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现代企业制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专业层次: 大专 级 别: 11春 学 号: 116110408476 姓 名: 吕艳国 分校(工作站): 直属二分校 指导教师: 方赞昌 2013年 4 月 18 日摘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发挥积极作用。而对于现代施工项目管理来讲,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与其相违背的地方,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模式落后等,极大地制约了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此,本文从当前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其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能够更好的得以体现。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目 录摘要21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及作用4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41.2 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42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53 施工项目管理重点问题分析53.1 工程进度管理方面63.2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63.2.1 管理不规范63.2.2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63.3 工程成本管理方面73.3.1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73.3.2 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83.4 工程安全管理方面84 现代企业制度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94.1 改进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技术94.1.1 进度管理动态化94.1.2 质量管理体系化94.1.3 成本管理最低化94.1.4 安全管理系统化104.2 加强人、机、制的科学化管理114.2.1 加强人才管理114.2.2 优化组织机构114.2.3 改善经营机制114.3 进一步法制化、科学化“明晰产权”124.4 确切落实“责权明确”124.5 合理实现“政企分开”131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及作用1.1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伴随现代化过程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产权关系明晰。出资者与企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得到明确划分,在明确的利益关系下,企业的经营动力有了根本性的保障。二、企业拥有出资人全部出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三、出资者按投入企业资本的份额,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企业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利,从而使其投资办企业的目的得以实现。并且,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负有限责任,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四、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的需要,依法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销售,如何经营以及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等,在市场机制下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五、企业内部形成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有效规范企业行为。1.2 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首先,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施工项目产品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既管理施工过程,也管理施工结果。施工项目的生产和销售离不开市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以市场为“舞台”。从生产来讲,建筑业企业要从市场上取得项目所需的生产要素,进行资源配置,形成生产能力;从销售来讲,建筑业企业要通过投标竞争,从市场上取得项目的承包权,又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履约经营的要求,通过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明确承发包双方的关系,最后以验收交工的方式实现项目“销售”。因此,施工项目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细胞活,主体行为规范,市场才能发育和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搞活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其次,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组织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这样,企业才可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自我完善,具备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条件。因此,企业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政企分开,企业管理层和劳务作业层分离,按照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部能够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便不能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便没有真正的自主权,便无法进行项目管理。再次,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制度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最优地实现生产力标准的要求。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制度上的条件。2 施工项目管理现状由于以前承接工程可以说是国内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能接到工程就有钱赚的概念在许多施工企业中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管理不很重视。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逐渐暴露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大型企业和多数的中小企业,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及运作程序等基本制度方面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竟争环境,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责权不明,使项目无所适从;或过于大胆,企业难以实施监控,结果是肥了个人,害了企业;或畏首畏尾,难以获取所需资源,难以完成项目管理责任,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达到项目管理最佳效果。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配套措施不到位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干好不激励,使职工失去竞争热情。在承接的工程项目中,不能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施工项目管理,造成一些本身利润就不大的工程项目延期、资金浪费、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现象,更谈不上创优质工程了。另外,目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即产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说明技术因素在建筑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实现。这种发展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并且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更高的产出的内涵式发展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多数建筑企业还只重视生产经营,重视投入、忽视产出,重视产值、忽视效益。还有,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到目前为止大多仍为:“集团公司-总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作业队”的五级管理模式,采用“公司职能部门纵向管理”与“项目经理部横向管理”相交的管理方式,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这使得管理机构过于庞杂,管理职能交叉,项目经理部作为直接管理组织,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大企业无法与国外大承包商相抗衡。3 施工项目管理重点问题分析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鉴于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本文从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3.1 工程进度管理方面首先,管理组织上不能够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人浮于事,重关系轻能力现象严重,导致执行能力很差。项目成员只关注自己是否得利,而不管项目目标是否顺利实现。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考核机制,目标分解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责任又缺乏合作精神,项目成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进度目标很漠然。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限,只是一味为了中标,在取得项目之后就轻视了具体的实施过程,以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表现的就是进度目标一直不能按期完成。其次,工程进度与成本、质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成本与进度之间的关系是加快进度就要增加成本,因为采取赶工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加快进度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由于人、机械的高强度作业改变了施工条件,可能就会影响到质量,可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们并没有花费心思去思考怎么样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均衡。要么重质量,要么抓成本,要么赶进度,总之是没有把这三者综合考虑。假如说进度滞后了,承包商一般都会采取赶工措施,就要花费成本,但又不想花费太多的成本,那就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了。可是由于质量不达标得不到业主、监理、质检的认可又返工,接着是进度又拖后了。这样依次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最终的结果是进度越来越拖后,成本也越加越多。3.2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3.2.1 管理不规范 首先,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没有真正全面实施。如有的项目未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有的项目未实行监理制,仍是内部监理,或指挥部领导下的监理,监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其次,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指挥部是业主临时抽调相关单位人员凑成的,存在临时的思想观念,质量意识和合同意识较为薄弱。还有,缺人才、少设备、没经验情况普遍存在致使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如少数施工单位没有懂土建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缺少专业化管理人才或是管理人员对施工不熟悉,既无大型项目施工管理经验,也无足够的管理能力。另外,领导缺乏质量意识,管理措施不得力。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质量管理是主管领导、主管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的事,基层人员只求把任务量完成,这样使得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不扎实,难以到位。3.2.2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每个人的素质和个人的社会经验都不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人员任用方面存在“就近原则”,即主管部门往往会任用自己的亲戚和朋友,或是只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任用通过“走后门”进来的人员,缺乏对每一个人技术和经验的考查。如果管理层次的人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会造成对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加之在工作中做的不够认真,对问题的解决不彻底,就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利益。施工队伍中的各类人员也是进行管理的对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参加现场施工的主要是施工班组召集的农民工。限于这些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对专业操作技能的缺乏,现场的施工操作多数依经验而进行施工。另外,工人的工作目的大多出于为挣得劳动报酬而工作,在缺乏统一的技能培训前提下,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没有形成共性的认识。政府监管和竣工验收过程中,也存在着工作人员不尽职的现象。监管和验收部门人员中有些腐败分子,在工作中收受贿赂或是对工作不认真对待,对建筑施工单位放松了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对早期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不进行追究整改,积累成多便会成为严重的质量问题。3.3 工程成本管理方面3.3.1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改革的经验表明,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的瓶颈,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职工的素质提高到能满足市场规律的程度。虽然项目也有责任制,但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滋长了员工(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消极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不连续,责任心也难以到位。很多公司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往往在对项目经理部的各种管理、考核、奖罚的规章制度建立方面,在为项目的人才、资金、劳务、材料等生产要素市场服务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实行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制,人员、材料采购、分包等都由项目经理说了算,由于其权力过大,缺少必要的约束,造成公司与项目经理的利益不断摩擦,往往是权力下放了,成本反而失控。公司经济效益上不来,管起来非常困难。有的项目未与项目经理的收入挂钩,成本权力由公司掌握,结果项目经理部人员缺乏控制成本的热情。公司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个人的利益,对项目干涉过多,结果谁也不对成本负责。肥了个人,亏了公司。有的项目实施之初虽然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但在工程竣工后未完全兑现,这一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当初的奖惩条款不明确,操作性比较差,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奖罚不能兑现。结果是承包合同失去了严肃性,从而使一心一意为企业作贡献,希望光明正大获得相应报酬和奖励的员工的意愿不能实现,助长了一些人利用手中的采购、审批签字等权力,为个人牟取灰色收入,损害了项目成本,给企业造成损失。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局(处)长(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还有,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重点放在成本核算上,这种管理理念是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死后验尸”,无法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同时由于缺乏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成本盈利或失控都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显然,这种管理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3.3.2 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许多国有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未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施工现场分散,临时用工多,异地施工较多,工作强度大,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3.4 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原有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己经不适应现在的建筑生产方式,因此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再加上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效率低,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法律的“环境与健康”过于薄弱。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这就形成了建筑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模式不一致,伤亡事故统计数据失真,管理工作职责交叉不清,形成了“没利监管失控,有利打架不顺”的局面。另外,目前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都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很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还有,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基本不到现场,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职无权。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的确,一些好的队伍,从工程开工第一天起,就能高起点、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各级主管部门任何时候去检查工地,都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但也有不少工地,哪怕事先已经通知要来检查,等到了现场一看,问题还是很多。而有的问题是在以前的检查中曾反复强调要整改的,结果是今天改了,明天又反复。还有,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农民从农村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4 现代企业制度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4.1 改进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重点的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六个方面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技术,这些创造性管理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将为现代企业管理注入新鲜血液,提供科学依据。4.1.1 进度管理动态化 进度管理方面,要在加强预测和决策的同时,还要编制施工项目的滚动式计划。充分利用网络计划图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组织流水施工,进行流水作业,做好三项工作,即编制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做好记录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如实记录,绘制“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进行实施检查、分析、调整并为总结提供原始资料;做好调度工作,协调配合各种关系,实现动态平衡,调度要及时、灵活、准确、果断。以便随时都明确所施工的具体情况,了解及掌握施工动态,更好的方便进度计划的执行。施工项目进度和工期的科学决策和动态管理,以实现项目的合同工期为宗旨。在保证施工进度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4.1.2 质量管理体系化 质量管理方面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要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性、功能性)来建立施工项目质量体系,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以标准规定为准则去具体施工。工程质量本身受自身特点约束,它存在着差异性。在进行综合管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还必须深化工程管理的机制改革,利用激励机制,如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机制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对质量事故的出现,也要及时有效的报请有关上级部门批审有关的处理意见,并作好记录,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总结。4.1.3 成本管理最低化 成本管理方面应按照根据具体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颁发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把握住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动态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各个环节,努力在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实际成本,以增加经营利润,保证成本目标实现,具体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管理班子职能人员责任明确,例如:由技术人员抓技术措施,以节约工料,由计划人员抓组织措施,控制工期,增加产值,以降低间接成本等。第二,项目经理部与栋号承包班子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四保”(保证任务安排连续、料具按时供应、技术指导及时、合同兑现)“四包”(包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工资总额与“四包”指标挂钩,利润超额完成部分按规定比例提成。第三,栋号承包班子对作业班组应按分项工程签发任务书,抓好任务签发、执行、验收、结算。作好质量安全操作交底,由队组向栋号承包班子包工、包料、包小型工具,工资奖金与质量、安全、进度、场容、效率挂钩。第四,班组应本着干什么、算什么的原则,包定额用工、包材料使用、包质量得分率、包安全作业、包活完场清地净,按考核计酬,也要将降低成本的对象重点放在材料费上,减少材料的购进成本。还有,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月度计划折线图,利用量本利方法分析工程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利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对成本进行控制。4.1.4 安全管理系统化 安全管理方面与质量管理方面一样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第一位,它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重点放在安全思想的建立、安全组织的建立、安全教育的加强、安全措施的设计,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具体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安全立法、执法和守法,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组织系统及相应的责任系统以加强安全组织工作。第二,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教育)以更好提高职工的安全施工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第三,采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科学合理的进行措施的设计和制定,确保其实施,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防患未然,安全施工。第四,开展安全防护和安全施工的研究,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提高安全施工的保障水平,进行安全改进。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项目安全施工的责任核心,对参加施工的全体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负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 另外,在合同管理方面,应在规范、强化投标行为的基础上,大力推行FIDIC所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执行国家现行的经济合同法。同时也要加强合同签订的可靠性,还要加强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管理人员要对从投标到竣工全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负责,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为了防止在合同履行时发生纠纷,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填写并保存有关方面签证的文件,还要掌握和应用索赔技术。还有,在组织管理与信息管理方面,协调的重点是工程项目系统与近外层的关系。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解决矛盾,实现进度控制目标。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与资源供应有关部门的协调、工程项目生产要素间的协调、时间上的配合协调、施工与试营业、早期投入使用部分工程间的协调等。在协调过程中要灵活应变,防止单纯依靠业主的授权做简单粗糙的指令和决策。信息是控制和协调的基础,信息管理是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指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一般有投资控制信息、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管理信息等。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 4.2 加强人、机、制的科学化管理4.2.1 加强人才管理 要管理好施工企业的人才首先要正确确定他们的价值,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以其领导能力、对外的影响力等对整个施工过程贡献很大,这部分无形资产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当然可以以其领导能力和影响力入股。对技术人员,可以借鉴在高技术领域中较盛行的做法“技术参股”,使他们的技术与施工项目的命运紧密的结合,从而焕发这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4.2.2 优化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施工企业的“骨骼”,支撑并操纵着整个施工项目管理过程,要彻底摆脱过去那种一元化领导,按行政管理层次设置科、处、站、室,所有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层的组织机构,建立其完整的决策层、管理层、劳务层三层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组织机构。首先,在决策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实行股东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会等“三会一层”各负其责、相互制衡、高效运作的决策机制。其次,在管理层,采取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经理在企业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服务下,合力组织技术、人才劳务、材料、设备、资金等五大要素,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还有,在劳务层,大力培育小而专,小而精的分包公司作为企业的具体施工队伍。4.2.3 改善经营机制 机制是企业的灵魂,而拥有健康机制的施工企业最后也必将创造出完美的施工项目管理过程。对于管理,无论是主体或是客体都离不开人,因此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完成施工过程的关键。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在转化机制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是一个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说,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应该考虑将二者“合而为一”。职代会应该以“企业内部股东会”的形式出现,从而使职代会在决定企业大事时与现在的“新三会”相协调。职代会的成员应在董事会、监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施加应有的影响。党委会在新时期内的地位不容削弱,而且要更加加强,从党委会的作用和地位来讲,应该让党委会的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参与董事会的过程中,当决策涉及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时,这部分代表具有否决权。工会在新时期中应该尝试与监事会相结合,工会的主要领导可以通过职代会选举的形式进入监事会,以监督者的角度对企业中职工的权益加以保护。4.3 进一步法制化、科学化“明晰产权”首先,要明确资产的构成情况。明确企业资产的构成情况,要在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企业资产要根据原始资本金投入和劳动创造形成资产的实际情况明确其产权归属。除去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建筑企业以集体企业为主。这部分企业在创业之初,各级政府的直接投入一般来说不是很多,其资金的积累主要是通过企业自身多年的内部滚动,这就使得这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明晰产权时面临这样的问题:政府在建筑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有投入的,可以按照投入比例确定产权;对投入不确定但又确实有投入的,在产权界定时应该适当给予各级政府产权,但不宜超过三分之一;对政府没有投入的,也不能因为政府在这部分企业没有或很少投资,就不考虑政府的产权,因为还要考虑到企业的无形资产,政策优惠方面政府的因素,要对这部分贡献也适当的考虑产权分配。明确了产权构成情况,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分配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后续工作才会得到有序的开展,进而为施工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合理明确产权。现在在明晰产权的实际操作中,有一种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些地方在明确产权的过程中,把属于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加限制的量化给个人,或者全部卖掉,好像只有把集体的财产全部分掉才是彻底的改革。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教条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应该正确认识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明晰产权的目的是在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更好的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最终确保国家、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而不是为了取消国有、集体经济成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那些目前经营机制好、有活力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尊重企业和职工的选择,允许保留原有的产权组合形式,不应该逼着改,更不能一卖了事。生产者、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有更强的活力,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更顺利、高效的进行。再次,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方式。现在在改制过程中较成型的一些做法是这样操作的:(1)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采取记名股权证形式,不印制股票。(2)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有的股权证,要严格限定在本股份制企业内部。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转为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时,其内部职工持有的股权证,应换发成股票,并按规定进行转让和交易。在一些企业的改制实践中,对产权的分配采取不管对象,一律平分的做法,结果在后来的实践中被证明为很容易引起新的“大锅饭”。最后,防止国有、集体资产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流失。杜绝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科学、公正、透明度高、法制监督健全的评估程序和体系,使明晰产权的过程更加法制化、科学化,从而使“硕鼠”们无隙可寻。只有企业法人制度下的产权明晰化,使企业具备一个对交换对象具有独占权的真正市场主体的身份,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参与各类市场交易活动,才能增强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动力,提高生产者、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施工项目管理有序进行。4.4 确切落实“责权明确”在我国,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实现“责权明确”,同其他改革一样,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中国“国情”,这些国情要么使两权分离的初衷被消弱,要么干脆就破坏了两权的分离,使“改”与“不改”无所差别,甚至不如“不改”。举例来说,在一些已经完成改制的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往往抓住权力不放,任意干涉项目经理的活动,严重影响了施工项目管理各方面的工作。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负责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实施的最高责任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管理中起决定作用。每个建筑业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经理。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而且,项目经理具有思想、知识、能力和体质等各方面的合格素质,是按规范化的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选拔、培养和培训产生的。因此,一旦项目经理人选确定后,企业法定代表人要按规定和需要授予充分的权力,使之具备进行项目管理的条件。4.5 合理实现“政企分开”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中,政府是占有一定的资产份额的,是否应该行使和如何行使这部分资产所带来的所有者权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地方一提“政企分开”,就把政府所有的资产份额全部抽走,好像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点“瓜葛”都是“政企不分”似的。应该说,这种说法是对“政企分开”的误解。“政企分开”不排斥政府持有企业的股份,只有这样才会使改革的目的使国有经济更具活力的控制力得以很好的实现。如果抽走国有的股份,企业的实力削弱不说,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也无从谈起。那么如果不抽走这部分资产,政府该如何行使自己的应有权力?在一些企业中,政府所占的资产比例是较大的,如何制衡这个大股份,避免出现政府左右企业的“历史重演”?政府派出指定人员来代为实行这个权力的时候,派出的人员的身份如何?他们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多大?这些问题应该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来考虑。政府行使自己的权力,要始终记住自己的“新角色”,自己是出资者,不要过多的插手企业的日常事务,要将经营管理权力下放归企业,政府对企业施加影响的主要地点在董事会,政府在董事会影响企业经营指定总体方针,对企业的表现予以监督,对企业人员的任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时候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监督和管理大的关节,而不是面面俱到,到处指手画脚。施工项目管理,重要的还是对人员的管理。凡是到企业中代行政府财产所有权的人,因其自身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有特殊的体系、特殊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管理。当这些人员在参与施工项目管理的时候,应与原有政府机构脱钩,他们和管理会交由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这里所指的统一机构是说,将一定地区的这种人员都归于这样的机构中,这个机构主要负责记录、考评这些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到这些人员回归原来的行政系统时,这个机构的评价将成为决定对这些人员奖罚升降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使这些人员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不会再有后顾之忧。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组织和运作形式,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前提,以有限责任的财产组织制度为核心,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以及专家经营为表征。它有很多的优点,如产权关系明晰,所有权属于股东,企业拥有各个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财产的法人财产权;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股东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股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等;企业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既有纵向授权又有横向制约、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民主科学又快速反应的机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克服了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模糊、主体单一、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无法落实、政企不分、风险无人承担、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缺陷,实现了企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必将使施工项目管理有一个大的飞跃,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文对于现代企业制度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更多的还需我们共同的更深入的研究,以使施工企业能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从而夯实企业的发展根基,让我国施工企业展翅高飞。 致谢:本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于建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到论文的 撰写与定稿,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于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在此对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更要感谢土木建筑系全体老师,他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在此,我要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朱人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运行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3,14-532 方铁成,曾立辉.采用新方法全面提高建筑企业管理的实效性J.民营科技,2008.5,3-73 袁晶明, 贾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0.3,23-274 肖斌.建筑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N.郑州大学学报,2004-04-175 赖明,尚春明.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经济,2003.10,15-186 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山西建筑,2007.3,2-77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32-1558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17-43 9 张雪丽,徐伟,曾宪桃.关于转变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05.9,11-1710 陈传德.施工企业经营管理M.西安:西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253-28711 彭璧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7,24-4812 黄运武.现代企业制度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7-37813 廖元和.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17-15414 侯云春.解读现代企业制度J.中国市场,2001.1,4-1315 黄保强.现代企业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9-21316 戴文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全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5,46-27717 孙睿.现代企业管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8,32-6818 王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2-11819 徐家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21-223 20 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5-25921 美悉尼.M.利维.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45-12122 杨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4,13-18 23 高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延误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06.3,25-2924 龙麒任.浅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5.6,4-1125 刘晓红,徐杨,张霞.企业人力资源新概念及管理策略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11-2326 朗农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237-26827 蒋顺才.企业激励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85-8928 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3,41-5729 J.F.Christensen.Corporate Strategy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and Corporate Change,6.2002,17-3530 James.W.Walker.Human Resource Planning.McGrawhill inc,5.2002,67-7331 Lawrence.S.Kleiman.Human Resource and Manameg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5.2004,3-14The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WANG Hua(Class0502, Major of Projects Manage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upervisor: YU Jian-junAbstract Building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s to ensure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operate as the rules of market, and then to form a favorabl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what follows next is to have an active effect on the efficient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 As to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re are many points which are object to it during the period of actual running. To a large extent, distemperedness of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backward operating are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we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So we can give some advices which is relevant to perspicuity of the property right in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definiteness of responsibility, separat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fro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as to make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o be reflec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tudy of applicationag an employment tribunal clai Emloyment tribunals sort out disagreemen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You may need to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if: you dont agree with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your employer dismisses you and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been dismissed unfairly. For more informu, take advice from one of the organisations listed underFurther help. Employment tribunals are less formal than some other courts, but it is still a legal process and you will need to give evidence under an oath or affirmation. Most people find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challenging.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you should get help straight away from one of the organisations listed underFurther help. ation about dismissal and unfair dismissal, seeDismissal. You can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even if you haventappealedagainst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However, if you win your case, the tribunal ma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微波和高频波解冻设备合作协议书
- 环境绿化与公共设施管理合作协议细节
- 农田灌溉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 网络广告行业精准投放与广告优化策略方案
- 行政管理中的市政学课题研究试题及答案
- 小区智能化设备维护协议
- 2025年照相及电影洗印设备项目建议书
- 酒店租赁运营管理合作协议
- 农业生物技术联合开发协议
- 社交网络行业社交平台建设与运营策略方案
- 设计小白的创新工坊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创业基础系列课程》课件-第14-3课-创业市场调研-2学时
- 消防常见隐患排查
- 如何提高你的判断力
-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一喷三防”技术课件
- 对外通信中断处置预案
- 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感触与体验
- 才艺展示部分课件
- 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试及加试试题(B)卷一试解析
- 陕09J01 建筑用料及做法图集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感染与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