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1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2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3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4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历史组 王颖一、 课型概要课型:新授课。特点:学生初次接触,新鲜,充满好奇,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2.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构建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4.注重探究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知情并重原则。注意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善于启发或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勤于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二、 教材简析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不断对北方侵扰,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谱写了汉匈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讲述了匈奴族的兴起、建立政权过程;第二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讲述了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第三目:昭君出塞。讲述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和亲史实。三、 教学目标定位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兴起及统一蒙古的史实;匈奴进入鼎盛时期的表现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在角色扮演中渲染浓厚的历史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前后对匈奴的不同政策以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的相关事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并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过程;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原因、历史作用昭君出塞昭君出塞的具体史实;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2、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去病破匈奴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情境,角色体验,运用问题教学法,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的基本史实,为理解匈奴与西汉的和与战作了铺垫。播放战争示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史实。(2) 难点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处理方法:通过材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通过历史剧,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四、 学情分析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引导他们对于历史概念和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五、 教法简介1、情境教学法:设计历史剧,模拟历史等活动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分析,思考归纳,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直观理解历史知识过程,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能力,2、材料分析法:出示相关材料,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3、合作探究法:对重、难点知识,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合作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历史的走向,这让年少的学生充满了指点江山,改造历史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但是在讲一个核心的时候,感情丰富的学生往往比较难接受要和平不要战争的观点,应该多加点拨,也是课后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教学技巧。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形容一个女子的面容姣好,通常用什么成语?(预期设想学生回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导语:大家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来源吗?这两个成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其中具有落雁之美的是王昭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有一座“青冢”,也就是昭君的陵墓。(出示昭君墓的图片)墓上有董必武先生的题词: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五十年。提问:“胡”指谁?“汉”又指谁?(预期设想学生回答:胡指匈奴,汉指西汉)那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汉匈和亲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进入第十四课的学习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多媒体展示课题)(二)讲授新课 1、草原霸主 (1)说崛起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一目,熟悉教材,并回答匈奴是个怎么样的民族?是谁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强大的表现有哪些?教师补充: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阴山一带,活动于蒙古大草原上,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主,吃肉,穿羊皮,长得十分剽悍。多媒体展示冒顿鸣镝射马图,并讲述冒顿鸣镝射马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励精图治,严格治军。(2)析威胁实力强大的匈奴不断南下侵扰西汉边境,给西汉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2、 汉匈和战 (1)献计策模拟历史献计策: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汉朝的大臣之一,你会给君主献上什么计策?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对战与和的看法) (2)论和战教师:讲述汉高祖白登之围的史实。提问:汉高祖白登之围说明了什么?(预期设想:学生回答匈奴力量强大,西汉力量薄弱)(教师)面对匈奴的骚扰,直接对抗无法取得胜利,怎么办?和亲(学生翻阅教材回答什么是和亲)和亲有没有阻止了匈奴的威胁?没有。怎么办?寻找机会反击。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反击匈奴,与匈奴多次交锋。(播放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视频,使学生了解相关史实,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关补充。)在反击匈奴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卫青、霍去病。卫青、霍去病到底是何许人也呢?卫青: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汉武帝的皇后卫皇后的弟弟,本来是汉武帝的双胞胎姐姐平阳公主的家奴,后凭借自己出众的才能官至大将军,也就是最高军事统领,尽管官职很大,但他为人很谦虚,非常爱护他的士兵,所以深得部下拥戴。霍去病: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卫青的外甥,作战非常勇猛,曾六次出击匈奴,每次都是胜利而归,深得汉武帝宠爱,由于他作战勇猛,武帝曾要赐给他一座豪宅,被他拒绝,他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但他英年早逝,24岁时因病逝世。提问,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中可以学习霍去病的哪些高尚品质?(把民族利益放在前面,我们也应学习他这种品质,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漠北战役大破匈奴,卫青、霍去病功不可没,不辱使命,汉武帝也龙颜大悦。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如何表彰这二人呢?活动探究:试一试,以汉武帝的名义拟写一份“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诏书”。(过渡)出示材料:材料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书.佚名.匈奴民歌材料二:武帝时,汉朝虽大胜,损失也十分巨大,仅元狩四年,汉朝“两军士死者数万人”,马消耗了十几万,“天下马少,匹二十万”。武帝后期,为了应付长年战争“倾国殚货”,”百姓流离”,“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提问:通过材料,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使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主动要求前往和亲。历史剧表演:昭君自请前往和亲。(体现王昭君的勇气和责任感)(教师)公元前33年,昭君离开了皇宫,离开了长安,远嫁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历史上称为“昭君出塞”。多媒体展示昭君出塞图,同时播放音乐落雁昭君出塞,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昭君出塞时的心情。(预期设想:对家乡的不舍,忐忑)(教师总结)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昭君应该有对家乡的依恋,有对前途未知的迷茫,但她更多的是责任,她肩负了汉匈人民和平友好的责任)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们都对昭君出塞给予了赞颂肯定,出示材料: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亡犬吠之警,庶民无干戈之役。 班固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 提问: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使边境得到安宁,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和平交往作出了贡献。)分析比较: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有什么不同?汉初的“和亲”是在国力弱小情况下的,被迫采取的求和之策,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昭君出塞是在双方自愿的交往。通过和亲,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和长久的和平。板书: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说崛起 献计策 一、草原霸主 二、汉匈和战 汉初被迫“和亲”析威胁 论和战 汉武帝时期反击 汉元帝时期和亲(三)小结新课1、总结 历史上各民族间有“战”有“和”,但民族友好和平交往始终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正是各民族之间的“战”与“和”,我国的历史才能曲折向前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