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doc_第1页
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doc_第2页
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doc_第3页
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doc_第4页
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论元结构考察东北方言中“造”字的语法功能陈景洋(对外汉语课教论 汉研中心 1098048) 摘要:近年来,反映东北文化的节目题材越来越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从赵本山小沈阳到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到年年的春晚小品桂冠,东北话以其自身独特的幽默魅力深得大家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生活中学习用东北风格的语言进行交流,这一切使得对东北语言的文化内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东北话中选取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高频万能动词“造”字,通过分析其词义和论元结构来探究“造”字的句法功能。 关键词: “造” 论元 宏量 微量引言东北方言中,“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一个无论从语义,还是语用上都可以替代大量动词的“万能”动词,它的主要意思和“糟蹋”“吃喝”“做,弄,搞”很相似。一 “造”含义溯源据说文解字 记载,“造” 字最原始的意思为动词“造就”。现代汉语词典对于造字的解释,动词居多。造 1 (1)做;制作:创建船纸预算名册。(2)假编;捏造:谣破坏。造 2(1)指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专用于拆讼的两方:两甲。(2)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早晚一年三皆丰收。造 3(1)前往;到:访登峰极。(2)成就:诣深。(3)培养:可之才。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东北方言 (包括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汉语方言), 就会发现 “造”字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字典上所列举的一些基本意, 更多的情况“造”字已经被人们应用为一个几乎可以替代大多数动词的 “万用动词”。 姜文振(1997) 较早的对“造”字的意义,尤其是从方言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从语义,色彩和语法功能共总结出了“造”字三种意义,概括起来有(1)浪费损坏,有糟蹋,祸害的意思。如 他把留给他的那点儿家底,不出两年就让他给造光了。你整天没白带黑的干,再好的身板儿爷扛不住这么造哇!(2)“造”的意义相当于“吃”或“喝”等,可归于食用这一类,但同一般的食用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语义显得更重,更强,含有吃的多,吃的猛的意思。如甲:他吃完没有?乙:没有,他在哪儿可劲儿造呢!(3)可以说是个万能动词,和“弄,整,搞”等应为同类。如他的话没头没脑的,把我给造糊涂了。他骑着摩托一气儿造出去二百多里。小床子上的黄瓜造到三块钱一斤了。 当然 “造”字的意义还不只限于此,通常“造”字的意思主要是根据后面所接的成分的意思而改变。那么究竟这样一个万用动词的用法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试图从论元的角度来对“造”字进行分析。二 理论背景介绍关于论元这一概念,要追溯到 60年代由 Gruber(1965)和Fillmore(1968) 提出的表示述语跟与之相关的名词短语之间语义关系的语义角色(顾阳,1994),有关论元结构这一概念是在GB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GB理论的题元准则和投射原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词项的论元结构就是指该词项所能拥有的一组已经标有论旨角色名称的论元。论元(argument)是指带有论旨角色的名词短语,广义上也指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搭配的任何句法成分,例如,“吃”这个动词在“我吃橘子了”中有两个论元,即“我”和“橘子”。有的论元是在句子中必须有的,称为额“必有论元”(obligatory argument),例如,在上述句子中的动词“吃”必须要有“我”这个论元,但是“橘子”可有可无,只是一个“可有论元”(optional argument),上述例句可以改为“我吃了”。论元一般是名词。一般来说,动词的论元结构包括:1)动词的论元性质;2)动词的论旨角色性质;3)动词机器各个论旨角色的语义选择限制等三个方面。其中第三个方面是动词论旨角色的核查机制。所谓论旨角色(thematic role)指的是有谓词根据其余相关的名词短语之间语义关系而指派给这些名词短语的语义角色。谓词有其固有的论旨角色,这些角色表示谓词所涉及的主体客体或动作,行为,状态,所处的场所,动作的起点,方向,终点,原因及引起的结果,凭借的工具,等等。目前公认的论旨角色,有实施者(agent),感受者(experiencer),受惠者(benefactive),客体(theme),处所(location),工具(instrument),使役者(cause/causer)等等,并通常将受影响的客体称作受事者(patient)。(Andrews,1985;袁疏林,2002).谈到论元结构的时候,不可忽略的一个信息是论旨阶层(thematic hierarchy).所谓论旨阶层指的就是论旨角色在词汇概念结构中的排列形式,由于大家相信论旨角色是按照阶层的形式排列的,因而称为论旨阶层。例如:施事处所终点 起点客体。论旨角色在论旨阶层中的位置跟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即论元位置)直接相关,比如:施事通常占据主语的地位,处所等通常占据状语的地位,受事通常占据宾语的地位。 Williams(1981)提出把所有句法上可认定的题元分成“内部论元”和“外部论元”两大类。内部论元大致就是动词子语类成分,或者说是有动词V作为“指派语”(assignor/donor)指派的名词;外部论元通常只动词短语VP投射之外的名词,或者说是有VP整体指派的题元。外部论元只有一个,一般指施事性主语名词:而内部论元可以有多个,包括宾语名词(直接内部论元)和结构中其他名词以及非施事主语名词(间接内部论元)。例如,下面的结构中可以这样标注为外部论元和内部论元:See看(A施事,Th.客体)下面加横线表示外部论元随着像词汇功能语法,广义短语词组语法和中心语驱动语法等词汇主义理论的发展,学者民对论元节后有了新的认识。学者们认为,对一个词项的句法行为来说,论元结构表达了十分关键的复杂信息。很多学者运用论元结构对形容词,动词被动化属性,中间结构,轻动词结构,符合动词,使成性等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虽然语言学家们对论元结构在内部组织方面还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有一个基本共识:论元结构是一个独立的句法表达层次。三 “造”字的句法构造 由于以东北方言贯穿的电视剧为语料可以帮助更好的研究“造”字的功能,因此,笔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电视剧如东北一家人,刘老根,并对其中的台词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对“造”字进行了一些句法分析。“造”作为一个动词,它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能充当谓语,如:造一嗓子;造两大碗。它能受副词修饰,如:,但它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造()十分造();然而程度副词后若能有能愿动词,如:很能造,十分敢造。它能带宾语,如造酒。它能用到祈使句式中,如:屋子刚收拾干净,你给我干净点儿造!但造不能重叠使用,也不能以肯定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还吃不吃了?还造不造了?干不干?造不造?总体而言“造”表现出了极强的组合能力,能和许多词语搭配,表现在句法功能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能带任何一类实词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词组作宾语。“造”字一般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成分,下面就“造”字的句法结构构成做一下分析:1.“造”字单独使用(V),如:(1)自行车到了你手还没有三天咋就坏了呢?你也太能造了!(2)有钱也的算计着话,别胡造。(3)快造。(4)狠狠的造。(5)抓过笔就造,字还真有点功夫。2 “造”字+名词性宾语(V+NP) (1)造个大口子(2)造两嗓子(3)不用说两人确实造一气儿 3 “造”字+形容词性短语 V+AP (1)上街没买来东西,钱包还造丢了。(2)你给我造糊涂了。(3)一天就造漏了一幅帆布手套。(4)三天就造瘦了一圈儿。造+DE+AP(1)就我这鞋,他三个月就造的不像话,咧着嘴,呲着牙,五个指头少说也得漏出来仨。 (2)猛地一脚,小包装箱就造的七裂八瓣。4“造”字+动词性短语 V+VP(1)汽车差点儿和火车遭到一块儿。(2)吉普一头早进了神水垢。(3)检举信造出去,够他受的。5 “造”+了+数量短语(V+了+NP)(1)一顿饭造了八个馒头。(2)他的衣服造了个大口子。(3)这孩子把脸盆而才翻了,造了满地水。(4)吐沫星子造了一脸。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造”字构成的句法结构,最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V+NP,另外一种就是V+AP,这两种句法结构在东北方言中一般比较常见。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四 “造”字身份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造”这个动作经常用做谓语中心,由于它经常表现迅猛,莽撞的动作,并具有夸张意味,因此对壮语,宾语或补语有选择。1.用“微量”动量词儿不用“宏量”动量词一顿造了四斤涮羊肉。 一口造了个大月牙。十顿造了四斤涮羊肉。 五口造了个大月牙。2. 用宏量形容词,不用微量形容词1满满的造了两大碗。 实实惠惠的造吧浅浅的造了两大碗。 客客气气的造吧。3用宏量宾语,不用微量宾语。造了满手毛。 车造入了深沟。造了两根毛 车造入了浅坑。 4 用宏量补语,不用微量补语一觉造到了大天亮 几分钟就造了一大圈。一觉造了十来分钟 半天才造了小半圈。综上分析,一般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宜言其多,来突出“造”字由于本身强调的动作强而猛意味,现实出夸张色彩。在分析了“造”字的句法结构后,我们不仅要思考,“造”字究竟是一元谓词,二元谓词还是三元谓词。从上面的例句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造”字首先是一个一元谓词,如“钱包还造丢了”。在这样句子中,通常“造”字只有一个名词短语做施事论元。我们同样可以找到“造”字是二元谓语的例子,如“他的衣服造了个大口子”。在应用为二元谓词的时候,通常“造”字会有施事论元和受事论元。那么“造”字是不是三元谓词呢,似乎好像也是可以的。首先看一下“造”字所在的双宾语结构中,在这样的结构中,主语一般是施事论元,间接宾语一般是与事论元,直接宾语一般是受事论元,前面一般都有数量成分。 如:一顿饭就造了他三块大洋。 一般来说,三元谓词构成的双宾语句对直接宾语的数量词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如:王老师教我们语法。那么“造”字是不是这样的三元谓词呢?从我们搜集的预料来看,“造”字对于直接宾语前的数量词的搭配似乎有着硬性的要求,很难看到在“造”字构成的双宾语结构中,直接宾语前不加数量词的。三元谓词是典型的双宾语动词,在认知的有界性很强,因此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数量词标记双宾语的有界性,句子的可接受性也很强,所以对他的限制可能就少一些,但二元谓词构成的双宾语句就不一样了,他们在现实句或一个自足句中很难删去数量词,而“造”字在这一点上很相似,似乎又应归为二元谓词。但如果把“造”字归为二元谓词,那么在虚拟句中,似乎又是游客不带数量词:如,如果他回来怎么办?你造他自行车造得这么厉害,他肯定会生气的。通常在表给予意义的三元谓词构成的双宾语中,他们的直接宾语一般都可以以话题话的方式半岛举手,比如:我送了他一件礼物那件礼物我送了他。二表哥与意义的二元谓词结构构成的双宾语句通常就不能这么用。比如,你造了我三台电脑三台电脑你造了我。这样看来“造”字又好像不能被看作是三价谓词。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来看,“造”字究竟是几元谓词呢?它既可以使医院谓词,也可以作为二元谓词,在有些时候,可以充当三元谓词的身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造”字的意义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和功能强有关。我们在分析“造”字的身份的时候要参考语境和形影的句法结构,这样才能对“造”字的功能作明确的判断。五 结语本文通过对造字的来源和意义演变作了归纳,然后同句法功能搭配对“造”字的论元性做了简要的解释和探究,随着语言应用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造”字用法在发展的同时更多的备用为一个万能动词。当然,限于篇幅和时间,关于“造”字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本文对于“造”字的句法功能乃至东北方言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参考文献Andrews,A.,1985. The major function of noun phrase A.In T. Shopen(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Vol,1: Clause structure 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adford. A.,1997.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Great Brit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Talmy,L.,19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