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doc_第1页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doc_第2页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doc_第3页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doc_第4页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造一所有思想的学校作者:肖远骑论文摘自:中小学校长2011年8期一、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审视中国的基础教育 进入2011年,全球都在思索,人类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这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西方有好多未来学家都纷纷预言,今后的50年,是亚洲崛起的50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走出危机的最好策略是科技、教育和人才。未来的世界,伴随着地球能源的枯竭,谁拥有资源,谁就赢得了未来,人类要争夺的是宇宙的公共空间,要开发新的能源和宇宙太空资源,完成这个历史的使命,关键是科技和人才,而这科技和人才哪里来,回答只有一个,这就是教育。当今世界,对教育的重视,从来没有这样紧迫。放眼世界,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 世界基础教育在行动!学校让我们共同塑造未来! 首先,让我们看看美洲:在美国,奥巴马2009年提出“为21世纪重塑教育计划”,2010年提出“奔向顶峰计划”;去年秋天开学,美国费城的朱丽叶马斯特曼实验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奥巴马,他对全校的师生做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和他们竞赛,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美国要努力培养全球化竞争中的高端人才!我们不和他们(中国和印度)竞争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最近美国教育部又出台了“为美国而教”计划,“开展临床教师培训”,美国教育部认识到今后5年中,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要退休,所以他们要在美国“开展临床教师培训”,许多美国人还在研究“美国虎妈的教育”。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欧洲:2008年的新学期,法国总统萨科奇向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发了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他要求全法国的教师,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2010年法国又推出了“全民教育成功计划”。芬兰2010年推出了“信息社会工程”;英国发起了“伦敦挑战项目”教师培训计划。他们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最后,让我们回到亚洲:日本教育有一句口号:“培养负责任的一代”。所以在日本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日本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完成”。这里的人格指三方面:学习能力、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灵魂。新加坡正在开展“少教多学计划”;印度的泰戈尔国际学校的校长玛德乌里卡森说:“21世纪,创造力是劳动者的基本技能”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加快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步伐,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提高我们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打造有思想的学校。 二、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本”,要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出路在改革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国家未来!要让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办学,那么我们怎样成为教育家?教育家成长途径有三条:敏于教育发展的“盲点”、勇于探索教育发展的“难点”;善于把握社会需要与自身优势的“结合点”。教育发展的“盲点”:差异发展,强势智慧发展,教育中的“奥运理念”;教育发展的“难点”:教育的“低成本竞争”,教育的效率与效益;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培养有责任心,成就感的世界公民。 学校要培养能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能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能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现在的高考也不是“一考定天下”的时代,而是“多元选俊才”的时代。2011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北约”与“华约”的双雄竞争、“南盟”与“北盟”的联考。全国有80所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今年有34所开始自主招生。考试形式和机制也在进行改革:初试、面试、体能测试、小组活动考试。 另外,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也给教育带来挑战。不妨在这里举部分试题: (1)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写有这样一句话:“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谈谈你的理解。 (2)有人说:“智慧比体力更重要,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智慧”,请谈谈你的看法。 (3)有人说,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谈谈你的看法。 (4)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竖立了孔子雕像,引起各方关注。请谈谈你的看法。 (5)3月11日下午l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面对这一灾难。请谈谈你的感想。 (6)有人认为“三纲”(君臣、父子、夫妻)无益,“五常”(仁义礼智信)可取。试述你的观点。 (7)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8)现在有人续写红楼梦,你认为应不应该续写、仿写、和改写名著? (9)假如用一种植物比喻中国人的国民性,你会选择什幺?为什么? (10)21世纪材料、能源和信息三大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实际上这样的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并不是中国人的创举,国外许多国家的高考就是如此: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2007年的作文考试均是三道考题: 文科的作文题:(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着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鲒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欲望,而孤独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理科的作文题: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情感,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经济科的作文题: (1)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往的原则? (3)试分析尼采的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尼采说:舆论在了解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就应该遗忘,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于伦理原则? 由此看来,在欧美国家,他们早就用这样的试题在选拔学生,在引导教育耍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钱学森曾经说:他在美国的老师冯卡门是一个极具创新思想的 教师,有多少次人们提醒他,“卡门教授,您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就不担心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的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钱老说20世纪30年代,创新的空气弥漫在整个加州大学校园,可以说,整个校园的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你得跑在别人的前面。美国的学生以能在课堂上找到老师的漏洞为乐趣。 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人的充分发展就是人在“最近发展区”自我实现达到了最优化,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 罗素有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世界里只有春天!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美国女科学家麦克琳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否做到了耐心等待他的绽放。请相信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这朵花都有属于他自己开放的季节,一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中国的“差生”王楠子到美国,获得全美动画比赛冠军,被誉为天才学生,就是明证。)中学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加适合的肥料,让小树长得正一点,壮实一点,基础打得好一点,而要真正成为参天大树,则需要更多层次的教育,更大范围的实践锻炼。 学校要成为“学问的故乡”和“精神的家园”,教师的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要学会站在教育站略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教师要有主心骨,不跟风:多一点哲学思考,多一点文化判断力:不能只埋头上课,要抬头仰望;要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这样才能办有思想的教育。 三、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打造有思想的学校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品牌是公众对学校的一种印象和评价,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认同”。因为,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品牌是灵与肉的结合。学校文化丰富了学校品牌的内涵,学校品牌展现了学校文化的魅力。学校的“牌子”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有“文化品位”。 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卓越的办学实绩,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精神。所以,创建学校品牌必须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上做文章。 我们不妨看看有特色有品牌的世界名校,也许会有启发。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全世界最显赫的贵族子弟学府。自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以来,已有571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贵族男校,而且更被称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英国众多皇室子弟和历史名人曾在伊顿公学攻读过。其中打败拿破仑于滑铁卢之战的威灵顿将军(The Duke of Wellington)使它成为了勇者的跑道。而雪莱(PercyBysshe Shelley),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这些响亮的名字又使伊顿公学成为了文学艺术的源泉。学校毕业生中有19位英国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获得者。伊顿不仅代表了精英文化教育的典范,同时,也象征着荣誉与地位。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温莎堡对面的伊顿校园内沿袭着浓厚的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传统。古老的建筑物,庄重的黑色燕尾校服,各项传统的英式体育活动以及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和高品质的教学制度无一不体现出伊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优良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杰出学生,成为英国、美国等国家各大高等学府招生的首选对象,而这些学府也以招入伊顿学生为荣。比如剑桥和牛津就为伊顿毕业生提供了直接进入他们大学深造的机会。 伊顿公学的学生总是表现出一种“绅士风度”,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学生毕业多年还“带着哈佛口音”。为什么?这是因为一个人在一所学校“浸润”了若干年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总是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方式影响着人的成长。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陶行知先生学成归来后,脱下皮鞋,穿上草鞋,到乡村去实践他的“生活教育”,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形成了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时下,有的学校提出要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有的学校提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还有的学校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学校”,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的表达形式。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有些学校的校训别具一格,感人至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竺可桢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校长的时候,确立了“求是”二字作为校训。对于这两个字,竺可桢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因一时之毁誉而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求是,就是求真理,一个真正的学者,为了寻求真理,必须有百折不回的气概。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求是之路,中庸说得最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浙江大学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恐怕与“求是”这二字校训l有很大的关系。 朱镕基总理很少题词,但是他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亲自写下四个大字“不做假账”,作为校训。“不做假账”,原本是会计行业职业操守的“底线”,但这个“底线”已被屡屡中毁。这个“底线”如果得不到恢复,其他方面的会计技能也就失去了根本。这不仅是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大厦的基础。可以说,这四个字,撼人心扉,刻骨铭心,将对三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学生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精神文化。教育品牌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它是理念、价值观,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管理,是道德管理。学校的价值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特色的教育模式。 教育需要潜移默化,办学是一种文化行为,教师真正认同了学校文化,才能逐渐被这种文化同化,才能在行动中把办学理念落实为具体的行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便没有卓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根基,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学校不能培养精神的侏儒!我呼吁,学校要有文化精神! 学校的文化精神不像学校建筑风格、技术装备那样显山露水,它是学校长期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较为稳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生活工作态度;它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师生员工的一切行为(对人或对己)、工作学习态度、思维习惯、人际交往方式等等:它直接影响师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我在哈佛大学看到他们的校徽:是两本书朝上开着,一本书朝下盖着。他们告诉我:其寓意是一个人的成功要读大量的书,但一个人不能完全相信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读得多也不会成为自己的,也培养不出创造力。 哈佛的校训是用拉丁文写的,译成中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个校训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哈佛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的人文理性的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远的智慧,所以在哈佛不大可能出现全盘反传统、全盘反历史的迷狂;二是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挡人对真理的追求。就是这两个原则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保证了哈佛能够在一个伟大的谱系中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是哈佛的魅力,它永久地激发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的渴望和梦想。 在哈佛,综合素质中被特别看重的是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哈佛的校门上刻着这样一句铭文“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哈佛始终坚持一贯的原则,它所培养的人必须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因此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就是哈佛学生的必须的功课,学生们在学期间绝大部分都坚持对社会的义务服务,到附近的老人院去照顾老人、帮助料理生活,有的人则去中小学辅导功课,或到医院去做看护,也有给新移民辅导移民法。 在芬兰的罗素高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兴趣是求知最重要的驱动力。这里是一个寻找真理与发展个性的地方,请记住你在这里的时光,把快乐和智慧带走,把美丽留下。这里的教师是优秀的,这里的学生是优秀的,这里的一切让你感到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这里进行着充满智慧和富有成果的讨论。当你离开这里的时候,你会衷心地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着“人”和“课堂“,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转型。 从“知识的课堂”到“能力的课堂”再到“创新的课堂”、“生命的课堂”,课堂在转型,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将愈发深刻地影响、改变课堂的生态。 在未来课堂中,教室内摆放的将是高清电子白板而不是黑板,学生拿着的将是电子书而不是课本;学生的提问、交流、考试等信息都将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教师的电脑终端,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将被全程记录,教师能进行有效追踪,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课堂内的教师将不仅仅是一人,来自全世界的优秀教师,甚至各行业专家都可能通过实时传送“走进”课堂;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的教育资源不再仅仅是老师的板书,它可以是图片、动画、视频,也可以是跨越班级、校际甚至是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