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析影响动机的因素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4-26 16:24共 69人浏览大 中 小1、价值观因素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价值标准并以此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制约着个体去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可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根据自我他人维度,可分为自我取向价值观和他人取向价值观;根据工具目标维度,可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1)兴趣兴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兴趣也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好恶的内心尺度,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2)信念信念是个体对某些知识的真实性或某些观念的正确性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倾向。信念是知和情的升华,也是知转化为行的中介、动力,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体。因此,信念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与人的知识经验和以这种知识经验为依据对未来的扒断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通常充满高级情感,能指引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理论性的价值取向。信念因处于个性心理倾向中的上层部分,故它对处于个性心理倾向中的基础部分的需要具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它往往通过对个体需要的调控来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例如,人都有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但是,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的人,能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或与暴徒搏斗,或与洪水抗争,以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这就是他自觉抑制生存需要、安全需要,而激活利他需要、奉献需要所产生的行为动机。(3)理想理想是个体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与信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一定的信念为基础,是信念对像的未来形像和具体内容。因而理想比信念更具体、更丰富、更确定、更具有情感意义上的感召力。理想总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而影响人的行为动力的,它会激发人的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和对像奋进,会引发巨大的激励力量。理想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龄特点,其理想发展是从具体到概括,从幻想型发展到现实型,从偏于感性的认识发展到偏于理性的认识。而随着理想朝着理性方向的发展,它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作用也会变得更为稳定、持久而有实际效能。2、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泊态度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喜怒哀乐。情感的动力功能,即情感对个体行为活动所具有的增力或减力效能。正如马克思所说:“情欲、激情是人指向着自己的对像努力追求的性能。”“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3、认知因素(1)效价和期望评价目标或诱因能否激起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它结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大小以及所获得的概率,前者称为效价,后者称为期望。个体行为动力为效价与期希望的乘积。行为动机=效价期望(2)自我效能感在个体行为动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该任务的知觉。这也是自概念中的一种。称之为“自我效能”。自信,指个体信任自己,对自己所知晓的、所做的事具有信心。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具体影响: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影响个体对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个体对活动中所遇困难的态度;影响个体在活动时的情绪状态;影响个体在活动中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3)目标意识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目的,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比较:诱因是外部提供的刺激物,目标是个体设定的行为方向。目标意识也是影响个体行为动力的一个因素,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明确性;头脑中对目标的意识越清晰,越具体,对个体行为动力的引发越有利。目标的适当性。目标过低,会降低成功价值;目标过高,又会降低成功的概率。目标的价值性。目标的实现对满足个体需要越有效,其价值就越高,而价值越高,就越有利于增进个体的行为动力。目标的自觉性。包括对活动结果的原因的了解和相应的目标调整。(4)归因作用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导致失败时,都会有一种对行为结果有所探求的倾向。这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就称为归因。归因不仅影响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再认识,而且会影响个体后继行为的动力。韦纳归因理论,用来分析个体动机过程。他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运气、努力、任务难度、方法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控制性(可控与不可控)、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原因源(内部与外部),从而形成8种类型的因素:内部、可控、稳定因素,如平时努力;内部、可控、不稳定因素,如方法;内部、不可控、稳定因素,如能力;内部、不可控、不稳定因素,如疲劳;外部、可控、稳定因素、如人际关系;外部、可控、不稳定因素,如他人帮助;外部、不可控、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不可控、不稳定因素,如运气。(5)认知冲突以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为代表的一些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他们认为,个体经常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倾向,但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不一致的认知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的失衡现象。个体为恢复平衡,产生旨在消除认知不一致的行为动力,因而认知失调具有认知动机作用。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现象,引发学生试图弄懂新知识究竟然怎么回事的动机,以便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统一、消除认知失调,恢复平衡状态。特别要指出的是,个体由于努力认知,使认知不平衡引起的紧张感解除,代之以轻松、满意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认知动机起了一种强化的作用,增强了个体认知活动的动机。4、行为因素个体的行为是在其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而发生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随后行为动机。(1)对行为动机的强化作用强化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斯金纳把能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分为两类:一类由于其呈现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称正强化物,如食物、娱乐等;另一类是由于其撤除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噪音、电击等。(2)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于行为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能使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满足求知欲,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加强学习的动机。关于影响拖延行为的因素研究综述字体: 小 中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本站原创 查看: 8次 权威期刊ki;I |&w4LK 作者:王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权威期刊 twz :L MP 权威期刊/N;J nG7r&pVC9X摘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不仅仅是时间管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人格特质的复杂过程,拖延已不单纯是行为上的问题,它更多的牵涉到心理层面。本文针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述,期望该评述可以帮助国内进行拖延行为原因研究时作为文献参考。权威期刊%a*v;wv:?w4?:ehP9U关键词:拖延行为,认知因素,情绪因素Pu Q5r Fv 权威期刊5y+|jG#W 美国心理学家Ferrari最新的调查发现,成人中普遍存在拖延行为,而在学校中与学业有关的拖延行为也极为普遍1。Eills和Knaus曾预计大学里有将近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2,而Solomon和Rothblum的研究发现,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有着长期的行为障碍性的拖延行为3。这样严重的、涉及面广泛的拖延行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发生成为了现在国内外进行拖延行为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对拖延原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权威期刊Q5|*W:F.n8N+P!gk-A3c+jd1.拖延的涵义界定m2ouK _拖延(procrastinus)一词最初是褒义词,代表“不能把事情放到明天”,可是久而久之,逐渐带有了道德色彩,意味着个体没有履行自己该履行的义务。而如今拖延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了。其实“拖延”这个概念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的方式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因此有人将拖延分为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意义上,将拖延定义为一种不良的行为。有很多学者对这种不良行为有不同的定义,如:Sabini & Silver (1982)认为拖延是不合逻辑的延迟行为4;Solomon & Rothblum,(1984)提出拖延是在任务开始或完成时有目的的延迟行为,且给被试带来主观上的不舒服2;Lay(1986) 认为拖延是在达到某一目的时没有必要的延迟倾向5;Beswick & Mann(1994)拖延是“延迟原来计划行动的开始或完成”4。Henri C. Schouwenburg & Clarry H. Lay(1995)提出“拖延是推迟某人计划的行动”;最近研究者认为拖延是“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尽管延迟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5。H D yRq)b RS8X 权威期刊pr7N ?%r2C1mB 2.拖延行为的因素分析3A/Mg5j!gLoM U2.1 认知因素与拖延权威期刊 5x/QZ!h3e非理性信念与拖延行为 Ferrari6是最早探讨拖延问题的心理学家,曾特别强调,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历程,他认为拖延行为者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是因为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世界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所致。对自己要求过度会出现自我贬损,对他人要求过度会出现敌意,对世界过度要去则会导致个体焦虑、无望、挫折承受力低,最后导致拖延。权威期刊Y6q5OjD担心失败与拖延行为 担心失败或害怕的信念往往会导致逃避,因此与成就相关的害怕或或者与成就相关的情绪问题,如害怕失败的情绪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逃避行为6。Rothblum发表了学业型拖延的逃避模型研究,根据此模型,高度害怕失败的学生在期限将近时感到担忧和焦虑,为了减轻这种焦虑感,有拖延行为的学生会尽量选择简单的任务或者会以各种方式与借口选择逃避,减少面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况。以逃避来应对害怕失败,就会使害怕的失败性增加,而这就强化了拖延者对失败的恐惧,进一步增强了逃避的行为反应,形成了恶心循环。K%e3y/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 Adler认为,在人类众多动机中,完美主义是最纯净最为本质的动机,在追求完美的不同取向中,除非以社会兴趣为目的,否则其他的任何追求都会造成个性心理的失调,拖延行为就是此种失调之一。完美主义者通常为了避免面对失败的强烈负面情绪,便以拖延为手段,给自己找到没有把事情达到预期目标或没有做好的接口。抑或是完美主义者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将自己的成果完善而选择了拖延。 TKd9i z时间管理与拖延行为 时间管理,Blatt et al以心理分析的观点研究有拖延习惯的学生和严守时间无拖延习惯的学生的差异时发现,两者对时间知觉有显著的不同,守时的学生会把时间的焦点延伸到未来,而有拖延习惯的学生把时间的焦点锁定在目前7。Ferrari et al也发现拖延者比非拖延者较会低估阅读一段文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8。权威期刊1i 6K t tV(P0yT 动机因素与拖延行为 从动机的角度,害怕失败和追求完美都可以成为逃避的动机,甚至,灰心丧气是比焦虑更为重要的拖延动机9。对于学业拖延,外部和内部动机都对其有影响。Lee的研究结果表明搞拖延的人与缺乏自我决定的动机相关10。Tice et al认为拖延者的自律性很差,他们需要外部动机来促使他们完成学业任务11。权威期刊,pP*WW+y#OHVu:YY7L0H8r2.2. 情绪因素与拖延权威期刊 p*e B9xW&K,C53B5S抑郁与拖延行为 抑郁与焦虑是情绪上能影响拖延行为的主要因素。ckean使用成人拖沓问卷评估128位临床受试者的拖延行为,其中包括了25为抑郁症患者,但研究结果表明抑郁和拖延之间没有关系12。但是在Solomon&Rothblum进行的一项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者的相关研究时指出,拖延和抑郁情绪以及低自尊等因素都有显著的相关13。也有研究资料建议,认为拖延对抑郁可能是个危险因素14,同时对焦虑也是一样的,换言之,拖延会恶化抑郁及焦虑的情绪困扰。Saddler et al对150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受试者进行有关完美主义、学业拖延和抑郁的相关研究时,其对抑郁与拖延的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的拖延分数和贝克抑郁量表的得分有显著的正相关(r=0.31,P0.001)15。jp A w焦虑与拖延行为 焦虑和拖延行为的关系至今仍是相当复杂且颇具争议的议题。Rothblum,Solomon&Murakami以379位大学生(261位女性,118位男性)为受试,分别在无考试的两周和考试当周的情况下测量了3次情境焦虑,并在考试当周测量了考试焦虑,结果显示,高拖延组的学生有较明显的情景焦虑,考试焦虑,以及与焦虑有关的生理症状,而低拖延组在这三方面的分数都低16。而Lay et al以不同的研究工具做这一类研究发现,拖延行为与特质性焦虑及情境性焦虑都没有显著相关。多种实证研究还表明焦虑有着促进和抑制行为的双向作用18。McCown et al研究发现,学业拖延与神经质分数形成明显的曲线关系,也就是说极度拖延者和极度守时者的神经质分数都高,所以焦虑在某一群人的行动中扮演阻力的角色,而在另一群人的行动中扮演助力的角色17。G6e_$m4Jql 人格特质与拖延 早期的拖延心理的研究大多是EPQ3因素人格模式,此模式使用的是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编制的EPQ量表,主要测量人格中精神质(P)、内外向(E)和神经质(N)3个因素与拖延行为的相互关系如何。McCown et al(1987)使用修订版EPQ量表和Aitken编制的成人测量问卷进行测量时发现,内外向和神经质的分数与拖延分数存在相关,其中内外向与拖延有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拖延呈曲线相关。N!I:U4Gy$X0pB-U4r 随着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国外关于人格与拖延行为的研究,渐渐集中到大五人格与拖延的相关分析上。YLy x*w_公正严谨性:Johnson&Bloom以202名大学生为受试者,使用大五人格量表和Aitken的成人拖沓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公正严谨性是5个因素中唯一一个进入回归方程且具有显著比例的变量,公正严谨性与拖延行为呈现显著性的负相关(r=-0.72,p0.001)16。权威期刊-bq;za.q)j情绪性:McCown etal(1987)使用修订版EPQ做研究就发现,神经质即情绪性与拖延呈曲线相关。但依然有大量研究发现情绪性和拖延呈显著正相关( Judith L Johnson & A MichaelBloom, 1994; Henri C Schouwenburg & Clarry H Lay, 1995; David C Watson, 2001; Piers Steel,2003) ,而W Van Eerdo (2003)对10个共计2590名受试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性与拖延相关系数为0. 22 - 0. 30,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17, HKqlr(2lZ 自尊、自我效能与拖延 大量研究认为拖延是一种为了保护自尊的自我设障。Gery Beswick et al (1988)研究认为不论自我报告的学业拖延还是拖延行为,他们都与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 r = - 0. 20, r = - 0.35)19。W Van Eerde (2003)也在自尊与拖延的相关研究中得出,自尊均与拖延呈显著负相关( r = - 0. 28, K = 21)20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自尊与拖延呈显著负相关,但是在预测拖延的结果时发现,自尊仅仅能解释拖延的5%的变异(Gery Beswick et al, 1988) 19。关于自我效能与拖延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结论,如Haycock et al(1998)研究发现效能期待(有能力完成一项困难而重要任务的信念)与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即弱的效能和大量频繁的拖延相关20;还有不少研究也都得出不论是学业还是需要决策的事情中,低自我效能会导致更多拖延行为。M4bV#y Y%V 权威期刊s)l9R8QlF)q1s6)(K0vfw(B 2.3 拖延的情境因素分析H$xP6g+W%)u 任务性质与拖延 拖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任务或活动中,选择了其中一种来拖延其他任务的完成,尽管这种选择最后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而这样的任务选择是取决于任务的性质。首先任务的厌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会带来不良刺激的的任务,人们会选择回避,如果回避不了,人们会选择延迟完成任务,就会造成拖延;其次任务难度是影响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21。Ferrari etal的研究则发现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境中,拖延者会选择比较简单的任务,因为从事这样的任务时自己的能力不会做或高或低的认知判断,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中国货物雪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江苏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聘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板庚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桂林工程职业学院人才招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环孢素A原料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安徽六安市中医院招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河北石家庄法商中等专业学校公开招聘教师37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河北秦皇岛市公安医院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习、上课课件)
- 2025届广东六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DL∕T 860.4-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
- DL-T5745-2021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MOOC 英文学术写作实战-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
- 悬挑工字钢验收表
- 宝马5系GT说明书
- 追究刑事责任的控告书范例(标准版)
- 讲义配电房可视化管理标准课件
- 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人音版)《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