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成语(16个)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2.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注】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6.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注】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7.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注】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8.知过必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注】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9.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注】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注】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11.温良谦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注】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2.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注】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3.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14.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5.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16.告往知来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形容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注】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二、为政篇成语(15个)1.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2.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注】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注】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5.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后为40岁的代称。6.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7.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注】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注】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此,南宋朱熹集注引北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9.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11.比而不周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注】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若异端邪说释老之学。”13举直错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注】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注】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三、八佾篇成语(10个)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注】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4)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3.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注】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4力不同科科:等第。力量的大小不一样。【注】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5告朔饩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注】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6.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注】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7.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8.既往不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9.遂事不谏.遂:往,过去。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注】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0.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注】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四、里仁篇成语(13个)1.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注】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注】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的错误,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注】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注】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注】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6.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注】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7.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注】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劳而不怨劳:劳苦,劳累。虽然很辛苦、很劳累,却没有怨言。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注】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9.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10. 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告诉去处。【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1.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注】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2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注】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3.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好朋友。【注】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五、公治长篇成语(7个)1.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2.朽木粪土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注】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3.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注】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注】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注】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6.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注】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7.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注】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六、雍也篇(12个)1.迁怒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注】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2.裘马轻肥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注】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3.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4.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注】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5.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注】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注】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7.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8.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9.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