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docx_第1页
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docx_第2页
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docx_第3页
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docx_第4页
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用水水源及污染途径摘要,目前水污染事件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有机物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饮用水水源污染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但我国的大多数水源地还处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状况。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进行水资源的污染途径及治理方案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出水源污染的原因,程度,类型以及它所造成的危害,以便为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作出贡献。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 污染 危害 治理 有机物引言 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源,可也说世界上任何生物离开了水源都无法生存。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水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资源,大家可以设想如果地球上突然没水了或者出现水资源短缺将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是毁灭。所以我们必须足够的重视这一资源。我们知道科技在飞速的发展,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医学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一切并不完美,换句话说甚至我们觉得有些遗憾,为什么呢?由于近年来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有机化工、石 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等化工产品大量丰富,已经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饮用水的安全。近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好几起关于应用水污染的时间,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关注饮用水污染这一事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饮用水污染主要分为有机污染和工业污染两大类。而由分布广泛、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的多环芳烃与工业排放物中的六价铬、亚硝酸盐、苯、氰化物、挥发性酚、氨氮、甲胺磷等则是引起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供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现代生活理念的不断增强,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我们知道我们的现在工业起步比较晚,而且工业对环境的的破坏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面对水资源的污染及治理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水源地的保护是完全封闭式的,对水源地的保护类似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重要的核设施、发电厂等,而我国的大多数水源地还处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状况。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看来,我国在水源的保护方面,急需开展许多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为此,国内外对此污染主要采取定性分析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监控饮用水资源质量标准,以此来保证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二、饮用水污染事故的类型及特点 1.饮用水污染的类型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2)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3)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2.饮用水污染的分布状况及特点目前我国的主要河流都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包括七大水系和三大湖泊,在饮用水源方面,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有:饮用水源不仅受到常规的污染物污染,而且还受到新型的有毒物质污染,同时饮用水的深度处理、输配送技术相对落后,已经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661个设市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的4.18亿人口中,水质不安全的人口0.72亿人,水量供给不足的人口有0.49亿人,扣除两者重复计算的人口,城市饮用水不安全人口共计0.99亿人。在661个设市城市中,有205个城市存在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问题。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56个城市的20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有机污染物监测表明:水源地受到132种有机污染物污染,其中103种属于国内或国外优先控制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氯仿、二氯甲烷、苯、邻苯二甲酸二酯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0%、45.2%,44.8%,37.2%和35.1%。目前全国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平原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更不容乐观,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应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特征可大致分为9类,主要是:1、南方水网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高藻、高氨氮、高有机污染和嗅味严重。 2、南方沿海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海水倒灌、水源严重污染等和大型河口水库及其长距离输送原水。3、北方沿海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高溴离子、富营养化。 4、东北寒冷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低温季节低温低浊和高有机污染特点以及结冰期长的水源特点。5、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高盐、高氨氮、高有机污染。6、西南高环境风险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水源区内特点工业集中、污染排放危害性大、事故污染风险大、水源水质随时受到威胁。7、华南高强度开发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高、城市面源污染对饮用水源水质影响突出。8、潮汐影响地区城市。水源水质特点:枯水期潮汐河流咸潮入侵现象愈加频繁,供水水质波动大。9、受污染地下饮用水源。近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水环境状况表明1:我国主要河流普遍存在着有机物污染的问题,七大水系和三大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老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较大,老化工医药类企业较多,工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研究并实施针对有机污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为重庆市人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活饮用水,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3引起饮用水污染的原因2005年对28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水质调查结果显示: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五类,据八部委的调查,全国重点地区水源水质达标率为62%,621个水样中有38%水样出现一样或多样有机超标物,南方地区有机物污染比北方严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52%出现恶化趋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及近郊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1、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发生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及郊区。2、地面水污染的原因大多数发生于流径城市及城市工业区的河流,或者位于城郊的湖泊。3、饮用水管网污染的原因供饮用的水源水,经过净化和消毒后,即通过输水管网和配水管网送至用户。由水厂至用户的管网穿越城镇地上、地下的各种污染源,被污染的危险性很大。在饮用水源污染的事件中,因为管网污染的占四分之一。饮用水的管网污染,其原因有三:一是管网的管材质量低劣;二是施工时连接不严,形成渗漏;其三是将管道埋在污染区内。另外可能还有饮用水管和非饮用水管连接,用户违章连接等。 4.饮用水污染的危害人每日都要接触水。一个人每日至少补充23L水,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行。水中含有的生物性污染物和化学性污染物,可引起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的传染病,还可以引起由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急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水污染是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据WHO报道,人类有80%的疾病与水有关,平均每8秒有一名儿童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每年有12亿人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各种疾病,全球有10亿人饮用未经过处理的水源水,其中半数的人在亚洲;在东盟东非国家约4.5亿人,占该地区人口的21%,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另外据WHO估计不安全饮水造成的过早死亡72万人。我国有4亿人饮用有机物污染的水,农村3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饮水中有毒物质超标。1、水的生物性污染危害水的生物性污染,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水的生物性污染引发的传染病,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以霍乱为例,第一例由水引起的病例发生在1817年印度的恒河三角州地区,由此蔓延至全世界。至今已过去了186年,但是霍乱病例每年均有发生。霍乱在1820年传入我国,大小流行近百次。水的生物还可以引起寄生虫病的传播。据报道,我国常年患有蛔虫病的人数9亿人,血吸虫病2亿人。2、水的化学性污染危害水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人们通过饮水或者食物链的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和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目前,世界各国合成的化学物质200多万种,每日以数万种在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水中检出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2221种,其中有的是致癌的,有的是促癌的,有的是可疑致癌物,有的是致突变物。3、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据世界银行估计,空气和水污染使得中国的损失大约8%的GNP,约有5000亿元,每年缺水,造成工业生产值损失1200亿元。每年因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至少400亿元。4、对生物栖息地和多样性的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1.国外对于饮用水污染事故的研究对策及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学者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深入,发现了有机污染物存在着内分泌干扰作用。当然在这方面领先的是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组织下属的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可以通过干扰激素功能,从而引起个人或群体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合成物称之为内分泌干扰物。(EDCs)此后在1996年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着手开发建立食品和饮用水中的EDCs物质的筛选方法。在1998年日本也着手对有关食品和自来水等的EDCs物质的暴露及危害性进行研究。在水污染的治理方面,目前目前国外研究湖库型应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发生过程,提出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方面以美国最佳管理措施(BMPs)最具代表性。BMPs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区和水陆交错带。这些工程措施是通过减少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运移,从而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目的。 2.我国对于引用水污染事故的研究对策及方法我国的饮用水污染物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对于我国的现状而言,对于饮用水源的防治工作已经变得很棘手了,但是我们虽然起步晚,但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果来完善自我的不足,以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保障。2005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最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与现行的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985年颁布)相比,检测项目由35项增加到93项,包括一些分量检测,总项目达101项。另外国家为了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保护水源地环境质量,将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陈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般分为三类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是保护饮用水卫生的要求,二级保护区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在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区,而三级保护区则是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保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 3.我国对引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设立了饮用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对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或造成污染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立法,对水资源的保护必须要足够的重视。坚持做到(1)预防为主。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监控,积极预防、及时消除污染隐患,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2)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在区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优先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3) 协同应对。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环境应急处置的联动协调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这一问题,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我们现在不仅要深入的研究解决当下的饮用水污染问题,还要进一步考虑为将来的预防工作做好铺垫。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