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加试练习.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加试练习.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加试练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加试练习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甚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20 文中提到的“庄荀”指谁?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1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丫鬟金钏投井一事而自悔,独在屋中垂泪,宝钗见状连忙 劝慰她,并拿出自己新做的两套衣服给金钏做装裹用。 B.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为了复仇故意装疯,既是为了避免叔父的猜忌保护自己, 也是为了考验自己心上人奥菲利亚在重压之下是否还真的爱他。 C“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 台词中,宣泄的是秦仲义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D 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之间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与鲨鱼争夺马林 鱼的搏斗中,圣地亚哥对鲨鱼的赞叹,便是明证。23简答题(10分)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仇。简要说说哈姆雷特和女友奥菲利亚的主要故事情节。(4分) (2)红楼梦中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与鲁迅相遇程振兴与鲁迅相遇,是与我的学生中国当代80后、90后青年的相遇。年过三旬的我,“身内的青春”已逝,“身外的青春”固在。是鲁迅,让我与世上的青年,保持着精神的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病象依然存在,“潜规则”有时超越“显规则”,阻碍青年上升的通道。青年感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但如何才能强大?时至今日,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早已打破黑夜的沉寂,并已穿透“无声的中国”。国人不再沉默,他们竞相追逐着“中国好声音”。然而,娱乐界的“中国好声音”,绝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青年需要一个真正的、精神上的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在“大时代”里,一个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青年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父亲的形象。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他们或许有一个“小爸爸”,但“小爸爸”并非真正的父亲。青年们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个勇敢无畏的父亲,唯有鲁迅能当此重任。鲁迅告诉青年,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小时代”!作为一个旷代的全智者,铁屋中的鲁迅,早已洞彻了人心的隐秘与幽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了倔强地反抗,反抗绝望。于是,在遥远的南中国,一所最偏远的大学校园里,70后的我,向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开讲鲁迅。因为鲁迅,我们相遇,见证精神生命的延续。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4日,有删改)24鲁迅式的“铁屋中的呐喊”与国人追逐的“中国好声音”有何不同?(4分) 25作者为什么说今天的青年遭遇的是一个“小时代”?(5分) 26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向80后、90后青年开讲鲁迅这一做法的?(6分)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子云唯奇/故不能奇也。20庄周荀况(2分,答成“庄子和荀子”,不给分。)21无学问作根基(学问不够),不能因事以出奇(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5分)C E (C 项,这句台词出自秦仲义之口。E项,圣地亚哥赞叹的不是鲨鱼,而 是马林鱼。)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23(2)“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2分)。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1分);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1分),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答:在哈姆雷特未曾遭遇父王被杀的阴谋之前,他与奥菲利亚真心相爱;(1分)在酝酿复仇计划中,他装疯与奥菲利亚再次坠入爱河(1分),将奥菲利亚作为复仇的工具(1分);在他实施复仇计划过程中,奥菲利亚不知装疯真相,又因哈姆雷特杀死她父亲而变疯,溺水身亡。(1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4.(4分)前者志在打破黑夜的沉寂,唤起国人的清醒;后者以娱乐至上,不具有历史的使命感。 评分建议:每点2分。25(5分)青年人缺少精神上的引领;潜规则等社会病象阻碍着青年上升的通道;国人追逐的时代之音,并非鲁迅式的“真的恶声”。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