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 抽搐。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 主要能量来源)。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转化为热 能,其余以自 由能形式贮存 于atp中。除 骨骼肌运动时 所完成的机械 外功,其余的 自由能最终也 转变为热能。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 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 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 量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 但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反 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算 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为此,必须先了解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食物 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食物的热价:1食物在氧化时所释放出 来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物理热价: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 生理热价:指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糖与脂肪:物理热价生理热价 蛋 白 质:物理热价生理热价(蛋白 质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有一部分以 尿素的形式由尿中排泄)。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 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 量的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可估 计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物 质 耗氧量 产co2量 物理热价 生理热价 氧热价 呼吸商 (l/g) (l/g) (kj/g) (kj/g) (kj/g) (r q) 糖 0.83 0.83 17.0 17.0 21.0 1.00 脂 肪 1.98 1.43 39.8 39.8 19.7 0.71 蛋白质 0.95 0.76 23.5 18.0 18.8 0.85 rq1.0 氧化糖; rq0.70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非蛋白呼吸商(np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 氧化非蛋白食物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整体产生co2总量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rq 整体耗o2总量分解蛋白耗o2量 分解蛋白产生co2量= np6.250.76(l) 分解蛋白耗o2量= np6.250.94(l) 6.25=每产生1g尿氮(np)需氧化蛋白6.25g 0.76(l)=每氧化1g蛋白的产生co2量 0.94(l)=每氧化1g蛋白的耗o2量 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氧热价见:表7-2 间接测热法步骤: 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开放式或闭合 式。 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估算蛋白质氧 化的量。 计算出nprq:=非蛋白co2产生量/非蛋白 耗o2量。 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根据nprq在 “nprq及氧热价表”查出所对应的氧热价。 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nprq表查 出的氧热价非蛋白耗o2量。 能量代谢计算:=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简易法: 将混合膳食的 rq定为0.82,氧热 价=20.20kj/l; 测定6min的耗 o2量; 能量代谢计算 := 耗o2量氧热 价。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全 身剧烈活动时,短时 间内其总产热量比安 静时高出数十倍。 表7-3表明不同劳 动或运动时的能量代 谢率。 表7-3 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持重机枪跃进 42.39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 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 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 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 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 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 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 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 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 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 物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 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故舰员的能量 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 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把基础状态下的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 20.20kj。 测出1h内(测6min的耗氧量10)的耗氧量。 测出体表面积。 按下面公式计算出bmr实测值: bmr实测值20.195耗氧量/体表面积 对照表7-4的bmr平均值,按下面公式计算出 bmr相对值: bmr相对值 bmr实测值-bmr平均值 bmr平均值 2.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100% 表7-4 研究表明,机体能量代谢率与 体重相关性不明显,而与体表面积 基本上成正比。如:以体重为指 标,身材瘦小者的产热量/kg显著 高于身材高大者;以体表面积为指 标,则身材高大或瘦小者的产热量 /m2都比较接近。 人体表面积推算: 公式计算:0.0061身高 (cm)0.0128体重(kg) 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 2.临床常用简化法测定能量代谢,其应用的根 据是什么? 3.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4.何谓基础代谢?测定基础代谢率需要控制哪 些因素? 第二节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 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 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 甚至造成死亡。如: t 22心跳停止; t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2。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737.2。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 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 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体核 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 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28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 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 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 颠倒。 2.性别差异 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 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 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 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其他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 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所以测体 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 防止其哭闹。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 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 ,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 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影响 能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影响机体的产热量。 2.产热形式 战栗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 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 但产热量很高。 实际上,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常在战 栗之前,首先出现战栗前肌紧张,当肌紧张 上升到一临界水平时就转变为战栗。 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 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谢产热,但以褐色脂 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70%)。 3.产热活动的调节 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代谢率(增加45倍) 产热量 特点: 作用缓慢, 维持时间长。 寒冷刺激时 交感-肾上腺髓质 ne、e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二)散热 1.散热部位: 主:皮肤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 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 量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 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辐射散热: 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 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 ,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 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发生 中暑。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传导散热: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 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 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 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 易出汗。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 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对流散热: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量主要取决于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 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 温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 闷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气温 风速 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 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每1.0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 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 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 约1000ml/日(皮肤约占2/3,肺占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 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 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 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 于产热量,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 实现的,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 的效果;汗腺缺乏(如烧伤病人)或汗腺分泌障 碍者,在热环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 。 汗液: 水分:99 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 一部分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 汗液成为低渗。 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 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acl。 固体: 大部分为nacl 其余为kcl、尿素、乳酸等 无葡萄糖和蛋白质 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 (手掌、足跖除外) 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 位汗腺 神经 支配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 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意义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 有重要作用。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 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 3.散热的调节: 皮肤循环的调节:机体通过交感n调控着 皮肤血管的口径,以改变其血流量,改变皮肤 温度,从而影响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 发汗的调节:发汗是反射性调节。支配 汗腺的神经纤维的不同,发汗分为: 三、体温调节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许多与体温调节有关 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 而实现的。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 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皮温30时冷觉感受器+冷觉 皮温35时温觉感受器+温觉 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 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分布较多的热敏 神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通过对po/ah加温或冷 却(局部脑温变动0.1)的研究发现: 加温po/ah po/ah的热敏n元+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po/ah的冷敏n元+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po/ah中的某些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 的变化。 (二)体温调节中枢 虽然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cns中都存在调 节体温的中枢结构。 但从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证明,只要保 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仍具有维 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说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 位于下丘脑。 除前述对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加温或冷 却的研究说明:po/ah中的某些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 脑温的变化外;进一步研究还证明:po/ah还能对中 脑、延髓、脊髓、皮肤等处传入的温度信息发生反 应,以及能直接对致热物质、5-ht、ne等物质发生 反应,说明:po/ah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三)体温调节机制 籍于前述,体温自动调节的机制提出了“调定点” 学说:即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的温 敏n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所规定的 温度值决定着体温的高低。 干扰因素 : 致热原使 调定点 孕激素使 调定点 复习思考题 1.体温的生理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体有哪些散热途径?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意义? 3.试以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4.根据散热原理,应如何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 ? 5.恒温动物在剧烈运动和寒冷环境中是如何维 持体温相对恒定的? 如何制作优美的ppt 商务ppt制作知识介绍 设计理念 有效沟通、视觉美化、设计原则 文字优化 突出主题、比例协调 图片美化 寻找图片、用活图片 动画特效 动画特效介绍、动画设计原则 1 2 3 4 常见的ppt制作流程 46 每天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折腾ppt? 确立制作ppt的主题,要点:主题即结果! 确立制作步骤、内容表述顺序,要点:逻辑层次分明 收集制作所需的资料素材,要点:符合主题 按构图原则排版,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力趸售服务合同范本
- 电影灯光租赁合同范本
- 海外仓库签约合同范本
- 爆破物品销售合同范本
- 游戏委托开发合同范本
- 移动基合同的补充协议
- 甲醇燃油采购合同范本
- 物流委托服务合同范本
- 电玩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葛朗台》读书分享
- 质量监督程序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 2024-2025学年安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联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BIM行业标准与规范解读
- 计算机导论(第5版) 课件 袁方 第1-3章 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 四川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川西部分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
- 留置针输液操作和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