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聘礼的由来及传统.doc_第1页
结婚聘礼的由来及传统.doc_第2页
结婚聘礼的由来及传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婚聘礼的由来及传统2011年01月06日 17:06 来自:爱吧网 字号:大中小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对礼节非常重视,传统中国人结婚除了举行隆重的婚礼外,婚前还要送聘礼,以表诚意。这些习俗,甚至沿用至今。结婚为什么要送聘礼呢?结婚聘礼的由来及传统又是怎样的呢?结婚聘礼的由来及演变 我国婚礼,古有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聘)、纳币(纳徵)、请期、亲迎。后来并为四体,即:问名、订盟(送定)、定聘(纳彩、纳币)、亲迎(并请期)。订盟和定聘时,男家都要给女家送聘礼,以表诚意。它的存在还有个历史的演变,具体过程如下: 1)行鸟兽、丝布之礼 上古时多以鸟兽为礼,崔駰的婚礼文就有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也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再后来还有执雁为礼的,让聘礼被称作“委禽”的。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再后来,纳聘的礼仪越演越繁,结婚送聘礼,也就成了六礼中最繁琐也是最突出的一环。 2)下茶、行茶礼 到了宋代,茶叶以其“不移志”的深意,被列为传统聘礼中的重要礼品,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而人们除了称送聘礼为“下聘”外,还称“下茶”、“行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 宋胡纳的见闻录中就有记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 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嫁娶也谈到了宋代婚嫁中的用茶:“道日方行送聘之礼,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他还记载说,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女家的回礼也多使用“茶饼、果物”、“鹅、酒、茶饼”了。 3)“六礼”简化、茶礼延续 婚姻“六礼”后来经司马光、朱熹等人简化合并,唯有茶礼在元明清依然延续。明代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黄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时撰成泰泉乡礼,书中就有记载:“近日纳采、纳徵者,止用细茶一盒,纳钗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岭南一带茶礼的流行。传统结婚聘礼还送些什么?1. 小聘礼 小聘礼,即:订盟之礼,也就是现在的订婚礼。一般要备如下物品: 1)红绸(用金字甲庚别在红绸上或安金字于帖内); 2)金花(金簪)、金戒指、金耳环; 3)羊、猪; 4)礼烛、礼香礼炮; 5)礼饼; 6)连招花盆(取意连生贵子古兆)、石榴花等(石榴花取意多子)。2 大聘礼 大聘礼,又称完聘之礼。具婚书、聘金、币帛(首饰)等物,署“纳币之敬”送往女家,女家也随轻重而回报。完聘礼物由媒人等作陪,送往女家。富贵人家聘礼隆重,其次序是: 1)吹班(乐队); 2)礼帖(记载礼物项目、仪式次序)、婚书; 3)聘金; 4)大饼; 5)冰糖冬爪、桔饼、柿粿、福丸(龙眼干); 6)猪脚; 7)面线; 8)糖果; 9)阉鸡两只、母鸭两只; 10)大烛一对或数对; 11)礼香两束; 12)衣服(新妇用礼服)、手环、金戒指等。 聘礼品物均要记上红纸礼帖,其称呼宜双忌一,又多用喜、成、双等吉祥文字。例如: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