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表演中的音色.doc_第1页
论戏剧表演中的音色.doc_第2页
论戏剧表演中的音色.doc_第3页
论戏剧表演中的音色.doc_第4页
论戏剧表演中的音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戏剧表演中怎样运用好音色(声音化妆)徐珊珊 摘要:音色(声音化妆)分为音色变化的一般规律、不同年龄人物音色变化的要求、吐词上的音色修饰以及摹拟声响。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声音造型与创造色彩丰富的人物语言,作为一个话剧演员,不仅要用自己的自然声音特点去扮演与自己相近似的人物,同时也应当能够改变自己的音色,以便去扮演与自己相近似件距离较明显的人物。这就要就演员从创造人物需要出发,对自己的声音进行适当的化妆,用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赋予人物以鲜明的性格色彩,这种声音上的造型,通常叫做声音的化妆。关键词:话剧演员;声音造型;音色修饰;摹拟声响; Abstract: Tone (voice tone changes into the dressing) general rules, Different age character of sound, spit on the word of modified technique and sound. Tone Tone refers to the voice, modelling and create colorful voice of language, as a character actor, not to play with their natural voice features to play with similar characters, Also should be able to change their own timbre, and to play in a distance approximation obvious characters. This would create characters from the need of actors of his voice, proper makeup to outstanding character traits, granting characters with a distinct personality, the sound of color, often called the voice of modelling of makeup.Keywords: drama actors, Voice modelling, Tone, Echoing sound,引言:在大部分有声戏剧电影中,语言动作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表情动作,它是通过对白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有一套自己说话的习惯,这种习惯除了词、句的习惯用法外,还包括音高、音长、音强、音质等等。这些说话习惯是受人们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变。同样,影片中每个人物形象也有他说话的习惯,所以,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需要对塑造人物形象是很有利的。许多优秀演员的声音塑造能力非常强,有些演员甚至能够为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不同的声音效果。如马龙白兰度在影片教父中,用一种低沉,含糊不清,略带意大利口音的发音方式为老教父进行声音造型;姜文在有话好好说中,用结结巴巴的讲话方式来塑造男主人公的声音形象。这些演员把声音动作和形体动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来塑造出一个独特新颖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演员,无论自己的声音条件和声音习惯如何,都应该有能力根据角色的需要来对自己的声音形象进行重塑,使声音形象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与表达方式。 人物进行声音上的造型,关键在于使用和调节共鸣腔。因此演员要了解自己的共鸣腔条件,并且要学会自如地运用它。就像掌握一件乐器一样,熟练了也就能灵活地运用和操纵它。演员在运用声音化妆的技巧时,一定要懂得音色变化的各种要领,掌握科学的方法,切不可超越自己的天赋条件,主观、盲目地去追求某一种音色。否则,如不得法,会引起声带的病变。此外,扮演同一个人物,在语言和声音基调不变的状况下,由于规定情境的不同,人物关系不同,角色内在思想情感的不同,而表现在语言上的距离、分寸上,声音的明暗、刚柔的变化上,是极其丰富与细致的。可以说,规定情境,人物关系、思想感情是决定人物的语言表现有多种色彩,以至变化无穷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在规定情境,人物关系、思想感情的基础下科学的运用好音色呢?(一) 音色变化的一般规律1、 音色,是指变化的声音特色。每个人发音器官的生理条件不同(天赋条件各异),而有其独特的音色,除声带的长短、薄厚不同以外,特别是每个人的共鸣腔有其不同的形状和特性,从而产生一定类型的共鸣作用,形成一个人的声音个性。比如,有人是高音,有人是低音,有人声音圆润悦耳,有人声音干哑浑浊。在生活中人们说话 。一般情况下主要的靠咽腔、口腔、鼻腔来扩大共鸣、改变音色。但是当人们兴奋愉快地高声说话时,很自然的就要在此基础上加用头腔共鸣。而当人们要用低沉、宽厚有力的声音说话时,则要多加胸腔共鸣。由此可见,共鸣腔状态的调节变化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效果。同时,在生活中人的声音随着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条件的变化而会有所变化。另外,由于人的生活环境、身份地位、经历遭遇的种种不同,也必然有他们各自的语言声音的其他特点。每个演员当然也要有自己声音上的特点和语言上的习惯。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说明这个道理。2、 声音的造型与创造色彩丰富的人物语言在说与唱的艺术技巧训练中,有意识地训练演员如何掌握共鸣腔的调节变化,除了为扩大共鸣,增加音量,使声音通畅、和谐悦耳之外,也是为了突出某一种声音的特色。声音的造型在创造人物的个性特征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声音的造型和化妆方面,许多著名的演员都有丰富的经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董禺的三个剧本中,扮演了三个年龄、经历、身份、性格极不相同的人物,在巧妙地运用声音音色的变化来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很有成功的经验。如雷雨中的周冲,多用头腔共鸣,声音年轻热情、富有朝气,语言色彩上力求单纯、稚气。北京人艺演员童超在茶馆中扮演的庞太监,也是从声音音色的改变上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太监由于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畸形发展,出现许多女性的变态特征。童超抓住这种人物声音上的尖、细、阴、柔的特点,设计了人物声音的特点和语言的基调。使人物色彩鲜明,真实可信。人物出场时间虽然短暂,但却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以上都是运用了语言技巧和音色的改变来刻画不同人物、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范例。有时演员在一个剧本中所扮演的人物,还要经历几个时代的变迁。也就是要有年龄、健康状况和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那么语言的音色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比如同样是叫人,由于不同情绪动、静、缓、急,不同的人物关系亲、疏、尊、卑,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可以有不同的叫法。海青在电视剧在双面胶中的表演尤为突。她将剧中一个典型的上海“做女”演绎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她所扮演的胡丽娟作为一个现代的上海女性,具备一切上海女生共有的地域特色:从小被父母宠爱,不会做太多家务活,虽然在精明的上海家庭长大,很是现实,但又不像她妈那种病态地拜金;嘴巴不饶人,牙尖嘴利但心地不算坏;工作中精明干练,回到家娇滴滴地发嗲,如果不满意就假装闹个小脾气,对着自己的丈夫,那小嘴巴可以翘得比金茂大厦还要高;懂得怎么驾驭自己的丈夫,出去也给足了丈夫面子;生活中讲究情调,要求浪漫也懂得享受,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也因为生活过于独立,有着以自己为中心,我行我素等自私自利的小毛病,事不关已的时候往往采取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懂也不屑于懂人情世故。就是这样一个胡丽娟,她的“可恶”之处和“可爱”就有如“鬼附身”一样,在海青身上那么自然的显露出来,让人又爱又恨。就好像电视台审片人员的评论:看她那个子,气得吧,举起巴掌又不忍心下手,就只好自己牙根痒痒。音色就会呈现出以口腔,头腔共鸣为主的明亮、和谐、轻松与舒展的特点。总之,绝不能脱离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人物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制约。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并且融为一体之后,才可以呈现出舞台语言的抑扬起伏,紧急舒缓,明暗虚实,刚柔强弱的复杂变化,呈现出丰富绚丽的声音色彩。以上我们谈的是音色变化中两个范畴的问题,即不同性格人物的声音造型问题和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条件下音色变化的问题。(二)不同年龄人物音色变化的要求从青年、壮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每个人的音色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另外,即使是年龄相同的人们,音色也各有不相同,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人物时,既要考虑到年龄差别与音色变化的关系,又不能忽视同年龄的而不同性格的人物如何表现,如何设计音色类型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剧中各种人物的声音色彩丰富。和谐悦耳,不致使人感到单调、雷同,难于区分。现在我们仅就与演员自身年龄有一定差距的青少年和老人的音色变化讲一些一般的要求。1、青少年的声音及语言的特点(1)宜多用口腔、头腔共鸣,用较高的声音位置,表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用气要流畅,要用少量而集中的气流使吐词清晰,语言轻松。要使声音的运用与人物的形象,性格相协调。(2)扮演少女时,则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相结合,混声运用。高音时要用坚实圆润的银铃般的声音,使声音富有青春的美感。切记不要用虚声或是尖利刺耳的细声说话。当扮演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时,用清脆、明亮而又柔和圆润的声音,定能给人物增添光彩,加强舞台魅力。扮演古装戏中温柔、贤惠的少妇。或是才貌双全、举止娴雅的少女时,要求声音更加圆润、优美,语调柔和动人。柔和圆润的关键在于用气得法。气流的强弱要适量,如不适量,气流过强,冲气、跑气,声音必然不纯净。同时,还要注意声带的张力与气流力度的协调。否则,如果气流过弱,而单纯将强声带的紧张程度,声音就会缺乏舒展、悦耳的感觉,噪音也不可能持久。扮演性格开朗、活泼、调皮、淘气的姑娘时,要求用真声,以中声区为主,突出声音脆亮和刚毅的色彩。运用这样的声音造型,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中带有男孩子气的特点。(3)青少年的基本特点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反应敏捷,语意外露。各发音器官活动灵巧、轻捷,声音频率较高,一般来说,语言速度节奏的基调是明快的。如果是扮演一个痴呆、或是“慢性子”、或是“少年老成”的人物时,他的语言速度节奏则较为迟缓、平稳。甚至呆板。2、老年人的声音及语言特点(1)发音时舌肌紧张的部位稍靠后,舌面略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声音以中声区为基础,多加咽腔、胸腔共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略带沙音。但要注意舌面不可过分压低,不要使声音过分靠后,以免声音不自然,或出现音包字的弊病。同时,我们也还要注意到,并不是所有老人一律都是低音,中音。因为老人发音器官的生理条件也各有不相同。而且由于各自的经历、处境等不同,所形成的性格也不相同。(2)在语言的速度节奏上,往往比较沉重、庄重,较有分量,速度较为缓慢。(3)老年人在思考、判断问题时,通常比较成熟、老练。语言含蓄、从容。但是脾气暴躁的老人,其语言也有菱角鲜明、锋利毕露的特点。3、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1)老年人由于口腔内没牙牙齿,或是牙齿半脱落,致使说话吐词时,舌头的弹动缺少必要的阻碍,因而“跑风漏气”。言语含混不清。 但是,作为演员来说,本是牙齿距俱全的,如果扮演一个没牙的老人,怎样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呢?我们都知道,正常人发音时,舌头并不伸到牙齿之外来活动。但要找到没牙老人的感觉,可以有意识地把舌头的活动范围略略伸展到牙齿的外面。舌头多出现扁宽平瘫的状态,也就是找到类似“大舌头”的感觉,说话时要使气流从舌头的两侧流出。(2)人一衰老,双唇以及口腔肌肉的弹性减弱,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吐字归音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弱,这样也可以找到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3)因为没有牙齿的支撑,口腔内的空间自然缩小,嘴唇和面颊必然塌陷,也就是形成一种“瘪嘴”的感觉。(三)吐词上的音色修饰 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时,人们的声音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吐词时用某些音色对声音加以修饰,也是舞台语言表现技巧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比如,用短暂的、轻柔的微笑声,或是微微的颤抖声音,或是鼻音、气音等说出语句中的某一重点的词,这样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鲜明而细腻,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活气息。例如:(1)“嗯不好,不好,我不要。”在这里“嗯”字就可以用拖长的、弧形声调的鼻音。 (3)“好啊,原来你躲在这儿。” 在说“好”字时,可以用轻微的笑声来说。(四)摹拟声响 舞台表演中,有时在叙述描绘某一件事物时,演员还会运用不同音色与音高、音量、音长的协调变化,增强语言的声音形象感。 比如,在向大家讲述,描绘朋友们聚会的情景时,很自然地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语气摹仿张三、李四、甲、乙、丙、丁各个人物的言谈笑语的特点。这时演员主要的通过调节共鸣腔状态及声带张力,来创造不同音色效果,另外就是运用口形的横、竖、宽、窄、圆、扁等不同状态的手法,以及语言的轻重强弱、快慢长短、高低抑扬、间歇顿挫等表现手法,使每个人的语态鲜明。总之,要抓住每个人语言声音的特点,适当地加以夸张。 总之,从技巧上看,音色的变化,声音的造型,主要在于调节、控制、运用共鸣腔。共鸣器官因声音的音色、音量等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演员应特别主要锻炼使用共鸣腔的技巧,使它们的活动灵活自如。同时,必须注意到共鸣、声带、气息之间的平衡关系,既:共鸣腔的开合力度,声带的张力及气流的强弱要配合得体。音色、音量、音长应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