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8.doc_第1页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8.doc_第2页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8.doc_第3页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8.doc_第4页
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鹰潭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 余江一中 邓建中 鹰潭一中 李秋明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 班别、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试题所有答案均答在本试卷的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鸟巢(cho) 角逐(jio) 跆拳道(ti) 摘金夺银(zhi)B按揭(ji) 骈文(pin) 外汇储备(ch) 国际炒家(cho)C贪渎(d) 特侦组(zhn) 民怨沸腾(fi) 锒铛入狱(ling)D苍穹(qing) 返回舱(chng) 模拟实验(m) 神舟七号(zh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自负赢亏河清海晕言必信,行必果B.渗漉一如继往攻城略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扫瞄偃仰啸歌万籁俱寂风马牛不相及D.山麓要言不烦无以名状吃一堑长一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B我,15岁,一个中学三年级学生,在读了许多报刊文学之后,心血来潮,见猎心喜,也学写了一篇小说,冒失的向文学刊物投稿。 C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载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D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具体的工作尚可,经理一职实难胜任。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B.我们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各自特长。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D.2004年高考扩大分省组织命题的范围,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 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命建筑概念是1994年底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刚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接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时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6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能感知建筑物变形和振动从而做出判断反应,调节建筑物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B具有“大脑”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做出判断和相应处理,防御灾害。C能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并能及时做出判断反应,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D具有大脑的功能,能感知和判断建筑物状况,一旦灾害发生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7文中的第2段对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更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使执行器在必要时能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B在突发建筑事故中,计算机程序便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C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D科学家为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判断能力。8对文中有关信息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为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反应”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应”建筑物的状况。B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能大大延长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寿命。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粘接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主要是为了让建筑物具有自我修复功能。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恭总其众 总:统领B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C今何不发 发:发作D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邙山之捷年何之B朝廷若忌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C于此犯便当行罚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杖士深二十以安之王语暴以好乐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自是有疾不疗 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音容兼美ABCD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是皇上第四个儿子,当突厥入侵时,他率领五百人杀入敌阵,浴血奋战,终于扭转局势,建功邙山大捷。B高长恭很贪婪,在担任青州、瀛州刺吏期间,他大肆贪污受贿,被部属相愿发现后,他只好求他不要揭发检举自己。C高长恭外貌俊美,品德高尚,战功显赫,却因一言不合而横遭猜忌。为韬光养晦,他竟然盼着生病,有了病也不愿去治疗。D相愿为高长恭出主意,让他托病辞职以避灾免祸,高长恭深以为然,言听计从,但是最终仍未能幸免于难。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6分)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王 前 既 有 勋 今 复 告 捷 威 声 太 重 宜 属 疾 在 家 勿 预 事。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3分) (2)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3分)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字。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山:即家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字”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答:_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4分) 答:_16. 默写:(每空一分)(8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诲汝知之乎? , ,是知也。(孔子语录) 五、(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9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有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他们只吃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老寿星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 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生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大为享乐。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会儿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比躺下去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戏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时,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相距甚远。这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传之密室,每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可得。由于它们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也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撞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17文章第4段中,“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苍老”和“年轻”是什么意思?请加以解释。(4分) 苍老: 年轻: 18作者把阅读的感觉比作“吃”、“睡”、“搏斗”,其作用是什么?(4分) 19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孤独”?(5分) 20作者在文中教给我们阅读名著的方法有哪些?请你结合阅读中外名著的切身体会来回答。(6分) 2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家中,“瑞珏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她与觉新当初的感情的理解。梅被她的大度与善良感动了,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B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人是西蜀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西蜀诸葛亮。C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黛玉。D从斯特朗博士的学校毕业后,大卫听从姨婆的建议,先去旅游开阔视野。他的第一站是砍特伯雷。E甘果瓦是个剧作家,他曾靠庸俗的宫廷教会剧谋生,日子过得去。后来没人买他的帐,于是只好在城市中游荡。他进入黑话王国,认识了爱斯梅拉达,并与之结为名誉上的夫妻。六写作 (65分)22. 请以窗为中心, 写一段话,描绘一个场景,表现某种道理。要求描写与议论相结合,20字左右。(15分) 23.(50分)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长老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诫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沉默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鹰潭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 (A“角逐”的“角”应读ju;C“锒铛入狱”的“锒”应读lng。D“返回舱”的“舱”应读cng.2D(A“自负赢亏”的“赢”应为“盈”,B“一如继往”的“继”应为“既”,C“扫瞄”的“瞄”应为“描”。)3D A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B见猎心喜特指一个人旧习难忘,一旦触其所好,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C连篇累牍是个贬义词,形容文章篇幅冗长,语言罗嗦,内容重复。 D敬谢不敏,因为没有能力而推辞。这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4D(A语意搞反了,可将“不忘”改为“不在”;B语序不当,应将“一种”放在“尊重”前;C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途径”。)5B6C(“生命建筑”这个概念应包括五个要点,感知、判断、反应、自我保护调节与控制和自我修复功能, ABD三项都有遗漏。)7A(原文:“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不是说“为有效地防御突发事故”8B(原文的意思是“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的情况”)9B(“速”的意思是“招致”)10B(A第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第二个“之”是动词,意思是“往”。B都是连词,当“如果”讲。C都是介词,分别作“在”和“被”讲。D分别作连词“来”和介词“把”讲。)11A(表勇敢;属贪赃行为;属避祸的无奈之举;表宽厚容人,了却他人心病;和将士同甘苦;表宽厚仁慈;是“音容”,不是内心的品质)12C(A邙山大捷不是在突厥入侵时发生的,是北齐和北周之间的战争;B高长恭并不贪婪,这由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他也并未求相愿“不要揭发检举自己”,而是向他请教躲避猜忌的办法;D从原文中“未能退”一句可知,高长恭并未对相愿“言听计从”)13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一处扣1分。)14(1)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守军)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重点词语:“免”译为“脱去”,“摘下”。“示”译为“给看”。“乃”译为“才”。) (2)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吗?(重点词语:“以”译为“因为”。“见”译为“被”。“秽”译为“玷污”。)15(1) (1)衬托(或:烘云托月 或:对比)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16(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17“苍老”指的是一种人生岁月的体验;“年轻”是说自己得到了精神愉悦,而变得年轻起来。18(1)化抽象为具体,阅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作者把它比作“吃”、“睡”、“搏斗”,形象而具体; (2)化深奥为浅显,作者把阅读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让人接受。19(1)阅读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能独啜,是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 (2)阅读不可在太快乐的时光, (3)阅读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 20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从阅读的需要、体验、审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21.B C B 刘备改为周瑜 C 林黛玉改为贾宝玉 贾宝玉改为林黛玉22 23 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