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设计图纸,联系1538937061.1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袁庄矿位于淮北市东北35公里,徐州市西南20公里,东径11657.11171.8,北纬348.73411.2,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1.73.4公里,面积15.9平方公里。井田西为煤层露头,西南以nf3断层与孟庄矿为邻,南以mf1正断层与毛营子矿为界,东以kf1断层与沈庄矿接壤,北部以人为边界与沈庄矿相邻。区内交通极为便利,铁路符夹线经过矿区,北于夹河寨接陇海线,南于符离集接津浦线,萧桃公路、311国道横穿矿区,连霍高速公路在矿区南2.5公里。见附图1-1图1-1 袁庄煤矿交通位置图1.1.2地形特点及民居分布袁庄井田地势平坦,无基岩出露,全区均被第四系冲击层所覆盖,地表标高+3236.4米,北高南低,冲击层厚度79.6126.8,平均厚95米。矿区范围内分布有大小村庄16个,大部分分布在井田的南部边界。在矿区北部有集中职工住宅区。1.1.3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属海洋至大陆过渡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一年中七、八月份最热,最高温度达3738,一月份最冷,温度可达-16以下。历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年蒸发量1710毫米。冬季最大积雪厚度可达0.35米,冻土深度可达0.30米,无霜期8个月。区内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风力最大可达6级,夏季有时暴风可达9级。地震烈度:自公元925年以来,在1668年7月25日发生一次地震最强烈,萧县一带地震烈度为七度。近几年矿区附近也有几次小型地震1.1.4矿区水文情况井田东部有闸河、两姜河,西部有龙河。井田内西有解放河,河流水量受季节性控制,解放河1963年6月最高水位+35.848米。井田内由于煤层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区范围较大,其水位水量受季节性控制,最高水位+35.850米,冬季大多干涸,低洼地区雨季积水较严重,难以排泄。1.2 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从区域地质构造看,本区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段西侧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的复合部位,徐宿联合孤的东翼,其构造线的方向为北北东向。闸河煤田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东为皇藏峪复背斜,西为肖县复式背斜。袁庄井田位于闸河复式向斜的北部,由牛眠向斜、大庄背斜和施庄向斜三个次级褶曲组成,控制井田的整个形态,造成井田内煤层走向变化较大。倾角29,平均6。井田的勘探程度: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完成钻孔164个,全井田平均密度达到15个孔/km2,共计工程量为47050.59米。勘探线距一般在500米左右,孔距在300500米。1.2.2井田煤系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二叠系上、下统组成。石炭系中上统不含可采煤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大多不含煤,局部含煤线。附图12地质综合柱状图图 12地质综合柱状图1)石炭系(c23)(1)中石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122米,一般16米。上部为隐晶质石灰岩,夹杂色斑块泥岩;下部为紫色铁铝质泥岩,底部含较多的铁质结核。含化石: 简形仿缍蜒 fusulina cylindrica薄氏克小仿缍蜒 fusu linella bocki(2)上石炭统太原组(c1.5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厚125175米,平均140米。顶部岩性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部岩性由浅灰色至灰黑色石灰岩、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灰岩组成,局部发育有不规则的水平层理和波状、缓波状层理,一般含灰岩511层,灰岩中多夹有方解石石脉和燧石结核。含煤210层,均为薄层煤线,不可采,底部为灰深灰色石英砂岩。含化石:长形似仿缍蜒 quasifusulina longissima轮褶贝 plicatiera sp阿翁贝 avonia sp小泽蜒 ozawainella sp麦蜒 triticites sp希瓦格蜒 schwagerina valida lee假希瓦格蜒 pseudos chwagering sp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厚1.104.90米,平均2.79米。上部为结晶灰岩,下部为黄灰深灰色含泥灰岩,是二叠系与石炭系分界的标志层(k1),该层层位稳定。2)二叠系(p)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本区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大于660米,含煤818层,可采煤层1层。(1)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p11sh)自太原组顶部灰岩(k1)顶面向上至下石盒子组铝土泥岩(k2)底面为止,厚度102.40147.90米,一般厚128.7米。以过渡性沉积为特征。下部为灰色砂岩夹泥岩、砂质泥岩、6煤、7煤组成。6煤、7煤仅见于矿井中部个别钻孔,不可采,见冲刷构造,脉状透镜状层理,底部为黑色致密泥岩。上部为灰色细中粒砂岩、灰黑色紫红色块状花斑状泥岩,见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顶部为紫色花斑状鲕状泥岩,含铝土质。含化石: 芦木 calamites sp.科达 cordaites sp.鳞木 lepidodenron sp.带羊齿 taenopteris sp.座延羊齿 alethopteris sp.(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x)与下伏山西组连续沉积,为主要含煤段,自铝土泥岩底面向上至上石盒子组k3砂岩底面(灰绿色、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厚186.6239.8米,一般厚210米。底部铝土质泥岩,俗称铝土,厚1.104.90米,一般2.70米。该岩石呈灰白色或银灰色,贝壳状断口,有滑感,比重较大,质地较纯,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次为云母,有时含菱铁矿鲕粒。该段层位稳定,是5煤下部标志层(k2),为湖泊相化学沉积。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含煤,上段不含煤,分界线为2煤层顶部中粗粒砂岩底面,即最终勘探报告与三水平勘探报告中石盒子组与下石盒子组的界线。下段厚100.3128.93米,一般112.70米。岩性下部为本矿井主要含煤段,含煤412层,其中31煤层发育较好,为主采煤层;32和4煤层仅在井田局部个别钻孔可见,均不可采;2煤和5煤发育较差,沉积厚度薄,全区不可采。底部以灰色细中粒砂岩为主。上部为灰黑色泥岩夹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理类型复杂,发育有斜层理、波状层理等。含化石:脉羊齿 neuropteris sp.大羽羊齿 gigantopteris sp.栉羊齿 pecopteris sp.芦木 calamites sp.上段厚86.3110.9米,一般97.0米,岩性以灰黑色、灰绿色、紫红色等杂色泥岩和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有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发育有小的间断的波状、缓波状和不规则的水平层理,含丰富的植物叶部、根部化石,化石保存较好。含化石: 大羽羊齿 gigantopteris sp.栉羊齿 pecopteris sp.楔叶 sphenophyllum sp.(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sh)与下石盒子组为连续沉积,目前上界不清,本井田揭露325.6米,以陆相沉积为特征,从k3砂岩底板向上至第四系冲积层呈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变化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k3砂岩至1煤顶板,厚103.8159.7米,平均130.0米。岩性由浅灰色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灰黑色紫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泥岩中含紫色斑块,发育有平行层理、斜层理,顶部有12层煤线,不可采,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含化石: 大羽羊齿 gigantopteris sp.脉羊齿 neuropteris sp.栉羊齿 pecopteris sp.中段厚度79.8122.80米,一般100.0米。岩性上部为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深灰色粉砂岩,发育有板状、槽状交错层理;中部以灰色、紫灰色泥岩为主,含紫色斑块及菱铁矿鲕粒,发育有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细中粒石英砂岩、粉砂岩,未见层理,含植物化石不多。含化石: 脉羊齿 neuropteris sp.大羽羊齿 gigantopteris sp.上段厚度75.3117.40米,一般95.6米。岩性顶部为灰黄色、灰紫色风化泥岩等,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夹深黑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为紫色黑色泥岩、花斑状泥岩夹深灰色泥岩,局部发育有斜层理、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未见完整的植物化石。1.2.3井田地质构造1)褶曲构造(1)牛眠向斜:位于井田中部和北部,占据井田的大部分面积,为本井田的主要褶曲构造。该向斜轴向3040,6线南10左右。两翼岩层倾角不一,上陡下缓,西陡东缓,为一不对称平缓褶曲。向斜轴南北两端倾伏角呈27。向斜东翼沿走向被kf1断层切割,轴部煤层近水平,轴中心线稍高,两边低洼,轴部煤层近水平,轴宽6075米,是典型复式向斜特征。(2)施庄向斜:位于井田的南部,从10线向南倾伏,南被mf1断层所切割为井田边界。本井田呈一扇形向外开放,北部为牛眠向斜、大庄背斜和施庄向斜的交汇处,轴向630。向斜两翼倾角均为上陡下缓,西翼倾角39,东翼倾角26,倾伏角15,轴部煤层近水平,宽度3040米。(3)大庄背斜:位于井田东南部。轴向285350,倾伏角38,两翼岩层倾角较平缓为26,为一平缓褶曲背斜。见表11表11主要褶曲一览表名称位置轴向、倾伏角两翼地层倾角控制程度牛眠向斜井田北部和中部6线北3040,6线以南10,倾伏角27。西翼较陡410,深部稍缓24;东翼较平缓26。为一不对称平缓长轴褶皱,向斜东翼沿走向被 kf_1断层切割,控制可靠。施庄向斜井田南部轴向630倾伏角28西翼倾角39,东翼倾角26,向斜两翼倾角均为上陡下缓。从10线向南倾伏,南部被mf_1断层切割,本井田呈一扇形向南开放,北部被大庄背斜切割。大庄背斜井田东部牛眠和施庄向斜衔接部位轴向285350倾伏角38两翼岩层倾角均较平缓,一般为26为一平缓褶曲背斜。2)断裂构造本井田大中型断层共5条,其中分布在井田边界作为自然边界的有4条,如:东部边界的kf1、kf2断层,南部边界的mf1断层,西部边界的nf3断层。按断层性质分:正断层4条,逆断层1条。见表12表12主要断裂构造统计表落差(米)正断层逆断层小计条数名称条数名称1002条kf_1、mf_11条nf_33条0301条mf_4、1条0151条kf_21条小计4条1条5条大中型断层的特征:断层向深部延伸落差逐渐变小;断层走向主要为ne向、nne向及近ew向三种,受二级褶曲控制,断层与褶曲轴向近似平行或垂直,倾向一般向向斜轴方向,与地层倾向相一致,即顺向断层;断层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正断层一般倾角较大,为7080;大中型断层附近,有一定范围的断层影响带,伴随着小断层发育。3)岩浆岩体的分布和产状本井田岩浆岩不发育,燕山斯区域岩浆活动的第一次和第三次岩浆活动在井田的南部及北部边界零星钻孔见到。侵入方式为岩床或呈串珠状的侵入体(如图13所示),岩浆的侵入使煤层顶底板遭受破坏,岩石结构强度降低,有时可沟通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增加了回采难度。图 13岩浆侵入示意图1.2.4井田水文地质本区是被90米左右的第四第冲积层覆盖的隐伏煤田,井田东部有两姜河、闸河,井田西部有龙河,井田内有一条人工开挖的解放河和大小池塘较多。井田内地势平坦,一般标高在+34+36米。在正常情况下,地表水位对井下生产无影响。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含水层段为煤系地层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其次是第四系水。根据本井田内各含水层及对矿井的威胁程度和防治水的难易程度,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标准,袁庄煤矿被定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1)含水层(1)第四系含水层:含水层厚度922米,主要由粉砂土、亚砂土及粘土组成,孔隙潜水(底部微具承压性),水位埋深切13米,季节性变化显著,年变化幅度约2.5米,分布很稳定,该层含水层丰富,最大单位涌水量q=0.56公升/秒米,中央风井井筒淋水达20m3/h以上,平均渗透系数4.21米/昼夜,水质类型为hco3cl-mg.ca型,矿化度0.491.00克/升,硬度30.62,ph值为7.07.3。(2)基岩风化带含水层:风化带厚度一般为1020米,井田内由西向东逐渐增厚,岩性随基岩露头层位而定,一般为泥岩,砂岩及砂质泥岩等组成,砂岩为主要含水层,孔隙裂隙承压水、裂隙不甚发育,(裂隙率一般为1%,大者为2.4%),多为风化裂隙,含水较丰富,单位涌水量g=0.074公升/秒米,平均渗透系数(k)为0.22米/昼夜,水头近地表(h=2.43米)。(3)石盒子组上部含水层:包括上石盒子组和下石盒子组上部,即到2煤顶板以上40米左右。一般厚200米左右,岩性由泥岩、少量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裂隙承压水,水头较高h=2.045.78米,砂岩为主要含水层,裂隙不发育(裂隙率一般小于1%),上段底部有两层稳定的相距很近的砂岩,厚度121米,中段底部有一层稳定的中粒砂岩,厚度126米,其它砂岩分布不稳定,隔水层为泥岩,分布亦不稳定,富水性取决于其裂隙发育程度,g=0.006250.147公升/秒米,k=0.2159米/日,水质类型为clhco3-naca,矿化度1.24克/升,硬度18.2,ph=7.5。(4)5煤层含水层由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从2煤顶板以上40米左右至k2铝土泥岩,厚约100米,裂隙承压水,裂隙不发育(裂隙率1.5%)含水微弱至丰富,g=00.266公升/秒米,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该含水带根据对3煤层充水程度因素又可分为两个含水段:3煤组顶板含水组:3煤层以上部分,由泥岩、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总厚度一般为50米,砂岩为粉细中粒,累计厚度024.6米,一般有12层,在2煤层顶部有一层较稳定,厚011.8米,富水性不均,一般随31煤层工作面回采,涌入到工作面内,属31煤层的导水带位置,对生产有影响。3煤层底板含水组:从3煤层至k2铝土泥岩,岩性由泥岩、煤层及砂岩组成,总厚度50米左右,在4煤层底板有一层稳定的中粒砂岩,钙质胶结,厚2.220.7米,分布不稳定,该含水组砂岩为主要含水层,泥岩和煤层为隔水层。5煤含水层q=0.010.266公升/秒米,k=0.095960.2159米/日,水质类型为hco3cl-na型,矿化度1.168克/升,硬度1.32,ph=8.0。(5)山西组含水层k2下至太原组顶部,岩性以砂岩为主,次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厚度100米左右,砂岩为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60米左右,裂隙承压水,裂隙不了育(裂隙率0.150.19%),该含水层可分为6煤顶板(k26煤)含水组和6煤底板(6煤k1)含水组,含水微弱丰富。q=0.001260.01055公升/秒米,k=0.001330.0122米/日,水质类型为so4cl-cana型,矿化度2.16克/升,硬度58.5,ph=7.8。6煤顶板含水组总厚6080米左右,由北向南逐渐增厚。砂岩累计厚度557.8米,细中粒,亦有由北向南增厚和规律,含水不均,砂岩与6煤层之间有一层不稳定的泥岩,厚015.9米。该含水层对岩石大巷掘进有影响。(6)太原组含水层岩性以灰白色细粗粒结晶状灰岩与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灰岩共有12层,多呈薄层状,分层厚014.8米,累计厚度约63.54米,含水层总厚度164米左右,为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含水不均一,该含水层的富水性随埋深增加而减弱,如埋深在115273为区间,q=0.745公升/秒米,而在448520米区间q=0.012公升/秒米,同时,处在同一标高,该含水层之富水性与其他二叠系各含水层强。k=0.095960.7161米/日,hco3cl-naca型,矿化度1.161.23克/升,硬度11.826.2,ph=7.27.7。2)井田涌水量据矿井地质资料,井田最大涌水量为460 m3/h,正常涌水量为209 m3/h。1.2.5地温本井田在勘探时期进行了钻孔测温工作,在三水平延深勘探施工的75-19钻孔,测得该孔在391.94米时温度为21.3度,本井田地温梯度一般为0.752.07/100米,属于正常地温区,平均地温22度左右,最大可达25度。1.3 煤层特征1.3.1 煤层埋藏条件闸河煤田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东为皇藏峪复背斜,西为肖县复式背斜。袁庄井田位于闸河复式向斜的北部,由牛眠向斜、大庄背斜和施庄向斜三个次级褶曲组成,控制井田的整个形态,造成井田内煤层走向变化较大。倾角29,平均6。煤层露头深度-81.6m,风化带深度-90.3 m。含煤19层,仅31煤层属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具体见表13表13 煤层特征表组名煤层煤层厚度最小最大顶板底板煤层结构层位稳定程度与标志层距离平均(米)上石盒子组1煤00.59粉砂岩泥岩简单不稳定k_31190.15下石盒子组2煤00.57砂岩或泥岩粉砂岩或泥岩简单12个分层不稳定58.4k_20.305煤00.48泥岩或砂岩泥岩或粉砂岩简单13个分层较稳定17.6k_20.39山西组7煤00.44细中粒砂岩砂质泥岩或泥岩简单不稳定34k_10.33太原组b_1_000.52石灰岩泥岩简单不稳定b_900.74石灰岩泥岩简单不稳定b_800.36石灰岩、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简单不稳定b_6_700.11石灰岩砂泥简单不稳定b_500.46石灰岩、泥岩泥岩简单不稳定b_4_300.43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简单不稳定b_4_200.43泥岩泥岩简单不稳定b_4_100.39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简单不稳定b_300.67石灰岩砂质泥岩简单不稳定b_3_100.60石灰岩泥岩砂岩简单不稳定b_1_200.43泥岩泥岩简单不稳定b_1_100.41泥岩泥岩简单不稳定1.3.2 可采煤层本井田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以二迭系为主,石炭系太原群虽含煤,均不可采。本井田煤系地层总厚度804.3米,含煤19层,煤层平均总厚度9.66米,含煤系数1.2%。其中可采煤层一层,为31煤层,可采平均厚度4.2米,位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31煤层:位于下石子组下部,下距k2标志层39米左右,为全矿井田分布,主采煤层,较稳定,厚度2.057.40米,一般厚度4.0米,可采点平均厚4.2米,31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局部有有12层夹矸, 夹矸岩性为泥岩,易碎,厚0.010.5米,从全矿井评价属较稳定煤层。见表14表14可采煤层特征表地层名称煤层名称见煤点数(个)煤层真厚结构稳定性顶底板岩性可采性总数其中两极可采点平均厚(米)顶板底板可采不可采无煤平均(米)下石盒子组3_1140135502.057.404.2较简单较稳定泥岩或粉砂岩个别细砂岩泥岩或粉砂岩可采1.3.3 煤层的围岩性质伪顶: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常与煤层分界不清,多缺失,极易冒落,平均厚0.05m。直接顶: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深灰色,致密块状,含砂量由下向上逐渐增大,中上部含大量完整植物化石,裂隙发育,硬度为3度,易冒落,平均厚2.5m。井田南北翼岩性差别明显;南翼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泥岩或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13m,最厚可达8m左右;北翼多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强度大,顶板压力小,工作面支护较容易。综上所述,其顶板分类定为类。老顶:灰白色砂岩,细中粒,块状,泥、钙质胶结,磨园度中等,斜层理发育,裂隙较发育,常与第二层砂岩合并,不易冒落,厚度6.512.6m,平均8.5m。直接底:灰色泥岩或灰白色细砂岩,局部含砂量较高,含植物根化石和泥质结核,抗压性差,底部为32煤,厚0.070.68m。老底:灰色砂质泥岩或灰-灰白色砂岩,一般为20m左右,为灰-灰白色砂岩时 ,厚度大,有时可达50m以上,该岩石与下部灰岩分界不明显。1.3.4 煤的特征1) 煤的工业分析本区可采煤层为低变质的气煤类(qm),煤种单一,一般为中灰、低硫、低磷见表15仅施庄向斜西翼西南端,井田边界处因受岩浆影响,有无烟煤及自然焦。(1) 灰份:本煤层主要属于低灰分煤层,局部为中灰,灰分一般在2.0011.2.88%,平均在8.5%(2) 挥发分:一般为16.842.3%,平均为35.9%;(3) 硫含量:一般为0.210.55%,平均为0.40%,均小于1%;(4) 磷含量:为0.0010.005%,远小于0.01%,;(5) 胶质层厚度:7.516.6mm,平均12.0mm;表15 煤质主要特征表项目煤层灰分()硫分()磷分()挥发分(%)发热量(mj/kg)容重(t/m3)牌号31煤8.50.400.000435.0927.861.35qm2)煤的牌号根据资源勘探阶段煤质化验结果,31煤层的工业牌号为低变质的气煤(qm)。3)煤的硬度可采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为200300mpa。1.3.5 煤的工业用途本井田31煤层属低中变质的气煤,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灰熔点,系良好的动力用煤。另外31煤经洗选后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炼焦用煤要求,宜作配焦用煤。1.3.6 煤的含瓦斯性本井田最终勘探报告对瓦斯等级作了如下评述:在本井田m65孔、772孔、k36孔和k56孔中采取31煤层瓦斯测定,结果为ch4为0.1480.680毫克/克,与本井田相邻地质条件相似的沈庄井田瓦斯测定结果为:31煤ch4为00.987毫克/克。另据袁庄矿对31煤层在-150水平回采时,历年来瓦斯含量测定结果,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45m3/t,结论是:本井田属低瓦斯矿井。1.3.7 煤尘爆炸危险性1987年8月24日,委托重庆煤研所对31煤层煤尘的爆炸性进行鉴定,31煤层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为36.7937.28%。详见表16表16 煤的爆炸性试样号试样名称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水份wf灰分af挥发份火焰长度(c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爆炸性结论vfvr87爆-29南翼钻孔2.6316.5330.1337.287075煤尘有爆炸性87爆-30北翼钻孔2.3716.4629.8636.7910075煤尘有爆炸性1.3.8 煤的自燃倾向性同期,在上述地点取样委托抚顺煤研所对煤层的自燃倾向进行了鉴定,煤层都有自燃发火的倾向,自燃发火期13个月。详见表17表17 煤的自燃特性试样号试样名称着火温度氧化程度煤炭自燃倾向性分类还原t1原样t2氧化t3t(1-2)100%t(1-3)1南翼钻孔35033132990三类较易自燃2北翼钻孔35133231859三类较易自燃2 井田开拓2.1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1.1 井田境界1)井田划分的依据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井田境界应根据地质构造,储量,水文,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及地貌,地物等因素,进行技术分析后确定,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煤田范围划分为井田的原则有:(1) 井田范围内的储量,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2) 保证井田有合理尺寸;(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如地质构造(断层)等;(4)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号相邻矿井间的关系。2)井田范围图 21井田赋存状况示意图袁庄矿位于淮北市东北35公里,徐州市西南20公里,东径11657.11171.8,北纬348.73411.2,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1.73.4公里,面积15.9平方公里,煤层的倾角最大为9,最小为2,平均5。井田西为煤层露头,西南以nf3断层与孟庄矿为邻,南以mf1正断层与毛营子矿为界,东以kf1断层与沈庄矿接壤,北部以人边界与沈庄矿相邻,见图21。3)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矿井工业储量一般即a+b+c级储量。井田范围内全区可采煤层为31煤层,平均厚度为4.2 m。 矿井的工业储量根据经纬网网格法来计算。由于井田范围内煤层倾角变化不大,可按井田面积一次计算。经过计算,井田范围有完整方格49个,不完整部分拼合方格15个,共计方格62个。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为s=500500=250000m2,煤的容重取1.35 t/m3。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zg = nsm/cos1 (公式21)式中 zg矿井工业储量,万t;s 每个经纬网方格的面积,m2;n井田范围方格个数,个;m煤层平均厚度;米煤的平均容重,t/m3;煤层平均倾角,;则矿井的工业储量为:zg = nsm/cos=642500004.21.35/cos5=9037.48万t根据袁庄矿地质勘探资料,矿井各级储量具体情况见表 21 。表21矿井各级储量表储量级项目a+b+c级储量a级b级储量c级储量a+b级储量储量百分比储量百分比全矿9037.484256.250.4712864.881915.957121.530.788第一水平9037.484256.650.4712864.881915.957121.530.788(其中,百分比为该级储量与其对应工业储量的比率。)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井田范围内a+b级储量占工业储量的78.8%,大于40%;第一水平内a+b级储量占水平工业储量的78.8%,大于70%;第一水平内a级储量占水平工业储量的47.1%,大于40%。根据矿井设计指南中关于矿井井型与矿井设计的高级储量比例之规定,本矿井的储量符合煤炭设计规范的要求。2.1.2 设计可采储量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 工业场地、井筒留设保护煤柱,对较大的村庄留设保护煤柱,对零星分布的村庄不留设保护煤柱;(2) 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线法确定。用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场地、村庄煤柱。岩层移动角为70、75、75,表土层移动角为45;(3) 维护带宽度:工业广场维护带15m;(4) 断层煤柱宽度35m;(5)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见表22。则将工业广场定为长450m,宽300m。2)安全煤柱留设井田边界保护煤柱袁庄矿井田边界主要以断层为界,其中人为井田边界长度仅为2890m。按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宽,保护煤柱面积损失量为57800 m2。表22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井 型(万t/a)占地面积指标(公顷/10万t)240及以上1.0120-1801.245-901.59-301.8断层保护煤柱袁庄矿断层总长度8530m,其中8000米为井田边界,断层煤柱留设35m宽,则断层保护煤柱面积损失量为:298550 m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根据关于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修改的决定(试行)之规定:井型在4590万t/a,占地面积指标为1.5公顷/10万t。据此,确定工业广场占地面积为13.5公顷,工业广场的形状为长方形,长450m,宽300m。又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之规定,工业广场属二级保护,其围护带宽度为15m。因此,加上围护带,工业广场需要保护的尺寸为:长宽=465315=146475m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尺寸可由垂直剖面作图法求得,如图22所示。垂直剖面作图法图22由上图得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投影图为一梯形,上底650m、下底718m、高815m。则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面积为:(上底 + 下底)高2 =(650+718)8152=190180m2大巷保护煤柱大巷中心距离为20m,大巷两侧的保护煤柱宽度各为30m,则大巷保护煤柱面积损失量为540000 m2。井筒保护煤柱主、副井井筒保护煤柱在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范围内,风井井筒保护煤柱在大巷保护煤柱范围内,故井筒保护煤柱损失量为0。各类保护煤柱损失见表23。表23 保护煤柱损失量煤 柱 类 型面积(m2)井田边界保护煤柱57800断层保护煤柱298550工业广场保护煤柱190180大巷保护煤柱540000井筒保护煤柱0合 计10865303)矿井可采储量的计算矿井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zk =(zgp)c (公式22) 式中 zk矿井可采储量,万t;zg矿井工业储量,万t;p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大断层等留设的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万t;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0.75;中厚煤层不小于0.8;薄煤层不小于0.85;地方小煤矿不小于0.7。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本煤层采出率取0.75。zk=(zg-p)c=(9037.48-616.06)0.75 (616.06是如何得到的?)6316.07 万t2.1.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制”,每天四班作业,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6小时。2)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的确定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16小时。这样充分考虑了矿井的富裕系数,防止矿井因提升能力不足而影响矿井的增产或改扩建。因此本矿设计每昼夜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确定(1) 确定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2.2.1条规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资源条件、开采条件、技术装备、经济效益及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或系统优化后确定。矿区规模可依据以下条件确定:资源情况:煤田地质条件简单,储量丰富,应加大矿区规模,建设大型矿井。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储量有限,则不能将矿区规模定得太大;开发条件:包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老矿区及大城市),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用户,供电,供水,建筑材料及劳动力来源等。条件好者,应加大开发强度和矿区规模;否则应缩小规模;国家需求:对国家煤炭需求量(包括煤中煤质、产量等)的预测是确定矿区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投资效果:投资少、工期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的应加大矿区规模,反之则缩小规模。(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袁庄井田煤层赋存稳定,顶底板条件好,断层褶曲少,倾角小,厚度变化不大,开采条件较简单,适宜大型综采,但煤炭储量不足,不能满足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只适合建中型矿井。确定袁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9 mt/a。(3) 矿井及第一水平服务年限的核算矿井服务年限的计算公式为:t= (公式23)式中t矿井的服务年限,a;zk矿井的可采储量,万t;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k=1.4;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由2.1.2计算结果可知:矿井可采储量为6316.07万t,则矿井服务年限为 以上结果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第一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公式为:t= (公式24)式中t1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a;zk1第一水平的可采储量,万t;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k=1.4;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由于袁庄矿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采,第一水平可采储量即为矿井可采储量,由2.1.2计算结果可知:第一水平可采储量为6634.67万t,则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 以上结果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经过矿井及第一水平服务年限的核算,二者均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之规定,因此最终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为0.9mt/a。2.2井田开拓2.2.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2)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3) 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4) 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5) 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6) 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1)井筒形式的数目及坐标(1) 井筒形式井筒形式有三种:平硐、斜井、立井。一般情况下,平硐最简单,斜井次之,立井最复杂。平硐开拓受地形迹埋藏条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且便于布置工业场地和引进铁路,上山部分储量大致能满足同类井型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斜井开拓与立井开拓相比:井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与工序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施工单价低,初期投资少;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比立井简单,井筒延伸施工方便,对生产干扰少,不易受底板含水层的威胁;主提升胶带化有相当大的提升能力,可满足特大型矿井主提升的需要;斜井井筒可作为安全出口,井下一旦发生透水事故等,人员可迅速从井筒撤离。缺点是:斜井井筒长辅助提升能力少,提升深度有限;通风路线长、阻力大、管线长度大;斜井井筒通过富含水层、流沙层施工技术复杂。立井开拓不受煤层倾角、厚度、深度、瓦斯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采深相同的的条件下,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井筒断面大,可满足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需风量的要求,且阻力小,对深井开拓极为有利;当表土层为富含水层或流沙层时,立井井筒比斜井容易施工;对地质构造和煤层产状均特别复杂的井田,能兼顾深部和浅部不同产状的煤层。主要缺点是立井井筒施工技术复杂,需用设备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井筒装备复杂,掘进速度慢,基本建设投资大。本矿井煤层倾角变化不大,部分为近水平煤层;水文地质情况比较简单,涌水量较小;煤层埋藏较浅,但表土较厚不宜采用斜井开拓,因此可采用立井开拓,延伸可采用立井延伸或采用暗斜井延伸方案或为一水平开采。经后面方案比较确定井筒形式为双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见本节6)。(2) 井筒数目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只开凿一对提升井筒(主、副井),风井的个数应根据安全生产、通风需要和一井多用的原则合理确定。本设计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井田走向长度较小,可设一个风井为全矿服务,风井的位置可以采用中央并列式。(3) 井筒位置的确定井筒位置的确定原则: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兼顾其他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的布置,石门工程量少;有利于首采区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阶段,首采区少迁村或不迁村;井田两翼储量基本平衡;井筒不宜穿过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断层破碎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弱岩层;工业广场应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且避开高山、低洼和采空区,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威胁;工业广场宜少占耕地,少压煤;距水源、电源较近,矿井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井筒位置既要力求做到对井下开采有利,又要注意使地面合理布置,还要有利于井筒的开掘和维护。本设计矿井地面平坦,井筒位置不受地面的限制,因此,确定井筒位置只考虑井下开采有利的位置。因此,设计将井筒位置布置在井田的中央。井筒的坐标为:主井:x:3783503 y:39499012:44.03m副井:x:3783489 y:39499086 z:44.04m风井:x:3783524 y:39498413 z:44m2)工业场地的位置工业场地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 尽量位于井田储量中心,使井下有合理的布局;(2) 占地要少,尽量做到不搬迁村庄;(3) 尽量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同时工业场地的标高要高于最高洪水位;(4) 尽量减少工业广场的压煤损失工业场地的位置选择在主、副井井口附近,即井田中部。工业场地的形状和面积:根据表2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确定地面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为13.5公顷,形状为矩形,长边垂直于井田走向, 长为450m,宽为300m。3)开采水平数目根据矿井煤层倾斜长度和垂深,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采对实现高产高效较为有利。故设计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水平垂直高度195m,上山段平均斜长1263.5m,下山段平均斜长1134.6m。4)带区的划分及布置根据上述所确定开拓方案,井田范围内采用带区式准备。由此,共划分为12个带区。其中,矿井南部块段划分为8个带区:南一带区南五带区;矿井北部块段划分为6个带区:北一带区北六带区;另加一中央带区。具体布置见袁庄矿开拓平面图。(1) 煤层生产能力31煤的平均可采厚度为4.2m,煤层的原煤容重均为1.35t/m3。因此,3煤的煤层生产能力为5.67 t/m2。(2) 矿井水平间、带区间和煤层间接替顺序矿井采用单水平开采,无水平间接续问题,但水平服务年限长,开拓巷道一次做完,维护费用较高,可以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块段,矿井投产后,首先开采南翼块段,在南翼减产前11.5年,完成北翼块段的的基本井巷工程和准备、安装工程。(3) 带区间接替顺序首先开采井田南翼带区。从井田中部的上山带区南一带区开始向南部边界南二带区开采,然后从南部边界下山带区南三带区向井田中部的南五带区开采,最后过渡到矿井北翼块段。见表24带区内分带采取跳采,即:开采一分带时,在四分带准备接替工作面,接替工作面在生产工作面回采结束前1015天完成巷道掘进和设备安装工程;当四分带投入生产后,开始在六分带准备下一个接替工作面,四分带回采结束前,在二分带沿空掘巷,直至转入下一代带区。当南翼带区全部采完前11.5个月,完成北翼接替带区和接替工作面的掘进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转入北翼带区的开采。(重复了)表24带区生产接续表接替顺序1234567891011带区名称南一带区南二带区南三带区南四带区南五带区北一带区北二带区北三带区北四带区北五带区北六带区5)主要开拓巷道及井底车场大巷布置形式:大巷可以布置在煤层中,也可以布置在煤层底板或者顶板坚硬岩层中。即煤层大巷和岩石大巷,煤层大巷有早出煤、早投产、节约投资等优点,但巷道维护困难,特别是在厚煤层中维护费用高;岩石大巷,维护状况良好,维护费用低对生产的通风、排水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掘进费用高,掘进速度慢。煤层大巷和岩石大巷的优缺点详细比较如表25表2 5 煤层大巷与岩层大巷的优缺点水平大巷煤层大巷岩层大巷特征沿煤层掘进随煤层等高线变化在距煤层一定距离岩层中掘进,基本上保证取直优点大巷掘进容易施工速度快、便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课件
- 微信公众号推广营销计划书
- 完形填空核心考点(含答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课件
- 酿酒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花样年华前程锦绣高二班学风主题班会
- 老年人常见病预防课件
-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生版)-初升高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热点话题02 2025成都世运会(解析版)-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热点话题练习
- CN120197731A 基于零知识证明与联邦学习的模型生成方法、设备及产品
- 中国木质纤维素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JG/T 11-2009钢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
- 林地征占用协议书
- 合规审计笔试题及答案
- 中国工程总承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中国胎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储能电站施工方案新建项目
- 《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 课件 4.10GNS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 DB32-T 4987-2024 桥梁轻量化监测系统建设规范
- 电梯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前沿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