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五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doc_第1页
心理学之五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doc_第2页
心理学之五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doc_第3页
心理学之五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doc_第4页
心理学之五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知识讲座 “习得无助”与挑战挫折 -江苏淮阴区开明中学 林云会 摘编 很难说他不认真,学期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得面对班上层出不穷的小状况。当然,这难不倒他,每一次都被他很有技巧地压了下来。开玩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不是白教的,学生的那些小把戏算什么。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问题出来了,因为“每”节课都要花时间处理班级常规问题,结果快到段考的时间,他上课的进度居然赶不完,结果被同学回家向家长告了一状。家长一通电话打给校长,校长马上就把他找去关切。再者,开学时一次、两次的处理问题还可以,已经学期过了一半,每次上课都还要再来一次“官兵捉强盗”似的心理游戏,精神负荷实在是受不了,最后只好选择妥协:只要不要影响到老师上课,睡觉、看小说等安静的举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只是同学根本就不懂得互相尊重的道理,教师都退一步了,同学不但没有也退一步,反而进了一步,硬是要把教师逼入精神崩溃的临界点。 向学校反映吗? 校长、主任每次都说:“辛苦你了!”就这样一句话把B 老师的委屈完全打死。B 老师心想:“哼! 辛苦? 你们这些家伙哪里懂得什么叫做辛苦? 受苦的是我耶! 有本事你也来这种班级上课看看;要嘛就是不用上课,整天只会出一张嘴叫人家做这个做那个,出一张嘴谁不会啊? 再不然就是课那么少,还故意排那种轻松的班级来上课,真是 你个 ”B 老师也已经放弃“向上反映”这回事了,反正反映事情的结果还不是要自己解决,多半还要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上一次当是诚实,上两次当是老实,上三次当就变成笨蛋,再上到第四次当就成了白痴了。算了,就这样子吧! 反正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教师,准备混吃等退休就好(如果退休前没有被气死的话) 。 在行为主义的实验设计里,应用负增强作用而设计的实验称为“逃脱制约学习” 。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往返箱来进行这个实验。以白老鼠为例,在一个箱子里隔成a 、b 两部分,先将白老鼠放在a 区,然后对a 区施以电击,此时白老鼠会因痛苦而四处跳动。若将a 、b 两区之间的隔板的上半部打开,则白老鼠可能在某次偶然的跳动中,跳进了b 区,因而免除被电击的痛苦。此时,让白老鼠休息片刻后,将通电区由a 区改成对b 区通电,白老鼠将再次惊慌失措,又开始无意识地乱跳,无意间又跳过隔板进入a区,再度逃离被电击的折磨。多次之后,只要对某一区的白老鼠施以电击,它就会马上跳到另一区以逃避电击。这就是所谓“负增强学习”的意义:因为白老鼠做了某个正确的行为可以免除痛苦,所以它会愿意表现出这个特定行为。 塞利格曼(Seligman)在以小狗来进行逃脱制约实验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个“习得无助”的现象。也就是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 在逃脱实验中,他先将小狗放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中,然后施予一个会令小狗很不舒服,却还不会致死的电击。小狗当然会在笼子里四处奔逃,但是尝试多次努力之后,还是没有办法逃离笼子,于是只好放弃挣扎,乖乖地被电击。此时电击停止,隔天再电击一次,小狗一开始仍然跳起来惊慌逃窜,但是依然逃不掉。不久,小狗再度趴下来静静地接受电击。实验者发现,小狗在接受电击后,努力表现要逃离的时间愈来愈短,到最后终于只是头抬了一下,却没有做出任何想要逃离笼子的表现。这时候实验人员把笼子换成可以逃离的空间,只要一碰,门就可以打开,但是小狗仍然不为所动,乖乖地待着被电击。 上述是指一只完全没有逃脱经验的小狗在不能逃脱的笼子里的表现。后来又发现,如果先让小狗有成功逃离笼子的经验,才把它放进不能逃脱的笼子里,小狗的表现将更为积极,它会挣扎更久的时间,到处寻找任何可能逃离笼子的方法。这个实验也间接地说明:“成功经验”与“失败经验”会如何影响个体日后遭遇困难之后的表现。 在我教书的生涯中,最令我难过的倒不是学生考了什么惨不忍睹的分数。说实在的,20 分、30 分又如何? 现在差又不代表未来也会差。就算未来的考试还是差,也仍然不代表这个学生不会有成就。此外,学生的成绩差我也不会把它联想成是我不会教,变成我自己的心理压力。但是我真的很不忍心看到学生呆呆地在自己的位子上浪费生命。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不在乎学习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的时间。终于,我相信“习得无助”可能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我想要批判“分数”这个东西,就是因为对分数的迷思,让多数的人都逃不开挫折。让我们把时间往回推二三十年,那时候有没有升学压力呢? 当然有,但是那个时候的压力还没那么大。一般来说,师长们的心态是用鼓励的,会读书的学生鼓励他多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不会太逼他读书,尽力就好。现在呢?不管喜不喜欢读书,整个学校用“全力以赴”的态度把所有的学生逼上火线。学校根本就已经弃守了所谓的“教育” ,完全配合家长(少数家长?)的想法,管它是乌龟还是兔子,全部在同一种跑道上,做相同的竞赛。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学生们当然会想要逃离这样的环境。可是逃到哪里呢? 在百般无奈之下,学生们只好一个个都像那只无助的小狗一样,完全放弃努力的念头。 你说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这么消极吗?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相信这些学生都曾经努力过。然而,每个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有早、迟的差异(一般来说,多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开窍”) ,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其实与最后的成就无关,却因为师长们比较的心态,让发展比较慢的同学误以为自己就是真的比较笨,努力了数次之后,表现却一直没有办法突破(因为他真的还没开窍) ,终于承认自己的愚笨,并且放弃努力。所有的生物都一样,如果放弃向上提升,之后一定会迅速地向下堕落。堕落的过程中,还要想办法找人当垫背,来个玉石俱焚,就好像困兽之斗一样。 据观察学生学习态度的演进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读书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大约是五几年出生的学生。会读书的同学很努力地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同学也总会找到他可以努力的方向,大家各自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而打拼,反正是行行出状元。第二阶段,大概是八九十年代的学生 。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大家都要读书,都要接受联考的淬炼;虽然不是很自愿,但是同学们还算很“甘愿” 。第三阶段,大概是九十年代后的学生 。个人意识的抬头,让这些年轻学子们勇于对压力说:“不!”再加上社会结构的转变,更助长了同学们的气势,反正他们也豁出去了,正印证“一皮天下无难事”的说法。 压力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至少我觉得所谓的“挫折容忍度”也是一个应该被考虑的因素。有一次,我在和学校老师讨论“分数的比较”以及“排名的动作”所可能造成学生的压力。他承认了,但是却不愿意放弃继续施压,因为他说:“在现在这个社会,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就不会成功。”说得有理,于是我追问他:“那么那些坚持不下去的人呢? 就被放弃了吗?”他说:“那就应该想办法增加他的挫折容忍度。”依旧有理,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我们有没有在培养挫折容忍度呢?挫折容忍度又是那么好培养的吗? 就好像在学游泳一样,教小朋友游泳要从儿童池开始,先是教他不怕水、闭气、打水、换气,最后才学会游泳。难道一开始就把小朋友丢到成人池里让他挣扎,说是只要活下去,就算是学会游泳了。这样也可以称为教育吗? 老实说,我认为这个叫做谋杀。挫折容忍度的培养应该由小挫折开始,而且一定是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这个挫折了,才可以再继续给他更大的挑战。尽管草莓族们都不承认他们是草莓,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同学们普遍没有什么抗压性。但是我倒不认为这是同学们的错,我觉得这是家长的问题,现在的家长真的对孩子保护过度了。 会感到“习得无助”的人绝对不是只有学生;当教师不断地重复教学动作,却怎么教都教不会的时候,教师也是会有习得无助的感觉。这里要谈到习得无助的重要观念:它必须是当事人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内在的因素时才会发生。例如学生学不好这件事,若是教师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会教,或是觉得因为学生太笨、太懒,“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有习得无助的感觉。然而,若是把这件事当成是学生还没开窍,乐观地期待“学生(别人)”日后就会忽然懂了,那么教师就还是能继续快乐地面对同学。 心态是很重要的。 老师的习得无助表现在两个向度,其一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及生活常规表现” ;其二是表现在“对学校的态度”这一件事上。 在第一部分其实也是有层次区分的。老师先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失望,继而希望至少能培养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转而要求学生的生活常规。然而,自从“教师体罚”问题被不断地讨论之后,老师的教学工作变得动辄得咎。第一线教师们不太懂,自己也是努力地想要教好孩子,为什么会搞得里外不是人呢? 这样的情绪在立法院通过立法禁止体罚之后,变得更加无助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不认为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教师们可以说完全没有责任,但我也不认为我们应该反对“禁止体罚”这一个国际潮流。然而,做事情的方法不应该只有限制、惩罚,当我们在要求教师不准体罚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做(希望是真正可行的方法) ? 看事情也不应该只是肤浅地看到表面问题,更应该深入问题看到背后原因。老师为什么要体罚? 是为了分数,或是生活常规? 教师及家长的观念要不要重新再教育(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多少努力) ? 地方政府及校内的教育主管单位又该负多少责任? 一味地把矛头指向基层教师,公平吗? 更重要的是,有用吗? 老师的习得无助也表现在“对学校的态度”这一件事上。许多老师觉得“跟学校反映也没用” 、“校长、主任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 、“教育环境就是这么烂,一切只能认命” 表面上来说,这种心态对学校的经营者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老师们这么听话,政策的推行当然会顺利许多。然而,这种心态其实是引导学校走向灭亡的终途:因为老师不愿意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育工作,学校又怎么可能好得起来呢? 人不对了,再好的方法都没用。 还是来关心一下学生好了。塞利格曼的这个小狗实验其实并不是这么消极的,记得吗? 后面提到一个小实验:如果先让小狗有成功逃离笼子的经验,才把它放进不能逃脱的笼子里,小狗的表现将更为积极,它会挣扎更久的时间,到处寻找任何可能逃离笼子的方法。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很积极的想法:如果我们让孩子不断地、成功地解决我们交付给他的小挫折,这些小小的成功经验将大大地帮助孩子日后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心态。所以,敬告各位老师、家长,有很多小事,千万不要因为你做得比孩子好,就把事情都捡起来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这些小学习,孩子是做不了大事的。 或许有些人会质疑什么是大挫折? 什么又是小挫折? 由谁来决定呢? 其实,不管是大挫折、小挫折,接受挫折的是孩子本身,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只有当孩子准备好要接受挑战的时候,这个挑战才会有意义。什么? 你担心如果不逼孩子的话,孩子就只会整天沉迷于游戏的世界里。我想,我们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点,因为我们目前的所作所为往往都是出于“孩子不会想”这个逻辑,然而这个逻辑真的正确吗? 孩子就这么“天生地”不知上进吗? 我觉得我们都太小看孩子了。我大可以再写几千字来证明孩子其实是可以主动读书的,但是应该不会有人想看,所以我只简单地请读者们思考:用逼的方法真的有效吗? 在现在这个教育环境中,家长、学生、老师,甚至是校长、主任、组长,只要是扯上了-中学,似乎没有人感到快乐。然而这种不快乐真的是必须的吗? 我常听我的同事对他的学生说:“没办法! 你们现在是学生,就得熬过这一关 ”也听到同事们之间彼此在聊天:“没办法! 既然要当老师就得认命,反正别的工作也都有它的辛苦,我们又还没有好命到可以不用工作,所以一切只能忍耐 ”学生就一定得受苦吗? 老师就一定得忍耐吗? 工作量大、做事辛苦是一回事;工作没有成就感、做事失去意义又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受苦与忍耐是一回事,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受苦与忍耐又是另一回事。 咨询理论中的存在治疗创始人维克多 弗兰克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他们可以折磨我的外在,但不能进入我的内心。”弗兰克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家人都被囚禁在集中营里,而且最后只有他一个人生还。然而,集中营中的恐怖经验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更加深他肯定存在治疗的重要性,这是大师的思维。或许我们不敢和大师相比,那么就拿实验室里那只被电击的可怜小狗来说吧! 它好歹也曾经努力过数十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