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古典诗词句法特点.doc_第1页
快速掌握古典诗词句法特点.doc_第2页
快速掌握古典诗词句法特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速掌握古典诗词句法特点 导读:本资料就古典诗词的句法特点进行举例说明,目的是帮助考生更好地鉴赏诗词;仿用句式题难度较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段、表达方式等方面,唐惠忠老师分析答题时的易错点和难点,有效提高考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关于修辞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其融入到其他考点中,且看刘步春老师如何讲解语言运用题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方向。古典诗词(尤其是近体诗),由于句数限制,讲求押韵、平仄和对仗等,常常打破语法惯例,形成和古代散文相似,但又比古代散文更难推断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突破,可以使诗词语言更精炼,诗意更浓郁,诗味更醇厚,但也给理解鉴赏诗词造成一定障碍,如果掉以轻心,就难免造成误解,甚至可能影响到对全篇内容的把握和鉴赏。下面对古典诗词的句法特点择要举例说明。一、词语的省略1.因比喻而省略。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称村行)例两句可补足为:“浮云如游子意,落日似故人情。”意思是“漂浮的白云有如游子的心意,西下的太阳满含故人的情感”。前句是从浮云漂忽无定引申出来的,后句是从诗人的联想(西下的太阳依恋山峦,犹如故人不忍相别)而得出的理解。例可补足为:“棠梨叶落如胭脂色,荞麦花开似白雪香。”用胭脂比喻棠梨之叶,色中有味;用白雪比喻荞麦之花,香中有色。另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答友人),只需补足喻词,诗句便豁然开朗。2.因对举而省略。由于字数、声律的限制,有的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事物时,往往只在表达前一事物时使用相关的动词或其它词语,而在表达后一事物时把相同的词语略去。例如: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吴兴杂诗,2010年高考安徽卷选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刘禹锡堤上行)例前一句意思是“深处种菱,浅处种稻”,由于字数的限制,只好把对举两件事的后一件中的名词“处”省去。例前一句意思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由于字数限制,便把对举两件事的后一件中的谓语“看”省去。例后句的意思是“堤下连樯,堤上连楼”(堤下船桅接连着船桅,堤上高楼接连着高楼),两件事因承前对举而省去后一件事的谓语“连”。3.因状语而省略。例如: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例前一句的意思是“五陵贵族子弟竞相赠送歌妓以锦帛财物”,“争”为状语,其后省去谓语动词“赠送”;如果将“争”误解为动词谓语,意为“争夺”,便会贻笑大方。例两句的意思是“祠堂中虽有映阶碧草,也无心观赏,让它自为春色;隔叶黄鹂鸣叫,也无心倾听,任其空作好音”。因有状语“自”、“空”而省略了“为”、“作”之类的动词谓语。另如“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此地暂时驻扎着胡马,而我终身只作宋朝的臣民(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后句意思是“水中多生长着菰米,岸边多生长着莓苔”)(杜牧早雁),因状语“暂”、“只”、“多”而省去“驻扎”、“作”、“生长”一类动词谓语。4.因相关而省略。这里所说的相关,一般体现为词语的搭配,比如“风”经常和“吹”相联用,“雨”经常和“淋”、“打”相联用,“日”经常和“晒”相联用等。由于词语中存在着这种比较固定搭配关系,所以在诗歌中就往往因此而省去相应词语。例如: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2008年高考全国选材)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白居易渡淮)例下句意思是“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黄昏”,“黄昏”一般和“天色”相关,因此这句省去了主语“天色”。例意思是“秋天的风声响彻整个竹林,寒气侵袭着所有五陵的青松”。“风声”一般和“响”联用,“寒气”一般和“侵袭”或“笼罩”联用,因此这两句省去了动词谓语“响彻”和“侵袭”这类字眼。例意为“春浪高而棹声急,夕阳斜而花影残。”“浪”一般和“高”或“大”关联,“夕阳”一般和“斜”、“落”相关联,因而省略了相关词语。还有一些诗句由几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没有谓语动词,很难也无需补出,但这绝不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简单罗列,而是在叙事或“绘画”,需读者自己体悟。二、语序的倒置1.主谓倒装。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江晚正愁亭,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例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例应为“江晚予正愁”(两句意思是“正当江边日暮,我正满腹忧愁的时候,听到鹧鸪行不得也的叫唤声”)。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词更富韵味,更生动有致。2.动宾(动补)倒装。例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选材)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例上句是动宾倒装,顺装应是“陌上柔桑嫩芽破”;例上句也是动宾倒装,顺装应是“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例下句则是动补倒装,顺装应是“斗觉霜毛加一半”,两句诗的意思是“读完你的诗篇,忽然觉得自己两鬓的白发增加了一半”。3.定(状)中(中心语)倒装。例如: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杜甫夔州歌)例中的“泪纵横”是“纵横泪”的倒装,属定中倒装。例是状语后置,顺装应是“晴浴狎鸥处处分,雨随神女朝朝下”。毛泽东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有“百年魔怪舞翩跹”句,“舞翩跹”也是“翩跹舞”的倒装。4.特殊倒装。在古典诗词中,诗人或者追求语言艺术的奇巧,或者为了创造某种独特的气氛,或者适应格律的需要,往往别具匠心,创造出各种各样词语倒置的诗句。例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乍看起来,这两句诗似乎颇为费解。就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这两句都是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但是就原来的语序来理解,就“此路不通”:“香稻”怎会“啄”?“碧梧”怎会飞“栖”?“鹦鹉粒”、“凤凰枝”又是什么“山珍海味”、“玉叶金枝”?其实,只要把句中主语和宾语的顺序颠倒过来,意思就完全明白了。原来作者所要表达的不过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译为现代汉语就是:喷香的稻米是鹦鹉吃剩下的,碧绿的梧桐是凤凰经常栖息的。又如: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这是李白一首歌行中的两句,看来近似散文,如不经意也不易索解。按照一般的语法顺序,这两句应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