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今天骐骥教育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教中的对话,怎样才能让对话在上课当中更有效?那些关于教育的对话角色 我们认为,教为学而存在、而服务。这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学生的需要,没有学生,教师便毋需存在。是因为有了学生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才产生了教师这一职业;而不是为了教师这一职业,才去设法制造了学生和学习。课堂中的精彩来自学生,教师的价值必须通过学生去实现。 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四条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就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之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情,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多学少教是指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和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以学论教就是指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反思、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本次大赛上不少的课,给人的感觉却是多见教少见学,多见教师少见学生,教师的声音、动作、表情、判断、好恶、思维,话语的密度、时机、气势、音量,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强势的角色,最终把学生逼到课堂的死角。高中组评委赵福楼老师,对“才子型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问题出现在学生的反应上。我注意观察在强势教师面前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做驯服状、仰慕状。可拟测其心理:教师如此伟岸、渊博、潇洒、智慧,自己不觉在他的面前委顿下去。这种情境中,在这个教师面前,学生最好的选择姿态就是静听。”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课堂上,歌唱、仿写本来很好的语文活动遗憾地变成教师自己的才艺展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着力在“提取”这一阅读方法的指导,但学生是不是一无所知?如果把教师事前的指导变成学生事后自己的学法总结,是不是更好?浪之歌的教学从“爱情”导入,这是不是成了先入为主,主题先行?试问,没有了寻索发现的悬念,没有了个性化的感悟,阅读的美感是不是会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很朴素的道理,但也是易被忽视和难以落实的理念。道理谁都明白,可落实到教学中,使之成为支配自己言行的理念,并非易事,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以教为主的积习和惰性,会时时出来干扰。所以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以学为主的思想,思想彻底,行动才会彻底。”笔者认为,要实现对话中师生关系的恰当定位,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师就要“贴”着学生教。这是对“教为学服务”思想的形象化表达。“贴”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贴近文本,把教的思路和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把对文本的后续理解建立在学生的原初理解之上。笔者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讨论先生教育孩子的态度时,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先生很宽容,不严厉;根据是不常用戒尺和罚跪。这个理解对吗?对,又不全对。但这却是学生最真实、最原初的理解,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贴”的作用,就在于使学生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由一望而知到一无所知,再到恍然大悟。以下是实录片段: 1“不常用”,改成“不用”行不行?不行。“不常用”不等于“不用”,原则问题老师不放松,还是要用的。 2“人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一种非常生气的语气?孩子们是“走回去”,而不是“跑回去”,说明他们知道老师并没生气。改成“人们便一个个陆续走回去”行不行?“一个个”比“一个一个”,速度快、人数多、频率高,“一个一个”更能说明老师没生气。 3“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为什么?虽然老师能宽容孩子们跑去出玩,但是如果乱糟糟地回来,又不成体统。 4得出结论:严格决不苛刻;宽容决不纵容。 “很宽容,不严厉”,就是学生的原初理解,这是教学的起点,教师紧紧“贴”住这个答案,因势利导,得出“严格决不苛刻;宽容决不纵容”的结论,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怎样才能让对话在上课当中更有效? 我们认为,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力避无效、低效对话,构建有效对话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本文尝试从对话的内容、对话的策略、对话的深度和对话的角色四个维度,谈谈对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个别课例的粗浅看法。 对话的内容 对话的内容,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的话题,对教师来说,就是教什么;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什么。对话的内容是教学第一位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毋庸置疑,有效对话,必然是话题选择正确的对话。 对教什么来说,对话的内容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的有效的文本分析。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文本分析呢?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认为: 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这实际上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和差异,无矛盾无以分析。 言以蔽之,分析,从矛盾开始。比如好嘴杨巴的教学: 师: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 生: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 师: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三句话,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 从文眼“好嘴”切入,并紧扣文眼展开探究,得出“敢说、难说、快说、巧说”的结论。“解读就是解密,解密就是解写”(孙绍振)。本课的教学始终沿着一条矛盾的主线,势如破竹地解开了文本的密码。“好嘴”与“三句话”的思维冲突,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经验的冲突,就是一般语境与特殊语境的冲突。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笔者曾执教藤野先生,不论是课文的整体设计,还是课堂的细节处理,都着眼在两个字矛盾: 1.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藤野先生在鲁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而后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 2.“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作为医学教授,明知鬼是迷信的产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什么不说“很相信鬼”或是“很迷信鬼”?那么,怎样发现和揭示文本的矛盾呢? 通过还原的想象揭示出来首先要从文学语言中“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字典里的、规范的意义,其次把它和上下文中,也就是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矛盾,从而进入分析的层次。 比如藤野先生。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己老师的评价不外乎“感激、难忘、关爱学生、教学水平高”等,可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却是“伟大”。这样,我们的生活经验就和文本发生了矛盾。“伟大”这个词,词典里的解释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大人物。而文本中“伟大”指向的却是一位普通医学专门学校的普通医学教授。这样,“伟大”的词典义和文本义就产生了矛盾。从文本出发,揭示出这个文本里“伟大”的特殊性,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语文老师,注定要成为一个自觉的理性的专业的阅读者。读懂了矛盾,才读懂了文本的特殊语境,解开了文本的个性密码,感受到作者生命的跃动。 对学什么来说,教学内容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就是教师要组织讨论学生阅读中产生的语文问题。学生作为自发的感性的非专业的阅读者,受自身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阅读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恰恰正是文本的矛盾,有时却又不是语文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披沙拣金地确定讨论解决的内容。这次大赛,有很多课都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并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这很可贵。其中做得最精彩的要数泥人张一课,执教者不是把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一个片段,而是把组织讨论学生的问题作为整节课的内容当然,在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自己教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认识上,我们还有不少的困惑。比如语文知识的问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字词知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等,该不该教?教什么?在什么时机教?教到什么程度?本次大赛仅阅读教学就涉及古代散文、外国诗歌、古代诗歌、小说、议论文、说明文六种文体,好像没有哪一节很从容很清醒地直面语文知识的话题。有几篇课文标题下的“教学重点提示”已经对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提示,也没有引起执教者的充分关注,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严密而巧妙的结构;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