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十八中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摘要“陪读 ”是一个用义广泛而复杂的概念,这里主要指家庭教育中, 父母针对儿童的学业而以儿童为中心所进行的学业和生活上的陪护。 父母陪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态,近年来在我国尤显突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愈来愈重视除了对子女大方的教育投资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是身体力行,加入到“陪读”一族。陪读作为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几年来愈演愈烈,有的家长不惜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甚至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很多中小学名校甚至大学附近。本文立足于这一现状,对银川十八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分析,对其进行了原因探析、利弊分析并且总结了相关策略,期望各位陪读家长能够对当前的陪渎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关键词 : 父母陪读, 原因分析, 利弊分析, 对策AbstractWith a broad and complex with righteousness concept, here mainly refers to the 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to children education and children centered by parents with escort on academic and life is a special form of family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our country is all the more remarkable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parents for their children education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addition to generous to children education investment, more and more parents are physically, to join with gens with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of a special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intensified in recent years, some parents do not hesitate to give up work, full-time with. Some even made the new MengMuSanQian from countryside to the towns, from town to town, growing with the family appeared in many schoo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even universities.Keywords:Parents accompany studying, analysis of causes,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untermeasure 中学生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陪读就是孩子到外地读书,家长也跟着孩子来到了外地陪着孩子读书。过去父母陪读这种现象不是很普遍, 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型陪读,形形色色的家长组成了庞大的“陪读大军”在各重点中、小学附近集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 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 郑晋鸣陪读苦,何苦陪对父母陪读现象的调查N.光明日报,2004,01.。 陪读到底给我们带了什么?二、中学生陪读现象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一)陪读的定义“陪读 ”是一个用义广泛而复杂的概念,这里主要指家庭教育中, 父母针对儿童的学业而以儿童为中心所进行的学业和生活上的陪护。 (二)本次抽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我选取银川十八中初三(五)班的68名学生就其陪读现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班男生36人,女生32人,其中农村户口的有27人,城市户口的有41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陪读生家庭经济状况:很富裕占8,富裕占19,一般占46,困占难22;第二,陪读的原因:离家较远占36,自制力比较差占41,由于身体原因需要特殊照顾占2,其他占12;第三,陪读给陪读生带来的压力情况:不会产生影响的有6,有一点占23,影响很大占58;第四,现阶段陪读生对陪读的态度:特别反感占39,没必要 占22,赞成占11,非常赞成占17;三、陪读现象的原因分析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这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分析这些林林总总的理由,综合起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心理原因分析1陈旧的思想观念。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种传统的思想,它制约着很多父母的行为,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于子、于家、于国、于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以及当今教育体制中仍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取人 ”、“以文凭评价知识 ”的弊端,使得父母的教养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更多看到眼前的利益,急于求成,不顾教育发展和儿童成长的规律, 把学习成绩当作唯一衡量儿童发展成败的标准,过度介入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这是陪读父母的共同特征。中国家长普遍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理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 以上的陪读家长认为 ,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2攀比心理。大多数人都是在与周围人的横向比较中生存和发展的。不管自己的状况怎样,只要比周围人好,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反之则有一种失落感。在多数情况下,它甚至可以是一种不竭的动力,能够促使人们发展进步。但盲目攀比则会适得其反,它可能会对家庭或个人造成伤害。如有的父母不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常常将自己家庭与他人家庭进行比较, 产生不良的攀比心态,将分数或别人的赞美作为衡量儿童的尺码, 同时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儿童身上,无端地责怪、苛求儿童。在盲目的攀比心态下,甚至陪读的成本也成了父母炫耀的资本。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仅消解了家长的责任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的压力。3补偿心理。父母们参与到陪读大军中来,还可能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补偿心理。如有些父母因自身文化低、机遇不佳等原因,未能圆自己的升学梦。这类父母出于遗憾,往往把子女假想为自己的替身 ,希望在子女身上得到成就学业的体验,从子女的成才中得到补偿。此外,还有一些父母的陪读行为出自内疚。这类父母往往在子女成长的早期沉醉于自己的休闲娱乐或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没能尽职尽责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当子女读书或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时,父母才猛然发现孩子并不能独立学习和生活。于是他们感到懊恼、担心和恐惧,将陪读作为一种补偿。但事实上 “陪 ”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问题恶化。4恐惧心理。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是自己的希望甚至一切,要使孩子成功必须有100%的保证,不允许哪怕一点点的偏差。独生子女使父母都不敢轻易地去尝试让孩子 “自由发展 ”,最主要的担心是怕孩子在各种升学考试中失利,丧失升入好学校的机会,并由此造成孩子前途 “暗淡”,断送全家的希望。因此,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把家庭的重心,把整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并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亦步亦趋。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升学、就业带来的压力使得家长对子女未来的生活和就业充满危机感,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不安、无端担心甚至恐惧等心理反应。当这种心理反应过于激烈时,个体的认知、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盲目行为。有些父母试图通过自己的介入让儿童增强参与就业竞争的实力,于是将所有的心思集中在提高子女的学业成绩上,陪读成为消解他们恐惧心理的一种本能反应,被视为唯一可行的方式。5. 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制度弊端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城市重点学校,面对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分布失衡的现实,为了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不得不进行“生源大转移”可以说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形成“陪读热”的重要原因。 高玉华.家长“陪读热”的 社会分析J.教育评论,2009(4)(二)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学校的常规管理存在漏洞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质量整体下降,学生参差不齐,有些住校生在宿舍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宿舍管理存在一些误区。随着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有些学生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待生活老师的管理有应付之嫌。在宿舍熄灯之后,仍有少些同学聊、玩游戏等,直接影响另一部分同学。甚至溜出去上网吧、包夜。2学校食堂的伙食问题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虽然不能图物质享受,但家长认为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在生活上给予照顾,陪读现象也就不奇怪了。3少数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老师有时也是爱莫能助,在多次教育以后,效果仍不显著,学校老师也没办法,把这个“包袱”丢给家庭。让家长来加强监督和管理。(三) 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的怀疑 时下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是多子女家庭的小孩,与父辈相比,他们得到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也多了很多,所以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呈现脆弱化趋势。50%以上的陪读家长认为,子女生活的自理能力差,担心如果不陪读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不能自理,生活邋遢。而且,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很多,如果不在跟前进行有效监督,容易陷入网吧或游戏厅中去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所以,陪读能让子女避免外界干扰,专心读书,顺利成长,健康成长。(四) 家长隐性成就观的显性表现华东师大心理系的桑标教授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意识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 606% 的父亲和 63.3% 的母亲都认为子女是自己人生的希望。3 安秋玲父母陪读现象的思考家庭教育指导,2000(1) 对于陪读家长来说,陪读既有一种责任感,又寄予很高的期望值 。人都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无论自我是否实现,一定时候都会产生转移,成功人士如此。目前的许多中小学生家长认为,由于各种原因自己错过了许多实现自我的机会,所以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希望通过塑造子女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认为陪读是一个很稳当的办法 。(五)学校应负责任的部分推卸 对未成年人来说,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家长、学校、社会等各自承担着自己不同的职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各自的侧重点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由于学生学业负担一直很重,升学压力很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就把学生学习的辅导义务推给了家长。学生的成绩关系学校的声誉,学生的成绩更牵扯孩子的将来,家长也感到责无旁贷,于是家庭就变成了学校的延续。尤其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办学理念偏差,只培优不扶差。这对那些差生家长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造成致命的打击 。无奈之下,陪读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听其自然就意味着放弃,最终结果是孩子和家庭的终生遗憾。 (六)、其他特殊原因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家庭、学校教育失误,有些孩子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抽烟酗酒、上网成瘾、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等现象;经常逃学、旷课等而荒废学业;性格怪异,情绪偏差,个别甚至犯罪。家长为了强制监督,加强引导,帮其成才而选择陪读,确实是必要的。一些农村贫困孩子考上离家较远的中学就读时,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边打工边陪读,以助孩子完成学业。另外有些孩子由于身体原因如疾病、虚弱等,需边上学药疗、食疗等,家长也不得不陪读。四、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利弊分析(一)中小学生陪读的积极意义1陪读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家长陪孩子学习,和他们一同读书,一起探讨问题,容易与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引起共鸣,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见解、爱好、兴趣、志向,掌握动态,减少彼此的误会,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另外,陪读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改善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生活,实际上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陪读不仅是对子女生活上的照料,更不是监督和督促,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家长的补课和再教育。 2陪读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 在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因此受到冲击。而这种情感交流对孩子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陪读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亲子活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与家长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和需要,既做孩子的长辈,又做孩子的朋友。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孩子,更好地消除彼此间的代沟,促进孩子成长、家长进步等。 3陪读可以实现对孩子的有效督促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所以其辨别能力、自控能力等都还不强,极容易受身边不良事件的影响。家长的陪读从一定程度上能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嗜好进行有效的约束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同时孩子在心不在焉时,在家长的提醒下,他们能重新进入状态,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学业进步 。(二 )中小学生陪读的弊端 陪读容易造成“自理能力缺失症” 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来说,陪读只能让他们的能力更差。人的社会能力,几乎都是后天形成的。倘若家长不离左右地陪读到他们学业结束的“终点站”,其结果只能是使他们的能力日益弱化,甚至根本不具备 1。曾经轰动一时的报道少年天才魏永康、严永明等因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而被研究生院退学的案例,也足以说明陪读是造成孩子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创新精神。然而,陪读却弱化了许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陪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依赖。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一个人习惯了凡事依靠别人,那么他就无法从心理上断奶,无法自立自强,遇事优柔寡断,生活不能自理等,甚至影响其他方面 。 2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家长一旦陪读,孩子必然缺乏与其他同学深入交往的机会,因为在学校就是专心学习,回去还要在家长的悉心照顾下刻苦学习,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同学交流,长此以往,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是要让孩子学到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在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时所必需的宽容 、理解和忍让,培养团队精神 、协作精神,从而形成适应环境的良好能力 。 3陪读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高尚品格的形成是需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虽然这样说有些偏颇,但却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如果孩子没有脱离家长羽翼的保护,凡事都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以后走向社会则很难独自经受外界困难的磨砺,不能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遇事果断的良好人格品质。 4陪读容易增加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 如果家长常以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兴趣爱好或者事业为代价坚持陪读,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家长的期望总是很高,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有个最高限度,背负着父母过高的期望在拼搏,一旦达不到父母制定的目标,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产生内疚和自卑心理。尤其是性格内向、懂事的孩子会因愧疚而导致诸如焦虑、烦躁、恐慌、自卑、自责等心理疾患,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 5陪读不利于子女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优秀品质应该是能独立完成课业、勤于思考、认真严谨、勇于克服苦难、有一定自控力等。优秀的学习品质是学业优秀的必要条件。由于家长经常在旁边监督指导,孩子有可能行成粗心大意、不愿独立思考、思维萎缩懒惰,自控力和独立性差等不良习惯。五、 应对策略(一)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陪读选择 1.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对于陪读,家长不要从众,要静下心考虑家庭经济能力,审视自己的孩子,然后作出陪读决定。父母可以选择兼职陪读中学生,中学生的心理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自律性与散漫动荡性互存的矛盾的不平衡状态。此阶段父母可以兼职陪读即父母不必放弃工作,可以边工作边陪读。一方面能随时督促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又不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和压力感。(二) 陪读生活中采用科学小策略,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1自己能力所及之事自己做,家长要调整好心态,对子女实施以正确的关怀和帮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本身没有错,但过度地介入、监督和呵护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理,不利于其自我能力的发展,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毕竟学习能力的发展要依靠孩子独立思考来完成。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来说,陪读只能加剧其能力的弱化。如果家长坚持陪读到他们学业结束的“终点站”,其结果只能是使孩子的能力日益弱化,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家长要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注意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一方面陪读家长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尽力在学习上能帮孩子解疑答惑,尽力成为合格的学习的监管者、指导者,但另一方面孩子自己能力所及之事让其自己做,陪读家长不能成为一个生活全承包的保姆角色。 2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陪读家长应经常性地把孩子放在相应的集体环境中锻炼,以补偿家庭中兄弟姐妹少的不足,让其在集体中适当地受些委屈,学会容忍和谦让,学会合作,成为性格健全开放的人。3 重视自身的发展。父母良好的素养、对教育的正确态度本身对于儿童而言就是一种有利的资源。父母自我教育的最高层次就在于教会儿童的自我教育。1正如卢梭所言 “为了做孩子的老师,你自己就要严格地管束自己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1王东华.发现母亲(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373377. 2(法国)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91023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52375.因此,父母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对自己的教养观念、方式进行反思,了解自己是否有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学会正确培养、教育乃至于疼爱子女的方法。 (三) 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 注重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家庭是儿童出生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来自多方面,包括家庭结构和氛围、父母本身的人格特点、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以及亲子关系等。3积极向上、亲密和谐、民主快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发展。因此,父母必须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给予子女独立生活的机会,注重家庭的和谐建设。(四) 社会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要转变片面追求和推崇的“人才高消费”观念。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把高学历视为权衡人才的惟一标准,招聘员工时只看重名牌大学、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所以学生也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准。传统的人才观需要理性回归,不应以知识型、学术型人才来取代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全社会应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不仅需要从大学校门里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也需要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651.3-2025知识管理实施指南第3部分:电力
- GB/T 46071-2025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
- 化工化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养护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别夔州官吏赏析课件
- 初识财务报表课件
- 初级中学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食堂厨房安全培训课件
- 初中教师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创新安全培训考核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视觉点胶机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发展走势预测报告
- 雀巢牛奶购销合同范本
-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解读 4
- 2025年广东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国有企业十五五人力资源规划框架
- 无人机实操训练课件
- 十二大报告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