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doc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doc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doc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doc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套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一)班级_ 姓名_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他深知雅典社会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材料二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贪婪的心情,压制他,使他平静。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请回答:(1)材料一中“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社会的问题”主要指什么?(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中的“两个阶级”具体指什么?(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4)材料二中梭伦所说的话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了吗?举例说明。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材料二 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材料三 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的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全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000人。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2)材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3、选自梭伦的两首诗:材料一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二)班级_ 姓名_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三、四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四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3、商鞅变法令规定:“有军功者,各以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三)班级_ 姓名_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顾内则不能无以在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愢愢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何故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摘自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民举息于豪民,今之贫民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材料三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材料四 (王安石说)“臣以为,苛能摧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材料五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结合北宋中期的背景,概括说明王安石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及与苏辙意见相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五回答: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题参考答案(一)1、(1)贵族和平民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内战一触即发。(2)贵族和平民。(3)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没做到。如他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实质上是以财产的多少来分享政治权利的制度。广大贫穷平民未获得与富裕平民相同的权利。(举其他例子也可。注意史论结合)2、(1)贵族大量侵吞平民的财产,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颁布“解负令”,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危险。确立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3)不彻底的改革,体现了中庸思想。一方面倾向于平民,减轻平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财产等级制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人民手中。3、(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2)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二)1、(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A、法家。 B、秦孝公的支持。(2)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3)材料三持否定态度,材料四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3、重农抑商。根本着眼点:使农民附着在土地上,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制度。评论:从长远来讲,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予以压制,其结果是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到封建社会晚期愈加严重。但在当时,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者,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三)1、(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2)设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府收购客商不能出售的货物,然后客商从官府赊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息钱。(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是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除。2、(1)冗兵、冗官、冗费。(2)解决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答出三条即可)解决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答出三条即可)。(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