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 庞朴 中华文化中,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其圣经叫老子,也叫道德经。据说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尊称,老先生的意思;亦说他姓老名聃,尊称为子。还说他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长,很有学问;孔子都曾特地登门求教过。现在我们能读到的老子,全篇总共只有五千来字,但其影响之大,超乎寻常想象。有人统计说,世上被译成多种不同文字的作品中,基督教圣经的语种最多,排第一;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道德经。此说的准确性如何,不得而知;另有一件十分准确的统计是:在古代中国,曾有三位皇帝署名出版过御注道德经,他们是: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这一架势,也算够可以的了。可是,严格说来,关於老子其人其书,我们的知识,实在并不十分可靠。而且不仅我们,当年司马迁写史记给老子立传的时候,就已经不那么可靠了。在短短五百字的老子传里,司马迁搬出来过三个名字,难以断定谁是正身:一个叫老子,与孔子有往还,“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一个叫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还有一位叫太史儋,曾於孔子死後129年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司马迁弄不清楚的问题,近代一些学者相信能够弄清楚;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传世的老子五千言,不是问答体的语录,而是专门著述,故应出在论语孟子以後;因为起先尚无私人著书的习惯。有人从老子书中的某些用语,譬如“王侯”“王公”“万乘之君”等,证明它不像春秋人的手笔,只能晚出。由此出发,很自然便转向了对老子其人的怀疑。有人否定老子长於孔子,否定孔子问礼於老聃,认为那是道家为了抑儒制造出来的谣言。多数人则倾向於认为,应该把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分开:老子一书完成的时代虽晚;老子其人却生活在前,因为儒家书里也有孔子问礼的故事。至於老子成书晚到什么时候,则有说战国初、有说战国中、有说战国末的,更有说是秦汉之际乃至汉文帝时的,参差错落,莫衷一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大批帛书,其中两卷是老子,分别用带有隶书笔法的小篆和隶书抄成,被命名为“帛书老子甲本”和“帛书老子乙本”。帛书本是七八十年代所能见到的最早老子版本,和传世通行本的最大不同是,它没有分章,而通行本分为81章;另外,它虽和通行本一样,也分为两编,不过不叫“上”编和“下”编,而叫“德”编和“道”编,而且,它的“德”编相当於通行本的“下”编,“道”编相当於通行本的“上”编,在次序上,正好调了个个。帛书老子的出土,推翻了老子成书秦後的假设。因为它那“德”编在前“道”编在後的顺序,正是韩非子解老、喻老所本的顺序;足见这种版本在韩非时代已经存在了。此外,在个别字句上,帛书本和通行本也偶见不同、互有高下,那是古籍流行中常有的现象,不足为怪。至於“德”编在前还是“道”编在前的问题,帛书出土的时候,曾被看成是头等大事,说是“德”编在前乃法家的传本,“道”编在前为道家的秘籍,以印证儒法斗争的意义等等,现在看来全是瞎掰。帛书老子出土後整整二十年,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这是迄今可见的最早的道德经。简文抄写在三种不同长短的竹简上,整理者依次谓之甲本(长32.3厘米)、乙本(长30.6厘米)和丙本(长26.5厘米)。甲本现存竹简39枝,1090字;乙本现存竹简18枝,389字;丙本现存14枝,270字。总字数与帛书本或通行本相比,约占三分之一上下,说明它们都还不是足本。虽然如此,虽然它们加在一起也构不成为足本,但是它们的存在,已足以说明,老子之成书或初步成书,至晚也是战国中期的事,较之孟子庄子,都要年长得多。按照今本的分章来看简本,计简本甲本为20章,乙本为8章,丙本为5章,其中乙丙两本各有1章与甲本相重;剔除重复,共得31章,为今本81章的三分之一弱。拿这31章去对照一下帛本和今本,便能发现,许多在帛本和今本中分属德、道编或下、上编的章节,在简本中却常排在一起,前後相随。以甲本为例,相当於上编的第30章,紧接在相当於下编的第40章之後;相当於下编的第64章,其前为上编第15章,其後为上编第37章。这表明,简本并不曾像帛本或今本那样分编;至於分章,如果有的话,其章序也和後来的不同。於是,我们就面临着一堆十分诱人的难题,它们是:现在的简长不同,是不是意味着分编?否则,为什么一部不大的书,要抄成三编简册?如果这是一种分编的话,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或者换个角度来想:当时也许还没有定本的老子,这三册是来自不同渠道的後来汇成老子的原始资料?否则为什么总共只有五千来字的书,在三册中都还未能抄完?而用未完成的抄本来殉葬,岂非失礼?已经有人在试图回答这些难题了。他们相信甲乙丙本各有主题,就是说,它们是一种有意的分编,其中,甲本侧重政治,乙本侧重修道,丙本侧重治国;它们是为了教学之用,而从五千字的老子足本中摘编出来的。也有人相信,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不属一系,各有自己的源流。也有人相信,当时尚无足本,老子正在成形中。我则相信,这些说法都是认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我暂时还难以接受和同意。我感兴趣的是简本老子所反映出来的儒道关系。一般认为,儒道两家是对立的;道家对儒家持激烈批判态度。譬如今本老子中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这便是一条典型的道家反儒宣言;它所要求弃绝的,正是儒家所力求奉行的。其中的圣和智,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性主义;仁和义,是儒家思想的基本核心;巧和利,则是儒家所谓的“正德、利用、厚生”三德之一。现在道家却斥之为万恶之源,必欲斩尽杀绝而后已;两家的差距和对立,可以想见一斑。可是谁也不会料到,正是这一段文字,在简本中,竟有着关键性的差异: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1,民复孝慈。(简本甲)简本中,“绝圣”变成了“弃辩”;这一变非同小可。我们知道,“圣”之一词,在儒家体系中,不仅代表着智慧和理性,而且更是其诸多道德范畴中的最上范畴。今本老子倡言“绝圣”,本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之意。而简本原非绝圣,而是“弃辩”,则显然不是冲着儒家去的。因为,弃辩和绝智,也是儒家的主张,是他们所反对的“巧言佞色”(论语)和“凿”(固执,见孟子)。至於“绝仁弃义”变成了“绝伪(为)弃虑”,认为民之丧失孝慈不是由於仁义,而是由於缺乏诚意,由於矫揉造作,那更与儒家观点毫无二致了。需要强调的是,简本与今本(以及帛本)的这一差别,应该不是抄写上的差错;因为其他章中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七年级第一学期心理辅导计划
- 初三物理课堂互动教学计划
- 2025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
- 2025新媒体营销战略计划
- 红楼梦语言艺术欣赏计划
-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家长指导计划
- 2024-2025学年度小学学生评价与反馈计划
- 大学校园反诈宣传教育计划
- 环保行业管培生培养体系计划
- 三菱电梯LEHY-II、LEGY紧急救援的盘车装置切换说明
- 共同专业-简易通信教案
- 颈椎病(混合型)病例汇报
- 微生物在果蔬保鲜中应用
- 院前急救技术培训课件
- 标书制作培训课件
- 悬挂单轨程控小车输送系统重点标准
- DG-TJ 08-2362-2021 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
- 冷却塔使用说明书
- 配电柜安装规则GGD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