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太阳西边雨——萨特与波伏瓦.doc_第1页
东边太阳西边雨——萨特与波伏瓦.doc_第2页
东边太阳西边雨——萨特与波伏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边太阳西边雨萨特与波伏瓦杜青钢 程静萨特去世后三个月,我得到一本萨特专号。这是二十八年前的事。专刊150多页,厚厚一本,浓墨渲染了萨特的葬礼。有个细节记忆犹新:下葬前,波伏瓦由人搀扶,坐在椅上,将一支玫瑰投向墓穴。波伏瓦没哭,但第二天便住进医院。我们深受感动:堂堂一名家,跟了萨特一辈子,也不要个名份,诀别时,用一朵鲜红的玫瑰演绎了惊天动地的爱情。20世纪末,重返巴黎,无意间发现了越洋之爱波伏瓦致奈尔森的信,当即买下,一口气读了几十页。晴天霹雳。震惊中的我有两问:第一,波伏瓦乃萨特公认的终身伴侣,怎么又恋上了一美国作家,而且爱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在信中,波伏瓦绵绵倾诉:“当我想到即将见到你、抚摸你,我便头晕脑旋,心花怒放,想着它,久久不能释怀,感情炽烈,难以忍受,只觉得口发干,喉头紧锁。”见了面,则喃喃喁语:“搂紧我,我要做你的女人。”有些细节,色情十足“:我的唇沿着他的胸脯下滑,滑至孩童般的肚脐”下文不宜再引,否则,会有艳照门之嫌。第二,第二性出版后,波伏瓦被视为女权主义的代表,给人一种天下男人不屑一顾的印象。平时,她神情庄重,矜持有加,和奈尔森在一起,却温柔娴淑,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我看过三人的大量照片,与萨特一道,波伏瓦更像学者、战士、伴侣。依偎在奈尔森右侧,她下颌微扬,面如桃花,秋波涟涟,含情脉脉,全然不像第二性的作者。波伏瓦与萨特到底咋回事。这次第颇似刘禹锡的两句诗:东边太阳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波伏瓦与萨特相识于1929年,是时,波伏瓦21,萨特23岁,波伏瓦高挑美丽,端庄聪慧;萨特矮小丑陋,蛤蟆身材,斗鸡眼,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颇有异趣。初次相见,萨特便被征服,立马发动爱情攻势。第一次约会并不顺畅,波伏瓦派妹妹替应,自己并未露面。萨特暗暗怪罪爹妈传留的鄙陋,但不气馁,几经周折,终于获取芳心。萨特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才华,也获益于他别具一格的生活态度。波伏瓦在回忆录中写道:“萨特吻合了我15岁时的心愿,他是另一个我,从中我找到自己的种种怪癖,同他一道,我什么都能分享。8月初相见,我便料定,他再也走不出我的生活。”在卢森堡公园,两人定下著名的爱情协约,用的哲学术语:我们之间,是必然之爱,此外,还可另找偶然的爱。说白一点:我们互爱,这是主体,同时还能找别的情人。协约由萨特提出,也中了波伏瓦的下怀。如此约定可免除约束,不落俗套。波伏瓦家教甚严,但骨子里却是个我行我素、标新立异的女人。两人还做了补充:相互忠实,不打诳语,保持透明,有了新欢互通信息,共同分享。约期为两年,也是萨特提出的。契约期内,两人打得火热,无暇他顾。萨特爱得更深,波伏瓦用情稍弱。在性上,萨特的要求并不高,用其情人比昂卡的话说:他是一床上庸人。萨特自己也坦言:我更喜欢抚摸、观赏,而不热衷性交。波伏瓦对萨特的依恋主要是精神的依恋,床第之欢仅居其次,甚至可从略不计。十年后,两人已中断了肉体来往。两年过后,开始各觅新欢。萨特追女人,名扬天下。他自己也说:我喜欢女人陪同,离不开追求女人的快乐,与同性在一起,浑身不自在。颇有贾宝玉的风流习性。不同的是,萨特具有现代人的平等意识,乐于妻妾成群,也容得下对方夫君扎堆。萨特阅女人无数,但让他难舍难忘的有五六人。如奥尔佳(Olga)、旺达(Wanda)、米歇尔(Michelle)、多洛莱丝(Dolors)及阿尔莱特(Arlette)。波伏瓦主要经历了四个男人:波斯特、柯斯特莱尔、奈尔森和朗兹曼。萨特、波伏瓦与情人之间可谓五方杂处,光怪陆离。波伏瓦是双性恋,萨特的许多情人,如奥尔佳、米歇尔等同时也是她的同性恋人。奥尔佳是波伏瓦的学生,对萨特,她若即若离,迷其才华,又厌其身体,把萨特活活折磨了三年,中间再插个波伏瓦,构成了离经叛道的三重奏。于嫉妒痛苦之中,波伏瓦又暗中撮合另外两人,但撮合只是控制的手段,与大公无私沾不上边。波伏瓦后来回忆说,在萨特所有情人中,只有奥尔佳对她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后来,奥尔佳爱上并嫁给波斯特,三角恋才告一段落。波斯特乃萨特的学生,尔后成为波伏瓦的情人。旺达是奥尔佳的妹妹,随后也做了萨特的情侣,当四个人绞合一起,那犬牙交错、昏天黑地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有人称之为欢爱四重奏。米歇尔乃大作家波里斯?维昂(Boris Vian)之妻,维昂与萨特又是挚友。你来我往,米歇尔做了萨特的情人,维昂只好与老婆离婚。萨特爱得难解难分的另一个女人,是多洛莱丝,美国人,多氏的独特之处即娇小玲珑,在萨特所有情人中,只有她比萨特个矮,两人相处,如云似雨,难舍难分。阿尔莱特则由情人变成了养女。除了萨特,波伏瓦爱得最深的男人当数美国作家奈尔森。1947年,波伏瓦赴芝加哥讲学,由朋友推荐,认识了奈尔森。四目相接,双双坠入爱河。奈尔森人高马大,英俊潇洒。在精神上,萨特给了波伏瓦极大的快乐;携精神之默契,奈尔森在肉体上为波伏瓦展现了一个极乐世界。留美期间,两人如胶似漆,形同夫妻。波伏瓦在信中称奈尔森为“亲爱的丈夫”,对萨特她从未用过这个称呼。数月后,波伏瓦重返故地。与奈尔森同游墨西哥,这是两人爱情的巅峰。随后出现不和。爱得真切的奈尔森想娶波伏瓦为妻,波伏瓦谢绝,理由是:我离不开法国,离不开萨特。即使没有萨特,我也无法定居美国,远离巴黎,我没法运笔。奈尔森无可奈何,但未放弃努力。临别,他赠送波伏瓦一枚银戒。(这戒指,波伏瓦一直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后,随她而葬。)不久后,奈尔森又来法国,波伏瓦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特意租了一个套间,屋内摆满她与奈尔森游览墨西哥买下的纪念品。这爱巢,除了奈尔森,没第二个男人住过。接奈尔森之前,波伏瓦足足打扮了一小时。从某种意义上说,波伏瓦对奈尔森的爱已超过了对萨特,只不过,美国佬太传统,想吃独食,他们的故事没能延续到底。奈尔森抵巴黎后,由波伏瓦引导,很快见到了萨特及其小圈子。地点在弗劳尔(Flore)咖啡馆,这是存在主义小圈子当年聚会的大本营。会面时,萨特笑容满面,热情与奈尔森握手,郎朗大度。咖啡馆内等侯着奥尔佳、旺达、波斯特、米歇尔及其丈夫波里斯?维昂。众人翘首以待,早想见识这位让波伏瓦食不甘味的美国情人。奈尔森的纯朴征服了众人。交谈甚是投机,其乐融融。出门时,奈尔森却惊诧不已:夜色中米歇尔悄悄拉起萨特的手,情同恋人。法国人的浪漫令美国佬大惑不解。多次求婚未遂,奈尔森逐渐心冷。波伏瓦却恋恋不舍,她在信中写道:“为了见到你,我可以剁下一根指头。我每天可为你做20次饭,造20次爱。”已无心恋战的奈尔森冷冷回答:“我已不爱你。”炽热的恋情就此告一段落。这是1950年的事。四年后,奈尔森读了名士风流,不禁怒火中烧,觉得自己被作弄。波伏瓦在小说中透露了他们的私情。奈尔森对朋友说:我们做爱时,她该做好笔记的。尽管如此,他还与波伏瓦保持了14年的通讯联系。只不过,再也见不到火热的表白和多情的柔语。对于波伏瓦将私情公开,奈尔森一直耿耿于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评说也更尖刻:“情书乃两人间的私密,怎能公开,我在世界各地逛过许多妓院,婊子们都知道,完事之后紧关大门,闭口不谈。”奈尔森实在不了解他的法国情人,对于波伏瓦来说,生活与创作密不可分,波伏瓦的小说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读小说,更能了解作者的心境和生活原态。波氏的传记掺杂了许多美化和重构成份,远不如小说来的实在。波伏瓦与萨特的关系的确令人费解。萨特追女人一时搁了浅,波伏瓦会跃然相助,或献闺房私隐,或供宝典秘招。她得天独厚:萨特所追的女人,很多是她的同志。当萨特被女人缠得脱不开身时,又是波伏瓦出面解围,而且,救了他六七次。两人经常互通寻欢信息,萨特泡女人,会将个中幽情函告波伏瓦。波伏瓦每有新欢,必向萨特细说经纬。“我们可以分享一切。”如此交流,两人得到了另一层次的快乐。其情节颇似危险关系。有时候,你仿佛觉得,与波伏瓦的笔交是萨特频求新欢的一大动因。这行径,按世俗的说法,无疑是荒淫,是堕落。当年,波伏瓦离开教职,正是因为有学生家长告她行为糜乱有伤风化。依萨特与波伏瓦的哲学观,这等离经叛道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探索,用存在主义的话说,即存在形式的自我选择,它高度弘扬了个体自由。在正当壮年中,波伏瓦写道“:男女相处的模式不再是二人,而是三人。我们认为人类的关系有待创新,首先,没有哪种形式依然不变,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便是我的信条。”两人身体力行,对男女关系创建了如下模式:拒绝婚姻,不受拘束,双双自由,男女间既是情人,又是朋友、同谋;以对方为主,各自寻谋新欢,日新悦异。纵观萨特与波伏瓦的情感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称的环节。第一,萨特认识波伏瓦后找的第一个情人奥尔佳是波伏瓦的学生,波伏瓦也在萨特的学生中找到自己的第一个情人波斯特。后来,奥尔佳与波斯特结为夫妻,萨特波伏瓦与他们成为朋友。暗中,波伏瓦又与波斯特保持了长久的情人关系。第二,波伏瓦经历了一次电激雷崩的美国之恋,为了萨特,末了忍痛割爱;萨特也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国恋人,两情相投,如火如荼,为了自由,萨特最终选择了分手。多洛莱丝百般缠绕,待波伏瓦出面才算有个了结。第三,到了晚年,萨特与波伏瓦各自认了一个养女。第四,两人由始至终,一直用“您”相称。这“您”透出了亲密中的距离感和相互的独立性,也表明了相互间更高层次的敬重,萨特称其他女人,一般用随意的“你”。第五,没了床第之欢,两人依旧是不离不弃的伴侣。他们一同旅游,双双去过中国、古巴、日本、莫斯科、意大利、埃及,足迹几乎遍布世界。随后,频登政治舞台,倡导妇女解放,声援学生,支持反叛,笔伐布拉格之春,谴责美国入侵越南,共同经营现代杂志。两人为追求人类的自由作出了重要贡献。虽是终身伴侣,萨特与波伏瓦并未住在一起,除了几个假期。然而,每过几天他们都要聚合几小时,谈创作、论哲学、说政治。许多作品,他们互为第一读者。对萨特影响最大的人,除了胡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