句也都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如第2段首句和第4段首句,结尾句又提出希望,所以正确答案为B。2. A细节理解题。句中的good health与后面的contributory factors告诉读者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的the quality是无中生有。选项C中的provide breeding places for pests在文中的主语是land。选项D中的character跟水中的矿物质无关。3 B细节理解题。紧接第2段论证环境和健康的关系之后,第3段看似论述环境和个性的关系,举了两种比较典型的环境和性格特征的例子,但是,第4段第l句就把前面的表面现象给否定了,所以此题答案为B。4 D细节理解题。作者在第4段第l句破折号后指出应对地理和气候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故选项D正确。只看到第2、3段中列举的现象及类似的简单现象是不够的。5 C细节理解题。第4段第2句表明选项C正确。这两段都提到了人的类型的归纳,第3段中的归纳是正确的,而第4段中的归纳是有待考证的,因此,本题要依据第3段描述的类型做出选择。Exercise 331 C细节理解题。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美国政府和民众对酒后驾车这个现象的态度以及采取的一些措施,只有选项C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大意。2 A细节理解题。第2段首句定义了什么是酒后驾驶,第3段首句指出18岁以下的少年不能饮酒,根据这两个条件即可判断选项A为正确答案。从第2段首句对饮酒量和时间方面限定来看,可以知道选项B中的老妇、选项C中的警察和选项D中的孕妇都不是非法驾驶者。3 C细节理解题。由Reformersunlesshelp young people to develop“responsible attitudes”可以知道,选项C的内容最符合题意。选项A是一些州的做法。选项B,D与文章无关。4 B细节理解题。该句中的reversing引出的分词结构暗示60年代之前,合法的喝酒年龄曾为2l岁,在60年代降为18岁,现在有20个州又重新把该年龄升回到21岁。由此可见,合法喝酒年龄为2l岁的这个规定并不是什么新发明,从而可以排除选项A,确定选项B为正确答案。5 B细节理解题。本文最后一句中作者表明了对政府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忧虑:there is no easy solution,故选B。作者在全文的叙述中表现出了对drunken driving这一社会问题的极大关注,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Exercise 341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2句可推断第l句中的the number是指体重增加的人数,故答案为B。2. B细节理解题。本题同样需要正确理解借代修饰手法。“Waistbands have been popping”形象刻画出其他西方社会急剧肥胖化的过程,故答案为B。本题很明显是考查因果关系的,第l段倒数第二句明确指出这个因果关系。3 细节理解题。本题依据在第二段第三句话,此处是证明前一句话的,即but后面的内容。同时,两个年份的比较也突出问题发展的迅猛,从而印证下一段的主题句“This increase in weight has been uneven as well as fast”4. D细节判断题。全文最后一句扭转了整段的基调。作者呼吁解决这一问题,前文正是为此作铺垫,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如果忽略全文最后一句话,本题极有可能误选A或B。5. A细节判断题。本文话题为obesity,作者从美国谈到所有西方国家,最后重点讨论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种种可能的成因,并强调应当尽早解决问题。故选项A正确。Exercise 351. B细节理解题。本文第3句是全文的主题句,告诉读者三种致使海洋盐分变化的原因,并逐一介绍这三种原因,选项B比较全面地归纳了本文的主题。2 A细节理解题。只要明白第5句中的in this manner是指第4句中的evaporation,不难做出正确选择。选项B“降水”(造成D“稀释”)和C“冰层融化”会使含盐量减少,很容易排除。具体的反证分别出现在第2段首句、第3段尾句和第4段首句。3. C细节理解题。综合3种情况,造成海洋含盐量低的原因有:日晒少、降雨多、远离热带和海冰融化,由此可推断选项C(降雨多)最符合。A(热带地区)和D(日照充足)是使海水含盐量高的,因此可排除。B(远离南极洲)是否一定海水含盐低,文中并未提到。4. A细节理解题。选项A是对该句的同义改写。同一句可知选项C错。选项B根本没有提及。文章最后一句表明D正好与事实相反。5. A细节理解题。coastal regions字眼在文章中提到两遍,只要能够迅速查找到任何一处均可做出正确判断为A。其他三项要么无关,要么断章取义。Exercise 361 C细节判断题。该句暗示儿童的数字能力可从数单个物件发展到加法,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D都是不相干信息。选项B看似有道理,但是跟主题无关,而且文中也并未提及。2 B细节判断题。第二段第三句中的they指的是children,所以B为正确答案。在本句中,关键是要理解that adults take for granted这个定语从句及后面的they的所指。3. B细节判断题。文章是以pencils为例进行说明的,题目中换成了balls,但是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表述儿童更愿意根据颜色的不同来数数,而不是数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