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刘波.doc_第1页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刘波.doc_第2页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刘波.doc_第3页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刘波.doc_第4页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刘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地质学 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姓名:刘波班级:资环二班指导老师:李海梅 关英斌学号:120400222日期:2012/12/19- 21 -目 录前言 01第一章 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03第二章 地层 07 第三章 构造09 第四章 岩浆活动 16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18 结束语21前言一、本次实习意义。这次地质实习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状况相结合,加深了我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脑海中更形象、更具体、印象更深刻!获得了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了野外实习的观察能力。另外第一次实习学会了如何进野外实习,为以后外出实习更好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实习任务。 1、通过实习认识到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切身体会地质学的工作学习环境。 2、实际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底层、地质构造。 3、在实际中认识岩浆侵入体。 4、通过对洺河、沙河、京娘湖等地的观察实习,认识地表水体、河流地质作用以喀斯特地貌。三、实习时间安排。1、8时从学校坐车向第一路线出发,第一路线即仁义村黑龙洞,大约10:30结束;2、进行路线二隆山口上水库(京娘湖),约12:30结束。3、大家开始午饭和休息。4、约1:30进行第三路线,到团城铁矿实地学习,大约3:00结束。5、3:00老师讲评并返校。四、带队老师:李老师 关老师第一章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一、位置。实习区位于邯郸市,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离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郸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邯郸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米。二、资源环境。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m,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m。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m,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m。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m。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金属资源有:铁、钴、铜、贡、钼。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蓝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京娘湖、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三、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6.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11亿元;分别增长4.0%、11.7%和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712元,增长9.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200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粮食总产量达373.4万吨,比上年下降3.2%;棉花产量79812吨,下降2.5%;油料产量195903吨,下降3.0%,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02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4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年产钢6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7%;产铁819万吨,增长16.6%;产原煤1601万吨,增长5.2%;纱11.7万吨,增长14.2%;年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7.5%。随着国家对结果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GDP比重的35.3%。全市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四、人口。邯郸市2002年末总人口84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1.4万人。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五、气候。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第二章 地层【地层】也泛指岩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含沉积物)。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沉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一、仁义村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1、考察所在地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若此处为整合接触关系则石炭系下面应该是泥盆系、志留系。而实际其下面是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如图2-1)综上所述,考察所在地层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即所谓假整合。2、猜想此处接触关系的形成。假整合(如图2-2A)层形成以后,地壳曾均衡上升,使该地层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随后,地壳再均衡下降,在接触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形成较新的地层石炭系地层。3、关于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套地层是连续沉积而成,在其沉积期间,该地区构造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状态。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图2-2 A)图2-2图 2-3 京娘湖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表示较老地层形成以后,因受强烈的构造作用而褶皱隆起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沉积,形成较新的上覆地层(图2-2 B)。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二、由山坡向东行进,沿途观察本溪组中统地层,注意了其岩性组合特征。1、此处岩层产状:倾向120度;倾角20度。2、最上层为页岩,中层为泥岩,下层为石灰岩。石灰岩暴露在空气中的是灰白色,是由风化而起,其内部为黑灰色。页岩、泥岩二者成分相似,但页岩有层理而泥岩没有。3、观察本溪组地层时考察了“山西式铁矿”的地层,其在本溪组下部,其成因是铁元素在低洼地富集成矿。第三章 构造【构造作用】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运动。通常构造作用缓慢,不易被人察觉;有时却极为快速而猛烈,如引起地震的构造作用。它是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地质构造与沉积作用发生,导致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基本因素。因此构造作用在地壳演变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尺度:形成构造的构造运动也常称为地壳运动,地壳运动通常很缓慢,以地质年代作为时间的尺度,但也有快速突变的运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 构造的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大的构造带纵横几千千米,小的如岩石片理甚至矿物晶格位错,但通常所说的地质构造是较大尺度上的。 类型:构造的类型按构造形成时间可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岩浆岩的流面,沉积岩的层理等。 次生构造,指岩石形成后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的构造,有褶皱,断层等等。一、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1、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的平移。有三种基本形式:相邻块体的背向分离;相邻块体相向汇聚;相邻块体剪切错开。水平运动往往导致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测量仪器可精确岩石块体水平运动的速度。2、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是相邻或一块体的不同部分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3、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同一地区构造作用的方向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地方的。某一时期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以垂直运动为主。他们的运动方向都是可以改变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是构造运动的两个主导方向。实际上对于某一个地区,常表现为既有水平运动又有垂直运动的复杂情况。构造运动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都在不断进行。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常在地形、地物上保存较好,人们常把新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新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古构造运动。二、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1、岩石的空间位置。岩石的产状要素:图3-1产状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称走向,其交线叫走向线,图3-1中的AB。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线的地理方位角来表示(0360)。由于走向线有两个延伸方向,故同一岩层的走向有两个值,两者数值相差180。倾向: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图3-1中的CD。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表示(0360),其数值与走向相差90。岩层的倾向值只有一个。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或真倾角),图3-1中的。它是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倾角值为090。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线的任何方向上量得的倾角称视倾角或假倾角,视倾角总是小于真倾角。关于产状要素(如图3-2):图3-2产状岩层的产状要素在野外是直接用罗盘测量出来的,测得的产状要素用规定的文字或符号记录。常用的文字记录格式为:倾向方位角倾角,如15030表示倾向方位角为150(即东南方向)、倾角为30。因为倾向方位角加、减90即为走向方位角,所以一般不记录走向,直接记下倾向即可。走向、倾向及倾角在地质平面图上用“ 30”符号表示,符号中的长线方位与走向一致,短线指向与倾向一致,长短线的交点应落在测量点位置上,符号旁边加注的数字为倾角。自然界的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三种类型:水平岩层(倾角为0左右)、倾斜岩层(倾角介于090之间)和直立岩层(倾角接近90)。其中以倾斜岩层最常见、分布最广;水平岩层只有少数地区才能见到;直立岩层也是局部现象。二、褶皱。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在手标本中可见,大的宽达几十公里、延伸长达几百公里。褶皱中的单个弯曲称为褶曲。1、褶皱的要素褶皱的组成部分称褶皱的要素。为了正确描述和研究褶皱构造,必须弄清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等(图3-3)。图3-32、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图3-3)。图3-3 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岩层依次变新的对称重复特征。向斜在形态上是向下凹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向倾斜(即两翼均向核部倾斜),经剥蚀后出露于地表的地层具有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地层依次变老的对称重复特征。背斜形成的上拱及向斜形成的下凹形态,经风化剥蚀后,并不一定与现在地形的高低一致。背斜可以形成山岭,但也可以是低地;向斜可以是低地,但也可以构成山岭。因此,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别背斜与向斜的标志。虽说组成背斜两翼的岩层一般相背倾斜、组成向斜两翼的岩层一般相向倾斜,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岩层的产状来确定褶皱的基本类型是不可靠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图3-4中所示的背斜在产状上表现为自两侧向中心倾斜,向斜表现为自中心向两侧倾斜,这样的褶皱称为扇形褶皱。图3-4 扇形褶皱褶皱的基本类型虽然只有两种,但褶皱的具体形态却多种多样,为了便于描述和研究褶皱的形态,可以根据褶皱的某些要素进行形态分类。如按照褶皱轴面产状可分为4种类型:(1)直立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小近于相等;(2)斜歪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3)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朝同一方向倾斜,倾角大小不等,其中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为倒转层序,如两翼岩层倾角大小相等则称为同斜褶皱;(4)平卧褶皱 轴面及两翼岩层产状均近于水平,其中一翼岩层正常,另一翼为倒转。3、褶皱构造的形成时代褶皱的形成时代,通常是根据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来确定。基本原则是,褶皱的形成年代为组成褶皱的最新岩层年代之后与覆于褶皱之上的最老岩层年代之前。第四章 岩浆活动在仁义村到京娘湖的途中,老师给我们实地讲了路旁的岩石,有较多岩浆岩,讲了关于岩浆活动及其影响。图 4-1实拍岩石一、老师讲解邯武路段内岩浆对采煤区影响。采煤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220m左右。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岩浆的侵入对煤系地层、煤层造成了破坏,降低了煤层的可采性,使煤层的变质程度提高。因此对岩浆岩侵入规律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指导今后的煤生产有重要意义。二、岩浆作用。1、侵入作用(如图4-2)。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成为侵入作用。其形成的岩石成为侵入岩。图 4-2岩浆岩由于承受上覆岩石的压力,因而岩浆具有向压力较低的构造软弱带侵入的趋势。岩浆在向上运动时,以巨大的机械压力沿着围岩的软弱部位挤入,同时以高温熔化围岩,从而占据一定的空间。根据岩浆侵入深度的不同,可分为深成侵入作用(深度3km)和浅成侵入作用(3km),相应地,侵入体也分为深成侵入体和浅成侵入体。深成侵入体:岩基,岩株。浅成侵入体:岩床、岩墙、岩盆、岩盖。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一、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大气、水与生物引起地质作用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同种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形式也是多样的。外力地质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2、 剥蚀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被剥离或蚀去的过程。3、 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出的作用。4、 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5、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分为胶结作用、压固作用、重结晶作用。二、京娘湖实地考察外力地质作用。图 5-1 京娘湖上两岸岩石在京娘湖上游(图5-1)有明显的流水侵蚀作用,两岸岩石被冲刷的干净而光滑,风化痕迹明显,有典型的风化作用的表现。 京娘湖上游是两条河道交汇处,有较大流量。在京娘湖下游河道开阔,不容易修建坝址。同时,在里面也隐藏了书本中的地质知识。在上游流量较大,流速快,对两岸及河底有较大冲刷作用,有很强的风化作用;在水流作用下,岩石被剥离侵蚀下来;然后由流水搬运碎屑物,先是较大块的岩石慢慢随着水速的降低而沉积,碎屑物由大到小随水流降低依次沉积。下游的开阔地带是泥沙沉积,同时,由于大量泥沙沉积且水流缓慢,于是形成了一个不太大的冲积扇(图5-2)。图 5-2 京娘湖下游冲积扇示意图三、关于喀斯特地貌。1、卡斯特。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2、形成原因。中国现代喀斯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