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孔子和儒家的文学观一、孔子及其思想观念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其文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思想紧密联系。深刻体现变革时代的复杂矛盾。(一) 哲学思想在哲学的思维方式上,孔子不愿对抽象理论问题作宏观思辨研究,更注意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这种影响及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论发展(二) 政治思想“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注入了重视人道的“仁”的新内容(三) 伦理道德(四) 思想方法(五) 美学思想二、孔子的文学观(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的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必先学诗。”如: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人的道德修养总要从具体感性的榜样学起,而诗经在孔子看来就提供了这样的典范,使人们的言谈立身行事有了可靠的合乎礼义的依据。“立于礼”是比“兴于诗”更深入的阶段。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礼是贯穿“仁”的原则精神的一系列礼节仪式的规定。从学习生动形象的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实际上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立身行事严格遵循礼的规定。孔子所说“乐”,不是一般的“乐”,而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正乐)。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小结:无论是诗还是乐,孔子都把它们作为道德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对诗和乐作为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作用,则是常常被忽略或否定了的。同时,文艺对道德修养的作用也被无限夸大了。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小结:孔子对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之间密切关系的论述,固然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导出的必然结论,同时也是时代风尚所使然。(二)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思无邪”源于诗经鲁颂駉“思”有两种解释:一,作为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二,作思想内容解。“无邪”即是“归于正”。两种对“无邪”的不同解释:汉儒:诗三百完全符合儒家“正”而“不邪”标准,因此产生不少牵强附会、歪曲的理解,如毛诗序、郑玄等宋代朱熹等宋儒:“无邪”指读诗人而言,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效果,不只决定于它的本身内容,与接受者的状况也有密切关系孔子认为诗经各篇内容都合乎其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实际上,诗经内容相当复杂,不同思想内容,很难用一个标准概括)孔子“思无邪”说和诗经实际内容上的矛盾,是孔子基本思想矛盾的反映。孔子思想一方面有维护旧制度的保守落后;另一方面又有反映时代新思潮的积极进步。因此,他能包容诗经中不同内容、思想倾向的作品于“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无邪”即是不过“正”,符合“中正”,也即“中和”。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尽量委婉曲折,不要过于直露。(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兴:审美作用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引譬连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感发志意 诗传纲领:托物兴辞诗歌的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获得美的享受。文学的美学作用等于作者加读者区别:诗可以兴兴于诗赋比兴(诗歌具体表现技巧) 观:认识作用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考见得失社会背景:赋诗明(言)志孔子观点侧重于诗歌所反映的社会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具体、确切反映现实主义特征 群:团结作用何晏论语集解:群居相切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而不疏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基于孔子“仁者爱人”与“泛爱众”的基础 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黄宗羲汪扶晨诗序:怨亦不必专指上政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怨而不怒“怨”是针对“不仁”的诸多现象,包括社会不合理现象;爱情婚姻的不如意;现实不良政治这一点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民主和进步因素,也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传统。补充:“兴观群怨”从不同侧面论述文学社会功能,但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于一个艺术形象中的。清代王夫之诗译对此有深入阐述、发挥(四)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不要片面离开内容追求形式华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内在品格 文:外在仪表文质并重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论语八佾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对内容和形式关系的看法,与他以仁、礼为中心的道德修养学说密切关系。他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以内容为主导,形式、内容并重。以上观点,继承发挥了周易“言有物”“言有序”,以及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五)雅乐与郑声:倡雅乐,反郑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放:禁绝 淫:过分,不合中正平和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雅乐:“古乐”,主要是曲调平和中正,节奏比较缓慢德音乐,如表现古代先王功业的音乐(韶武),诗经中的雅、颂的配乐郑声:当时的“新乐”,节奏明快强烈,曲调高低变化较大,容易激动人心小结:这反映了孔子文艺思想保守的一面,不合潮流。这也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看不起民间新文艺,视戏曲、小说为不登大雅之堂德低贱之作的重要根源。三、孟子及其文学思想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一)“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基础: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诗乐论“仁者爱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乐”的内涵:“与民同乐”之“乐”,指快乐之乐,包括一切美好事物之享受(物质与精神)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否能“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l 关于“古乐”与“新乐”:如能做到“与民同乐”,“今乐”也是“古乐”发展和革新了孔子的音乐思想,实际也肯定了“今乐”l “与民同乐”的哲学基础:孟子的人性论人性之本皆善良,人性是有共同方面的,包括人的爱好都有共同之处(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以意逆志: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本意文:最表层的文字词语辞:文字词语组成的篇章志:诗人的创作意图l 关于“意”:读者(解诗者、批评家)之意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要了解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要了解作者,应当了解其时代的问题。这是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l 针对春秋时“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主观臆断解诗方法(三)“知言养气”“文气”说(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标准分类讲解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
- 物理治疗磁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 细胞的渗透实验
- 桡动脉穿刺技术
- 细胞仪器技术解析
-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汽水条形码体系解析
- 苏绣教学讲解课件
- 现代安全防范技术
- 兵团两委考试试题及答案
- JG/T 2-2018钢制板型散热器
- 种植牙和解协议书
- 《大脑中动脉解剖结构》课件
- z08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焦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旧房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管理办法
-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应对措施考试试题及答案
- 鼻饲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
- 2024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