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doc_第1页
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doc_第2页
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doc_第3页
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doc_第4页
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董自国【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关键词】网络语言 谐音 修辞效果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和媒介,其触角已延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种新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条件下生成的为网民广泛使用的相对固定的非专业技术性语言。作为一种应用于网络交流的工具,网络语言既不同于书面语,又不同于口语。网络语言是为了适应网络环境而对真实条件下书面语和口语的吸收和创新。它既承袭了书面语以文字为载体的特征,又保留了日常口语轻松活泼的风格,添之以特殊的输入方式和交流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它是书面语和口语的集合与发展。网络语言简洁方便、生动活泼,而这样效果的取得又是与其修辞方式分不开的。网络语言中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谐音、缩略、图示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谐音修辞。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它是指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表达丰富、隐晦或曲折的意思,从而形成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从语言应用的角度看,它是属于修辞方面的语音应用,其目的是语言表达者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进而有效地透露信息、传达感情。通过谐音的转换,新词可以表达原词所不具备的意味,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形成义在音外,义在形外的修辞效果。谐音本质上是一种同音替代关系,是对同音现象的积极开发和运用。谐音修辞在网络语言中大量出现,比如“886(拜拜喽)”、“8错(不错)”、“O(哦)”、“稀饭(喜欢)”等。谐音修辞在网络语言中的大量运用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群体的心理密切相关。一、谐音修辞大量出现的原因(一)独特的交流媒介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其传播途径是:编码(人类大脑)发出(发音器官)传递(声波)接收(听觉器官)解码(人类大脑)。相对于传统语言来说,网络语言具有不同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它的传播途径是:编码(人类大脑)发出(键盘)传递(网络)接收(计算机屏幕)接收(视觉器官)解码(人类大脑) 储小旵.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之比较.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3(6).。传统语言是由发音器官发出,以声波为载体,通过听觉器官接收而进入人的大脑解码的,而网络语言则是由键盘输入,以网络为载体,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由人的视觉器官接收进入人的大脑进行解码。传统语言的传播过程是“说” “听”,网络语言则是“写” “看”。网络语言就是将诉诸于听觉的日常口语书面化。语言的生命力体现在交际价值上,它本身就是个适应性系统,任何语言都是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才创造的。作为在网络传播中运用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必须适应网络交流的需要。由于其独特的传播途径和载体,网络语言只有在构词、修辞等方面进行改造才能适应网络交流的需要。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交流跨越了时空的距离,为身处异地的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是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限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二元脱离,在日常口语交流中起到辅助作用的体态、表情和语气等在网络交流中很难发挥作用,网民只能依靠键盘输入文字、字母、符号进行交流(视频、语音交流除外)。网络语言是电脑书写符号记录下的语言符号系统。为了取得口语化的交流效果,网络语言可以通过谐音等变异,可以让文字承担一部分口语中语音的表情、表意、表态功能,使之“形神兼备”。(二)经济原则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日常交际一般是通过双方的直接交流,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表达思想意见,思维和语言保持同步。网络交流由于空间的限制,交流双方只能主要通过键盘输入语言进行交流,因此速度肯定不如日常口语,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日常的口语交际。为了追求同步性,网络语言必须具有较快的输入速度,谐音等手段成为必然选择。通过谐音等手段,缩短输入时间,提高输入效率,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最大的信息量。谐音的使用是经济原则的体现。在音同或音近的前提下,准确率让位于速度,这是谐音现象在网络语言中大量出现的一个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输入法通常是优先显示日常用语中的高频词,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网络语言在输入时往往因重码被高频词替代,不能立即显示。为了追求效率,高频词临时取代原词,并且随着传播而发展成为公认的形式。另一方面,词语的输入速度低于拼音和数字;英语的全拼慢于字母和符号。在音同音近的基础上,字母、符号、数字取代原词可以简化输入程序,提高输入效率。(三)游戏意识虚拟的网络环境为语言的动态性和思想的自由性提供了更为宽松和广泛的空间。出于一种游戏意识,网民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选字组词,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形态的转化,取得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修辞是对零度形式的偏离,谐音修辞主要是对“形”的改变,选用简洁的“形”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形”的改变,能够丰富词语的色彩意义,增加解读的陌生感。网民可以通过语境和知识储备,完成对词语的解码还原,使其恢复成规范的形式,从而理解其义。谐音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理解的趣味,正是这种设难成趣的游戏心理导致了谐音现象在网络语言中的大量出现。二、网络谐音的分类根据取材的不同,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汉语谐音汉语谐音就是用音同、音近的词代替原有的词,谐音双方是同义关系。它的产生主要与汉语语音结构有关。汉语是以音节记录语言的,音、字、语素合于一体。汉语的声调已经由古汉语的四声八调并归为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声母、韵母也分别发生了浊音声母清化、入声韵母消失的变化,语音由繁到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根据声韵配合规律,可组合成417个无声调的音节,1336个带声调的音节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5版统计,以语言中有限的音节表达无限的词语,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这就为谐音现象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基础。通过谐音假借用别词代替原词,既能提高输入效率,又能取得幽默活泼的修辞效果。汉语谐音例示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解 释斑竹版主论坛的管理人员幽香邮箱电子信箱美眉妹妹美女菌男俊男外貌不佳的男性网友霉女美女外貌不佳的女性网友(二) 英文谐音英文谐音就是借用英文的音和义,而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表达一种谐音取义的方式。英文谐音词一般是与网络、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术语。在翻译这些词语时,与传统的音译法择字标准不同,它采用“增义音译法”:“汉语处理音译外来词语的时候,汉字不仅是单纯表音的符号,而且还兼有表示意义的功能,而且有时候意义并不是外来词语原先所有的。”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第一版195页.采用“增义音译法”,网民通过精心挑选的词语,使音译外来词增加了汉语特有的附加含义和感情色彩,取得戏谑幽默的修辞效果。外文谐音例示网络语言英文解 释博客Blog网络日志当Download下载猫modem调制解调器(三) 数字谐音在网络语言中,数字不仅可以计数,还可以通过谐音表义。数字谐音是利用阿拉伯数字所具有的语音形式,按照音同或音近的原则来谐汉语中的某个或某些语音以表达语音所代表的语义。数字谐音以语音基本相似,人们能够理解其意为前提。数字谐音注重整体上的音同或音近,用来谐音的数字和汉字具有不对应性,而不同于传统谐音上的“4”谐“死”、“8”谐“发”等相对固定的一对一谐音。如“8147”谐“不要生气”,而“7456”谐“气死我了”,两个“4”所谐之音并不相同;“8147”和“8137”都可谐“不要生气”。网络语言中数字谐音的数字与汉字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相对宽松。数字谐音这种“以数代字”的方式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数字式寻呼机,最初寻呼机只能显示数字不能显示汉字,人们只能用一些数字来代字,如“181”代表“谢谢”,“257”代表“马上到” 周翠英. 数字话. 语文建设. 2001 (6).。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都得强记,十分不便。后来人们便将这些数字谐音与汉字联系起来,创造了数字谐音这种方式。数字并不代表它们原来所指的数目意义。虽然在形式上借用了阿拉伯数字形式,但这些数字其实只是一种符号,取消了原先约定俗成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却保留了符号与其声音之间的联系。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谐音在网络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字谐音例示网络语言解释1.汉语谐音748去死吧9494就是就是70345请你相信我2.日语谐音3126撒优纳拉3.英语谐音88Byebye(拜拜)74Kiss4.摹声555哭声,呜呜呜(四) 符号谐音汉语中存在一些符号的名称读音或其所代表的事物读音同汉语词语的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现象。符号谐音就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开发和运用,它通过谐音将毫不相关的符号和汉字联系起来,“借音表义”。如“H2”和“亲启”,两者看似毫无联系,其实作为化学式的符号“H2”代表氢气,而氢气又与“亲启”音近,故“H2”可谐“亲启”。通过符号谐音号网民可以快速输入词语,既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又增加意趣。符号谐音例示网络语言解 释等待时使用:等等加入游戏或行列或者表示超过:50+(五) 字母谐音英语的26个字母、汉语拼音的29个字母同一些常用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字母谐音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开发和运用。字母谐音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它比汉字或者英文输入方便快捷,如“How r u?(你好吗?)”中“r”谐“are”,“u”谐“you”,相较于原形“How are you? ”省略了4个字母,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且显得风趣幽默。字母谐音例示网络语言规范形式1.英文字母谐英文rareOICQO.I seek you.2.英文字母谐汉字P屁T踢3.汉语拼音字母谐汉字气s我了死(六) 数字字母谐音缩略这一特别类型既是谐音又是缩略。它指的是利用数字英文的组合来表达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意义。它打破了符号的常规组合方式,利用不同符号谐音英语和汉语词语。数字字母谐音缩略例示网络语言解 释3xThanks3QThank youB4Before 或者鄙视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个别“符号字母”模式的谐音缩略语:+U(加油)。三、网络谐音与传统谐音的比较传统谐音通常承载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具有民族性。汉民族的民族心理讲究对称,注重成双,喜吉庆避凶邪。这种意识渗透进了汉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也影响了对文字的使用。人们在使用文字时,为了趋吉避凶,易俗为雅,往往通过谐音修辞改变文字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中“桑”谐“丧”,柳树“不结籽”谐“不结子”,避绝嗣;绘画中画两条鱼表示“吉庆有余”,画两个喜鹊立在梅树枝头,表示“喜上眉梢”,画五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画三只羊表示“三阳开泰”等等 吕叔湘. 吕叔湘文集(第五卷)语文常谈.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第一版32页. 【参考文献】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29372 王希杰. 修辞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6月第1版:1832073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0月第1版:1921964 谭汝为. 词语修辞与文化.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8年6月第1版:2302315 陈汝东. 当代汉语修辞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1版:58656 吴士文. 修辞知识. 丹东日报社. 丹东师范专科学校. 1979年1月第1版:1261297 陈汝东.认知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8 卢惠惠. 小议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 修辞学习. 2003 (1):38399 戚晓杰. 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 修辞学习. 2002(3):2110 严斌慧. 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9社会科学版). 2005(3):323411 冯念. 冯广艺.网络词语的谐音及规范问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813912 安志伟. 网络数字谐音词语浅论. 太原大学学报. 2002(12):363813 姚智清. 略论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现象.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6):9910314 周成兰. 谐音的地位、词语构造及修辞作用.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2):15415815 孟昭泉. 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 台州学院学报. 2003 (1):212516 王艳.周杰. 网络语言的几种生成模式.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97117 左海霞.姚喜明. 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外语电化教学. 2006(2):2731。而网络谐音并不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而只是通过谐音简化输入程序,取得最高的输入效率。它是效率原则的一种体现。日常生活中“4”的读音与“死”一词的读音相近,因此常常被人们看作不吉利的数字;“8”因与“发”谐音,而被用来表示“发财”的意思。但是网络数字谐音中,这些数字不是以承载社会文化意义的面貌出现的。“4a4a”和 “死”并没有联系,只是用“是啊是啊”的谐音来表达赞同、肯定的态度。“886”也和“发财”、“顺”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合起来表达“再见”的意思。相对于传统谐音来说,网络谐音在材料的使用范围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传统谐音可以使用的材料只有汉字,人们通过对汉字的选择,偏离规范形式来表达意义,从而形成特殊的语言表达效果。网络谐音则根据效率原则,只要音同或音近,不论汉字数字,还是字母符号都可以作为材料。四、网络谐音的积极修辞效果(一)经济便捷网络交流追求的是经济原则,力求最大的输入效率。谐音修辞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词形的简化上,它可以化繁为简,利用音同音近方式选择材料,通过对正确形式的正偏离,利用别形表达原义,如“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