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创新勇于探索.doc_第1页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doc_第2页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doc_第3页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doc_第4页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或章节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单元章节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总课时数:单元或章节知识点梳理2013-2014学年度 七年级 班 语文 教案课题木兰诗课型新课时序数备课人张春霞审核人杨佳芬兰国林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字词句的理解2、识记能力。过程与方法练习。辨析。巩固。情感 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难点课外阅读文的拓展。媒 体教 具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木兰诗习题1.写木兰从军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与男子的议论句:3.写木兰1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最佳答案1.写木兰从军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与男子的议论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写木兰1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z)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面的每组字形体相近,请你先注音,然后组一个词加以区别。拆()戎()傍()折()戍()滂()柝()戊()榜()析()戌()谤()2.请辨析下面的多义词,分别写出正确的解释。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4.请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不能把“阿姊闻妹来”改为“阿哥闻妹来”?5.对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课本注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到底是织机声,还是叹息声?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过去专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你认真思考后,不妨也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6.有人说,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7.豫剧花木兰中唱到:“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形象深入人心。当代也不少巾帼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请你上网搜索“当代花木兰”,并把她的事迹记录下来。【比较阅读】(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B)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汉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3.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一句。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5.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姿。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骋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课文链接】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释: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髭,嘴上边的胡子。脱帽著帩(qi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踟蹰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姝美丽的女子。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宁可愿意。一何怎么这样。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他地位高,受人尊重。(11)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12)洁白晰皮肤洁白。(13)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举步轻缓,从容大方。(14)殊出色,与众不同。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罗敷善蚕桑()但坐观罗敷()脱帽著峭头()皆言夫婿殊()2.在“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中,哪一词语表明了罗敷农家女子最本质的特点?3.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4.请简要概述罗敷这一人物形象。5.从故事情节看,诗的结束太突然,好像还应有一个尾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这首诗补写一个尾声。6.请你运用第4小题提到的这种写法,把你的同桌描写一下,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参考答案:【基础积累与运用】 3.(1)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东西南北(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4.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5.提示:(1)充分展开合理想象;(2)第一节后面提到“机杼声”,又提到“女叹息”,试考虑哪种说法的可能性大。6.不,这个说法欠妥当。在“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比较阅读】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旦辞黄河去旦辞爷娘去。 4.木兰诗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5.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6.略【课文链接】1.善于因为戴出色,与众不同2.“善”3.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罗敷的美。4.她是一位外表美丽,热爱劳动的典型的农家女子。用夸张的妙计针对使君的荒唐行为,不仅突出了使君的不轨野心,更表现了罗敷的机智和善于与使君斗争的人物性格。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背诵全诗。教 学反 思2013-2014学年度 七年级 班 语文 教案课题木兰诗课型新课时序数备课人张春霞审核人杨佳芬兰国林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孩子。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字词句的理解2、识记能力。过程与方法练习。辨析。巩固。情感 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难点课外阅读文的拓展。媒 体教 具课时一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木兰诗习题1.写木兰从军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与男子的议论句:3.写木兰1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最佳答案1.写木兰从军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与男子的议论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写木兰1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z)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面的每组字形体相近,请你先注音,然后组一个词加以区别。拆()戎()傍()折()戍()滂()柝()戊()榜()析()戌()谤()2.请辨析下面的多义词,分别写出正确的解释。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将: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机: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4.请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不能把“阿姊闻妹来”改为“阿哥闻妹来”?5.对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课本注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到底是织机声,还是叹息声?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过去专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你认真思考后,不妨也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6.有人说,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7.豫剧花木兰中唱到:“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形象深入人心。当代也不少巾帼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请你上网搜索“当代花木兰”,并把她的事迹记录下来。【比较阅读】(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B)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汉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3.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一句。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5.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姿。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骋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课文链接】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释: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髭,嘴上边的胡子。脱帽著帩(qi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踟蹰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姝美丽的女子。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宁可愿意。一何怎么这样。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他地位高,受人尊重。(11)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12)洁白晰皮肤洁白。(13)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举步轻缓,从容大方。(14)殊出色,与众不同。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罗敷善蚕桑()但坐观罗敷()脱帽著峭头()皆言夫婿殊()2.在“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中,哪一词语表明了罗敷农家女子最本质的特点?3.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目的是什么?4.请简要概述罗敷这一人物形象。5.从故事情节看,诗的结束太突然,好像还应有一个尾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这首诗补写一个尾声。6.请你运用第4小题提到的这种写法,把你的同桌描写一下,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参考答案:【基础积累与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