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的困惑和出路-方莹演讲稿.doc_第1页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方莹演讲稿.doc_第2页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方莹演讲稿.doc_第3页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方莹演讲稿.doc_第4页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方莹演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主讲:方莹简介:畅销书作家&编剧,成交焦虑的中产作者;原金蝶某行业负责人,善长战略管理、行业研究和营销第一点, 我们来讲讲中产的划分和标准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中产的困惑和出路,以前跟大家交流的多是营销技巧的培训。包括今年发生了两件意想不到的事,也是跟营销有关。一件是读者的故事。 中国式中产在网上做连载的时候,出书名已改为焦虑的中产,我的一个读者发出邀请,希望我能给他的美容师团队做一个专业销售技巧的培训。我有些讶异,一直在IT行业混,对美容行业还真不了解。细聊之后才明白,原来我在书里写了一个细节:全职太太在美容院消费的小故事。他认为这个章节写得很精彩,尤其美容师的推销说话术写得很到位很真实,可以提炼出来给一线人员学习和使用。另一件是影视的故事。几个月前上海某知名影视公司的策划制片人来北京出差,邀请我喝咖啡。我送了一本成交给他,希望有机会能拍成商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没想到,两周之后他的同事告诉我,领导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看这本书。我当时听了很高兴,以为改编有戏了。哪知领导是要求他们多学习这本书里写到的“商务谈判技巧”。以中产为主题的交流,是受第二次的邀约,而真正交流今天是第一次。去年底,香港电台电视部黄导演,在做一个关于北京中产生活的报导,当时邀请我去做交流。结果,我正参加广电总局办的一个新锐编剧秋季培训班 ,地点在密云水库,封闭式培训一周,赶不回市区。很多人提到中产,第一个反应都会问:谁是中产?关于中产这个词,已经谈到好几年了,但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各说纷坛。官方机构划分的中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 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 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全球发展趋势2030报告:到2030年,80%至85%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阶级。民间组织划分的中产:根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1、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2、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以上;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4、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5、拥有企业规模(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以上)或员工15人以上;6、在上市公司、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地方知名品牌企业、中国企业规模排行榜前500上榜企业或跨国公司代表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中担任董事、董事长、监事长、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或总裁的人士;7、担任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的委员;8、是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学员;9、拥有私人服务人员(私人医生、律师和保健护士);10、名牌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中的博导、学科带头人。知名的、有成功历史的自由职业者或专业人士。老百姓眼中的中产:我问了三个朋友,他们给我的回复是这样-朋友一:家庭有房有车,不低于50万存款,另外年收入30万。朋友二:如果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我认为最少得有两套房,月收入还不能低于4万才行朋友三: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我觉得除了有车有房之外,年收入不到100万,都不敢说自己是中产。如果光从收入来看,感觉中产还可以,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会发现这群人过得真不怎么样。第二点, 我们来讲讲中产的困惑和压力有两个中产朋友给我讲了他们的困惑和焦虑。第一位,女性朋友,刚为人母,夫妻俩均来自外省农村,北漂一族。家庭月收入25000元,有车有房贷,养四位老人。收入刚够日常开销,没剩余。老公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但收入有限。她是职场精英人士,随着年龄增长,又经历生子育乳,已到工作瓶颈期,升职无望,新人又虎视眈眈。每每考虑到将来收入来源、孩子教育,老人医疗等问题,就倍感压力,寝食难安,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失业,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供楼、供车、供小孩读书、供老人上医院,这些都是钱!第二位,男性朋友,多年自主创业,小有积蓄,较早步入中产家庭。可惜好景不长,前年与朋友合伙开厂,运行近两年,市场开拓层层受阻,赋税沉重,已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公司上下人心浮动,流动厉害,造成恶性循环。朋友前期投入较大,半途而废意味着一败涂地,唯有咬牙坚持,每月亏损近五万。眼见着坐吃山空,老婆又是全职太太,医保全无,儿子在北京读贵族小学,压力之大令他曾经两天两夜无法入眠。感叹自己如溺水之人,在湖面上扑腾挣扎,求救无望。后面这位朋友今年已经熬出头了,前段时间见他换了一辆车,从马六换成宝马了,估计找到出路了。从两位朋友身上,可以看出,中产阶层普遍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影响他们的有几个关键词:教育、房子、医疗、养老,通胀和阶层固化。关于房子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说了。讲一个最近出现在微博的段子,很有意思,相信也有不少朋友看过。一位北京人,94年卖了房子到美国淘金。多年来风餐露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词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头两鬓苍苍,终攒下100万美金(人民币620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富贵。回国后,发现当年卖掉房子现中介挂牌690万,刹那间崩溃。人生如戏。教育方面我喜欢数字,所以给大家算一笔帐从幼儿园教育开始,每个孩子三年幼儿园2000*10*3=6万。小学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每学年教育费用为2825元,学生接受6年教育总计需要费用16950元。初中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每学年教育费用为4100元,学生接受3年教育总计需要费用12300元。高中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每学年教育费用为7021元,学生接受3年教育总计需要费用21063元。学本科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每学年教育费用为15560元,学生接受4年教育总计需要费用62240元,总共20-30万。隐性的不算,比如小学赞助费、择校费、老师送礼等等、这个钱不比明面的钱少,也就是50万,是铁板钉钉的。养老方面现在市面盒饭价格10元,大家都知道现在通货膨胀很厉害,按照统计局公布的4.4%的数据来算,30年后盒饭的价格涨到32块。一日三餐都是盒饭,一天需要100元,30年的盒饭钱就要100多万,夫妻俩200万”医疗方面更黑,不细讲了,大家都深有体会。不知道有没有医疗方面的朋友啊?我也曾经研究过医疗行业。我重点讲一个阶层固化这个可能比较少人关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同样非常沉痛的话题。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的中国已经逐渐形成官二代富二代的阶层,这个群体的人数在不断扩大,通过门当户对等方式互相渗透,从而使他们的关系网结得越来越密,拥有的资源也越来越大,它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已经形成,并慢慢在固化。这个东西对老百姓影响有多大呢?阶层固化对于我们中低层的老百姓来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你看看现在公务员的考试,真正录取的到底是什么人,有多少贫寒子弟?这些现象意味着那些穷二代,那些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因为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家庭,即使再优秀再努力,也看不到希望,他们失去了能够平等竞争施展抱负的平台,再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60、70年代的人,自己努力,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就没有了这个平台。我在焦虑的中产里花了整整一个章节,大约三到四千字左右的篇幅,讲了阶层固化的问题。男主人公朱明月无意中得到一笔30万的钱,他在儿子教育、买房投资、出国留学和创业四个方面犹豫徘徊,不知道把钱投往哪方面?他希望替儿子在北京找到一所好小学;他妻子希望这笔钱留给儿子将来出国留学;他的朋友施凯提出两点建议,要不创业,要不买房投资,因为阶层固化在中国已经形成,唯有自己成为有钱人,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讲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已经有强烈的危机感?第三点, 我们谈谈中产的出路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谈出路二字,一个阶层的事,怎么可能是一个作家能谈到的,能想全的。去年年底,我去见一位央企高管。他想做教育行业的一个项目,挺大的,想法也很好。如果能成功的话,能改变目前中国学校、学生和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当年的淘宝,打破了现在零售行业。我听完很兴奋,觉得这是在做大事。他邀请我参加他的团队,去做一些落地的事。第二次,我再见他的时候,他正在看我的那本商战小说成交。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是来告诉他,我不做这件事了。因为我想写一本书,就讲中产生存状态的故事。哪知道,他听说我的想法,很有兴趣。这个人平时也很喜欢研究,我们俩探讨了一个多钟头。他当时就说了一点:你如果写,能不能多写一点点?除了原因和现状,你能不能提出解决办法。真的很有难度啊。刚才讲了很多的困惑和压力,其实中产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要不成为富人,要不成为穷人。还想继续停留在中产,其实挺难的,因为中国的环境和现状摆在这里,每年那么高的通货膨胀,你的资产放在银行每天都在贬值,而你的薪水涨幅远远跟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我要谈的是,中产在往上走的时候,采用的几种方法。下面谈到的出路,不是我想的,只是我采访大量的中产朋友,从他们身出提炼出来的。 创业太多话题了。因为我身边,但凡30多岁,在公司担任总监级别以上的朋友,出去的十个有八个选择创业。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在三十五六岁出来创业的时候,如果手头没有个100万元,不管是现金或者是现金的等价物,那可能都会比较困难。”创业办公司,哪怕是再小的一个公司,他的注册资本也要10万元。加上办公家具、房租。如果按照北京建外SOHO那种房租来算的话,押二付三也需要4万5元。所以创业前期如果没有个20万元的现金,公司是办不起来的。而这还是在公司能够迅速带来稳定客户的前提下,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创业前期还会投入得更多。但这条路属于风险大,收益大。一旦你成功,你就会迅速从中产上升到富人阶层。当然,你如果失败了,马上从中产变成穷人了。要不天堂,要不地狱,只在你的一念之间。所以,还有一部分中产选择了另一条路移民刚才我们谈到的几个关键词:医疗、养老、教育、环境、食品安全等等,移民好像都能解决。我有一个同事,平时在公司很低调,做着普通的活。也不多话。突然年前,全家移民了,把我吓了一跳。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目前约有3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精英群体中多数则为中产阶层。在某种程度上,中产阶层或许就是那最敏感的细胞,他们在现今环境下的表现也最为明显。我周边好多朋友,如果有能力,没有一个人不想移民。大家都在用脚投票!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并没有将职场作为出路之一。在职场上的中产,一般都是大型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小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毕竟成为唐峻这样的人太难!在这里,我另外再提一个出路-不是职场,而是理财刚才我讲的那个同事,突然全家移民的那位。他真正的职业:炒房客。工作只是业余。这小子在这几年,炒了十几套房,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他能选择投资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