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巧链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试大纲中的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辨析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方面的知识。1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为古今异义,其词义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中的“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切河流。(2)词义缩小。例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志、不显贵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3)词义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现在则指鼻涕;“偷”在古代是苟且、马虎或刻薄、不厚道的意思,后来则转移为偷盗。(4)词义弱化。例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例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会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本来没有贬义,但现在却用来表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变成纯粹的贬义词了。(7)名称说法改变。例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2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最为常见。一般说来,一个词不管有多少个义项,总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其他义项都是从这个基本的义项中引申出来的,而且各个义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兵”为例,兵的基本意义是武器,由武器引申到使用武器的兵士,由兵士的集合引申到军队,由军队引申到战争,由战争引申到作战策略,引申到军备,等等。在分析词义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1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需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用要区别开来。如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中说“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从许”即是“相从”“相许”,此为同义复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然后予以正确解释。2通假宇和异读字通假字是古人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异读字是古汉语中保留了两个以上读音的字。这两种字在古代诗文中经常见到,并且影响着对词义的理解。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是个通假字,通“早”,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很难理解它的意思。“说”在古代汉语中是个异读字,有三个读音:“是说也,人常疑之”的“说”读shu,意思是“说法”;“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中的“说读shu,意思是“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读yu,意思是“愉快”“高兴”。可以看出,异读字读音不同,意义亦不同。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可以说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来自实词,值得我们重视。近十年高考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见于课文,因此要明确常见实词的范围,重点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如:(1)联想推断法。常用的联想法有课文联想法和成语联想法两种。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中“廷、面”的意思,只要联想到课文中的“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很容易了。而句中“从”字的意义,也极容易由成语“言听计从”联想到。(2)结构对照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完全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两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断出“以”的含义。(3)语法位置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下临深潭,一微风鼓浪”和“噌吰如钟鼓不绝”两句中都有“鼓”字,借助语法分析,可知前一个处在谓语的位置,且带宾语,是动词,译作“推动、吹动”;后一个则为“如”的宾语,是名词,再参照“不绝”就可确定译作“鼓声”或“击鼓发出的声音”。(4)语境照应推断法。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如“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一句中的“贿”作“行贿”讲,还是作“受贿”讲?只要照应上文的“多欲”自然可以推断出应作“受贿”讲。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还有多种,如字形推断、读音推断等,需要我们在阅读实践中归纳、总结。总之,理解实词含义既要注意“迥别”(差别很大),还要注意“微殊”(差别很小),更不能“以今律古”(用词语的现代意义来理解和解释词语的古代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试大纲中的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的限定。经过一再简化,现在的考试大纲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指的就是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凭空地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几种用法。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呢?1要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此某个词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2004年考试大纲列出的18个虚词中,“之、以、则、与、若、为、因、所”就是虚实兼类词。如“皆以美于徐公”的“以”,译为“认为”,是动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中的“以”,译为“将”“把”,是介词。在阅读文言文和做题时,首先应分清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代词在古汉语中属于虚词,这一点与现代汉语不同。2要辨明用法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明确虚词的用法,要根据它在文中的作用来确定。例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故”用作连词,表因果关系;“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中的“故”用作副词,有“故意”之意,这是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都是连词,在句中的作用完全相同,这是用不同的虚词表示相同的用法。3要看准关系例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这是值得注意的。4要注意古今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的沿用下来,古今用法相同,如“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与现代汉语“善于”“敢于”的“于”用法一样。有的虚词用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原因或表凭借,现在则用来表因果复句中的“结果”。有的虚词改用了别的词,如介词“以”,现在用“用、拿、把、凭”等字代替。还有的虚词作用完全消失,如起提顿作用的“者”和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就要注意这种古今变化的情况,要善于把虚词和现代汉语比较,了解它的变化情况,以确定它与现代汉语的对译关系。5要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的特殊现象,首先是单音双音的变化。文言文中有些双音节的虚词,实际上是由意义独立的两个单音词构成的,但发展到现代汉语,就变为一个双音虚词。如“余是以知之”的“是以”实际上是“以是”,“以”是介词,表凭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建材代购及环境质量检测与全面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机械加工学徒技能培训及就业保障服务合同
- 2025年高效离婚案件代理与诉讼策略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合作合同:智能充电设施安全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度校园食堂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合同
- 2025年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合同
- 2025年智能农业装备购置融资担保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茶叶深加工与跨境电商合作项目合同
- 2025年学校食堂特色餐饮产品定制与全流程服务承包协议
- 2025年度企业级云计算平台运维服务及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合同
- 二零二五版便利店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弱电设备运输方案模板(3篇)
- 2025-2030中国重水市场运行态势与未来竞争力剖析报告
- 企业职工感恩教育
- GB 17051-202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 品牌管理部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临沧市市级机关遴选真题2024
- 【物化生 高考西北卷】2025年高考招生考试真题物理+化学+生物试卷(适用陕西、山西、青海、宁夏四省)
- 人员出差审批管理制度
- 呼吸科一科一品
- CJ/T 526-2018软土固化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