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5册外国小朋友的歌.doc_第1页
新5册外国小朋友的歌.doc_第2页
新5册外国小朋友的歌.doc_第3页
新5册外国小朋友的歌.doc_第4页
新5册外国小朋友的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外国小朋友的歌学校:西罗园四小授课人:张艳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内容: 唱歌:1、笛皮杜乌干达民歌。2、哈里罗特立尼达民歌。欣赏:1、木瓜恰恰恰印度尼西亚民歌。2、乘着歌声的翅膀(德)海涅诗,(德)门德尔松曲。教材分析:1、 歌曲笛皮杜的第一乐句交替使用领唱、齐唱两种形式,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朋友相互问好的亲热场面。该乐句中的后一乐节是前一乐节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双数小节的旋律素材,节拍,节奏,演唱形式等方面与第一乐句形成鲜明对比,音乐的情绪更加活泼。2、 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形象的塑造了印度尼西亚农民在城里兜售自产水果的忙碌场面。与歌词中的“恰恰 恰”同步反复出现的“XX X”节奏,更生动的表现了印度尼西亚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三段曲式的歌曲。歌曲的第一部分是四个乐句构成的对比乐段,第二部分是两个大乐句构成的平行乐段。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严格在现。3、哈里罗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风格。4/4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方整,是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包含四个都是两小节的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第四乐句与第二乐句节奏相同。歌曲所用音乐材料十分简洁,但在每乐句尾部都使用“X X”。两次在乐句中出现的“X X X”切分节奏使歌曲充满了动力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歌词中较多的使用衬词和拍手动作配合,使歌曲别具一格,饶有情趣,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由于歌曲是一首简短的二部合唱,二声部的加入,使歌曲音域变宽,音响更丰满,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表达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4、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声乐作品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也为数不少,如:歌剧罗莱利、几部神剧和130多首歌曲。独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歌唱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 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作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曲。由于这首歌曲的曲调舒展婉转,优美动听,被许多作曲家改编成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合唱及小提琴、钢琴、长笛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 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以优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和丰富的器乐色彩,充分表现了原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 乐曲为6/8拍,速度缓慢,在竖琴流水般的琶音音型伴奏下,轻盈流畅的主题不断地上下流动,开始出现的上行六度跳进和随后出现的六度、七度下行跳进,使旋律进行如同随风翱翔的燕子,在无际的天空中盘旋翻飞,充满了自由幻想的空间。 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共演奏两遍。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作远关系移调,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随着铜管乐器的进入、和声音响的浓厚以及音乐力度的增强,情绪略显激动。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意境之中。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随之增强,他们除了喜欢模仿,还非常乐意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去。他们热情好动希望参与,渴望交流。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1、 能独自背唱或几个人一组合作演唱乌干达民歌笛皮杜。2、 能随着伴奏,一边演唱特立尼达民歌哈里罗,一边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基本要求:各乐句的前六拍左右踏步;后两拍双手对拍。)3、 知道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题材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聆听歌曲录音时,能随着歌词中的“恰恰恰”,同步拍击“XX X”的节奏。4、 知道乘着歌声的翅膀原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聆听歌曲录音时,能跟唱歌曲主题,并能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表现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如:强拍,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次强拍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了解几首外国小朋友的歌曲,跟着歌曲律动感受歌曲富有特点的节奏。2、 难点:每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演唱、编创活动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笛皮杜乌干达民歌。欣赏:木瓜恰恰恰印度尼西亚民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1、 能独自背唱或几个人一组合作演唱乌干达民歌笛皮杜。2、知道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题材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聆听歌曲录音时,能随着歌词中的“恰恰恰”,同步拍击“XX X”的节奏。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把握节奏“X. X”和“XX.”教学方法:聆听、表演、演唱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 导入教学:师: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以前音乐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歌曲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你能说出几首我们来复习吗?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玩具进行曲银色的桦树林天鹅请来当客人等等。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首外国小朋友的歌曲,这些歌曲非常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 学唱歌曲笛皮杜:1、 节奏练习解决难点:A念出下面节奏。X XX X XX X . X 3 31 3 31 3 . 1 mi mido mi ido mi doB. 4 44. Fa fafa 2、初步感受歌曲: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录音,感受歌曲。思考: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朋友相互问好的亲热场面。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复听歌曲范唱,完整感受歌曲。3、学唱歌曲: 听歌曲范唱录音,学生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 教师带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确处。 第一乐句单数小节第三拍后半拍的“do”的起场要适当提示,要唱的轻一些,将重音放在下一小节的强拍强位上。 完整演唱歌曲。4、表现歌曲:你知道乌干达是哪个洲的一个国家吗?介绍:乌干达 非洲东部内陆国。邻肯尼亚、苏丹、扎伊尔、卢旺达、和坦桑尼亚。面积238461平方公里。人口1515万(1984)。全国分为33个地区。首都坎帕拉。让学生欣赏几张乌干达这个非洲国家的图片。分组演唱歌曲。学生相互评价。分小组排练并表演。教师评价、总结。5、 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三)欣赏木瓜恰恰恰。1、 初听感受。2、 复听感受歌曲结构。分小组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同一颜色的三种不同几何图形,每一种两个;或三种不同颜色的小五星,每一种两个)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录音之后粘贴在纸上;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3、 编创活动。A 随着音乐和着节拍拍击“恰恰 恰”的节奏。也可选用打击器。B 随着音乐加入简单的形体动作。4、 讨论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有什么作用?作品除了愉悦功能、审美功能,还有实用功能。 5、教师适当作一些补充介绍。 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形象的塑造了印度尼西亚农民在城里兜售自产水果的忙碌场面。与歌词中的“恰恰 恰”同步反复出现的“XX X”节奏,更生动的表现了印度尼西亚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特立尼达民歌哈里罗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哈里罗,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进行演唱,感受音乐的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的舞蹈性,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教学难点:“X X X”切分节奏的解决教学方法:学习歌曲哈里罗主要采用听唱法学习。教学用具:沙锤,碰钟,双响筒等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 听音乐进教室,(选曲节奏明快的简单乐曲)师生问好。二、 导入。师:今天老师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音乐课。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好吗? 小青蛙:中国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来自特里尼达的小青蛙艾里克。(小青蛙跳入) 小青蛙:我们的国家在遥远的南美洲。(地图) 小青蛙介绍国旗国徽 小青蛙介绍特立尼达美丽的风景。邀请中国的小朋友到特立尼达来玩。不过要学会一首特立尼达的歌曲才行。三、 学唱歌曲。1、 静听。2、 听音乐小声跟唱。3、 教师范唱。4、 逐句教唱。重点教唱最后切分音一句。5、 师生接唱。6、 学生自己连起来演唱7、 全班集体演唱。四、 过渡:1、 师:让我们给小青蛙艾里克演唱哈里罗看看他是否带我们到特立尼达玩好不好。2、 演唱:3、 小青蛙:大家唱的真好,欢迎大家到特立尼达来。(介绍特立尼达美丽的风光)4、 小青蛙:特立尼达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民能歌善舞。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五、 编创:1、 教师带领按节奏原地走步。2、 加拍手3、 走起来4、 跑起来5、 表演6、 打击乐器伴奏7、 分组练习8、 小组展示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歌曲笛皮杜和木瓜恰恰恰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德)海涅诗,(德)门德尔松曲教学目标:1、知道乘着歌声的翅膀原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独唱歌曲;聆听歌曲录音时,能跟唱歌曲主题,并能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表现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如:强拍,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次强拍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 2、复习歌曲笛皮杜和哈里罗教学重点、难点:6/8拍乐曲学生接触不多,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6/8拍的律动规律 教学方法:演唱、表演、创编教学用具:钢琴、沙锤、碰钟等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二)复习歌曲哈里罗笛皮杜,表现歌曲。(三)聆听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1、 完整地聆听乐曲。初步感受音乐。教师简介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声乐作品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也为数不少,如:歌剧罗莱利、几部神剧和130多首歌曲。独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歌唱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 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作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曲。由于这首歌曲的曲调舒展婉转,优美动听,被许多作曲家改编成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合唱及小提琴、钢琴、长笛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 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以优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和丰富的器乐色彩,充分表现了原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 乐曲为6/8拍,速度缓慢,在竖琴流水般的琶音音型伴奏下,轻盈流畅的主题不断地上下流动,开始出现的上行六度跳进和随后出现的六度、七度下行跳进,使旋律进行如同随风翱翔的燕子,在无际的天空中盘旋翻飞,充满了自由幻想的空间。 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共演奏两遍。第一遍由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