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doc_第1页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doc_第2页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doc_第3页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doc_第4页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涵江区区域环境概况自然环境状况1. 区域地理位置 涵江区位于福建中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523-2527、东经11904-11910。地处戴云山支脉向东南滨海延伸的囊山余脉,除西北和东北为高低起伏的红壤丘陵外,其余皆是临海平畴沃野,总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2006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境内台地最高海拔不到45米,坡度均在10以下。涵江海岸线绵延15公里,浅海宽,可供养殖的滩涂面积达1万多亩。“二十里平田”内,河沟纵横,舟楫穿梭。 全区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涵东街道、涵西街道、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梧塘镇、江口镇、萩芦镇、白沙镇、庄边镇、新县镇、大洋乡;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区政府驻涵东街道。 地处木兰溪入海口北岸,东濒兴化湾。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气温20。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横贯区境,三江口港可通海轮。有白塘宁海桥、正学门、黄巷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 地质地貌 涵江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常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岩体和基性岩浆岩体,出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木兰溪下游是多组断裂切割的断块,为相对下降幅度的开阔地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的河海交替沉积层。3. 气候特征涵江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季风明显,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年平均雨量1289毫米。4. 木兰溪感潮段水文特征木兰溪是莆田市最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莆田市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干流总长105km,集纳大小溪涧360条,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过木兰陂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其中赖溪至三江口33km为下游。木兰溪感潮段(从木兰陂至兴化湾湾口)全长25.8km。木兰溪主河道淡水受木兰陂的截流,而分别流入南北洋河网,丰水期流过陂经感潮段入兴化湾,在平、枯两期,河网闸门只有少量水泄漏进入感潮段,渗漏量约6.4m3/s。根据木兰溪主干流华亭段赖溪水文站2006年水文资料,木兰溪年平均流量为47.1m3/s,平均水位7.08m,水面宽89.5m。其中丰水期流量85.7m3/s,水位7.5m,水面宽91.4m;平水期流量31.4m3/s,水位6.93m,水面宽89.3m;枯水期流量19.8m3/s,水位6.82m,水面宽89.0m。木兰溪感潮段潮汐形态数为0.22,最高潮位为4.87m(黄零,下同),最低潮位为3.23m,最大潮差为7.54m,最小潮差为2.52m,平均纳潮量约为2.011107m3。木兰溪感潮段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呈往复流形式,每个潮周期为12.4h,其涨潮时间为5.9h,退潮时间为6.4h;涨潮时平均流速为0.58m/s,退潮时平均流速为0.68m/s,且涨落潮流向基本上属于顺岸流。木兰溪感潮段潮水流速变化特征为:退潮后60330min之间断面流速趋于稳定,退潮开始前30min与退潮最后30min的流速变化相对较小,而在涨潮70min以后的流速达到最大,其后流速随时间变化呈逐渐趋势,最后趋于零。社会经济环境状况1. 涵江区社会经济状况经济运行。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32亿元,增长18.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19亿元、129.10亿元、37.01亿元,分别增长6.4%、22.1%和11.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872.42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70亿元,增长35.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4亿元,增长19.9%;实现外贸出口创汇4.15亿美元,增长8.4%。实现财政总收入8.65亿元,增长18.4%,其中,地方级收入4.82亿元,增长30%,占财政总收入的55.7%,创历史新高,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12元,分别增长14.9%和14.1%。工业经济。制定扶持工业发展20条措施,出台加强品牌、技术标准创建和推进自主创新3项鼓励政策,工业发展持续增速增效,支撑作用更加有力。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76.40亿元,增长23.5%;工业增加值122.65亿元,增长2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1%。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30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43.25亿元,增长25.1%;规模企业产销率和工业企业综合指数分别达到98.1%和218。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鞋革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4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增长26.6%。新增集友框业等8个省名牌产品,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新增威诺数控等6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华昌首饰和新世纪电子分别主持起草全国千足金镶嵌首饰和全国覆铜板行业标准。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0.05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17吨标准煤,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下降22.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9.9%和16.7%。农村经济。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7亿元,增长6.8%。农业“五新”技术大力推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万公顷,被农业部列为“2008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佳腾食品、红太阳精品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南香米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完成股份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3年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加大,累计投资3344.2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水毁工程修复等方面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实现投资6225.3万元,累计受益人口近10万人;投资7924万元,新修建农村道路76.9千米。60个试点村建设扎实推进,白沙坪盘村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县、庄边、萩芦、白沙4个集镇和35个村庄完成规划修编;荔涵大道等重点项目安置区加快建设,群众回迁工作顺利进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造福工程”搬迁226户1100人,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积极组团参加省市多场重要招商活动,精心筹划组织4支招商小分队赴东南亚、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地开展项目推介,引资工作再结硕果。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93个,总投资89.9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74个,投资总额66.87亿元,分占新引项目的79.6%和74.3%;新批外资项目28个(含增资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增长64.9%。成功签约引进投资达5.6亿元的华晶玻璃制品项目,促成华昌首饰1.2亿元扩建项目和新世纪电子4202万美元增资项目。90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28个区级预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237个区级跟踪督查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投产49个,完成投资9.8亿元;竣工57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城区建设。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涵港大道涵江段及河滨路、南环城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实施新涵大街、卓坡中路、电影院广场等市政道路和公用设施改造完善工程。旧城东、西区改造完成投资0.98亿元,宝厦金象、飞旋新天第等23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5.78亿元,施工面积53.7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5万平方米。投资1770万元,完成滨海大道一期、宫口河北岸等路段污水管道埋设和商业城一期污水管网改造,完成涵黄路、西环城路等路段和涵中等11个小区路灯架设,新建江口、国欢垃圾压缩站和塘北垃圾转运站,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投资4135万元,完成荔涵大道、六一西路等道路绿化,人均公共绿地9.9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6%,荣获“省级绿化模范区”称号。加强市容市貌规范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推行垃圾全封闭运输和全日制保洁,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鉴前通讯器材商业街被评为“全省第三批特色商业街”。社会事业。全区1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实现投资1.99亿元。29个项目获国家、省、市科技立项。教育事业持续进步。实验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园”,高考成绩名列全市各县区之首,连续3年获“市对区教育督导一类区优秀等级”,蝉联“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区”称号。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村村通”放映工程。涵江医院新门诊大楼和萩芦、白沙、新县3所镇卫生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省级灭蚊先进城区”考核验收。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921万元,实现应保尽保。赤港“侨居工程”一期实现竣工、一期廉租房实现封顶。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36%。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2.32%,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00人,下岗人员再就业4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就业1200人。殡改工作扎实推进,火化率连续3年达100%。全市唯一一家荣获省级20062008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表彰,顺利通过计生“国优”复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持续加强,清理闲置工业项目用地43宗,审批农村村民住宅290户、2.97万平方米;萩芦溪流域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和赤港开发区环境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成效。2.涵东街道社会经济状况 涵东街道办事处组建于1993年,地处涵江区商贸中心,面积4.25平方公里,总人口38612人,下辖2个村,8个居委会,涵东街道党委、办事处根据本街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制定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具体工作思路,瞄准把涵东建成繁荣、文明、祥和的新兴商贸中心,实施“开放活街、科教兴街、依法治街”三大战略;实现五大任务,即建设菜篮子工程基地,繁荣效区型农村经济;发挥商贸优势,促进第三产业更快发展;办好涵东、涵中工业小区,壮大工业经营体量;以涵江旧城东片区、人民街、旧城西区涵东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优化城市环境;加大投入,完善市政设施功能。 全街现有从事商贸、金融、交通、运输、饮食、房地产、咨询信息等行业达1805家,从业人数达4363人,总产值9.8亿元。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4亿元,出口交货值3.7亿元,财政收入1659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区前列。 3.涵西街道社会经济状况 涵西街道办事处地处涵江区商贸中心,商贾云集,交通便捷,自古具有传统的商贸优势,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居)委会,人口3.46万人,有18个党支部,500多名党员。 近年来,街道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党建先进街道活动为载体,以城市建设为依托,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1999年街道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七一“被市委授予全市党建工作先进街道。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涵西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开拓进取,努力把涵江西城区建设成为繁荣、稳定的闽商贸中心,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世纪,把涵江西大门建设得更美好。建设“三园”(涵西科技工业园、苍林民营工业小区示范园、苍林300亩农业大观园),繁荣“四个市场”(闽中水产品批发市场,闽中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涵江市场、涵西农贸市场),建好“五条商业街”(鉴前至保尾日用工业品一条街、保尾至圆圈至红旗闸建材一条街、涵华西路食杂批发一条街、苍林路农副产品批发一条街、宫口河两岸花鸟书画一条街)的经济发展格局,实施“以商带工、以工促商、工商联动、活商兴街”的经济发展战略,街道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2001年全街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63亿元,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8.8亿元,完成街道财政总收入165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95亿,出口供货值9千万。 4.三江口镇社会经济状况 三江口镇有芳山、洋中2个市级试点村,后郭、鳌山、双霞、新浦4个区级试点村。2006年开局良好,4个没有村部的村,除洋中村因结合铁路拆迁安置区一起建设外,其他3个村都已建好村部,另有新浦、高美分别购买、新盖了村部;筹资600多万元,建设20.1公里水泥村道路,于2006年8月份提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镇建有19支卫生保洁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100%实行尸体火化基础上,推行骨灰集中安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治方面,全年没有重、特、大治安、刑事案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群众满意率达96.25%,居全区第二名,被区政府评为“2006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三江口镇自古商贸繁荣,以从事海产品批零而闻名闽中地区。在涵江新市场及涵江水产批发市场,乃至塘北40米路两旁水产品聚集经营地带,随处可见“哆头人”或三江口镇籍的人。据初步统计,在涵经商海产品的涉及哆头、鳌山、杨芳等8个村,从事人员约3000多人,水产批零业务占整个涵江海产品市场经营量的80%。同时,仍有300多人在涵经营日用百货、建筑材料、食杂批发等生意,“农转城”举家乔迁涵江也有500户以上。 近年来,全镇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大幅度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家。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增2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63:23;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达18.9亿元,比增3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5亿元,比增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12亿元,比增28.3%;农业总产值完成2.2亿元,比增10%;农民人均收入达4059元,比增10%;合同利用外资26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万美元,完成计划144.1%;财政总收入46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计划116.51%。5.白塘镇社会经济状况 白塘镇有乡镇企业107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17家,支柱产业主要是烤鳗业、服装、鞋业。常年粮食生产面积5500亩,其中抛秧1200亩,旱育秧1300亩,杂优率达60%,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今年旱稻种植面积5900亩,产量2700吨,亩产达458公斤,常年蔬菜生产基面积3000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5亩,占常年蔬菜面积67%;花卉种植面积500亩;水产养殖生产基地17个,面积900亩,其中鳗鱼养殖450亩,今年自筹资金2300万元,投苗1155万元尾,预计产量1000吨左右;淡水鲈鱼等其他特种水产品产量约1100吨。 6.国欢镇社会经济状况 国欢镇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辟有洞庭工业小区、中联开发区、国欢企业城、兴利科技园四个工业小区,含有国欢鞋业、怡丰鞋业、国欢制衣、恒盛建材、丹桂工艺等骨干企业。国欢镇农村已建立千亩龙眼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万亩禽畜基地和花卉种植基地。国欢镇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出口供货总值3.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 国欢镇现有工业企业:集友艺术核工业有限公司、帝皇家具有限公司,工业用地100亩。国欢镇尚未开发工业用地500亩,引进电子、工艺、服装等项目。国欢经贸工业园开发300亩,园区内已有兴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丹桂工艺有限公司、国欢鞋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尚有30亩工业用地。国欢镇建成市级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工艺品、鞋革等项目。 国欢镇为有效推动鞋服、食品、电子三大企业板块的集聚,坚持以龙头企业带一般、以道路建设带项目用地条件优化。国欢镇领导带领“项目协理员”,进行一对一跟踪“贴身”服务,重点扶持东南香米业、佳腾食品等福建省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国欢镇集结重兵抓好滨海大道二期、人民街北伸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塘西、都邠、洞庭、林柄等村的腹地开发进度。7.梧塘镇社会经济状况 梧塘镇以机砖和建筑石料为主的建材工业开始兴起,形成大规模生产。梧塘镇镇鞋革工业兴起,产值超亿元关,达到1.54亿元,成为莆田市新兴的鞋革工业镇。梧塘镇以鞋革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梧塘镇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梧塘镇镇乡镇企业有704家,从业人员9663人,其中工业企业276家,从业人员7061人;乡镇企业总产值7.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93亿元;乡镇企业出口交货4.89亿元;交国家税收123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占645万元;当年发放工资6099万元,含工业企业的4902万元。8.江口镇社会经济状况 江口镇辖有1个居委会和26个村,土地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72418人,其中在外侨胞有10.88万人,全镇主要经济以乡镇企业、农业、第三产业为主,共有大中小各类企业2200多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1家,1000万元以上26家,超亿元5家,其中三资企业164家,形成翠电子塑胶、食品、五金机械、鞋革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支柱;农业以粮食种植、果树种植、水产养殖为主,此外商业、饮食业、建筑业、交通业、服务业、出国劳务等第三产业也较为发达。 全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福厦路和福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往27个村已全部铺设水泥路,自来水厂2座,变电站1座,外商企业供电专线2条,专用通讯大楼2座,4所中学、34学小学,有休闲体育中心广场、文化中心站、老人活动中心、电影院等文化设施,2所县级医院、1所卫生院、27个村医疗所,酒家宾馆4家,专业市场4个,镇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囊山慈寿寺、锦江春色,东岳观、天元岩、重霄殿、圣寿寺、南安陂、香山寺、西来寺、鼓峰寺等。 9.秋芦镇社会经济状况 秋芦镇位于涵江区北部,省道五秀路旁,距莆田市区19公里,涵江9公里,距国道324线9公里,是进入莆田山区的第一个乡镇,秋芦溪贯穿全境约20公里,全镇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29057人,20个行政村,侨胞近5000人,拥有耕地1.1万亩,山地9.9万亩,林地9.4万亩,果园3.5万亩,茶园1200亩。 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果业是重点,主要产品是龙眼、枇杷。境内植被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6.4%,为莆田市唯一的福建省十佳生态乡镇;旅游景点有:绿缘漂流、南坛温泉、崇圣宫、太平陂等,此外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2001年该镇工农业总产镇13281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6765万元,工业总产镇651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7201万元,出口供货值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财政总收入518万元,粮食播种总面积24700亩,粮食总产量9842吨,水果总产量3813吨,水产品总产量700吨。10.白沙镇社会经济状况 白沙镇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有一个居委会、十二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在外侨胞约118人,林地面积84440亩,森林蓄积量1.3万立方米,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蘑菇、枇杷、板栗等。 境内拥有变电站1座、邮电大楼1座,文化站1家,广播电视站1家,广播电视大楼1座,中小学13所,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郑樵先生墓、越王台遗址及九经山玉皇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207团革命旧址等。 预计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0万元,粮食总产量8600吨,水果总产量1800吨,水产品总产量7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亿元,财政收入194万元,重点建设年度总投资2800万元。11.庄边镇社会经济状况 庄边镇地处莆田西北部,位于秋芦溪上游,距莆田市区40公里,离涵江市区33公里。东北连大洋乡、新县镇、南毗白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